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2025/10/1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

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就是在这语言文字的演绎中,逐步感悟内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语调高扬一点,有的稍低沉,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还有正象人们所说的真是“七情上脸了”,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演绎。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的介入以及学生读悟后拓展想象让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能力也让学生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但毕竟我教学经验尚浅,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在学生对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部分学生还不够深刻,原因是对一些关键词的读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不是心情过急,可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绎对话,说感受,可能就会带动得好些,这是其一。

其二,在小练笔得过程中,如果我能提示一些童话的写作特点,可能就会引导出一部分尖子生能用童话式的语言丰富故事内容,为学会童话奠定基础。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2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过之后,我们会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

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四次对话,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 )问树根。

树根( )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 )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 )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1、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再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学生的情感跟随小鸟的担心、焦急到心急如焚、急如风火得到了升华。

2、说说心里话:《大树的友情卡》《大树的日记》。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时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了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在引导想象说话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明白了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友情才会更珍贵更长久。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3

本文是一则感人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鸟儿答应树朋友明年回来给它唱歌,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最后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本文虽然篇幅较短,但感情至深。

对于这样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感悟得很好,鸟儿与树告别时的难舍难分,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学生都能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所以我将高潮设计在鸟儿面对火柴燃烧的灯火唱起去年的歌。最后的三个自然段文字较少,却给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在这个环节上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或疑惑吗?学生们各抒己见,问题主要集中在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2、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3、鸟儿为什么飞走之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原因,由于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所以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与说话的空间。在此我适时地在这个环节上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我想对_________说:“( )。’”有学生说:“我想对大树说树啊,树啊,虽然你已经化成灰烬,但是我们的友谊不会消失,让我们下辈子再做一对好朋友,我再唱歌给你听!”

有的同学说:“我想对小鸟说,你那为了信守自己的诺言而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地打却了我,虽然你失去了树朋友,但是我愿和你成为好朋友。”

有同学说道:“我想对伐木人说,你不要再砍伐大树了,大树能够帮助我们抵挡洪水,阻止沙尘暴的来临,给我们带来新鲜的空气,他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你们继续这样破坏大自然,最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听着学生们的回答,我感觉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给学生们的感受可能是多方位的,孩子们的感受虽然不同,但都说得那么精彩,处处动人。所以,在课堂中,我尊重学生们的个人体验,不求学生只感受到“小鸟的信守诺言与它的珍惜友情”。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感受真切,我就给予了肯定。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也受到了鼓励,我想在课堂中,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说话的机会,同样他们也会回赠你一份精彩的礼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4

本课讲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以新颖的课件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大树的日记,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资料。在深入讲解中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但同样语文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不应当丢掉,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下换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学生理解不错。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到达了自我想要的那种境界。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设计得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问学生答,从而对理解课文、感情思想有一提高的体会。有的学生问:“小鸟找到大树后,为什么要盯着大树看两次?”还有的学生问:“小鸟为什么还要唱去年的歌给大树听?他可能会唱什么?”“小鸟对着大树可能会说什么?”……学生们问得这些问题都十分有价值,而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我也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当异常注意几个方面: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5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篇6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调煽动着学生的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这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如:《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快乐,感受他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可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内容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动画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分别是鸟儿和树平和生活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初衷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然而,由于在我引出课题的阶段浪费了太多课堂时间,我删去了原本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如: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读,师生合作读。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①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②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③鸟儿为什么飞走之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平时训练不够。刚开始,我满怀信心上好这堂课,但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

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