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昆虫记》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昆虫记》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无数的启发,我认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无论是谁只要认真阅读一下《昆虫记》就会被大自然的神秘吸引,这本书上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试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
就是因为这样,这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如:蟑螂的大腿下面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颗。金步甲吃东西时还分带刺的毛毛虫和不带刺的毛毛虫,二十五只金步甲平均每天就可以吃到一百五十条毛毛虫。萤火虫也分两类,雌萤与雄萤,雄萤到了发育完全的时候,像真正的'甲虫一样,长着鞘翅,雌萤却终身保持幼虫的形态;雌萤有两个发亮的部分:一个是发光的两条宽带,在腹部下面发光。这两条宽带是雌萤的象征,它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作者写的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却是一个不太爱观察的人,因此,写作文总是选不了题材,选对了,又不知道该怎么写。现在我看了这本书,(昆虫记)他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不同,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也上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
个很名的昆虫学家写的,是世界名著呢!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这本书很好看。”
于是,我用心地去看。果然跟妈妈说的一样,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获,真是百看不厌啊!
一打开书,我首先被有趣的题目吸引住。《大自然的清洁工》、《穷凶极恶的刽子手》、《行为诡秘的隐士》……我接着往下看,发现它们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粪金龟、螳螂、蝎子。
看着看着,我似乎来到了昆虫的世界。我看到了阴险的萤火虫正在吃蜗牛;小小的菜青虫在一片绿叶上吃着自己的卵壳;被管虫正忙着做它那件三层的外衣。我听见蟋蟀在青青的草丛中,放声歌唱;金龟子正在说悄悄话;孔雀蛾为找对象而争吵……
《昆虫记》还让我明白了观察和耐心对学习来说是多么重要。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经常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有时为了观察昆虫的一生变化,还会连续跟踪观察好几年。可以说,没有耐心观察,法布尔就不会成为昆虫学家,也就没有了这本世界名著—《昆虫记》。
《昆虫记》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昆虫记》。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
《昆虫记》是昆虫们的大聚会:有爱唱歌的蝉,有勤劳热情的蚂蚁,有披着绿色战袍的螳螂,还有尾巴长有一根毒刺的蝎子……这里是昆虫们的大世界,这里是记载着昆虫秘密的大宝典。它讲了许多昆虫的故事,从昆虫的出生、蜕变、死亡到它们一生的'各项大事——捕猎、恋爱、游戏、建造住宅、生育以及抚育下一代。
通过这本书,昆虫各种稀奇古怪的性格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法布尔叙诉起昆虫的故事和自然奥秘来都有滋有味,看得津津有味的的同时还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
比如说,像寄生虫这类昆虫就从不自己筑巢,也很少自己寻找食物,它们靠抢劫别人的食物为生,昆虫们都很讨厌它们。我们应该以它们为戒,做一个遵纪守法,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还有比如松毛虫是一种墨守阵规的昆虫,它们很笨,做事不动脑子,无论领头的那一只怎么打转和歪歪斜斜地走,后面的“跟屁虫”也只会照它的样子去做。要是这只带头的松毛虫爬上了花盆盆沿,那紧跟着的松毛虫就开始了“万里长征”,不厌其烦地跟在后面围着花盆边沿上转了好几个日日夜夜,完全不知道“三思而后行”是什么!真是十足的莽夫!
当然,它们虽然思维方式简单,却并不是没有优点的。
如果一条松毛虫因为迷路而误闯进别人家,它的伙伴也毫不计较,愿意一起亲密无间地紧挨着睡。一旦人多地少,它们就会有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竭尽全力,吐丝扩大房间的容量。这种团结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外还有狼蛛,它虽然很凶猛,但是碰上木匠蜂这样强大的对手,依然会表现得小心翼翼,这让我知道了一点:不管自己有多么厉害,但还是要谦虚、谨慎,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萤火虫,你知道为什么萤火虫的尾巴会发光吗?原来亮光产生于萤火虫的呼吸器官,而且它们还可以随意调节这盏灯的亮度。当萤火虫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出的空气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就会变得更大一些;要是哪天它不高兴了,把细管里面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么光的亮度就会变得很微弱……
《昆虫记》不仅让我了解了昆虫,还教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学会如何去观察事物和研究物体,它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法国著名喜剧家罗丹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
他是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汇集一切智慧与才华,完成了《昆虫记》这部世界著作。小时候,我一直认为《昆虫记》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百科全书,却不知,法布尔先生揣着对生命无比热爱的心,对自然的无比尊崇,和渴望真理,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把《昆虫记》写成了一本栩栩如生的散文集。它仿佛让我们吃下了“缩小药丸”,透过葱翠繁茂,阳光曼舞的绿荫小道,聆听昆虫们的曼妙歌唱,走进它们奇妙活泼的小世界。
一切生物在法布尔的笔下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舍腰蜂对待事情认真仔细,吃苦耐劳,执着坚定,而且热爱家庭,具有责任心;被管虫有着巧妙的手艺,织出的`衣服漂亮美丽,还是一位刚强细心,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孩子的伟大良母;黄蜂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尽职尽责守卫家园;蜘蛛如同一位聪明的几何家,用才智在蜘蛛网上书写着“数学题”;蝉和蟋蟀则是天生的歌唱家,向往光明,乐声仿佛点点入耳,陶冶心灵。《昆虫记》的语言优美,修辞得当,法布尔先生用雄厚娴熟的文笔,创造了一个精彩的生命自然界。
当然,《昆虫记》还富有一定的哲理性。蜜蜂有着准确无误找回家的本能,而蚂蚁则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回回家的路。舍腰蜂有辨别力,却无法意识到别人的行为,只是耗力耗时的徒劳忙碌。
作者在《昆虫记》中说道:“如果动物只有单纯的本能,那么它们便没有能力去应付大千世界,应付大自然环境的变化,环境要经常有所变化,意外的事情有很多,正因为如此,昆虫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来教导它。”人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不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一种能力,才可以随时应付如今残酷变化的社会。
法布尔还用实践去反驳了书上的观点:小被管虫们并没有吃掉它们死去母亲。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具有这种质疑的精神,同时,大千世界,需要我们去细细发现,探索未知。
《昆虫记》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歌颂,同时也从侧面透露出人性的黑暗。作者十分憎恨蚂蚁,把它比喻成“强盗”。它们浩浩荡荡去侵犯蝉的住所,红蚂蚁还用不道德的方法去掠夺黑蚂蚁的儿女。这何不反映了当今部分人们的贪婪和弱肉强食的社会?
“我亲爱的虫子们,一旦你们……”一旦读起这个片段,我就会再次陷入那个蝉则千转不穷的夏日,枝叶落下斑斑光影,罩着底下那些可爱安眠的小昆虫们。这时,我的心中会不禁泛起无限的感动。
法布尔,这位“昆虫之父”,通过《昆虫记》,让我们最终明白:在这个世界,人和自然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灯下,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一手拖着下巴,一手握着一支钢笔。桌上放着已经翻阅了无数遍的《昆虫记》。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昆虫记》使我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昆虫记》中详细介绍了许多昆虫,介绍了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昆虫记》也让我在读时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观的昆虫。
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如:“已经慌了神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忘到脑后去了。”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一生的时间与精力,他仔细的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并将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也因为多种文字出版,所以他被誉为“昆虫诗人”, 也翻译出版了他自己的大量作品。其中《昆虫记》被译成许《我国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而且也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但是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灯光下,字行里,我又回到了家乡。大师的身影与我的重叠……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是亨利·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科普家,被世人称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布尔出生贫苦,《昆虫记》这一著作,便是他排除万难,花费了二十年精力,孜孜不倦的研究的知识结晶。 他将自己的一生时光都奉献给了昆虫的观察与研究事业。 1897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后,法布尔为了方便观察,用积蓄买下一座老旧民宅,取名——荒石园。他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穿着农民的粗呢外套,手握尖镐平铲,建成了一座白虫园,将其中不为人知的奇妙微观世界,就着自己的汗水,写进了一卷卷《昆虫记》。 这部著作,对关于昆虫的科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法布尔始终认为,做科学研究,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 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于是,他的《昆虫记》成为了昆虫研究领域中极其珍贵的文献。 这本著作,不仅充当着昆虫世界的观察者,还是诗性的推崇者。书中行文优美,意趣盎然。虽说是一部科普著作,但却脱离了科学报告的枯燥乏味,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读着一行行字句,仿佛亲眼看见了一只只昆虫在翠绿草丛中漫步,听见了夜空下,虫儿上演的露天音乐会,更能感受到,法布尔对于昆虫研究与写作的热爱,他满怀热情,将一部科学书籍,写成一部诗集,写出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诚挚的赞美,他的眼瞳,必是《圣经》中那种如鸽子眼般的透明亮丽,流露着对世界的好奇与爱意。
这本煌煌著作伟大在何处?它以人性关照虫性。表现出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层次思考。法布尔通过惟妙惟肖的描写,以及对于拟人手法出神人化的运用,将昆虫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联系。将人类的道德认识,人文关怀与昆虫的生活相联系。并以这种颇具童话色彩的语句来影射人类社会。他以“那是它的合法财产,是它凭良心得来的”的语句来形容一只滚着粪球的金龟子,以此抨击人类社会中“强行掠夺的行为随处可见”的现象。 《南方周末》199年的新年贺词中有这样一句话:“ 总有一种力最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我想,法布尔对于科学的执着,对于诗性的追求,对于人类社会的关切,便是这种力量,让我在书中,读出了一个振臂高呼而又不乏优雅风度的精神领袖,法布尔对于科学,对于文学,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都是难以磨灭的。 读之,怎能不令人欢欣鼓舞,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