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屈原》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屈原》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屈原》有感 篇1
太史公大作《屈原列传》,实为写己,仔细想来,竟有几分异端。
屈原是否为太史公杜撰之人,或为太史公杜撰其事。太史公说错几句话,惹皇帝不高兴,把生育权给剥夺了,而屈公也大相径庭,被别人说几句,怀王不高兴,一疏再疏。事实上,刘彻不喜欢司马迁,怀王也不喜欢屈原,而他们却以为上司不讨厌他。这就好比老师与学生,老师不敢当面整某学生的难堪,但若那人犯事,老师便会不失时机给他颜色,穿穿小鞋,而学生却好比摇尾巴的狗,主人碍于情面摸摸它,它就自认主人喜欢它。倘若刘彻真喜爱太史公,他会令他绝育吗?倘若怀王真器重屈原,会弄份几个月见不到一面的工作给他吗?你见过狗主人会因自己向狗不小心对自己大叫几声,就把它阉了吗?人情社会,别讲什么所谓王子犯法,与庶子同罪的`废话。
我想,当时,太史公可能因为觉得自己不能把自己写进自己写的史书中,看见同命之人,尽可能写得完美些,就当是在写自己吧!万万没想到,后来,太史公因绝育,被首推为忍辱负重的“超”男人,屈原因自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首选,现在,伟大的中国人又把关于屈原的节日“奉送”给韩国人,不知多年后,屈原投的江会不会是汉江,此为后话。
情景回溯到屈原投江前,曾有渔甫劝他识时务,与时俱进,能随波就逐流吧!这不是嘲笑屈原吗?子兰、靳尚当权,屈原恨他们,相互作用,他们也讨厌屈原,屈原就是去给他们提鞋,还嫌他个头高呢!屈原只好说,世道黑暗,我要做高洁之人,我还是去喂鱼吧!这叫保洁呀?什么思想,就好比我现在要做个高洁的人,倘若忽然跳出个淫网站,我难道要在说大堆假大空后,便纵身撞向屏幕吗?
渔甫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中国平民观众,别人的事,只要不牵涉自己的利益,就无所谓,纵使那人釆取何种非人的方式。屈原想投江,玩献身,他听完,竟不会拉住他或叫人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即便那人一时想不开,打着千万个自杀的幌子,你先拉住他,他总有想开之时,何必由着他呢?很多东西失去就意味着完结。
不过,屈原死了也好,我们每年都有包子、粽子吃,纵使我们不知这是在纪念谁。
读《屈原》有感 篇2
《童年》是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书中描写的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而外祖母却是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是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外祖母还经常讲述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以及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是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阿廖沙这样评价外祖母的。
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悲剧场景上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读《屈原》有感 篇3
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楚国牺牲了青春,甚至后来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却是楚王的质疑、奸人的诬陷,和两次的放逐。
我常常在想:屈原究竟为什么要投江呢?凭他的聪明才智去其他国家一定能得到重用。这个答案在我看了《屈原》后才得以解答。原因就是他太爱国了,太正直了。当秦国侵犯楚国时,他不愿意和大臣们一起逃跑,而是守护着楚国,悲痛欲绝的他最终以投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自己的清白。
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屈原是一个才子,由于才华出众,遭到大臣妒忌和陷害,没有得到机会展示他的才华。这时的`他该是多么伤心啊!我佩服他的正直和他对祖国的热爱。但,我觉得他有二点做得不好。那就是容易激动,喜欢实话实说。虽然不算缺点,但也让他成为了“亲秦派”的致命敌人。
屈原在他最艰苦的时候写下了《离骚》。《离骚》写的是他对自己一生的看法,和对“亲秦派”的讽刺。
我佩服屈原。
读《屈原》有感 篇4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要数《屈原行吟沉江》的故事了。
这篇讲战国末期,强盛的楚国逐渐走向了衰弱。此时,楚王不但不奋发图强,反而听信奸臣谗言,将励精图治的屈原给革职流放了。经过一系列无效的抗争之后,屈原带着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惋惜含泪投江自杀。
读完之后,有一句话总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那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故事中,众人都认为只有投降于秦国才能保命,而屈原却认为不但不能投降,而且还要与楚国决一死战。他认为如果投降,受害的将是楚国的百姓。在奸臣们的一致反对下,糊涂的皇帝将屈原流放到江南,并最终导致其投江自杀。曾经,有很多人认为屈原好傻,认为他死得不值,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只要是正确的,就算大家都反对,也要坚持!
三年级学完了射线和直线时,老师问我们:“射线和直线那个更长?认为直线长的起立。”
“刷刷刷……”我们班99%的人都起立了。可当问到“认为两条一样长的`起立时”,我站了起来。“怎么同学们有的用书捂着脸笑,有的更大胆——拍着桌子笑呢?!”我吃了一惊,环视一周:“怎么只有我一个人?莫非是我的错了?”刹那时,我的脸便烧了起来。“不对呀,它们都可以无限延长,肯定是一样长了……”想到这里,我又坚定了信心,脸不红了,腰也挺直了。在大家奇异的眼神下,老师替我解了围:“既然都可以无限延长,怎么会有长短之分呢?”我顿时松了口气,庆幸自己坚持了正确的观点。转头一看,居然发现其他人的脸不知在什么时候也悄悄红了起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它不是特立独行,也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脱群离众,而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
读《屈原》有感 篇5
他博览群书、知书达理,有长远的目光;他有满腔热血去报国,辅佐两代君王,可最终官场失意,落得令人惋惜的下场;他从不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总是品性清高;他更有一颗爱兰之心,幽兰花香绕梁不息;他文采极好,诗歌造诣极高,我国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便是他所创……他就是芈性屈氏,名平,字原、灵均,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
自古以来,忠臣或是有民族气节的`人,都是满腔抱负,激扬文字,忧国忧民之人。有的人留下佳话,如:班超、班昭、魏征、上官婉儿等等。也有未能有一展抱负,遗憾丹青。如:班固、屈原、司马迁等等。美名流传,爱国赤子,令人感叹!可屈原又何尝不是呢?
屈原的一生,唯爱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爱梅兰菊竹。兰乃花中君子,它不与世争俗,长在幽芳的山涧之中。世人赞美兰,用诗歌颂兰,如:王肃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等。屈原品性清高,立志为国打下一番事业,他不断的磨练自己,他的爱国之心令人为之动容。他踏入了水火两热的朝堂,辅助君王左右,治国理国。他吸取前朝的经验,提出“选贤任能”的新政。因为立新政,才使楚国强大。他之所以在官场上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自我磨练与自我提升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屈原为人正直,是一位谏臣。直言相劝于君王,必定会困难重重,他追随于君王身后,指出君王之过错,他不能容忍君王的错而不改。他看不惯那些大臣们阿谀奉承,祸国殃民。可是,谁又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即使,他知道前方道路之艰辛,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他的忠贞,同样令人敬佩。
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导致楚怀王对他渐生不满,禁不住受一些流言蜚语离间,疏远了忠臣,最终流放了屈原。
官场失意的他,明明可以游山玩水,好不快乐!但,他没有。被贬之后,屈原仍然心系庙堂,感叹民生多艰。难道这不代表了他爱国,忠贞不渝吗?如不入朝堂,种兰、爱兰、写兰,这样他不至于后来被流放;仅凭诗,他也可以令后人赞赏。但他,还是选择了朝堂,因为他有雄伟壮志!
“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楚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会勇往直前,付出一切!他的一生可悲可惜可叹!他的一生绚丽多彩,也充满了坎坷!可他的抱负,却空遗憾!楚怀王,又何曾真正赏识过他呢?屈原在听闻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之时,怀抱大石,跳入汨罗江!
屈子屈子,千古一人!屈原一生,感人肺腑,爱国之心和远大志向,让后人赏识敬佩!屈原,美名长流后世!
屈原一生令人悲叹和惋惜,端午时节,更让我们追忆古人。虽然不求每人都像屈原那样雄才伟略,但自强自立,爱家爱国之心,更应从我做起。回首昨天,我们应问心无愧;面对今天,我们更应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我们必将斗志高昂!
读《屈原》有感 篇6
薄暮冥冥,我在灯下一遍又一遍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涸染上了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了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那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这是让人百读不厌的诗章。每次读它,总被如潮的感动淹没着。你如一颗流星,凄美地闪烁若,横空飞过我心灵的天空。曾在一个寂妻的深夜,入定般地想象一个孤寂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孤独地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孤独的猿鸣,但你将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的抱负从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流落笔尖,化为一篇瑰丽的文字……
此刻,你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衣的今夜!依旧是那秋冬的凤,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著守望,期待着返回祖国,再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我在想,有谁会去撷取你散落在汨罗江畔的叹息?又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注定要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步向平淡,那么,这一路你走得安详吗?你那么伟大的思想及高远的理想都随滔滔不绝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只能在那浩瀚的星空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丽的篇章中读慷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存于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阅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而充满苦难的经历,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假诗章来抒写白己苍凉的一生!诗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正寄寓了你撼天动地的忠贞吗?每口在嘈杂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间,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我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充斥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勇敢地求索至真至美的另一种人生。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中的最大幸运。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许,你正徜徉千汨罗江畔,目光穿越千年尘世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