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泉水教学反思

2025/10/1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泉水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泉水教学反思 篇1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它呼吁我们,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用爱心引导学生感悟爱、奉献爱。自觉地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即使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帮助他人完全解决问题,也要伸出热情的双手。《泉水》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

读课文时感觉很美,新课程对学生的通过学习掌握学习能力的要求非常地重视,强调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求课堂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以小见大。要让学生体会泉水的奉献精神,那么先首先要在读上下功夫。我通过让学生跟随泉水一路旅行,所见所闻,进行段落指导。抓住了四句话,让学生体会泉水的“多,清,甜,美”四的特点。另外配合图片分角色朗读,让泉水与姑娘,杜鹃、果树……”谈话,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让他们深入角色体会热心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

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我采取轻松的、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在问题的设计上也从童趣的角度切入。比如: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对山里的姐姐和泉水对话的想象上,我设置了各种情境来与学生进行对话训练。如果:“果树喝了香甜的泉水后会结出哪些什么样的水果?” “这面明亮的泉水还能照出什么”等问题,由此扩展到对“泉水还会经过哪里,帮助谁?”的想象说话时,采用了一个句式:泉水流到——,它看见——,泉水说:“——。”的说话训练,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同样可以表达的很好,森林,草原,沙漠都用上了。润物无声,孩子们感受到泉水的快乐,感受到奉献的美好。课上完了,泉水的清甜,泉水的美好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回忆。

但总觉得个性化的朗读指导还没有做到位,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还不够响亮。我还要不懈地努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快地提高。

泉水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

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对话平台

二、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五、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六、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练习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文

学习4——7自然段。

1、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

的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欢它吗?自愿展

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跳出文本,读说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

二、想象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

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三、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练习

1、填空

( )的杜鹃花 ( )的身影 ( )的镜子

( )的山谷 ( )的歌声 ( )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 )、( )、( )、( )的特点。

(2)泉水流过( )、( )、( )、( )。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六、写字

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板书设计:

泉水

水池 姐姐 多

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美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泉水教学反思 篇3

周一,区进修学校的调研专家来我校进行调研,幸运的是,教研员来听了我的《泉水》这节课,本来自我感觉还可以,虽然也知道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到底怎么完善,从何处着手,心中没有一点儿谱。听了教研员的分析,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心中暗揣“专家就是专家呀,三言两语就让我受塞的思路打开了”,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要学要下得功夫真的还有太多,什么时候自己的语文修为,语文教学方法也可以手到擒来,信手拈来?现将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重视音形义,提高识字效率

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识字效率。首先,教研员肯定了我重视识字与写字,抓住了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在讲解“瓦罐”“水塔”“杜鹃花”等词语的时候,我出示了图片帮助孩子理解词语。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对瓦罐的讲解不是很深入,如果我能先告诉孩子,通过看图片,像这样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罐,那么,用瓦制成的罐就叫“瓦罐”,用陶制成的就叫陶罐,什么材质的就叫什么罐,如果这样讲解的话会更清晰。反思自己在备课的时候还是不够仔细,想的不够透彻。如果我能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想,他们可能弄不明白的地方,那么备课的时候就能充分多了。

当孩子说到用熟字换偏旁认字的时候,教研员问我,孩子为什么用“捐”换偏旁变成“鹃”,我当时就是让孩子组词,并没有去想为什么。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结合字的意义去讲解,提手旁和鸟字旁的表意是不同的。经过教研员这么一点拨,我明白了,我不能就字论字,讲字的时候能够结合音形义去讲解,让孩子记得更牢固。

二、以读代讲,重视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如果说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而我这节课用教研员的话来说就是舍不得时间给孩子朗读,越位去做了高年级老师做的`事了。我其实知道要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只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领着孩子去朗读。对于我提的那个问题“泉水从哪里来,最后流向哪里去”,教研员给予了否定。她建议我就可以说,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读懂了什么?然后领着孩子读出泉水的欢快,读出“冲下来”的那种力量美来。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个别读、角色读、表演读、齐读等等,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整个课堂,以声传情,以情动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语文教学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另外还有一点思考的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去寻找答案?比如在说到泉水姑娘是冲出来时,我提问泉水姑娘“冲”出来时心情是怎么样的,有很多同学都只会说快乐,可是为什么快乐呢?就说不上来,但是如果在平时阅读教学中能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来回答的话,那么从“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这句话中或者仅仅只是“阳光灿烂”这个词,能感受到的又何止是高兴啊!其实这样的问题又何止仅出现在今天的教学上,比如在教授《小鹿的玫瑰花》时,我问“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很多学生也就感受到这是小鹿是开心的,除此之外没有了,可是如果能抓住上文“他常常去松土、浇水”或者仅从“常常”一词能感受的也不仅仅是开心,更多的是焦急、无奈。本来在平时教学中我为学生的回答总是不得我心感到苦恼,后来上完这堂课,通过教研员王老师的评课才知道原来问题都出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不断地、巧妙地引导以及示范,致使学生在阅读中无法可寻,那么回答问题时当然也便有所缺了。所以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引导与示范,让学生学会用联系上下文来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也便有法可寻,其语言的感受也会更加出色。

泉水教学反思 篇4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

整节课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我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在练习本上大胆的尝试着计算,这样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18 ×3 的结果,学生的方法肯定不一样,这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方法互相的说一说,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提升,为什么他会这样做,“这样做对吗”等等。很多问题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他们积极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会从这多种方法中提炼出最简便,最容易理解的'方法,那就是用竖式进行笔算,笔算的方法在学生的探讨中形成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自然也就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较熟练地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是92% ,另外练习中还准备了挑战题,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泉水教学反思 篇5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齐读、男女生赛读课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通过一遍一遍地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源源不断、清如明镜、甜似甘露、美同琴声的山泉一路潺潺地流淌着,一路欢乐地歌唱着,它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它为能帮助别人而快乐、自豪、幸福。同学们喜欢泉水吗?”读后还让学生围绕“是否读出了泉水的自豪、快乐”进行互相评价。在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使学生的阅读感受由表层趋向内部,感悟泉水的奉献之美。对有感情地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二、自主学习,以学定教

教学本课的时候,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注意学习伙伴给提出的问题,再指名读学习伙伴的问题,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互动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依据课文语言特点,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本课所描绘的画面很美,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很美。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等词语。在此基础上还通过说话、写话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在运用中积累语言。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如在课的结束阶段,让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说说写写“泉水流到(什么地方),(遇到了谁),泉水说:“()。”促使学生学习的迁移,为学生思维、语言的发展提供机会。

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恰,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泉水教学反思 篇6

《泉水》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欢声,洒下一路爱心。学生和老师一起感受泉水的快乐,分享泉水的幸福。

新课伊始,伴随着叮咚的泉水声,孩子们一下子来到了大山里和泉水见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兴趣去自读文章,去整体感知文章。学生读课文,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板演画面,把学生带进课文中,图文结合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觉。

这篇课文那么美,如何将它美美地读出来,从读中去感受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点从老师通过范读,努力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体现;另一方面,对于难写难记的字,老师不仅对生字进行了分类还作了范写,如让学生通过图片,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住这“杜鹃“这个词,把认写结合起来。

《泉水》一课,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构段相同,表达的方式非常相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研读第二段,总结了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去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在学习第二段时,教师以读文本,读中对话,移位体验,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股泉水。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山里姐姐那一部分,教师当作姐姐,和学生对话,学生很快进入泉水的角色,热情地招呼姐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了愉快的体验,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了。教师适时出示泉眼的图片,直观的告诉了学生,什么是天然水塔。

本节课注重课题《说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训练,老师在课中能够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式来进行说话训练,为我们课下的写话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虽然自我感觉很成功,但也有许多不足,例如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就落的不实,今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