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品德的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品德的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你们每天来学校上学,你对学校的哪个地方最熟悉
(有的说操场,有的说教室,有的说门口)
1.引导同学们说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有什么用处?
2.讲故事《桌椅的对话》,进行爱护课桌椅的.教育。
3.认识班牌,体会班级牌的作用。
4.找一找,除了这的班级所在的教室外,还有哪些教室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教室里有什么?
课间活动
二、指导看书第10、11页
书中的小朋友也在参观自己的校园,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学校有哪些场所?(引导学生看图说说)
三、遇到下列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1.粉笔哪里领?
2.作业本送到哪里去?
3.受伤了怎么办?
4.到哪里可以借球?
以上4个问题留在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带着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参观学校
老师带着同学们,边讲解边参观整个学校。参观完毕,回答以上4个问题。
二、配对游戏
1.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空白小纸条事先制成“校园里所有的场所”及“各种场所可能从事的活动纸条。
2.教师发下空白小纸条,请学生写下名字后收回。
3.有教师依序分别抽取三种纸条并念出抽到的“某小朋友”在校园里的“某某场所”做“某种活动”。
4.若配对的结果不正确,则请该同学说出正确的活动与场所。
5.若该同学无法回答,则请其他同学回答。
6.教师:学校里有各种师生活动及学习的场所,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才能发挥它们的功能和效能。
三、课后:
通过探察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自己的学校,产生了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品德的教案 篇2
品德的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德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品德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探究,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并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领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2、通过学习和考察,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通过介绍家乡、宣传家乡、推荐家乡等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家乡,思考如何发挥家乡的优势,让家乡发展得更快、更美好,体会到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2、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变化、名胜古迹、土特产等资料,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介绍家乡、宣传家乡、推荐家乡等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家乡,思考如何发挥家乡的优势,让家乡发展得更快、更美好,体会到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让学生分组分别收集家乡变化图片、名胜古迹、土特产、歌谣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轻松一下吧!请同学们根据图中人物的服饰、打扮,帮他们寻找家乡好吗?如果你找对了,老师将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礼物。
2、课件分别出示:新疆、西藏、蒙古等地的小朋友,请学生找到他们的家乡,当学生找对了就播放相应的音乐。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4、我们的家乡,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二、活动一:分享家乡的变化、名胜古迹、土特产、歌谣
1、昨天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布置了一个任务,第一小组是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第二组是收集家乡的名胜古迹,第三组是收集家乡的土特产,第四组是收集家乡的歌谣,那你们完成这些任务了吗?
2、分组交流
(1)第一小组:家乡的变化
①家乡的昨天记载了我们蹒跚的脚步,家乡的今天承载着我们增重的身躯,让我们一起回忆家乡的过去,走进家乡的现在。同学们,近年来我们家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下面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给大家说说家乡的变化。
②第一小学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
③看了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许多照片、图片,我也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我们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2)第二小组:家乡的名胜古迹(以桂林为例)
①我真想去家乡转转、看看,不知道第二小组的导游们,能给我提些什么建议呢?
②第二小组同学分享家乡的名胜古迹。
③桂林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那就让电脑做我们的导游,一块儿去欣赏我们家乡的优美风光吧。
④课件播放桂林风景图片,配乐《谁不说俺家乡好》。
(3)第三小组:家乡的土特产
①游览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肚子不知不觉饿了起来,不知道第三小组的美食家门,给我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呢?
②第三小组同学分享家乡土特产
(4)第四小组:家乡的歌谣、诗文
①肚子饱了,不知第四组的.歌唱家及诗人们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呢?
②第四小组分享家乡的歌谣、诗文。
三、活动二:我为家乡做广告
1、今天我们了解了关于家乡的山和水,以及家乡的特产和风景名胜,同学们是不是更喜欢我们的家乡了呢?
2、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呢?
3、分小组开展活动:
①第一小组的同学根据前面我们所看的和所说的,为家乡设计广告词,吸引别人来参观自己的家乡。
②第二小组的同学用彩笔把家乡美丽的风景画出来,然后咱们开个画展,吸引外来游客。
③第三小组的同学用笔写诗或文章赞美家乡。
④第四小组的同学用你们的歌喉来歌颂家乡,你们可以自己填词、填曲,也可以改编歌曲。
4、各小组汇报。
四、总结
同学们,短短的旅行即将结束,你是不是也像老师一样意犹未尽呢?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你们那些发自肺腑的言语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再一次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生我、养我、爱我、育我美丽的家乡吧!
品德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教材第18页上方的课文。告诉学生今天要讨论的是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安全。
2、自由讨论。提问:“在日常的家庭中,有哪些方面容易对我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伤害?同学们是否遇到过或听说过在家庭中发生的安全方面的事故?”通过讨论明确:“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煤气、火、水等都容易对我们的伤害,每位同学都应具有防范意识。下面我们进行讨论。
请学生看教材第18页安全用电和安全使用燃气的图画,并阅读豆博士的话,组织讨论:1、为什么不能用手拉触电者,而要用干木棍或不导电的器具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2、为什么发现燃气泄漏,千万不可以使用明火,甚至不能开灯,而要先切断燃气的泄漏源,打开窗,再抢救中毒的人?
3、模拟体验。小组分角色表演教材第19页的图画上的情景,并好好想一想,如果你是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教师作适当点拨。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为全班表演,向全班介绍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师作简单讲评。
5、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9页各种报警电话与报警连线练习。
6、教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堂练习。
2、模拟练习。让学生练习报警。可以同桌互相配合练习,要求按照三种情况逐一练习。可以一人打电话报警,另一人做接电话者。提醒学生:报警电话内容要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
火警:地点、火势的大小。
匪警:地点、情况。
急救:地点、病人情况等。
3、全班活动。请学生上来抽签,然后按照抽签上的内容用教师事先准备的.电话模拟报警。根据时间,尽量让每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
4、自由讨论。请学生看教材第20页的图画,按要求进行讨论:
如果被烫伤了怎么办?图中两位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有危险吗?为什么?
5、让学生各自谈谈对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6、教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2、讨论与检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我的表现”。
(1)、请学生发表意见,对教材上所列项目有什么看法?
(2)、请学生在自己的教科书上按照全班讨
结果补充和删减,然后各自按照成绩单的要求给自己画“苹果”。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结果。
3、全班调查(文明礼貌、节俭、安全方面)。
同学们平时哪条做得最好?
哪条做得最差?(学生边说边记录)
(1)、在黑板上画上三种苹果。
(2)、|按照项目顺序,逐一统计得到各种苹果的学生数。
(3)、按照项目顺序,逐一将得到不同苹果的学生人数写在黑板上。
4、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宣布并做。
5、四人一组,下康乐棋。
品德的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二、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教学关键点: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
三、前准备:
a)教学课件。
b)要求学生做好调查,家里的人近两年来新学到什么知识和本领,现在又在学什么?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小明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2、电脑出示课本40~41页的八幅图,每幅图都有旁白说明
3、小组讨论:他们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学习?
4、引出课题:大家都在学
5、师说:小明爷爷是一位种田能手,很多事情都干,是村里有名的能人。现在,爷爷遇到了新问题。电脑出示书中42页的三幅图。
6、教师小结:通过过去是劳动能手,今天却遇到了新问题,说明了社会进步真快呀!天天都有新变化。大人们在抓紧时间学习。我们要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品德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初步渗透爱的教育。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准备短小的文艺节目。
2、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3、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体验谢谢
1、(CAI出示温馨和谐画面渲染课前气氛)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的画面,接下来有一位同学将给我们带来一段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事先准备的一个同学表演节目,同学鼓掌。)
师:(问表演的同学)你表演完后说了声……,你为什么表演完了要说谢谢呢?
(学生回答)
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鼓掌?
2、师:是呀,当别人对你鼓掌对你表示鼓励时,你要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还要说谢谢呢?(出示课题)
(老师适时引导板书:服务帮助——需要谢谢)
3、CAI播放“感谢”画面。
师: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师:是呀,一声声感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象一座座沟通人与人之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活动二调查采访感悟谢谢
1、师:今天,五月二十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你们说谢谢了吗?
2、师:老师想知道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一个人进行调查,有的几个人小组合作调查,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师:来展示自己结果的小组,首先要介绍自己的调查方法使什么?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调查内容和结果,在座的同学,都是评委。老师还准备了许多星,看看哪一组夺星最多。
(学生汇报各组的调查结果)
(教师适时地板书:尊重理解——学会谢谢)
3、师:调查的方法很多,结果的呈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刘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阿姨,进行一场现场采访。要求你们的采访要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关,而且设计的问题要跟阿姨的工作有关,赶紧在小组设计一下采访提纲吧!
(进行现场采访,模拟清洁工工作,谈感想)
师:(对阿姨)和同学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心理话要对我们同学说吗?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阿姨的心理话,看了刚才的调查报告,你们又有什么象说的?
活动三情景表演学会谢谢
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常常在说谢谢,你们看他真的会谢谢吗?
(CAI出示学生生活场景)
师:看了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分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片段表演出来。(小组活动,设计场景表演)
师;哪一组先来,学生表演老师适时地提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
2、师:看来我们对人表达感谢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你内心的感激之情呢?(学生回答)
3、: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
(出示板书:传递真诚爱意享受和谐生活)学生起读一遍。
4、课后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表示感谢。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