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2025/10/1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重点】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预感:事先感觉。

丰满:充足。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探出愉快盘绕不曾按照舒适恐怕玩具枪

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板书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理解课文。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已经成熟,想出去了。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通过阅读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汇报交流。

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5.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落到脏水沟里)

小组讨论后回答。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a.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b.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一个小花园”?

c.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

d.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的内容提出来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来的。

生:因为这粒豌豆正好落在青苔的缝隙里,适合豌豆的生长。

生:小女孩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去,即使到院子里都不能,窗台上的豌豆苗正好可以陪伴小女孩,也就是一个小花园,也是母亲一个美好的愿望。

生:一粒自大的豌豆没什么了不起。我还知道小女孩看到豌豆开花心情很好。小豌豆就是希望,是女孩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

7.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小组讨论。

生:豌豆的成长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女孩因此变得坚强,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三、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的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随遇而安爱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2

一、有趣的汉字:积累形近字

出示词语。

1.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二、词语超市:积累四字词语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讨论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第二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三、读读想想:积累比喻句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

(1)比喻句及比喻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喻句;但是它们的比喻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似”“如同”等。

(2)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运用比喻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喻词练习说话。

4.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他长得好像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如同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

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观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五、阅读欣赏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仔细观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知识、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状,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经验故事。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二、课堂交流

1.欣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要点:

(1)清楚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兴趣;

(3)交流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鲜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3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两张蟋蟀的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小东西吗?它们叫什么? 生:蟋蟀。

师:对,这是它的大名,它的小名叫什么,大家知道吗?(蛐蛐)

师:蟋蟀这小家伙虽然小,但早已是大名鼎鼎,它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它能唱歌,更是因为他的住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7课《蟋蟀的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齐读课题) 师:“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为什么也叫住宅呢?这是因为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学习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按要求做:(课件)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联系上下文解释重点词语。

(3)、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认读本课的生词。

(1)自由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

4、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就请他说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随遇而安”。

三、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住宅特点)

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同学们可以从三方面思考。(课件出示)

2、请同学们默读相关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交流蟋蟀住宅特点。 学生读课文汇报:(师生归纳) 1学习选址部分。 (板书)

师:蟋蟀在为房子选址上与其他昆虫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指名读相关课文。

师:是呀,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那么“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

生:“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师: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生: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课件)蟋蟀对住宅的选址是很慎重的,绝不肯随遇而安。

2、学习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板书:外部)

(1)师:下面谁能读一下描写蟋蟀住宅外部特点的句子呢? 指名读课文。

(2)师生归纳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课件)

3、学习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 (板书:内部)

(1)师: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呢?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2)师生归纳特点: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卫生。(课件)

4、重点句子理解。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这部分中的两个重点句。

(1)课件出示句子:“当四周很安静是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得好处。

(2)课件出示句子:“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是因为蟋蟀的.整个身体都是那么的柔弱,施工的工具又仅仅是它那细弱的前足和后腿,把这些再与它的住宅相比较,就不能不说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蟋蟀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师:是呀,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那么“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

生:“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师: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生: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课件)蟋蟀对住宅的选址是很慎重的,绝不肯随遇而安。

2、学习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板书:外部)

(1)师:下面谁能读一下描写蟋蟀住宅外部特点的句子呢? 指名读课文。

(2)师生归纳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课件)

3、学习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 (板书:内部)

(1)师: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呢?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2)师生归纳特点: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卫生。(课件) 4、重点句子理解。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这部分中的两个重点句

(1)课件出示句子:“当四周很安静是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得好处。

(2)课件出示句子:“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是因为蟋蟀的整个身体都是那么的柔弱,施工的工具又仅仅是它那细弱的前足和后腿,把这些再与它的住宅相比较,就不能不说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蟋蟀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师:蟋蟀住宅的特点我们就学习到这里,那么这伟大的工程是怎样建造的呢?(板书:建造过程)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思考: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后,师生归纳。)

师:首先想一想:蟋蟀是在什么时间开始建造住宅的呢?谁来说说。 (板书:时间)

生:“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师:对,这就是蟋蟀盖房子的时间。(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大家觉得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辛苦吗?(辛苦)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第8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子动作的句子,并划出动词,我们从动作中体会蟋蟀盖房子的艰难与辛苦。(板书:动作)

学生归纳后汇报。

师: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还要做什么?

生:整修。

师:对,整修。(板书:整修) 那么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谁来读一读描写蟋蟀整修住宅的句子。

师生归纳:长时间,加深加固(课件出示)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蟋蟀的住宅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换来的,是靠自己的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学习了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以后,你能说说蟋蟀有什么精神吗?

生回答:(勤劳,持之以恒,认真工作、不辞劳苦的精神)

(师板书:勤劳、持之以恒)

师:下面我们就再次朗读描写蟋蟀建造房子的动作,以及它整修住宅的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选址 外部 内部

建造过程:时间 建造 整修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要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 :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3、出示什么叫火烧云

二、自由朗读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三、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哪个字难写,凶的部首是什么。出示多音字。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请用“——”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4、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了?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5、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夏天的傍晚)(你从哪里看出来?(晚饭过后;乘凉)

6、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

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小结:这段话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的?(“笑盈盈”)

请你们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7、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发生变化。

8、小组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请在3至6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小组内齐读,然后说说你读后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我们小组读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眼前仿佛看到了火烧云颜色非常(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一样的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2、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你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还有些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除了这些颜色外,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

4、四个“一会儿”构成了一个什么句?你从四个“一会儿”体会到了什么?(火烧云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5、你能用四个“一会儿”说一句话吗?

6、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7、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师:你真会用词。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二)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读了课文4-6自然段,我们体会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

《火烧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形状多?请用“”标出来。变化快?用双横线画出来。

形状(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小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3、过渡: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动物、植物、人类等)

4、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概括吗?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火烧云下去了

小结:因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所以作者说“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用一句话赞美火烧云吗?(火烧云真是五颜六色,变化多端啊!)

2、你在自然中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景物?(钱塘江大潮、雨后彩虹、海市蜃楼...)

3、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展开丰富的想像,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3、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谁知道萧红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萧红(1911~1942)〕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原名张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28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1933年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鲁迅亲自为这篇中篇小说作序。1936年去日本养病,抗战爆发后回国投入抗日战争。1942年因患肺病,在香港去世。

五、达标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赞美之情。

板书: 上来了(红)

颜色——五颜六色

火烧云 形状——变化万千

下去了(一会儿工夫)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朗读和联想感悟作者童年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话。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话。

教学准备把新学期的美好愿望写在自己设计的“心语卡片”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学期开始了,你们都有哪些心愿?在你幸福的童年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二、交流感受,提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同进入第一板块《童年的愿望》的学习。请同学

们大致翻一翻这一板块的课文,了解一下都讲述了小作者的'哪些愿望?

三、引入新课,学生质疑教师板书《等我也长了胡子》,请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

四、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学生带着问题出声读课文,小组讨论上述几个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及不明白的问题,尝试着自主解决。

学习生字,重点区别“蜘蛛”“蚂蚁”“蝌蚪”的类别及生活习性。

五、再读课文,质疑讨论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通过多种方式读熟课文。

2、先分小节朗读课文,然后选择喜欢的内容读出感情。

二、讨论学习,读中理解

1、引导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小节内容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思考讨论:

(1)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

(2)最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3)想对他的爸爸说些什么?

三、品读课文,表演体验

1、再自由读读课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感受。

2、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我也长了胡子

陪孩子玩

做个这样的爸爸:给孩子讲故事

说话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