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世说新语》读后感热

2025/10/20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世说新语》读后感热(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读后感热 篇1

到昨天,终于把《世说新语》阅读完了。以前,我曾经读过纸质的《世说新语》,因为它是一本语录体著作,章节间没有太大联系,适合于随手翻阅,也适合于随时遗忘,所以,基本上已经忘光了。这一次在网上读,我就利用了网络阅读可以迅速、简便做笔记的特点,做了阅读笔记。因为原文很多,我就把其中一些精彩部分精选了一下,逐日登载在我的博客上,希望路过的朋友喜欢。

在这之前,我读过一部分《二十五史·晋史》,《世说新语》中的.很多内容在《晋史》都已经读过。不过,当初读《晋史》的时候,很多言行并没觉得有特别之处,读《世说新语》时一品味,居然很有趣味;而《世说新语》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章句,与《晋书》中人物的生平一对照,则往往就有了深意。所以,读《世说新语》,还是要参照《晋书》才能真正读懂。

我读《世说新语》的这点小体会,希望路过本博客、且对《世说新语》有兴趣的朋友周知。

《世说新语》读后感热 篇2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向来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在世说新语以前,也曾出现过不少轶事小说。今天所见的世说新语虽然已失去原来面目,但从其流传来看,还是较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历代普遍受到重视的价值。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涵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

《世说新语》读后感热 篇3

《世说新语》是南宋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雅量、政事等三十六篇,讲述了当时名士的轶闻趣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篇的第九篇。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名叫荀巨伯的人,听说在远方的友人得了病,便什么都不管去看他,正值匈奴人攻打这座城。匈奴人已经闯进,问荀巨伯:“我们大军已到,城中无人,你是何等的汉子,还敢留在这儿!”,他说:“不忍留下朋友,宁以自己的性命来换朋友的`命。”匈奴人听了很是感动,便撤军了。荀巨伯冒死也要保护朋友,这才是君子之交啊!这就是“真”和“诚”的一种体现,能让敌人自惭而退,让我们见到了患难见真情的可贵。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义,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的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重义,这些品德值得我们推崇!

《世说新语》读后感热 篇4

十几年前,在《世说新语》读到一则小故事,原文是“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赵母嫁女,女儿临走时,赵母再三叮嘱女儿说:”女儿啊,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考虑,千万别做好的事啊!“女儿不解,问母亲:”娘啊,您不让我做好事,难道要我去做坏事么?“赵母说:”孩子,好的事尚且都不能做,怎么能去做坏的事呢?“

那时年轻,也未嫁人,看了这则故事,怎么也无法理解,只觉得赵妈妈对出嫁女儿的嘱咐真是不着四六,既不让女儿做好事,也不让人家做坏事,到底要女儿怎么做才好嘛?

现在自己成家了,也已为人之母,想想这些年自己所经历的`事,才领悟到这位赵母为人处事的谋略真是太强了,只能说自己明白得太晚了…

《世说新语》读后感热 篇5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代一部主要记述汉末至冬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主要讲述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阅读《世说新语》这本书时我深刻了解到魏晋时期的那些风流人物、时代精神以及各种历史知识。

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原文阅读着很生硬,于是就只阅读了译文,并且因为每篇文很简短,所以兴趣也不是很浓厚。越来越深入的阅读,魏晋时期的人一个个在我内心鲜明起来,并且震撼我心。文中常常用到一个形容词“像神仙般的'人物”,这个形容词没有用错,光是通过文字来了解他们,都使我觉得他们像神仙般的人物。

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们“会说话”,简直太厉害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居然存在着这么多奥秘,也可以从一个人怎么说话,就可以看出他今后的人生。

当时的人们是以德行和才学来行走社会,来与人处事,而不是以地位、财富等。

《世说新语》读后感热 篇6

目前出书成风,看过十本书的能出一本书,像我这种低调男人,看了一百本书连一篇文字都没写。平时看书积累些东西,心有郁积想发一发,记点读书心得,梳理下自己的记忆,所谓好记性不如坏笔头。

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现在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