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牧场之国》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积累优美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个优美、恬静的地方,去感受荷兰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镶嵌 骏马 膘肥体壮 无垠 公爵 悠然自得 牲畜
2、理解词意
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悠然自得:之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吆喝:大声的喊叫。
3、自由读文,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些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喜欢文中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3、展开交流(先小组后全班)
4、引导理解以下句子并朗读。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提示: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强调了描写的重点是荷兰独特地形特点。朗读时用赞美的语气。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拟人)
含蓄地表达了荷兰牧场的宁静、安详。朗读时语调轻缓平和。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总括牛群活动场面,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作者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朗读时要丝柔般的轻柔。
(4)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这草场与骏马的和谐统一。朗读时要读出自由闲适与快乐。
(5)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沈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夜晚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朗读时语速稍慢,读出安谧静美的美感。
5、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荷兰。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题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真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正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荷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兰
教后反思
牧场之国和我们的距离很远,为了让学生课堂对荷兰有所理解、感悟,并喜欢荷兰。带着这份喜欢的情感走进作者笔下的荷兰,学生的感悟显得更加的真实和真切,在理解和朗读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并能够恰当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注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
3、初步感悟文中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的朗读。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能够初步了解赏析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引入课题: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上节课我们一同感受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今天我们再去荷兰去体验一下,看看那里的乡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
2、出示图片:你都看到了哪些荷兰的美景?
3、板书课题:牧场之国。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合作。我出示了相关的图片,这样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激发对新知识学习、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句段训练,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也能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在文中自由识记生字。
3、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自由练习后指名领读。
镶嵌,骏马,牲畜,公爵,舒缓平稳,悠然自得,默默无言
膘肥体壮,仪态端庄,辽阔无垠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此环节中可以使各个水平的学生在读书方面落实到位。因此,在该环节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已学知识去初步理解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师生正音,并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概括每段段意。
3、课件出示。
4、小组合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难点,学生往往分不清复述课文与之的不同之处。因此在学生能够概括每段段意的基础上,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难度相对便降低了。在三人小组合作过程中,也给予后进生说话的机会和模仿的范例,提升答案的正确度。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细细体会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荷兰,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A、学生齐读,通过读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B、我们再来看看题目,作者是围绕着哪个方面来介绍荷兰的呢?
C、那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开头方式,整体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也为后文的理解做好铺垫。并且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为习作积累素材,打好基础。】
2、导学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A、出示自学提纲:
(1)、熟读课文第2、3、4、5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把原因标注在旁边。
(2)、练习朗读这些语句。
(3)、小组三人交流。
3、自由汇报,重点句子加以讲读。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指专心注意,这一拟人写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的无边美景,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外界对牛没有一点干扰。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一句是对前面具体地描写了牛群活动的场面总括,句中“全是”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这草场与骏马和谐。
(4)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出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夜晚的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
4、这些句子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好处呢?
5、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
A、个别读。
B、教师范读。
C、汇报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所感受的基础上在进行朗读指导,而且朗读对于中年级学生也是重要训练点,因此朗读训练呈阶梯式展开,使训练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动物们是自由的、荷兰的夜晚是宁静的)
7、教师板书。
8、你喜欢的句子中除了描写动物的,还有描写哪些方面的?(景色描写)
(五)、感悟写作特色、方法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总分)
2、每个自然段的结构特点呢?(有分、总还有总、分)
3、那我们在作文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4、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以及做到详略得当:荷兰的动物只有作者介绍的这几种吗?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几种动物呢?作者在描写的时候是如何分配的?
5、是呀!这些动物只是荷兰的代表:
当作者看得到多色的花牛在自由自在生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看到那成群的骏马在原野上驰骋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看到那成群的羊、猪、鸡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感受到挤牛奶、运牛奶后宁静的夜晚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6、突破本课难点: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四次)
7、为什么会出现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小学阶段,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优美篇章进行写作指导,以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荷兰的乡间风光,感受到了自由的气息,享受了安静的夜晚。同时也了解到了作者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希望我们也可以用笔记录下我们所见到迷人景色。
六、教学板书
22、牧场之国
多色的花牛
成群的骏马,自由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羊、猪、鸡群,安静
挤牛奶、运牛奶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根据造字原理识记字形,根据字形结构写好生字,根据字音特点读准轻声词。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中感知什么是“真正的荷兰”。
3.充分朗读课文,读出画面,读出感情,读出悠然,读出静美,读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咏叹之感,读懂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反复诵读描写牛、马、羊的语段,在静态描写和比喻、拟人中感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反复诵读描写夜晚牧场的语段,在动静结合的描写中感受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借助课文关键语句,在语言实践中深入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字面意思:“牧场之国”——牧场的国度。
2.句式说话:“荷兰是之国。”
3.句式对比:
荷兰是之国、之国、之国。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2.自由练读生字词语。
毛毡(zhān)牛犊(dú)飞驰(chí)公爵(jué)呼噜吆喝铃铛牲畜仪态端庄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
3.发现生字的字音规律:形声字。
4.读准轻声词“呼噜、吆喝、铃铛”。
5.根据意思用不同的语气读好四字词语“仪态端庄、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
6.分析字形,写好生字。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再读课文,感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3.指名朗读各个自然段,读出每个自然段核心的句子。
(1)第2自然段“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2)第3自然段“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第4自然段“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3)第5自然段“又是一片寂静”“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四、感情朗读
1.反复朗读:带着对核心句子的理解,再读各个自然段,读出画面,读出感情,读出悠然,读出静美。
2.默读思考:读懂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男女生交叉朗读,读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咏嘆之感。
第二课时
一、深入感受
引读核心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二、句式说话
“真正的荷兰”。
三、默读思考
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真正的荷兰”的“宁静、自由、安闲”的情趣?
1.找出描写各种牲畜的句子,读读,背背。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宁静)
(2)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宁静)
(3)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自由)
(4)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安闲)
(5)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宁静)
2.根据插图,学用文中找出的比喻、拟人的句式,写写牧场上的动物,表现它们的“宁静、自由、安闲”。
(1)奔驰的骏马停下来了,在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歇息着,吃着草。小马驹,大白马,红公马。极目远眺。
(2)绿色的草原上,花牛,骏马,长毛山羊。
四、深度学习
第5自然段描绘的是“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为什么作者写的却不都是“寂静”“平静”呢?(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五、思考题目
课文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为什么用“牧场之国”作题目。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计理念
《牧场之国》是西师版第八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生动形象的描写异域风光,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并能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情感与价值:爱护环境,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教学重点
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2、欣赏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
出示风光图片1-4
导入:有一个绿水悠悠鲜花盛开的国度,那里运河纵横交错,风车随处可见郁金香散发着迷人的香气,那就是有着“花之国”、“水之国”的美誉,更以“牧场之国”而闻名于世的荷兰。今天我们作一次跨国旅行,去欧洲西部领略这个美丽国度的奇特风光。
读课题:牧场之国
一、 复习词语,梳理文脉
1、读词语:辽阔无垠、憨态可掬、剽悍强壮、悠然自得、默然无声、万籁俱寂
2、填空:课文以(“”)总领全文,接着按()到()的顺序展现了牧场之国以下四幅画面()、()、()、()。
二、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牧场印象
1、指明读各段。
2、你能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吗?(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白天辽阔无际、宁静祥和,夜晚寂静神秘,含蓄深沉。) 师过渡:接着就让我们走进牧场,去感受白天牧场的美。
三、细读品味,聚焦语言,体验牧场之国的魅力
(一)学习写白天的牧场部分(2~4段)体验动物的自由悠闲。
1、自主探究。
请自由读读第2~4段,,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画出你喜欢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自学建议:联系生活,抓重点词句,读中想象
2、合作学习。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说说你感受到的牧场印象。
(2)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句子,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小组齐读。
(3)全班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逐段交流。
预设第2段:牛群吃草图
ppt第2段文字,你喜欢哪种姿态的牛?点红理解“憨态可掬”或“悠闲漫步”,想象它们的样子。你愿意成为碧绿草原上的哪一种牛,你此时想说什么?难怪作者此时由衷地感叹--------------------------
ppt图片
过渡:在这天堂般的草原上,到处都是自在悠闲的牛儿,整个草原却是那样的宁静和谐。(女生)读第二段,读出宁静安闲。
预设第3段:骏马奔驰图
ppt第3段文字,点红“剽悍强壮”“随风飞扬”体会马的奔放与活力,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原野上奔驰的骏马?(自由)
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马的自由?
ppt: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的飞驰。 ppt: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点红“似乎”,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这一句是写作者的推测,拟人手法,凸显悠闲恬适。
比较两句:a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的飞驰。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b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的飞驰。
像这样在看到的事物中融进自己的想象、表现事物的特点的写法,本文还有哪里也用到的?第2段写悠闲的老牛。两组轮流读出这2句拟人句。
如果说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奶牛还是以静态、安闲为主的话,那么这里骏马则是挥洒了阳刚和奔放,在这里,没有主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在这里无拘无束的驰骋,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难怪作者再一次由衷地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我们班的男子汉们一起来读第3段!
在辽阔无垠的原野上,难道只有成群的奶牛和骏马吗?
预设第四段:禽畜憩息图
ppt第4段文字
这幅图里都有谁?让我们加入其中,你想成为天堂般草原中的哪一种小动物?点红“赞许”(对一生)你是这草原上的正在呼噜的小猪,会对什么表示赞许?
这幅禽畜憩息图,还有哪些动物?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它们?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特点的?师生合作读本段。
羊──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完全一幅悠闲自在的神态。有一个字来形容羊,屏显:羊闲
猪──“赞许”是什么意思?如果猪会说话,它会对谁怎样赞许呢?如果也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猪的这种神态,你会选择什么呢?屏显:猪乐
鸡──连平日里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显得非常──屏显:鸡安然。
走进这幅画面,我领略到牧场之国动物们的恬适与安闲,老师情不自禁用一句话表达此时的感受,那就是:羊闲猪乐鸡安然。这是荷兰这个国度所特有的景致,难怪作者又一次由衷地感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悟写法。
同学们,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作者写得生动形象,但只用了三句话来写。对于他的写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在描写一幅幅画面时,可以有重点地抓住重要景物作特写,如写“花牛成群、骏马飞驰”的画面白色就浓墨重彩的;而在一幅有较多事物的画面中,我们不妨抓住特点,简练地写。,
过渡:走进荷兰,走进牧场,我们走进了辽阔无垠的草原,看到了宁静安详的奶牛,潇洒自由的马群,安闲自在的家禽和家畜。日落西山,随着傍晚的来临,牧场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让我们像刚才学习2-4段的方法学习5-6段。
(二)学习写傍晚部分(5-6)感受别样的静,体会写法。
1、读中勾画重点词句,想象画面,写点体会。
默读5、6段。你抓住哪几个重点词句,把你的体会用一个词来概括?(和谐、寂静、静、静 谧……)
2、集体交流。
(1)读5、6段,把你的体会化作一个词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静?轻声读5、6段感受别样的静。 师:可我怎么听到了这样的声响:
(2)悟写法。
ppt: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比较去掉这句和加上这句的表达效果。(以动衬静)这是一种写作方法,写动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正是因为安静,那偶尔的汽笛声也就明显了。(生1:只有汽笛声。生2:偶尔传来)联系生活实际:原来静是需要动来衬托的,这就好比安静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在专注地考试,这时只听见写字的沙沙声。像这样的例子还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小试牛刀: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哪些时候也感受到周围的静?用几句话来描写。
(3)配乐读5、6段,感受人与动物,与环境的和谐。轻声读,别惊醒安睡的动物。
(4)傍晚,挤奶的人默默地加入到这宁静的牧场,他们的到来并没有惊扰安详的奶牛,好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画;晚霞消逝,夜幕低垂,动物安睡,灯火闪烁,牧场之国陷入夜晚的静穆之中……这时,作者的千言万语融进一句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天的草原辽阔无垠,动物悠闲自在;傍晚,牧场寂然无声、动物安睡吗,这是荷兰这个牧场之国所独有的风光,我们不禁这样赞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体回归,领会线索,积累语言。
回读第一段,“是……也是……”,领会强调后者,即牧场之国。引起下文,结尾总结,认识总分总结构。
好词佳句不错过
五、拓展阅读《草原》
六、板书设计
30
白天
辽阔无垠
悠闲自在牧场之国+傍晚 寂静无声动物安睡 =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体会作者拟人、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猜图片,引出荷兰。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最能代表各个国家特色的图片,有兴趣来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吗?
2.播放课件。
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荷兰)大家这样有精神的回答,真好!
3、课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谁自告奋勇地有精神地读一读这句话?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
是啊,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这样赞叹道: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牧场之国(板书课题:牧场之国),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齐读课题)孩子们,展开你的想象,牧场之国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呈现了四幅画面,我先请四位同学把小标题读一读。全班一起读。
2、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将四幅画面的小标题标注在相应的自然段旁边。明白自学要求了吗?
3、生自学课文。
4、汇报交流:同学们读书读得真精神,第一个练习完成了吗?
5、课件播放正确的标注。
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1、孩子们,世界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位寻求美的大师,手里端着相机,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牧场之国,你第一时间想去捕捉什么样的美景?请静静默读课文中最喜欢的片段,把文中你认为特别美的或者让你印象特别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多读几遍,想一想它写得美在哪里。
谁来说说你最想去捕捉什么样的美景?
(一)聚焦感受第一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①碧绿草原
花牛成群(课件出示)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师:你为什么第一时间要去捕捉这个画面呢?(有趣)有趣在什么地方?(比喻,牛犊——贵夫人,老牛——牛群家长)贵夫人是什么模样的?老牛呢?原来用上比喻的.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文章变得有趣。谁也想捕捉这幅画面?
B、牛群“仿佛正在思考什么”,可能在思考什么呢?原来在牛的世界里,它们也有丰富多彩的思想!(拟人)
C、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用你的声音、表情读出牛儿吃草的专注?
D、辽阔无垠的草地上,牛儿有各种不同的姿态,我们也来当一当这些静立吃草的牛,来感受感受它们的悠闲生活。
E、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 F、想象体会“四周”“全” “丝绒般”的表达效果
从“四周”“全”你体会到了什么?
“丝绒般”的碧绿草原给了你什么感受?
过渡语: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的发出赞叹(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二)体会第二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孩子们,我们接着交流,其它几个片段里,你有没有想捕捉的画面?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说说你为什么想捕捉这个画面?
①解释“公爵”。
②谈体会。这是一群怎样的骏马?
A、膘肥体壮──膘肥体壮和肥胖一样吗?它的意思是肥壮结实,这是一个表扬人的词语,一般可以用在看上去很强壮的人的身上。男孩子,你们愿意成为很强壮的男子汉吗?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B 、自由──你还能从哪读出这是自由的一群马?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也愿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去享受无人能挡的自由,体会拥有一切的公爵般的尊贵!女生读。
C、现在你们就是在草原上自由奔腾的骏马,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读出我们的自由和豪迈的气魄吧!
③师:成群的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拥有无比的自由。看到这一幕,作者不由想放声告诉大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自主探索体会第三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再去读读其它两个片段,还有没有你想捕捉的镜头啦!
羊──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好一派悠闲的情景。
猪──“赞许”是什么意思?如果猪会说话,它会对谁怎样加以赞许呢?好快乐的猪啊!
鸡──连平日里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显得非常──安闲。
猪、羊、鸡,它们平时成群结队生活在一起,给人十分喧闹的感觉,现在整个牧场都是它们活动的场所,它们都能优哉游哉地生活。就让我们分大组合作着来表现出草地上的这份安闲。能够用镜头捕捉到这样的画面,难怪作者会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学习荷兰晚上的静谧—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过渡语: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傍晚的荷兰又是一翻怎样的景象呢?
(课件出示)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感受,这时漫步在牧场之国,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夜静)傍晚的荷兰真有那么安静吗?
想象一下,傍晚,荷兰寂静无声,动物们都安睡了,此时你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怎样用心感受这份宁静呢,谁来把你感受到的送到句子里读出来。(PPT出示: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蹄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②指导朗读:女同学轻轻的,柔柔的,慢慢的,读着读着,真正的宁静便降临到了牧场上(女生读--齐读)
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傍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梦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们在读中和动物一起进入梦乡吧。
小结:感受着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终于明白作者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荷兰是——再读板书。
作者对荷兰充满了喜爱,而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示教师板书)
4.小结。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4次,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个自然段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最淳朴、最真挚的喜爱,告诉了我们这就是独特的荷兰,真正的荷兰。
我们品读着优美的文字,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卷,仿佛跟着作者走在了荷兰牧场上,欣赏着美景,和作者一同不断地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拓展迁移,真情表达。
1、这么美好、奇特的国度真应该让大家都了解啊,这不,下一届世博会将在20xx年意大利米兰举行了,荷兰也专设了一个展厅,陈列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出示),想请同学们担任大使,给这些图片配上一句话,借此来介绍一下牧场之国——荷兰。
2、师范说“看,这就是被誉为‘牧场之国’的荷兰,它拥有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放眼望去,辽阔无垠,是牲畜们生活的天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出示四幅图:草原、风车、运河、郁金香)请同学们先选择一幅图,给它配上语言,可以用上课堂中积累的语句。
4、赞荷兰。师: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所以作者一开始就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或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3.搜集阅读其他描写异国风光的文章。
板书设计
安闲
比喻
拟人
牧场之国自由
真正的荷兰
寂静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会认“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生字,会读“仪态、端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3.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体会作者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重点难点
1.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2.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体会作者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生字,会读“仪态、端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风光,整体感知课文,弄清课文结构。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简介荷兰。(出示多媒体)
荷兰,亦称“尼德兰”。欧洲西部国家。西、北两面临北海,东同德国、南同比利时为邻。面积万平方千米(包括内陆海)。人口万(20xx年),90%以上都是荷兰人。温带阔叶林气候,冬温夏凉。
2.谈话导入:同学们,荷兰的景色美丽动人,今天我们就跟随卡雷尔·恰佩克一起去看看真正的荷兰。(板书:牧场之国)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牧场之国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
(1)黑白两色的花牛在草原上吃草;成群的骏马在原野上飞驰。
(2)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草原上悠然自得。
(3)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闪烁的灯塔。
课文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串全文,突出了牧场的美。每一种不同风姿的美,在作者笔下都显得灵动、富有生趣,似优美的抒情小调。
四、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荷兰风景图片,学生感受牧场之国的美景。
五、课堂总结,搜集资料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随作者卡雷尔·恰佩克一起欣赏了牧场之国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想马上到牧场之国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欣赏绿色的原野。
2.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荷兰有关的图文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读出自己对语段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2.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体会作者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让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初步领略了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卡雷尔·恰佩克走进牧场之国,去感受荷兰的美丽风景。
二、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认真朗读,画出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并范读精彩语段。
(1)走进“奶牛之国”。(出示荷兰奶牛图及第2自然段)
①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荷兰奶牛图,互相交流感受。
②静态描写:牛的黑白花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
③从“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牛的数量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从“极目远眺、全是”等词语感受到的)
④第2自然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抓住了牛的黑白花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描绘出了一幅和谐静美的奶牛图)
⑤指名读,自由读,小组比赛读。
⑥教师小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到处充满着宁静之美。(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2)走进“骏马之国”。(出示荷兰骏马图及第3自然段)
①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荷兰骏马图,互相交流感受。
②这是一群怎样的骏马?(膘肥体壮、自由)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从“膘肥体壮、飞驰”等词语感受到的.)
③说说你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一句的理解。(作者目睹骏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着草原与骏马的和谐)
④教师小结:作者看到成群的骏马飞驰到远方,这个自由王国的骏马生活得无拘无束,于是再次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⑤指导朗读,感受牧场之国奔涌飞腾的粗犷之美。(板书: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3)走进“动物之国”。(出示小动物活动图及第4自然段)
①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动物活动图,互相交流感受。
②学生自由朗读,互相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a.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b.“赞许”是什么意思?(认为好而加以称赞)猪群对什么加以赞许呢?(牧场的美丽景色)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猪的这种神态,你会用哪个字呢?(乐)
c.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这样的环境里都显得安闲自在。
③教师小结:在荷兰的牧场,这些动物悠然自得,仿佛是在欣赏属于它们的王国,作者不禁再次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动物王国,悠然自得)
④谈话过渡:当夜晚来临,牧场之国又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4)了解夜晚的牧场。(出示牧场之国夜景及第5自然段)
①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牧场之国的夜景图片,互相交流感受。
②学生自由朗读,互相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静)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a.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牛静)
b.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船静)
c.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人静)
d.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车船过后,恢复平静)
e.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都安静了)
③在这一段中,你除了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还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荷兰人、动物、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④指导朗读,感受牧场的宁静和谐之美。(板书:晚霞满天,牲畜歇息)
三、对话作者,体会写法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文题目,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文章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特点——“牧场之国”。下文具体地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各种动物。
2.作者和你们一样,喜爱荷兰,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文中汇成一句话,你知道是哪句话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你能理解这句话的作用吗?(突出了荷兰牧场之国景色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美好生活的赞美)(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课文语言生动感人,你觉得是因为什么?(作者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了事物以人的身份、性格等,突显了牧场上的情趣,使文章语言生动、自然)
4.再次欣赏与牧场之国有关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朗读时注意语调的变化,要有高低缓急,尤其是第5自然段,写夜晚的荷兰,语调应放轻,语速稍慢,读出“安闲静谧”之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对荷兰由衷地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他们才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
2.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荷兰风景、风情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阅读、感受,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适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幅荷兰优美风景的图片,加深学生对牧场之国的印象。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