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瓶子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孩子们是非常熟悉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现了许多种类、材料、样式各不相同的瓶子。许多瓶子由于得不到妥善处理,往往会给环境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设计了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认识、感知、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了解瓶子的种类,从而让幼儿对瓶子产生新的认识,并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指导,结合幼儿的实际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瓶子,并发展点数能力。
2、了解各种瓶子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说教法:
本次活动,涵盖了科学、数学、语言、艺术、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交集了瓶子这一教学点上,展开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活动。
瓶子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个个体,如何使幼儿积极地投入于活动中,就需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意识,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自主而快乐地参与活动。
因此,本次活动,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幼儿的动手操作,以及多角度的感知,从而帮助幼儿具体直观地感知事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向幼儿介绍家中所用的瓶子。
2、各种不同的瓶子,以及一些瓶子制作的玩具。
3、豆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都带了很多瓶子来幼儿园,今天,我们就来和瓶宝宝们一起做游戏。(幼儿自由选择瓶子)
师:我们先来和瓶宝宝们跳个舞吧。
(听音乐,自由律动)
二、认识活动:
A、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再相互说一说,你的瓶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可以放什么东西。再用手摸一摸,摁一摁,猜一猜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幼儿自由探索,并相互交流)
B、探索后针对操作要求进行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
小结:瓶子的颜色有白的、黄的、绿的、彩色的,五彩缤纷很漂亮,它可以装饮料、糖果、咖啡、药品很多很多东西。这些瓶子,有的是用塑料做的,有的'是用玻璃做的,还有的是用金属做的,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三、讨论:如果没有瓶子,会怎么样?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进一步让他们感知瓶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结:瓶宝宝的本领真大,离开了瓶子,我们的生活里会增添很多的麻烦。
四、游戏《喂豆子》。
师:和我们玩了这么久,瓶子宝宝们都饿了,我们给它喂点儿豆子吧。
A、第一次喂一颗,并相互检查。
B、第二次喂两颗。
C、第三次喂许多。(把盘子里所有的豆子都喂下去,并盖上瓶盖。)
五、节奏活动。
师:瓶宝宝吃饱以后,肚子里发出沙沙沙的声音,真好听,我们用它来打节奏,一起来唱《大苹果》。第一遍响亮地唱,让瓶宝宝也唱响一些;第二遍轻轻地唱,瓶宝宝也一起轻轻唱。
(两遍音乐,第一遍较强,第二遍较弱)
六、环保渗透。
师:瓶宝宝的本领真大,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可是,它有一个缺点,总是乱跑,把干净的地方,弄得脏兮兮的。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让幼儿讨论,知道不能随地乱丢,应该把没用的瓶子送到垃圾桶,或者把它卖给收废品的老爷爷,让它变成干净漂亮的新瓶子。)
七、延伸活动。
师:老师也想了个办法,把你们带过来的瓶宝宝,做成了很多有趣的玩具,你可以边玩边想一想,老师是怎么做的。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瓶子玩具。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出自己脸部的特征及服饰。
2.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水彩笔,白纸,每人一份。
2.每人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比较自己与别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1.教师提问:你的名字是什么?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吗?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
地方呢?
2.请幼儿找朋友,看看两个人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结伴,与同伴相
互比较)
二、谈谈自己和同伴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一样: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还
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喜欢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三、照镜子观察自己。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我们一起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长的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脸上有什么?你和别的小朋友长的哪里不一样?
教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自己的五官,徒手跟老师画一画自己的'样子。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朋友们,画的时候要仔细,把五官画的大一点,清晰一点,这样才
比较漂亮哦!
五、幼儿观察图画,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教师拿两幅幼儿的作品在大家面前展示,并请幼儿猜一猜这副画是哪位小朋友画的自己。
活动反思: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有限,往往就忽略了对自己的认识,所以我通过让幼儿们照照小镜子来仔细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再与别的小朋友比一比,脸上的五官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加深对自己样貌的认识,最后进入主要环节,让幼儿动手画一画自己,在画画的过程中巩固认识,画完之后我让幼儿猜猜画上的是谁,这一充满乐趣的环节可以让幼儿更感兴趣。
小班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坐不住,绘画活动中总喜欢自言自语,任我多次提醒、控制,但还是闹哄哄、始终难以安静下来,他们的绘画水平也较低,不能自如的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而,在作画时,我总是鼓励孩子边说边画,尽情地释放孩子自己的情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为此我改变以前的这种做法,相反地在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放心地边画边说,孩子们既掌握了绘画的技能,他们自己的感受又能得到释放,乍一看,活动室有点乱哄哄,仔细瞧,孩子们十分投入,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完成了。所以说,在指导幼儿作画时引导幼儿“说”比较可行,每一次美术活动,我都允许他们围绕绘画的主题轻声地说,也可以与同伴交流、提问。孩子通过说,掌握了绘画的技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促使孩子大胆用色、大胆表现及想象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百科: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优秀】幼儿园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科学游戏中发现有趣的小白船转动现象。
2、尝试探究让小船自己转动的方法。
3、使幼儿在探索中了解科学是无处不在的。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老师的一份材料要大一点,包括垫板、纸船、乒乓球做的船都要大一点)
旧乒乓球剪成的月牙形“小船“,蜡光纸折成的小纸船,平底塑料瓶盖做成的航标。大塑料垫纸板,湿抹布或装满清水的眼药水滴瓶。双面胶、胶棒、面、橡皮泥、透明胶。大记录表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想办法,做第一次尝试。
师:(请幼儿坐成半圆,用一块布把自己用的一份材料盖住,用神秘的语气吸引孩子的兴趣)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好玩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澳,原来这是纸折的小船、这是用旧兵乓球剪的小船,这是用瓶盖作的航标。现在我想用这些材料做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就是这些小船看着航标在海上航行,可是你们看,老师一动垫板,(教师讲垫纸板倾斜使其滑落下来)它们就掉下来了,这可不行,小朋友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怎样让小船和航标既不掉下来又能动呢?(请3、4个孩子说一说,对孩子的意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试一试(幼儿用各种材料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实验完毕后,重点请用水粘贴的幼儿说一说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试一试,也让你的.小船动起来。(幼儿再次试验)
如果,没有幼儿试验成功,教师操作演示实验。
师:用各种各样的胶粘住当然掉不下来,可是小船也不能动了。老师这里有个神奇的东西,你们看(教师将眼药水滴瓶内装满清水,开始一一操作、小纸船、航标、小船)老师的小船动起来了,我方上的是什么呢?对,是水,你的桌子上也有着盛着水的小瓶子,你也快点去试试吧。
3、幼儿再次试验,教师巡回指导。“你的纸船动了没有?月牙形的小船动了吗?是怎么动的?航标呢?”
4、让孩子用掺上洗涤剂的水再次尝试:(如果孩子做得非常顺利,就加上这一个环节)
“原来水宝宝这么厉害,既能让小船、航标掉不下来,还可以让小船旋转,让航标滑动。那我们再来猜一猜,把水里加上一点餐洗净,看看小船会发生什么现象?好,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去试一试吧!试试以后,记得告诉姜老师结果。
小结: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不断探索,到处都可以发现科学的影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2、教学挂图4幅。
3、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斑马等动物图片。
4、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寻找图片中藏起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1)谈话:“教师知道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一些昆虫和小动物也喜欢玩这个游戏。今天他们已经藏好了,想请小朋友找一找他们都藏到哪里了?”
(2)出示故事挂图,让幼儿找一找有谁藏起来了?它们都藏在什么地方?
教师讲述故事《隐身妙招》后提问:请幼儿说一说他们为什么会藏在那个地方?他们是用什么来保护自己的?
教师小结:花蝴蝶、枯叶蝶和青蛙都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所以它们就不容易被老鹰发现而被吃掉,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2、请幼儿观察枯叶虫、枯叶蟾蜍、北极熊、竹节虫、蚱蜢等动物的图片,寻找藏在图画中的动物,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3、播放多媒体认识几种昆虫和动物。
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动物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并讨论其他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教师小结:这些动物和昆虫都会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如果你是一只昆虫,你会怎样保护自己?
4、布置场景:放置各种颜色的`花,教师扮小鸟,幼儿扮昆虫,师幼玩小鸟捉昆虫的游戏,让幼儿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5、向动物学本领,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经验。
请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人们根据动物的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动物还有这样独特的本领,他们用保护色保护了自己,这样才免受伤害。
教学反思:
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二、重点及难点: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