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狼图腾》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狼图腾》读后感 篇1
近期,我在闲暇时期再次品读了《狼图腾》这本书。作者姜戎以十一年的插队生活和30年的悉心创作成就了一本旷古奇书。
《狼图腾》以狼为故事主线,描写了狼与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和狼的生活习性以及当时勇敢的草原人民,同时也烘托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狼为我们展示了在静谧辽阔的內蒙古大草原上,一种决不屈服的狼性,与屈于奴性的羊群之间的深刻对比。
主人公陈阵所养的小狼聪明狡猾,虽被困于牢笼却不失狼性。为了自由其强悍的进取精神让我感到震憾。而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就缺乏了进取精神,安于现状,被现实的安逸束缚了翅膀,被面前的困难捆绑了希望,从而止步不前。《狼图腾》中的草原狼以其永不妥协的人生态度向我们阐释了“至死不移节,至死不畏难”的奋斗精神。
《狼图腾》让我认识到了:
1、要有危机意识。张瑞敏曾说“每天如履薄冰,每天战战兢兢。”现代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稍一松泄就会被超越。虽说“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会激发人在危险时的潜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危机意识,远离痛苦,远离失败,一个企业将会更好。
2、讲究战术安排,建立合理的策略。《狼图腾》中的狼讲究“远交近攻,逐一击破,声东击西”等战术,在捕捉黄羊的战役中,狼群纵横捭阖,营造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作战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战斗力横扫黄羊。自古以来,哀兵必胜。狼群占尽了先机,赢得了胜利。所以,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讲,就应该拥有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样才能把握员工在经济这场仗上赢的完美!
3、同时我们要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拥有自觉的组织性,讲究团队意识。只有熟悉环境才能因势利导,成功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若是不熟悉工作环境,那就只能“龙游浅滩遭虾戏,一颗明珠无人识。”同时我们也应该有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狼图腾》中的狼群将团队意识高度发扬。他们有条不紊,作战功势锐不可挡,不盲目恋战,不乱阵脚。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应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不逞英雄主义,不好大喜功,不脱离群体。在行动上,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挥团队的优势。
4、竞争意识,拥有上进心。在儒家孔学千年淳淳教导的`农耕教化下,华夏民族温柔敦厚却又软弱可欺,布满了羊性。在被人欺辱下,我们应唤醒身上的血性和傲气。如今企业竞争,也要求我们拥有狼一样的血性,积极主动的迎接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挖掘自身的闪光点。
总之,当今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若你不懂得奋斗,完全像黄羊一样懦弱与胆怯,那就注定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结局。看完《狼图腾》后,我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珍爱动物。《狼图腾》的结局是额仑草原满目疮夷,山水不复当年的存在,同时狼群也被欺逐出境或残或死。身为食物链顶端的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环扣一环的重要性以及保持生物平衡的责任。大自然是公平的给予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狼图腾》读后感 篇2
我曾询问过许多人,狼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丑陋,矮小,残忍的一种动物,不如狮虎威风,不如猎豹疾速。大家似乎更愿意把威风凛凛,高大威猛这种词用来形容百兽之王。但是读过《狼图腾》之后,我才发现草原狼对于草原民族的影响远大于狮虎。
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带领他的蒙古大军灭金灭南宋让中国改朝换代的那段历史吧。成吉思汗在他在任期间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征服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不过在这之前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成吉思汗的祖爷爷,一个名叫孛端察儿的老人当年被逼到深山,差点饿死,无奈之下只得偷偷地跟着狼,捡狼吃剩下的食物吃。他就靠这个维生,一直坚持到了亲人找到他,接他下山。成吉思汗的家族——孛儿只斤家族就是从孛端察儿这一代走上历史舞台的。狼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是成吉思汗的救命恩人。
而且自古历来,草原狼就以它卓越的智慧,组织性纪律性以及独特的军事才华与草原人斗智斗勇。在长期的斗争中,草原游牧民族就从狼身上学到了许多,从而磨练了一身强健的体魄。狼就像他们的老师教会了他们勇敢、坚强、智慧、忍耐、热爱生命、永不屈服。或许没有草原狼的存在成吉思汗的骑兵就不会这么骁勇善战。可以说,是狼改变了蒙古人。
这也就难怪草原人会把狼作为图腾了。图腾是什么呢?是一种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呢?我一直没有弄明白。
直到看到最后,看到小狼不愿意被牛车拖着走,顽强抵抗,纵使喉咙被磨出血,纵使爪子已经血肉模糊,纵使一次又一次摔倒,它也不愿意退让。我看着是十分的心疼,心里情不自禁的把自己想成它:和牛车走不就好了,因为性命最重要啊。我也曾暗自庆幸着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是狼却与我不同,被牛车拖走是能力有限的`问题,绝不跟它走是原则问题。我想这就是狼性的精神,我一直苦苦思索追寻的精神——永不服输,勇往直前,坚毅刚强。也是草原人崇敬的精神,敬仰的图腾。
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所谓的民族魂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精神,狼性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够发扬这样的精神那么又怎么会被人烧掉圆明园;如果我们能够发扬这种精神就不会在清朝的时候被海外的几千号人打到被迫签订如此多的不平等条约了;如果我们能发扬这样的精神怎么可能在二战结束的时候作为战胜国却找不到一席之地。
当然现在的狼性精神不是你打我一拳我不能忍气吞声一定要还你一脚,而是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不服输的精神。在学习上对于知识如饥似渴,即使遇到困难也绝不低头绝不认输,抱着一股子钻劲,这是我看过《狼图腾》之后给自己的要求,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学习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什么事做不成?什么梦想不能实现?
我真心的希望草原狼的精神能成为民族魂。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信仰,一种力量!
《狼图腾》读后感 篇3
清冷的月光,孤单的身影。寂寞的草原上,回荡着一声声凄凉的嗥叫,如鬼哭神泣,灌进人们的耳朵,直抵人心……
《狼图腾》,一本让我难以忘记的书。一个叫陈阵的北京知青在内蒙古的额仑草原插队,抓一只小狼崽来研究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终于有一天,他与另外三个北京知青抓到了七只小狼崽,五只当场死亡,一只被带走,他成为了最后一只小狼的主人。从此为养这只小狼,陈阵呕心沥血,一路遭到了牧民的反对。但陈阵保护着小狼,与它一起成长,直到野性十足的小狼轰然倒地。书本最后给出了一个黯然的结局:狼被杀完了,黄沙代替了一切。
当狼群成为传说,草原成为回忆,而游牧文明也将彻底终结。一切都被黄沙淹没了,草原欲哭无泪。
一个千疮百孔的草原在我眼中突然放大了,变成了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无论是草原、是狼还是沙土,都是整个世界的缩影,当草原没落时,整个世界也在没落。
陈阵为小狼付出了许多,直到最后他才明白,小狼真正需要的是草原上自由驰骋时的血液奔腾,是厮杀猎物时的酣畅淋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它来说只是对草原勇士的侮辱。只有那月下冰冷的嗥叫才能带给它灵魂的冲击。就如作者的感叹:“华夏民族有龙图腾,要是再有个狼图腾就好了!”是呀,汉人崇尚的是龙的力量,而草原牧民敬畏的是狼的精神。狼图腾是草原魂,刚毅、不屈、勇猛、坚强让蒙古的草原狼无所畏惧。
生命就是这样,简单而复杂,明了而深奥。
狼的自由独立、狼的强悍卓越、狼的不屈不挠、狼超常的智慧与才能、坚不可摧的团队意识、狼的亲情与友情、狼与万物的关系……无不给人灵魂强烈的震撼与感动。在狼看来,狗是败类。同是灰狼的后代,只有那些极其懦弱的狼才会去摇尾乞怜,低下高贵的灵魂。在牧民看来,狼是他们的老师。拒绝服从,拒绝被养,是一条狼生存的原则。
然而,它们却敌不过自私贪婪的人类。
随着华丽的狼皮入市,草原狼死于一场场围猎。狼瞪大了眼睛也看不出这背后的阴谋是钱。夜空下,凄凉的狼嗥深深地扎进了牧民的心里,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止汉人的涌入。人类玷污了神灵,破坏了草原,此刻我忽然明白了,那些杀过狼的.草原人民为什么要把死去的狼抛向天空,把狼皮卷成筒,套在竹竿上。此刻,狼落下的是躯壳,上升的却是灵魂,竹竿上的狼皮像一面飞扬的战旗,是牧民对草原与草原狼的敬畏。然而无知的人们切断了人与草原的血脉情,用狼血与黄沙抹上了血腥的一页。若我是草原人,我宁愿失去光明,这样才不会看到草原的枯黄破败。万年草原的没落比千年王朝的覆灭更难以让人接受。
桀骜不屈的小狼让我看穿了草原的奥秘。书中的小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是生命的狼,是精神的狼,是一篇赞歌,也是一曲挽歌。
小狼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一触即发的记忆。
狼深沉、豪放、忧郁而绵远的长调与草原的幽怨、孤独,固执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嚎,都是悲壮的草原勇士面对苍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草原最美的感情,最动人的诗篇。面对这曲狼的悲歌,我们应当用灵魂回应灵魂。我们自以为懂得很多东西,却连最简单的都无法把握。
狼烟、狼梦、狼嚎、狼影、狼魂,一切如梦一般缠绕着我的灵魂。
《狼图腾》读后感 篇4
狼,是凶残的动物,这是以前的的印象,读完《狼图腾》此书,对狼的印象发生了转变。
这是一部写狼的故事,作者身临其境,与狼生活在一起,通过狼的点滴,描绘了一幅鲜为人知、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生活画卷。
辽阔的大草原,狼成为一种图腾,予以精神化了,与狼的周旋过程中:赶狼,杀狼,崇拜狼的精神无处不在;故事中的毕利格老人一生都在摸索狼性,懂狼,护狼,不赶尽杀绝收放有余的灭狼,和狼斗智斗勇。在作者的平铺直抒中,穿过历史的迷雾,仿佛经历了一场人与自然的生死搏斗。在这场较量中,参于战斗的战士有:人、狼、狗、马、黄羊……一切、一切似乎被赋予了人性化;动物和人都是具有智慧、骁勇善战的战士、感情丰富、团结奋勇。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场战役,我似乎不是在看动物界的残噬,而是一场指挥若定的军事战役,长期草原生活使狼群能预知天气,熟知地形,善布战局。
第一场战役是狼与马之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事先埋伏好的狼一次又一次把高大的马群围追堵截至南水洼,先是有计划的把马往设想的方向驱赶,然后扑、咬、耗,井然有序、镇定自若、临危不乱。高大威猛的马在狼的强大功势下溃不成军。在这里,与其说狼为生存而拼命,不如说它是一场军事才能的比拼。“擒贼先擒王”这个战术被运用的得心应手。非常惨烈,其结果因为狼的必胜之心而宣告狼的大获全胜。
第二场战役是:狼与黄羊之战。这场战役似乎打的很轻松,因为黄羊在狼面前有点弱智,狼仅仅用智慧和耐心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了黄羊。对天气熟知的`狼利用一个大雪天,潜伏在黄羊出没的草场,耐心等待。等待那些破坏草原的黄羊吃饱了、腆着圆滚的肚子举步维坚,便一哄而上,形成半圆形弧线,留出一缺口,黄羊拼命的往缺口逃命,好多中途因为吃太饱而毙命,逃到缺口的也立即倾泻而下,因为缺口也是死路一条,是一个天然大雪坑。狼依然胸有成竹的驱赶羊群。由于这些没能逃掉的羊群足以人和狼过冬了,因此,聪明的狼并没有赶尽杀绝。为明年流下了食粮,黄羊的繁衍能力极强。狼尚且懂得不赶尽杀绝,人类却喜欢把狼赶尽杀绝。
第三场战役是人与狼的战役。自然狼在征服者的面前不堪一击!!(过于惨烈……)
这里只想说说狼的精神:机敏、顽强、尊严、团结、视死如归、不屈不饶、友情亲情……
军事才能:布阵、侦察、伏击、善变、狡黠……据说元朝的许多战术和狼的某些战术不谋而合;元朝我国疆土扩展至欧洲大陆,疆域广阔,使周围邻国闻风丧胆,马背上的民族曾经一度辉煌。
在文章中,食物链也得到很好的印证,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之间的赤裸裸竞争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崇尚狼的精神,永远不松懈,整个民族也才不会颓靡,才不会雌化,狼的这种顽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狼图腾》读后感 篇5
书架上,繁多的书本整齐的摆放着,唯有一本放在最里面的角落。抽出,指尖拂过光滑的封面,满满的灰尘。望着上面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狼图腾”,思绪不禁飘回到刚买到它的那一天……
安静的书店里,只有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和轻微的脚步声。书架上的一本本书都勾不起我的兴致:不喜欢,看过了,太幼稚……随意地看看四周,一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球,走去,轻轻抽出,掂在手里,有点重。这本书很厚,像砖头一样。
它的封面很独特,呈深红色,像云层遮住了万道霞光,边缘渐变成黑色。地上,是一片草原,一个人,牵着一匹狼,奔跑着,奔跑着……整个画面显得壮观而又苍凉。
我从小就不喜欢狼。小时候,每当我不听话,爸爸就说狼来了,当时的我太过天真,一直信以为真。上幼儿园时,妈妈给我买了很多的故事书,我天天捧在手里。还不识字,就认真欣赏插图,里面凶恶狰狞的大灰狼,经常把我吓得哇哇大哭。长大一些了,我便自己读故事。小红帽里的大灰狼,最终被猎人划开了肚子,让我感到很解气。但是大灰狼吃掉了小绵羊,我又觉得很难过。
我是那么讨厌狼,我憎恶它们的残忍,嘲笑它们的愚蠢。我想把这本书放回去,但不知为何,竟有些不舍,这本书不知有什么神奇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我。思索良久,最终还是买下了它。到了后来,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便一发不可收拾。
这是一本关于蒙古小狼的奇书,被称为旷世奇书,精神盛宴。全书由神秘的“狼故事”一气呵成,精灵一般的.草原小狼似乎随时随处都能从书中呼啸而出。这本书写了作者在蒙古额仑草原长时期的与狼共舞,曾与心爱的小狼结下了生死之情。
这本书让我读出了深沉、豪放和忧郁。书中的蒙古小狼,将我带入了辽阔的蒙古草原,那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奇异世界。在书中,狼的自由独立,狼的强悍卓越,狼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挠的高贵灵魂,狼坚不可催的团队意识,狼的亲情和友情,狼和草原万物的关系……无不给人心灵强烈的震撼。
狼似乎会打篮球,它们整体作战,拥有血性,所有的狼一起布阵,一起进攻和防守。狼似乎会唱歌,它们幽怨,孤独的仰天哭嗥,是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恋曲……狼似乎会打仗,它们拥有团队精神,协同作战,为了胜利不惜粉身碎骨。拒绝服从,拒绝被牵,是一条蒙古草原狼的基本准则。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狼刻板、固定、肤浅的印象,让我大有以狼为师的冲动,小狼的智慧、尊严、独立、坚忍、强悍,会让我终身受用。
尽管额仑草原最终没落,小狼最后离我们而去,但它依旧活在我们的心中。狼不是我们的伙伴,而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对手。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
再次打开这本已略有些破旧的书,认真阅读,惊喜的发现,多了很多更深刻的感悟。
感谢《狼图腾》,在我的性格成长过程中,它让我增加了一些自由、独立、自尊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的心灵将因此而坚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