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2025/10/2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课前准备:

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5 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

6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评:激趣导入,以孩子喜欢的形式直观展现地球,让他们看到地球美的一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意图,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切入课题后,设疑,激起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极大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评: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文章的语言美,学生读得也有感情,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入情入境。让学生想象地球母亲的样子,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评: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多自己搜集查阅资料,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评: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段内容较简单的情况下,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发表的平台。让他们结合实际谈感受,谈想法,更是尊重了学生的个体。]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评:为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为学习者提供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审美和思想的独创性。]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3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4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评与思:该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充分朗读,读中见悟;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提供了新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到微机室进行网上教学,资源更丰富快捷,相信孩子的体验会更深刻。]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 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 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 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滥用 威胁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 滥 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

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二、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三、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晶莹、和蔼、慷慨、枯竭”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莹、裹、篮”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半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重点体会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世界的杂志《时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评出的这个人,肯定是这一年中在全世界影响特别大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法国的戴高乐将军等都入选过。有一位中国人在1978年和1985年两次入选,他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但是,198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闻人物。当时结果一公布,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课件呈现《时代周刊》的封皮。)对,就是濒危的地球。想知道为什么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同时板书。)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思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为什么?(摇篮、水球、母亲、家园……)

过渡:地球,母亲!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就像亲生母亲对我们来说都只有一个一样,宝贵的地球对我们来说也只有一个。那么,地球这位“母亲”给予了我们什么?她的宝贵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同桌间互查,小组轮读。

(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读音,教师正音。

莹、裹、篮、蔼、资、慷、慨、贡、滥、基、睹

过渡:在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在读音和书写时要提醒一下同学们?(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莹”是后鼻音;“资”是平舌音;“篮”和“滥”是边音。“莹”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漏;“睹”意为“看”,和眼睛有关,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字旁。

(2)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

晶莹、包裹、摇篮、和蔼、资源、慷慨、贡献、滥用、基地

目睹、壮观、半径、有限、矿物、地质、无私、矿产、节制

开采、枯竭、毁坏、生态、设想、例如、破碎、子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自读提示:

(1)抓住关键句来理解。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一些说明主要内容的句子,它们多位于一段文字的开头或结尾处。

(2)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小组内交流答案。

2.全班合作解疑。

明确:文章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r地球的美丽——“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r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r地球资源有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r地球是的,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预设:如果学生的交流情况不错,可进一步提问:文中有一句话把这四个方面都概括进去了,你能找到这句话吗?(“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在此可以提一提,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

3.感受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过渡:“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那么,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1)幻灯片展示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片,学生结合课文自由描述地球的外观。

预设:晶莹的球体;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可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感受语言的生动。科学小品文虽然也是说明文,但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常常是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

(2)理解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明确: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表现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旧知,阅读第2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渺小”。

过渡:在教材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有一段文字显示了地球之小,同学们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相关段落。)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结合本课第2自然段,说说地球的“小”。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宇宙生命之谜》

(4)出示例句,学生指出说明方法。

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列数字)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预设:学生在前面曾学过两篇说明文,所以说明方法在此可不作为重点来学习了。但可以简单地考查一下,加以巩固。

4.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地球”?

(3)师生合作,概括课文内容。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观(美丽壮观),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作者在文章中向人类发出了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地球的资料。

2.通过网络了解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感受地球面临的巨大危机。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2.结合语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复习检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知识的呢?(生回答: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相信同学们在以后介绍事物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将事物介绍清楚。

2.引入新课。

(1)过渡: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所见到的地球,我们也看了一些地球的图片。我记得同学们在欣赏文字和图片时发出了不少感叹,大家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答案可以是多样化的:地球真美啊!地球真像宇宙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2)设疑: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时也有感叹,大家能把宇航员的感叹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听吗?

(指名读第8自然段。)

指导朗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讨论后引导学生在该段落旁标注:自豪而又担忧。)

(3)质疑: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

过渡: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我们就要认真学习下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进一步感悟地球的“可爱”,从“自然资源有限”的角度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问题:

(1)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

(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2)文中哪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慷慨无私?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无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

(3)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课文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如矿产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有会枯竭的一天。这里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小结:地球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资源,它是多么无私啊!从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如:地球真是太可爱了。)

2.讨论交流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感受地球是“容易破碎”的,领悟“忧虑”之情。

(1)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提示学生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而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为可再生资源,所以课文是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来写的。

(2)学生交流关键字词,感受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及严重后果。

预设:不加节制、枯竭、随意毁坏、不顾后果、滥用、生态灾难、严重的威胁。

(3)教师引入其他资料,或让学生交流他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感受地球所承载的重负与压力。

你听说过“地球生态超载日”吗?“地球生态超载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合作伙伴,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发起,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超支”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采取可持续的.行动。地球生态超载日是人类在一年之内生态资源开始入不敷出的时间指标。通过对时间和资源消耗走势的粗略估算,地球生态超载日以科学的方法测算出人类对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的需求(支出)和地球的生态承载力(收入)两者之间的差值。

在1961年,人类一年只消耗大约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资源,大多数国家还有生态盈余。然而全球消费及人口数量都在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超过了地球资源再生的能力,这一情况就是生态超载。大约从1970年起,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开始超越地球生态的临界点。1994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10月22日,20xx年提前到了9月20日。20xx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20日,意味着在8月20日人类用完了地球本年度的可再生资源,剩下的4个多月进入了生态超载阶段,在生态赤字的状态下,人类将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20xx年8月12日是地球生态超载日:在这一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产和再生自然资源的能力。20xx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8日,比20xx年提前5天,这意味着本年度剩下的4个多月里,人类将背上更加沉重的生态欠债,更多地透支地球的生态产品和服务。20xx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1日,212天就用完了20xx年的份额。20xx年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人类每年消耗着1.5个地球的生态资源,并且到20xx年之前将达到2个地球。在生态系统开始退化并可能崩溃之前,生态超载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

3.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过渡:既然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离开地球,去别的星球上生活呢?

(1)学生自读第5—7自然段,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预设:在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学生已了解到人类目前还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也掌握了相关知识,这里可借机复习一下,加深认识。

(2)结合相关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明确: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四十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很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则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四十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既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4.再次体会课题的深意,提升情感。

过渡:由我们刚才的讨论来看,宇航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板书:精心保护。)这是因为这个美丽可爱、为人类无私奉献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个”。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宇航员的话,体会地球的美丽与脆弱,感受地球的珍贵。

(1)结合全文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预设: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可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来理解。

明确: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既与前文照应,又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破碎”,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课题的含义。

过渡: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着无情地破坏,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小结: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时代周刊》将地球评为年度风云行星,不正是在呼吁大家珍爱我们的地球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三、拓展阅读,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文段,学生自读。

过渡:写了《花之歌》的诗人纪伯伦还曾写过一篇的文章《田野中的哭声》,诉说了田野的悲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或分发纸质材料。)

东方欲晓,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返璞归真、美不可言的时刻,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这时,一阵阵风从树丛中徐徐而来,像一个贫苦无靠的孤儿在叹息。我问道:“轻柔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可在城里,我纯洁的躯体沾满了病菌,到处都是有毒的气息。因此,我才这样伤心。”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花儿抬起她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又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他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在那里,人们鄙视我们,他们用我们的身体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倾听,又听到鸟儿在唱着伤心的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啊!你们在为谁悲伤?”鸟儿说:“人们将要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在相互诀别,谁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悲伤?”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了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2.阅读与交流。

(1)诗人听到了哪些哭声?(微风、花儿、溪水和鸟儿的哭声。)

(2)诗人真的听到了这些哭声吗?他是想表达什么?(没有。诗人假借自然界中的哭声,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发起了控诉。)

(3)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对大自然或地球母亲说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4)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选择作业,课堂延伸。

(1)画一幅环保宣传画,配上一句环保宣传语。

(2)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树,或一块煤……,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3)搜集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读出情感。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篇4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了解地球污染的状况,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良好情操。

活动准备:

1 阅读有关环保的书籍,了解环保知识。

2 收集有关地球环保的诗歌、故事、小品等。

3 找有关府南河的资料。

4 准备录音机、磁带、录像机、资料带。

5 会场布置。

6 准备花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程序:

一.主持人宣布主题队会开始

二. 主持人甲: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

主持人乙:地球就像我们的妈妈,哺育着我们成长。我们是地球妈妈的孩子。

主持人甲:地球妈妈爱我们。

主持人乙:我们也爱地球妈妈。

三.观看录像“地球简介”

主持人甲:现在我们一看美丽的地球妈妈是个什么样的!

四.全班齐唱《小小世界》

主持人乙:同学们,看了这么美丽的地球妈妈,你们有什么感受?(全班齐唱,放录音)

五.主持人甲:地球是这么的美丽,可是我们的地球妈妈却整天唉声叹气,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看小品《地球的`苦恼》

地球妈妈:(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的出场)我是地球妈妈,全世界有50多亿人口在我身躯上生存,但是人们越来越不重视我了。以前,科学技术落后,人们用笨办法折磨我,现在,工农业发达了,人们折磨我的办法又升级了。你们看,我已经伤痕累累了。人们这样破坏我,我早晚会死的,唉!(蹲下)

噪音、“三废”出场:(骄傲、旁若无人地出场、对地球妈妈鄙视的目光。

噪音:兄弟们,近几年来,我们噪音家族日益壮大,有汽车的喇叭声、工厂的机器声、人们的喧哗声等等。这世界就快成为我们的了,多开心呀!

废水:(得意出场)嘿,老兄,你可别得意,我的本事比你大着呢!我主要来自于家庭、工厂、商店和城市的公用设施,大多含有有害,有毒、有腐蚀性的污染物。只要有我流过的地方,鱼虾就会死去,庄稼不能生长,人们若是饮用了我,他们就会得肠胃炎,胃癌、食管癌等等很多很多的疾病。

废渣:老弟,比起我来,你还差的远了!我占的地盘比你大。你看,大街小巷,哪里没有我的同胞?我们能污染坏境,施放毒气。等我们把城市变成废渣城后,人类就没有安身之地了。

废气:哥们儿,比起我们来,你们算得了什么?我升上天空,污染空气,人呼吸了我后会得气管炎、肺炎和心血管等疾病。我与天上的灰尘结合,变成酸雨落到地面后,破坏庄稼的生长,使树林大片大片的死亡,连山石都要蹦落。瞧,我们多能干呀!

小松鼠、小金鱼、大象、小青蛙出场(配音乐)

齐:(同情、爱护的表情)恩,你们这些坏家伙(讨厌的语气)

小松鼠:(责备的语气、气愤)是你们破坏了森林,害得我没了家。

小金鱼:是你们污染了环境,害得我们的小伙伴们都死了。

大象:你们还那么得意,别以为自己了不起。

齐:(瞧不起,愤恨)看你们还能得意多久?(掺扶着地球妈妈下台)

噪音、“三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认识到了错误,低下了头)

六.朗读《今昔府南河》

主持人乙:我们的地球妈妈再也经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了,否则它真会死去的。市政府的叔叔阿姨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重视保护环境了。就拿我们成都的府南河来说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请看录像《府南河》 看了录像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同学A朗诵诗歌)

七.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

主持人甲:地球妈妈变漂亮了,我们的小朋友就更高兴了。

瞧,一群小姑娘来到了森林里采蘑菇。

主持人甲、乙:请欣赏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

八.歌曲〈〈种树歌〉〉

主持人甲:我们的叔叔阿姨已经开始行动了,那我我们的

小朋友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主持人乙:请听歌曲〈〈种树歌〉〉

九.全班齐唱〈〈小松树〉〉

主持人甲:小松树已经种好,你们希望他们怎样?

全班:希望它们快快长大。

(小松鼠、小金鱼、大象、小青蛙,地球妈妈出场,围着小松树跳。)

十.献花

主持人乙:小朋友们,我们还可以怎样是我们的地球妈妈更美丽呢?

小朋友:我们用花儿来打扮地球妈妈(全班献花)

十一.全班同学各抒己见说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

十二.主持人宣布主题队会结束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

1、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2)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3)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4)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15个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的可爱,地球太容易破碎,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首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体会,谈自己从诗中读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谈自己读诗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那样的感触?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些什么说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辞方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板书的内容)

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诗——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宇航员的感叹,整体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⑴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⑵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⑴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⑵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

半径:6300多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⑴何谓“恩赐”?为何不是恩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认识在“自然资源的有限”。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

⑵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⑴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⑵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谈开去、想开去,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道理

人类别无去处,生成保护地球的意识,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⑴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⑵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出怎样保护地球。

四、作业

⑴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0个生字,15个词语;

⑵谈谈自己要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无私 慷慨 太可爱

不断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渺小

资源有限 地质变化 别无去处 太容易破碎

生态灾难

附: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还有:

无休止地砍伐森林,

绿叶为之颤抖;

把动物拎上肉案,

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

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

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

还有、还有、还有……

——节选自《地球万岁》(作者:薛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