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三字经》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字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故事《狼来了》的图片。《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
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三字经》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 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 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 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 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建议]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三字经》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先听一段录音!(播放录音)
师:瞧,他读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
师: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注意读准字音!
师: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来认识它们,跟着老师读;
龄 能 融 让 梨 弟 (领读)
师:还有谁比他们读得还好?请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读呀!这样,咱们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女生先读,香九龄——(引读)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快速地读出来!香九龄——(引读)
师:放慢速度,再来读读看!香九龄——(引读)
二、讲解故事。
其实,这段话蕴藏着两个小故事呢!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
配乐,结合动画叙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1、师:古时候,有一位叫黄香的小朋友。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捂热,以免父亲着凉。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师: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打开书到第4页,找找看!
相机出示句子:“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师:谁再来试试?
师:女生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香九龄——(引读)
2、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谁来说说?
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
师: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一起来读!
师: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
过渡: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指导背诵。
过渡:这么好的句子,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已经熟记在心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会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准备准备,自己读读!
师:现在来看大屏幕!
(1) 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香九龄,_________。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数,_________。
(评:字字正确!)
(2) 这样,你还会填吗?
香九龄,_________。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数,_________。
(评:很有感情!)
(3)(出示黄香的图片)《三字经》中是怎样写他的?
一起背!香九龄——(引读)
(出示孔融的图片)你能背出和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吗?
一起背!融四岁——(引读)
首孝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几句背下来,真用心!我们一起来背!拍着小手,摇着脑袋。香九龄——(引读)
四、课外延伸。
学了刚才的句子,我们认识了两位可爱的小朋友黄香和孔融。他们都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好孩子。你们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这样的小黄香、小孔融。利用下课时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下节课在班上讲给同学们听听!
《三字经》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三) 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来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 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字经》教案 篇5
一、教学资料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这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资料,此刻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仅要背,还要说说怎样记的。)
[推荐]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这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推荐]
新课标强调学生用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齐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忙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
(2)你还明白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明白,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必须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这天所学的《三字经》。
[推荐]
新课标十分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期望通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忙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资料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此刻,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推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潜力的构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这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推荐]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资料,可谓一举多得。
《三字经》教案 篇6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学”“易为人”“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经》的节选。
板书课题:《三字经》
二、学习课文
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非”: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七)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