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 46÷284÷4630÷996÷3
66÷3100÷5720÷848÷2
2、
7元12元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里填上“>”“<”或“=”。
48÷484÷4720÷8720÷9
24 × 324 × 226÷226 × 2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
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圆,正方,长方形,三角形活动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够数出来
活动难点: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正确数出多少种图形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5、认识球体和三角形也同样列举出一些道具,例如:乒乓球、篮球、三角尺等。让幼儿在很直观的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让幼儿自己列举出生活中都看见过哪些实物是什么图形?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球体、三角形呢?
课题10以内连加法第11周第4—5课时
活动内容:10以内连加法活动目标:1、学会连加法2、能够准确计算
活动重点:学习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活动难点:正确,快速的计算活动过程:一、口算练习
4+4 2+3 5+2 2+5 6+2 7+1 8+1 7+2 7+3 10+0 9+1 4+4 2+8 2+6 2+7 6+4 4+3 5+5二、新课学习
教室里有2个同学,不一会来了3个同学,又来了2个同学,现在教室里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列出是否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尝试并学习估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能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能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3 课时
乘火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时要耐心仔细,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火车车厢:卧铺车厢和硬卧车厢,最后出示主题图。
(1)请学生独立看图,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2、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1)指名列式: 72 5 = (元)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1教学目标
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2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并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直观感知认识四边形的基础之上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物体(表面是四边形)
活动2【讲授】学习四边形的特征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和部分立体图形。
2、激励学生判断哪些是四边形?并做好相应标注。
3、师质疑: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四边形呢?
4、在理解四边形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
5、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活动3【活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猜测她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2、师质疑: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3、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寻找验证的方法。
4、课件展示探究活动的要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5、板书汇报结果:
长方形 正方形
对边相等 四边相等
都是直角 都是直角
6、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一组对边长,一组对边短。
顺势引导把长的边叫长,短的边叫宽。而正方形各边没有长短之分,所以将每条边叫边长。(从而认识两种图形各部分名称)
7、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他们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4【练习】拓展应用
1、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你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认识了这两种图形各部分的名称。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两种图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2、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近似正方形的长方形)让学生判断:这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如果是长方形,我们怎么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
师:能否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验证一下?
活动5【讲授】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再难的数学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有心人,去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秘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必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一、设景激趣,揭示新课。
我先利用课件再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倒计时”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的秒的存在,体会“秒”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
生:11时59分
师: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播放视频)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DD秒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和秒做朋友。(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 秒的计量。在教学时,先出示“时钟”数学教具,通过教具,复习前面学过的时、分的知识,根据时、分、秒的联系,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 与“几秒”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全方位的感受1秒,体验1秒的长短。
师:把书翻到60页。“秒”是以个很小的时间单位,我们又该怎样计量呢? 生:电子表、钟表、秒表。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时和分,现在老师这有一只钟表模具,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根针是什么针?(时针)时针走一格是几小时?(1小时)这根针又是什么针?(分针)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钟?(1分钟)走一大格呢?(5分钟)
师:哪这根针呢?
生:秒针。
师:对,生: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我们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哪秒针走一小格是几秒钟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钟。(教师板书)
师:那秒针走一个大格呢?
生:秒针走一个大格是5秒。(引导)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啊?(拨动秒针,从12拨到1)
生:因为秒针从12走到1,走了5小格所以就是5秒钟。所以秒针走一大格就是5秒。(引导、总结)
师: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啦!仔细观察,现在秒针在1的位置上,如果它从1走到3,这时秒针经过了多少秒呢?
生:秒针从1走到3,秒针经过了10秒。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啊?
生:因为秒针走一个大格是5秒,秒针走了2个大格。2乘5等于10。所以秒针走了10秒。
师:那老师再考考大家。演示秒针从12走到6这又是多少秒?
生:秒针走了30秒。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啊?
生:秒针经过了6个大格。一个大格是5秒,6乘5等于30,所以是30秒。 师:你们真棒啊!
2. 探索分和秒的关系。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时、分的基础上迁移、类推出分和秒的关系。
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玩个小游戏(拿出时钟),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当发令员 ,同学们当裁判,我们让分针和秒针同时起跑,同时结束,看一看分针跑了几小格,秒针又跑了多少小格。准备好了吗?预备――跑??停
师:谁来告诉老师分针跑了几个小格?秒针跑了几个小格?
生:分针跑了1小格,秒针跑了60小格。
师:分针跑了1小格,是??秒针跑60小格,是??(引导)
师:分针秒针是同时跑,同时停。用的时间是――
生齐答:一样的。
师:所以1分钟就――
生齐答:等于60秒。(随机板书1分=60秒)
生:1分等于60秒。(齐读)
3. 感受一分钟长度。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全方位的感受1分,体验1分钟的长短。让学生明白1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要珍惜时间。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时钟)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数秒。
师:1分钟是60秒。那么一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啊?
生:想
师:好,试试我们一分钟能做那些事情?第一大组的同学写数字,从1开始写,按顺序往下写。第二大组的同学做口算。第三大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不能大声讲话,不能走动。
(学生活动)
师:停!时间到了。谁来汇报一下你一分钟里做了哪些事情?
生:??
生:??
生:??
师:一分钟里我们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哪我们要不要珍惜这一分钟。 师:没错,我们要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巩固新学知识。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幻灯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珍惜时间。
师:瞧瞧!这是我们每天过的.马路时都要看到的信号灯,正是有了秒的帮助,才让我们的交通变得更畅通。生活中还有那些用秒计量的现象呢?(幻灯片)
生: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用秒来计量的现象。看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一秒钟很短,但是如果你能够珍惜,一秒钟也能做出许多你想象不到的事情。让我们一起看看1秒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师:(幻灯片)
飞机 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 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 每秒约行20米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00米卫星 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 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师:同学们,一秒钟虽然很短,但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3页,看到练习十四的第一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点名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名人说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话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名人说过。(幻灯片)
本节课教学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认识钟表上的秒针,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这一结论。在教授分与秒的关系时,通过实物与游戏,加深学生理解1分=60秒。再通过学生亲生体会以及幻灯片展示的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进而初步建立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