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温暖了苦难
爱习作提供的爱温暖了苦难(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爱温暖了苦难 篇1
过去我非常恐惧苦难,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苦难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痛苦,它让我看到了善良。苦难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越来越坚强。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葵花随爸爸到乡下的“干校”生活,由于爸爸的溺水身亡,葵花成了可怜的孤儿,被好心的'青铜一家收留了。青铜家在他五岁时发生了一场火灾,青铜出于对灾难的恐惧变成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蝗灾发生时,一家人相依为命。为了省粮食,宁愿一天只吃一顿饭。奶奶当掉一枚黄灿灿的金戒指,换来了一袋小米;发生水灾时,大水冲垮了青铜家的房子。爸爸和青铜去海滩割茅草来盖新房子,奶奶有当了她带了一辈子的玉耳环,换来了租草地的钱……
我们现在的孩子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房间里摆满了四驱赛车、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等各种各样的玩具;吃起饭来挑三拣四,嚷着要吃必胜客、肯德基、冰激凌、薯片……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仙”生活。比起青铜一家和葵花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我们还没有尝过痛苦的滋味,可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08年汶川地震毁了整个的青川县城,十多万人失去了生命。今年3月11日的日本九级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让那些在工厂里辛勤工作的工人、在学校里专心听课的学生、在办公室里专注写资料的人们……顷刻间无家可归、妻离子散……
正如作者说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的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如果一个人没有“对痛苦的风度”,那他长大后,必定是个“弱者”。我们不能惧怕困难,我们要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慢慢变成强者。
爱温暖了苦难 篇2
相信大家对《青铜葵花》这本书的作者并不陌生,他就是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的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
青铜一家是大麦地最清贫的,却在一年秋天又收养了一位小女孩——葵花。青铜一家收养葵花时就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个可怜的女孩儿吃一点儿苦。于是,这一家人特别是葵花的哥哥青铜作出极大的牺牲,付出更多的努力。家里穷,只能一人上学, 青铜“使计”让葵花上学;葵花要表演,没有银项链,青铜就在大冬天做了冰项链;家里穷,没灯,青铜捉萤火虫做南瓜花灯让葵花读书……虽然日子苦,却总能听到一家人快乐的笑声。
青铜一家积极乐观的心态深深打动了我,让我进而明白,乐观是一种力量,能让人战胜一切困难。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乐观的人。比如科学家霍金先生,他21岁患了不治之症,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放弃理想,他乐观地“站了起来”。在一次演讲后,一位记者问:“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太多了吗?”霍金用他还能活动的三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屏幕上出现了4句话:“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朋友和亲人。”正是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
青铜一家不也是这样吗?房子被洪水冲走后,一家人就下定决心盖更好更大的房子。他们说,一家人只要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就很幸福。我忽然觉得很惭愧。一次不小心手指划伤了,我就觉得再也不能练琴。我哪有青铜一家和霍金先生那样坚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呢?
合上《青铜葵花》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爱温暖了苦难 篇3
自从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以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他的书迷。暑假期间,我陆续读了《细米》、《雕刻男孩》、《水薄荷》、《青铜葵花》等,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青铜葵花》。
文中讲述的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7岁女孩葵花,***妈早在两年前就去世了,葵花和爸爸相依为命,可是在一场不幸的遭遇之后,葵花的爸爸也去世了,葵花成了孤儿。村长询问谁家能领养这个孩子,可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能做出决定。村民们是善良的,他们不是不想养,而是怕委屈了葵花,那时的生活实在是太艰苦了。就在人们不能做出决定的时候,这个村庄里最穷的一户人家,就是青铜家领养了葵花,葵花和青铜一开始就是好朋友,所以葵花愿意到他家去,更何况他家还有个和蔼可亲的奶奶呢。就这样,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发生了。
青铜家很穷,在葵花来之前,家里艰难地为青铜准备好学费,可是现在葵花来了,这到底让谁去上学呢?最后一家人都决定给葵花上学。大家都知道青铜最想上学了,可是青铜却一定要让葵花上学。他每天接送着葵花,路过学校时听到读书声,他是多么向往学校的生活啊!读到这些内容时,我泪流满面,青铜一家人为一个和自己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却做出如此大的牺牲。
葵花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奶奶生了重病,她故意考试考差,借口说不喜欢读书;她为了给奶奶挣钱治病,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她隐瞒家人去江南捡银杏。
当葵花被市长派人接走后,青铜非常伤心,几天不吃饭不睡觉,一直坐在渡口等葵花回来。终于有一天他仿佛看见了葵花,便大声喊出:“葵——花!”,对葵花的思念居然使哑巴青铜说出话来,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兄妹情啊!
文中感人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大家读完这篇小说以后,一定也会和我一样被文中浓浓的情意打动的。在爱的阳光下,我相信所有的不幸都会消失,幸福在向我们招手!
爱温暖了苦难 篇4
葵花从小相继失去了妈妈、爸爸,青铜在一场火灾中失去了语言。他们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大麦地,一个在干校。本是互无交集的两条平行线,但却因为命运让他们交汇在一点,成为兄妹相称的朋友。
开学没几个周,我就一直在读《青铜葵花》这本书。这本书深深吸引着我,看得我是如痴如醉。
书中字里行间体现出青铜家的艰难,特别是当我读到:“但,他脚下的小船被蹬开了,他跌落在了水中。从水中挣扎出来后,他合着的手掌内,亮光透过手掌,将手掌照成半透明的。青铜爬上小船,把萤火虫放进花里,做成了灯。”
从这段我们可以体会到青铜家庭生活的艰难,但更让我感动的是青铜坚持不懈的决心。其实,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非洲难民在尘土飞扬的荒原上一路倒毙一路迁徙的时候;当东南亚的海啸在人们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吞噬了那么多生命的时候;当阿尔卑斯山发生大雪崩的时候;当中国煤矿连连发生瓦斯爆炸的时候-------我们难道还会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欢乐与幸福吗?
由于我们忽视了苦难的必要性,忽视了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忽视了面对苦难时的风度,忽视了我们对苦难的哲理性和它的理解。所以,在苦难来临时,我们才会一位地怨天尤人,才会手足无措,叫苦连天,甚至被苦难打击的一蹶不振。
其实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倒下,所以,我们要正视苦难,挑战苦难、战胜苦难!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让我们体味到了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力、永不言弃的坚韧力,任何困难都不是坚不可摧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能更深层次的体会人生的价值,更好的诠释“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爱温暖了苦难 篇5
“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地,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盘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着的那轮金色的天体……葵——花!”那声撕心裂肺地喊叫,萦绕耳畔。《青铜葵花》这个故事再也无法忘记。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葵花妈妈病死了,唯一的亲人爸爸也在葵花田边的河里淹死了,葵花变成了孤儿。后来被大麦地村最苦的家庭——青铜家收养。青铜是个聪明的哑巴,是因为他五岁时经历了大火的刺激才成了哑巴。他们在一起的童年经历了家里没钱只能一个人去读书、青铜奶奶生病、三月蝗灾、粮灾、奶奶的去世、不讲理人的冤枉、亲人的分离等苦难。
这又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青铜一家为了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葵花。为了让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写作业,不用去别人家“借光”,青铜做了十盏南瓜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能有个好位置,他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很久,自己却什么都没看;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为她做了一串冰项链……
为这个家付出的不仅是青铜,还有葵花。学校组织的活动,她没有参加,为了给家里省钱;每天放学就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卖;考试故意考差,瞒着家里,自己一个人偷偷跑到江南去采银杏,为了赚钱给奶奶看病;想方设法地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识字,只为了他在别人面前能自信起来,抬起头来……
我的心一次一次被震撼,被感动,里面的每一个小片段都让我能含着泪微笑,每一个片段都有一个苦难,而每个苦难,他们都是在用爱来化解。“面对苦难,挺直了,挺成一棵树!”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作者在《青铜葵花》的序言里引用了罗曼·罗兰的一段文字,“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她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虽然苦难是必然的,但大部分人一定不会像青铜一家人那样去奋斗、努力,而是选择逃避,退缩。许多人会害怕苦难,并在苦难中沉沦。其实,只要像青铜和葵花一样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你就可以收获温暖。苦难是一种力量,因为它能让我们变得强大。比如海伦·凯勒,贝多芬,张海迪,夏伯渝……他们都挑战苦难,战胜了苦难。正如奥古斯狄尼斯说的: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来的喜悦就越大。苦难更是一种美,正如安徒生的作品中,大部分故事都是悲剧的,是忧伤的,可是留给我们的,却是积极向上的美好内涵。
《青铜葵花》,在苦难中寻找美、感受美,让你知道如何在苦难中积极的笑对人生,让你知道如何用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美丽与温暖!因为有爱,生活才处处都能发现美。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