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2025/10/25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1

教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分为以下三点进行:

一、知识的迁移过程

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二、知识的归纲过程

通过一道0.8×1.2得出一个较为浅显的表象,因而我这里是这样处理这个环节的,我不急着去归纳,而是出示两道计算6.7×0.3和0.56×0.04,让学生在利用0.8×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三、知识的巩固过程

1、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0.29×0.07,先29×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2、突出口算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打基础。

如在课堂上布置了多种常用的、常见的口算,这样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而且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2

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时,我首选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习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竖式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在这里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组课件,通过动态演示,适时呈现推理过程,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例题教学完成后,及时安排“点小数点”、“模仿计算”、“改错”、“口算”等练习,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中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习,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功之处,在与大家的研讨与交流中受益。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使数学课充满生机与乐趣,使数学课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享受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这是数学老师追求的目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3

一、我的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学生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三、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算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对于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必要进行复习,渗透转化思想,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4

小数乘小数这节教学内容,是在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显得极为轻松,他们知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把小数看成整数与整数相乘,然后看乘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结果就有几位小数。在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我是先引导学生复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旧引新,让学生逐步过渡到小数乘小数的学习。

进入新课,我给学生准备了我的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然后提出问题:房间的'面积是多少?阳台的面积是多少?从而进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在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我是先让学生估算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通过估算后,让学生知道房间的面积的大概数,再引导学生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乘小数的学习中来,分别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把4.2看成42时扩大了10倍,把3.8看成38时扩大了10倍,算出的积就扩大了100倍,要使4.2×3.8的积不变,就要把42×38的积缩小100倍。教学3.8×1.35时,列竖式计算通常把数值多的因数写在前面,这样计算起来较为简便。

在计算时先把这两个因数看成整数与整数相乘,把1.35看成135时扩大了100倍,把3.8看成38时扩大了10倍,结果就扩大了1000倍,引导学生分别把两题计算好以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让他们发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和结果中的小数位数相等,最后,点几名同学,让他们尝试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乘小数看成整数与整数相乘,然后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结果上从右向左数几位点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5

小数乘小数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

1、方法上的错误:1.2×0.8时,学生能流利的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

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

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篇6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而成的。

首先,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x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x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x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x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接下来,我出示两道计算6.7x0.3和0.56x0.04,让学生在利用0.8x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x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x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x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x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 0.29x0.07,先29x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