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报告 > 正文

水的调查报告

2025/10/31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水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水的调查报告 篇1

“五水共治”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xx年的“五水共治、治污为先”已经如火如荼开展,为更全面多角度地了解我市垃圾河清理和污水治理情况,收集群众身边还未清理的垃圾河、污染比较严重的黑臭河,并寻找存在的各种污染源等,征求受访者对五水共治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在温州市统计局指导下,20xx年7月-8月,xx市统计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五水共治”整治情况民意调查。

一、调查总体情况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沿河沿岸的居民,这些人群生活在河流附近,对“五水共治”的各项工作及成效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使调查的结果更具说服力。根据各镇街平原村的分布抽取20个村,每个村计划完成15份样本,计划共完成调查问卷300份。调查采用入户调查和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五水共治”整治情况知晓程度和满意程度仅有40.9%和62.8%。

二、沿河居民生活方式反映

1、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河流。在对“您家产生的生活污水是怎么处理的?”问题的调查中,有72%的被调查者选择“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河流”,有20.3%的被调查者选择“纳入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处理”,还有7.3%的被调查者选择“直接排入河流”。选择“纳入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处理”都为城区沿河居民。

2、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在对“你们当地的生活垃圾是怎么处理的?”问题的调查中,有9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村统一收集处理”,仅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随意堆放,自行处理”。

三、沿河居民对“五水共治”整治工作知晓和满意情况

“五水共治”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要正确对待整治状况。

1、仅半数以上沿河居民知道“五水共治”整治情况。在对“您知道我市各地正在开展的“五水共治”吗?”问题的调查中,有17.5%的被调查者选择“知道,比较清楚”,有39.3%的被调查者选择“听说过,但具体不太清楚”,有43.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知道,没听说”,计算知晓率仅为40.9%。沿河居民主要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和网络了解“五水共治”整治情况,有57.1%的人通过电视新闻了解,有25.9%的人通过报纸了解,有31.2%的人通过网络、微博、微信了解。

2、近三分之二沿河居民满意“五水共治”整治效果。在对“您对我市前一阶段“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的效果满意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择“满意、较满意、一般”的被调查者占66%,选择“不太满意、不满意”的被调查者占16.3%,选择“不知道”的被调查者占17.7%。针对66%的满意居民,当问到“若满意,您认为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有哪些?”的问题时,有77.3%的被调查者认为“河面漂浮物的打捞和保洁”有明显成效,2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河道清障、河岸驳坎”、“沿河垃圾箱配备”、“治理乱倒、乱抛垃圾垃圾”、“清运、填埋工作”等工作有明显成效。针对16.3%的不满意居民,当问到“若不满意,则主要是哪些方面不满意”的问题时,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不满意“还有很多污染的河水没有治理”;超过三成的被调查者不满意“治理力度不大,存在应付或造假”、“边治理边污染,出现反弹和回潮”、“只治理大的河流,小的黑臭河都没有动”;超过一成的被调查者不满意“工作不细,治理成效不明显”、“治理后续工作没有跟上,造成浪费”、“宣传工作没跟上”。

四、沿河居民对“五水共治”治理难度情况评价

1、“固体垃圾倾倒污染”、“生活污水、粪便直接排放”、“重污染企业未搬迁,企业污水乱排放现象很严重”是沿河居民心目中水污染的主要形式。调查数据显示,42.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固体垃圾倾倒污染”现象,42.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生活污水、粪便直接排放”现象,3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重污染企业未搬迁,企业污水乱排放现象很严重”现象,13.7%的被调查认为在河道边存在“餐饮业污染”现象,10.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农药、化肥等)”现象,7%的被调查认为在河道边存在“畜禽养殖污染较多”现象,6.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河道边存在“船舶油水污染”现象。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污染源查找工作,加强防范。

2、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沿河居民保护意识差,边治理边污染”、“管理部门执法薄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整治周期长,难以持久”。调查数据显示,52.3%的被调查者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沿河居民保护意识差,边治理边污染染”,45.7%的被调查者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管理部门执法薄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39%的被调查者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整治周期长,难以持久”,33.3%的被调查者认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难为“工业、商业和农业主要污染难以根治”。提高居民素质,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3、与上年相比,沿河居民感觉垃圾河清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明显好转。调查数据显示,在访问的7个项目中(表1),只有“垃圾河清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两个项目,达到半数以上的居民同比感觉好转,分别有71.33%和64%。而“重污染行业整治”和“养殖行业整治仅27.33%和18.33%”。

表1:沿河居民对“五水共治”整治情况与上年同比反映情况

单位:%

评价方面

明显好转

略有好转

基本不变

略有恶化

明显恶化

说不清

1.垃圾河清理

23.00

48.33

23.00

1.33

0.67

3.67

2.河边违章建筑

9.67

28.33

40.00

2.67

0.00

19.33

3.河道两边的绿化

15.00

23.67

51.33

3.00

1.67

5.33

4.污水处理情况

8.33

36.67

44.00

4.00

0.00

7.00

5.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17.67

46.33

31.00

1.33

0.67

3.00

6.养殖行业整治

7.00

11.33

31.67

3.00

0.33

46.67

7.重污染行业整治

8.00

19.33

28.67

3.33

5.00

35.67

五、小结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调查显示,有30%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开设电视专栏,直接曝光污染水环境的现象和行为”,有19.7%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群众配合支持和参与”。要把“五水共治”作为促转型、优生态、惠民生的重中之重。抓紧在全市进行更深、更广、更细地宣传发动,提高居民的素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五水共治”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的浩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2、完善政策制度,强化治水保障。要加强治水政策研究,尽快形成有利于治水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和廉政监督机制。要狠抓监督考核,把治水作为各部门各镇街重要的实绩考核内容。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建立各级各部门联动的执法监管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从严从重处罚偷排漏排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调查显示,48%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加强对工业污染和养殖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47.3%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加强对乱扔、乱倒行为的处罚”。21.7%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落实治水责任制,谁污染谁治理”。

3、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加强截污纳管工程建设,要及早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三级管网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和提升农村污水治理。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落实河长制,要建设引水配水工程,加大水体置换,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提高水质。调查显示,46%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40.3%的沿河居民认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为“定时清理河道垃圾”。

水的调查报告 篇2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相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很大。

如今得水资源少的令人不敢相信,水资源越来越少,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水资源。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处处被污染,水资源当然也不例外。曾经辉煌的河流如今却伤痕累累。

目前,在世界许多地方,水的供应不足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和环境难题,或者说,已经成为一个经济问题、人权问题。对占世界人口的1/5的人来说,能否有充足的水供饮用,已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如今,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水资源。让我们动起来,一起保护。我门最好做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1)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定得太高,衣服在高水里飘来飘去,互相之间缺少摩檫,反而洗不干净,还浪费水。

(2)衣服太少不洗,等多了以后集中起来洗,也是省水的办法。

(3)如果将漂洗的水留下来做下一批衣服洗涤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升清水。

(4)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5)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

(6)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4)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拧开水龙头,清洁甘冽的水便滚滚而来。其实,自来水来之不易。经过检查化验,符合国家标准后,才能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出厂。清洁的水,经过密如蜘蛛网的管道,并且用水泵加压,才保证送到高层建筑或居民院里的千家万户。

水的调查报告 篇3

随着近年来浙江省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整体用水量超负荷、河流污染、河道淤积现象日益加剧,发展水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浙江省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水共治"作为XX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的大政方针和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和省内民众的云集响应。

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调研服务,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向人民大众传递治水信息,不仅对学生个人,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浙江理工大学"绿色传承,美丽浙江"暑期社会实践团兵行三路,为期半个月,分赴浙江八大水系中的前三大河流——钱塘江、瓯江、曹娥江(浙江八大水系中的前三大河流)流域进行宣传调查实践,切实深入基层,宣传服务。本次活动以"绿色传承,美丽浙江"为主旨,成员近30名,从源头到入海口,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河流沿岸村庄、企业、政府部门30多个,以调查、宣传的形式采访市民500多人,通过各地共青团组织召集小朋友200多名共绘母亲河,。并截止目前,在杭城社区已经开展了为期2天的展示和宣传,借团队之所能为浙江五水共治铺砖填瓦,为构建美丽浙江贡献力量。

小手拉大手,共绘母亲河——实践团志愿者与"三江"沿岸小朋友携手宣传"五水共治"

七月一日七月伊始,实践团成员分赴各流域源头,以共绘母亲河活动拉开了治水宣传序幕。

在钱塘江流域的杭州高沙社区,不少小朋友及家长被实践队的宣传海报和横幅所吸引,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趣味游戏和有奖问答等环节为小朋友们立体地介绍了钱塘江的治理现况。在"我眼中的钱塘江"手绘长卷的环节,小朋友们用彩笔在长卷上画出他们眼中的钱塘江。

在小朋友作画的时候,有的家长在一旁指导,有的则和队员们亲切交谈。

在瓯江流域,实践团成员在丽水和温州的社区、广场及温州大学校园,开展了治水宣传。在长卷上,原本只有一条标注了沿岸地名,简简单单、川流而下的只有一条标注几个简单地名的瓯江,而各地的小朋友,都依据自己对生活环境的所见所感,填补了画卷上的空缺。在长卷上,有的地方河岸旁林立高楼,有的地方清澈的河里游鱼嬉戏,当然也看到了有的地方过多的工厂使得河水染上浑浊色。这份画卷由源头丽水的小朋友们起笔,中域鹿城的小朋友们描绘中段,然后由入海口乐清小朋友们续篇结尾。一幅跨越地域,同一初心的画作,体现了下一代对保护瓯江,构建生态文明的高涨热情。

在曹娥江发源地的磐安青少年宫,实践队与小朋友合作开展了手绘母亲河活动,原本单调的画卷在孩子们的笔下变得丰富多彩。而在磐安县市中心的盘龙广场,实践团向休闲散步的市民宣传"饮水思源,共治吾水"的主题实践活动,耐心介绍宣传五水共治的思想,在广场展示小朋友们手绘母亲河的画卷,分发关于"五水共治"调查问卷,得到了广场上的居民积极参与,反响十分良好。

三流域200多名小朋友通过稚嫩的小手表达了对美丽水乡的诠释,对美丽浙江的憧憬充满想象力的画作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美丽浙江的憧憬,同时也体现了下一代祖国花朵的无限生机。三幅长卷风格各异,气势恢宏,但都同时表现了对五水共治的美好祝愿,希望我们的浙江美丽富饶。实践团以独特的方式为我省"五水共治"的成功送上真挚的祝福。

聆听老故事,喜看新变化——实践团眼中的母亲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为了全面展示母亲河的魅力,实践团成员寻访了老河工、源头居民、当地档案馆等,也寻访到了一些美丽的故事:在杭州从老杭州那里了解了钱王治水的传奇故事,让我们的母亲河钱塘江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在瓯江聆听着丽水摄影爱好者王先生向实践团讲述了摄影丽水摄影文化与瓯江美丽风光不解的渊源。 ;丽水摄影文化的源泉就是瓯江的美丽风光,因为有了瓯江,有一批不知疲倦的年轻人,还有政府的大力倡导,使丽水的摄影从小到大,迅速崛起,丽水市已成了国际摄影名城,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现在全市有110多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有300多名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有上万名摄影爱好者,获中国摄影界的最高奖——金像奖就有3人4次。在曹娥江源头的大王村,纯净的源头水养育了淳朴的民风。小分队成员走进他们之中,了解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在这青山绿水中的生活。关于源头,老人们和我们说起了村口的那口老井,甘甜的井水是母亲河最好的馈赠,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了解到这里的居民世世辈辈生活在这个小村落里,世世代代守护着母亲河的源头。

不仅如此,在走进母亲河时,实践小分队也着重探寻它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故事,其中,为了纪念孝女曹娥投江救父,曹娥江以她的名字命名,并与清朝立碑缅怀,代代传颂中华孝德文化。队员们仔细阅读碑上文字,并认真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进行一次孝义美德的洗礼。

另外,上虞段的曹娥江畔,祝英台故里也在幽静的绿水青山伫立着,诉说着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瓯江,作为浙江第二大河,它的身上积淀了浓厚的温州精神——那"敢为人先"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更加值得称赞的是,出身在人瓯江大地的温州人难忘哺育之恩,在衣锦还乡之时,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为家乡的旅游资源开发,尽心尽力,开发旅游资源,目前已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石门洞以及陈诚故居、石郭坑底、温溪榕秀水旅游线等,成功带动了温州"软经济"的蓬勃向上。走进温州精神,带给队员们的是深深的震撼与亲切的鼓励。

我们小分队的脚步,也踏遍了钱塘江两岸。静静流淌过历史长河的钱塘江,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在前期准备于实地走访中,着实让队员着迷。其中精美的玉器,陶器,以及具有历史沧桑的石器,无不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璀璨。同时,我们更以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

水的调查报告 篇4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水资源的涵义。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储存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中。海洋水占97%,是地球上水的主体。大气水主要以气态存在,比重最小。陆地水根据含盐度不同分为淡水和咸水,咸水多分布于内流湖和地下咸水,淡水占全球水体储量的2.5%,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以及冰川等,其中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98%,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可见,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 ,水资源消费量剧增 ,造成了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就是这有限的水资源,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和城市污水等。 淡水资源的缺乏不是个别国家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水资源紧缺缺。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水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提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我们要辩证科学地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见到的最后一滴。

水的调查报告 篇5

1、调查时间:20xx/5/23

2、调查名称:水资源保卫队

3、辅导老师:俞老师

4、调查队长:徐锐

5、调查队员:赵烨、沈昊、夏涛、祁琪、王建中、陈建中

下午、我们小队成员在学校的图书室查找资料,这时“水资源浪费虫”王建伟低着头,有些惭愧地搬来了一堆报纸。我被首页的一幅大照片给吸引住了:这是在我国南方发生的干旱,图上显示的是云南省宣武市热水镇半坡村一名2岁多的苗族孩子,因为缺水已经有三四天没有洗脸了。他手和脸都是灰尘,有气无力地趴在妈妈的肩上。原本应该快乐地跑跳的孩子却变成了这样,让人顿生怜悯之心。往下翻:几个孩子围着几碗浑浊的水在慢慢地喝,田里寸草不生……

大家沉默不语,这是老师发话了:“同学们,就从这几个图片我们就看出水对人类的多重要,你们说一说,我们以后怎么办?”赵烨说:“我们应该多多撑握节水的技术,然后把这些技术推广人们应用。”“我们应该多多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沈昊说。“我们也应当看到有人破坏公共场所用水设备要进行阻止”……同学们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都说得对,希望同学们以后做到这些。”

“好!”我们充满自信地回答。

水的调查报告 篇6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水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全世界都为洁净水危机的面临而惧怕,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但仍然属于严重的缺水国。我市和各地一样,许多原来清澈见底的小河,已不复,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为弄清其原因,水污染对人们的危害,人们的环保意识,暑假期间对我市水污染严重的地区了观察,并想出办法,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探究目的:

细致的调查,,为文化、环保更为详细的资料,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使人们地家乡,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珍惜人们的宝贵生命之源——水。

调查过程:

暑假前老师的安排,两人暑假期间,进厂入村,进村入户,访问住在河边的村民,查阅资料,别人的介绍,把照片拍摄下来,对我市地水污染实地调查。

来到我市地质队附近的那条小河,据当地的老人说,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为小河增添了许多生趣,幽静极了!那时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骄傲。可现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我失去了以前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强迫地换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河边垃圾成堆,而且臭气熏天,鱼儿在河里奄奄一息,`再也无法生存了,两岸的杨柳枯死,路上的行人望而生畏,居民们连水都喝了,这气味的刺激水质的恶化,许多居民常常生病,而且都搬家了。

河水污染的原因:

①据调查所知,工业废水、生活废弃物不专业的,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就会严重的水污染。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污染水资源……受污染的水不的话,是饮用水的。

②人们往往图省事,把垃圾随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变臭,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了三项损失。

③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只要有风刮起,塑料制品就四处乱飞,刮到水里、树枝上,往往就动不了了,日积月累,里面的污染物就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白色污染。

④有些卖蔬菜的小摊,买完蔬菜后,剩下了坏的蔬菜,往往扔在一边,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边的家庭,经常也把坏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臭菜腐烂了,就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从而使小河变成了臭气冲天的臭水沟。

⑤大船只排放的油污、废水,把鱼儿们都毒死了。有些要使用水的工厂,用完水后,又把脏水再排回到河里,的污染了水资源,还有工厂把颜料排到了河里,更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真可恨!

⑥有隐蔽的池塘都被污染了,池塘里的水都成了可口可乐的颜色了。池塘边堆了数都数不清的垃圾、臭菜,不远处,还有工厂正在排放污水,这是多么的可怕呀!

调查后的疑问:

本调查结束后,产生了许多的疑问:

1、人们为不珍惜小河的美丽呢?

2、 当地的工厂为不对污水、的治理呢?

3、人们为小河给污染了呢?

解开谜团:

带着问题又走访了几位居民和考察专家。原来在水污染刚开始时,就有当地居民找过反映,要求解决水污染问题。也想解决关于水污染的问题,一套的现代化的污水程序,价钱是非常昂贵的,并且要在好几年之后才能见经济。谁也不愿意花这冤枉钱,事情就拖了下来,当地有些居民在气愤之余,也加入到对河水污染的队伍中去,把垃圾不时的抛入了小河中。潺潺流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变成了漂着果皮,废纸等垃圾的臭水沟。

得出的结论:

调查工作结束后,便在一起并分析总结我市河水污染的原因主要由几个的:

1、 人们环保意识,乱扔垃圾。

2、 工业生产中排出了的油污,废水和废渣。

3、城镇生活污水农牧业的排水等等。而所有污染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尤为严重。查阅资料,别人的介绍,到:钢铁厂等排出的生产废水中含有酚类化合物和氰化物。人们在洗澡,洗衣服、洗菜时,要用洗涤剂,含有洗涤剂的水流入下水道,而后河流,生活污水无毒,但水中无机盐类、病原生物等等增多,也会严重的水质污染。

建议:

1、 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2、 建议每个公民自觉的生存环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 工厂里排出的脏水,要回收,直到不污染任何东西,才可以排出。

4、应加大管理和,控制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要治理,排放标准。

5、 从今以后,要宣传“地球”,呼吁所人们、工厂,不要再制造污染了,要保护好美好的地球

6、 建议我市化工厂改进技术,更新设备,废水、废渣的治理,达标排放,厂区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

7、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千万注意不要再污染其它水域了,更不要污染地下水了。

要尽快让地球母亲恢复它以前美丽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