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呼兰河传》有感

2025/10/26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呼兰河传》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

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生活在呼兰河小城的人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在重复的,一年四季没有新鲜事物,最大的新闻也不过是谁家在“跳大神”,谁家的牲畜闷死在大泥坑里。那个六七米深的大泥坑,无论在晴天还是下雨天,人们都会遭受灾难。大家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过把大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民啊!他们的脑海里就是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我真替他们感到悲哀啊!

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团圆媳妇,这么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可她被卖给了一户人家做了童养媳。她在那个家里连一个小动物都不如,经常受到她婆婆的打骂,没过多久就死了。她是被万恶的封建社会害死的。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社会里就像是司空见惯的。对一个生命的离去,他们的态度非常冷漠,反而觉得她们是自作自受,是没有办法可以挽救的。这就是封建社会对女人的不平等。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灰色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那个荒凉的大花园。她没有地方可以去,没有玩具可以玩,只有她的祖父、后院的玫瑰花、樱桃树,给她的童年带来了一点温暖和爱。和她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我们可以自由的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我为我生长在新中国这个大家庭而感到幸运!!!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2

这里的冬日里,无比寒冷;这里的晚霞,无比艳丽,这里是呼兰县——萧红的故乡。这里的生活是无比的有趣,但也有着许许多多可怜的人。

团圆媳妇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是女性,在当时社会得不到尊重,每天被人虐待,受伤生病之后,又因为家人迷信,给她用了各种不切实际,不讲科学的方法,把团圆媳妇活活的折磨而死。

刚读到一半,婆婆虐待团圆媳妇的时候,我又气又恨,真希望,跳入书中,阻止她的婆婆。之后,他们用各种方法来给团圆媳妇“治病”时,我又嘲笑人们的迷失和愚蠢,以及对她的同情。

当最后她被开水烫死时,我十分愤怒,也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感到庆幸。

如果当时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不迷信这些妖魔鬼怪,“火神”之类的,团圆媳妇的命运就不会这么悲惨了吧!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在我的生活中与人交往,都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也结识了很多朋友,这更让我明白了尊重的重要。我在《呼兰河传》中,也更明白了“尊重”一词,尊重是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3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20世纪80年代的女作家萧红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箫红很多次提到了自己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

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情节是: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花真香啊!”而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读到这里,我感觉箫红的童年是非常无忧无虑的,同时也为了自己身在童年而感到高兴。是啊,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而另一方面呼兰河畔的生活,又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说来说去还就就是为了大泥坑。那里的人是萧红那个年代最平凡的一群人,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是一个寂寞的世界。整篇小说没有家喻户晓的大人物,没有伟大的抗日英雄,也没有曲折离奇或优美动人的情节,而作者却将东北的小城镇里死气沉沉,阴郁灰暗,但简素荒凉的感觉,确确实实地塑造在读者的身旁,让人仿佛在夏天也能感受东北那寂寞的冷。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也是非常精彩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4

呼兰河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城,这里住着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就是这些平淡的生活被萧红汇聚在一起,变成了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

这本小说中我最的是祖父的园子,祖父就像那仅剩的一缕,着作者幼小的,在这园子里,作者就像那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世界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世界,而是宽广的;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不知有多大,自己都会感到震耳。在这里,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永远是最纯真,最的。

看到作者写的祖父的园子后,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我姥爷的小菜园。姥爷没事的时候就去他的菜园忙乎,我有也跟着他去。在小菜园里姥爷干什么我就学他干什么,总跟着他后面转,我总喊着我帮您干。其实我和年少时的萧红一样,经常给姥爷添乱,也犯过很多的错误,把韭菜当野草连根拔,不小心踩到刚刚发芽的小菜苗但姥爷从来也不批评我不埋怨我,还总是夸我干的好。这个小菜园如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一样伴随着我。

萧红生活在一个灰暗的时代,唯一一缕的阳光,就是祖父给她的。而我的童年,如同海滩上五彩缤纷的贝壳,闪烁着。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5

前不久,我看完了萧红的巨著《呼兰河传》,作家称这是一部优美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以一个北方小城的单调美好,叙述了呼兰河传人生的故事,里面有对善良、朴实、勤奋的赞美,也有对愚昧、麻木、迷信的批评,主要写了小城人们卑微平凡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盛举,第三——四章写了“我”与祖父的童年时光以及“我“家房子的荒凉;第五——七章节写了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有二伯的故事以及冯歪嘴子一家的不幸生活。

祖父让我记忆深刻,因为他和蔼可亲,祖父总是笑盈盈的,每次祖父见到孩子都要开一个玩笑,比如伸出手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来了,有时放在长衫下面,有时放在袖口里面,祖父很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祖父,而对于我,祖父尤其喜欢。祖父还很善良,看到胡家在打团圆媳妇,就劝老胡不要动手,要以理服人。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丝暖人的色彩。

还有冯歪嘴子,他的王大姑娘死后,他就一个人坚强地带着两个孩子,虽然有时也偷偷地抹着眼泪,但他一旦看见他的大儿子能牵着小驴饮水了,就立刻笑了起来,他只是想满怀希望地活下去,他对生命有一种珍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光明,而这丝光明,足以让我们拥有希望。

这本书也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人人都要有颗善良的心,要充满希望地面对未来。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值得大家去阅读。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6

近期我读了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书,这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以呼兰河城为线索,写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景象;写出了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百态。比如邻居老胡家娶了个小团圆媳妇,婆婆为让小团圆媳妇进门后,能百依百顺。适应当时的生活,所以就把小团圆媳妇吊起来用鞭子打,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把小团圆媳妇打病了。可他们并没有急于找医生来给她看病,而是迷信地请来了跳大神的来给小团圆媳妇驱鬼。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有把她的病治好,反而变本加厉。活活把小团圆媳妇折腾死了……

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确比当时进步了很大,但仍存在问题。

现如今马路上开的都是外国车;用的都是外国手机;吃的都是洋快餐。仿佛我们已经与世界接轨。却恰恰相反,我们抛弃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让国产二字成为了劣等产品的代名词。使中国的汽车生产商放弃了自主研发的理想,都变成了合资企业,买着外国的汽车,用着外国的技术。

所以我们仍需要像萧红那样的当代民族文化的觉醒者,去指出这样的怎么不好。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让中国真正的觉醒;路上开的车大都是中国制造,让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