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巴比伦说过:“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在璀璨的星光下我又开始了“三国之旅”。
三国的世界里充满了奇幻。勇气。智慧。情谊……“桃源三结义”告诉我们情谊无价,友情是值得大家宝贵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血战长坂坡”“三英战吕布”赵云。关羽。马超。张飞。黄忠称之“五虎上将”,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火烧赤壁”“空城计”用的就是智慧,智慧有着无穷的力量,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不可能”都消失。
诸葛亮他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因为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曹操取得其成功,自有其出众之处。无论什么人怎么评论他的过错,我还是会以一家之言为其说句:这就是他成就大人格大事业的必要牺牲——虽然我是绝不会追随其足迹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记载了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懿统一全国的故事。其中,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是勇冠三军的张飞;也不是求贤若渴的刘备,而是忠肝义胆的关羽。
关羽真是一位英雄,他有情有义、刚正不阿,又不不像张飞那样冲动。徐州之战,关羽和刘备、张飞走散了,关羽投靠了曹操。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是赏钱又是赏美女,想让关羽留下,可关羽不为所动,却只答应曹操“降汉不降曹”,且只在未得刘备消息之前可为曹操所用,但他只要一有刘备的下落,他就可以立刻离开,曹操也拿他没办法。后来,曹操把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立刻跪下感谢曹操。曹操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我给你金钱、美女你都不谢我,而只给了你一匹马你却要这样谢我呢?”关羽回答“因为听说赤兔马可日行千里,这样如果我打听到了大哥的消息就可以立刻回到他的身边了。”关羽可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
想到关羽和刘备之间的情谊,我就不由得惭愧起来。我在学校有个好朋友,现在已经转学了。有一次考试,我正在抓紧做题目,他的钢笔没墨了,向我借墨囊,我觉得快没时间了,不想再浪费时间,我明明还有一盒墨囊,却骗他说我也没带。现在想起这件事觉得真是太不应该了。
今后,我一定要像关羽一样,做个有情有义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大家好!我是三(6)班的钱璟昊。暑假里,我读完了彩图版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由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彩图版的《三国演义》图文并茂,从“桃园结义”开始,用49个章节为我们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直至三国归一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造反,刘备、关羽、张飞想投军打败张角,他们招兵买马,讨伐张角、董卓,最终打败了他们。然而,讨伐之师内部又四分五裂,经过了数年残酷的互相攻打之后,曹操的势力最大,它建立了魏国。但最终,经过多年征战和内部的争权夺势,三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司马炎纂夺了魏国的帝位后建立了晋朝,并统一了三国。
《三国演义》中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很深刻、很鲜活的感受。书中我最敬佩聪明的诸葛亮,他足智多谋,不但以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计谋,将曹军杀得个个闻风丧胆、胆战心惊,还在实力非常悬殊的情况下用空城计吓退了魏军,守住了城池。其次,我也很佩服勇猛的关羽,在华佗给他开刀治疗右臂的时候,他竟然一边和马良谈笑下棋,一边让华佗直接在他臂上动刀!但可惜关羽因为一时大意,丢失了荆州,以至败走麦城,丢了性命。
看完了《三国演义》,我不但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还从书中了解了很多成语典故。因此,在这里,我要向同学们推荐这本值得一看的《三国演义》,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阅读它,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谢谢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虽然很早就知道三国演义的故事,但是都只是一些片段,并不完整。这个暑假,托女儿的福,和她一起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了解了整个三国的始末。这本书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果然精彩绝伦。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写了东汉末年,以刘备为首的蜀,以曹操为首的魏和以孙权为首的吴,三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桃园结义、三请诸葛亮,让我们知道刘备不仅有勇有谋,最重要的是他识人惜才,所以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英雄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征战沙场,最终成就了一方霸业。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等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诸葛亮,他有经天纬地的才华,智谋天下第一,无人能及。正是因为有他的帮助,刘备才能以少胜多、以弱对强,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是正当蜀国准备大展拳脚,一统天下的时候,刘备却去世了。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后,仍然竭尽全力的帮助刘备的儿子:刘禅,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可是由于刘禅的无能,造成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惨结局。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但是从古至今,智大于勇,知人善用是不变的真理。那怎样才能成为智者呢?学习是成为智者的唯一途径;那怎样才能知人善用呢?那要有发现人才的眼光,有容纳人才的肚量,首先自己要是一个智者。所以不管你身处何方,周围的环境如何,都请你不要忘记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在我的眼里,书是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源泉,力量的翅膀,生命的绿洲。我每天都要认真细细地“品味”它,我最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三国”发生的很多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这个故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主要反映出团结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中,团结是很重要的。我平时不太愿意团结,无论老师、同学怎么劝我,我有时就是不听,所以在各种比赛中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后,让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和8班进行拔河比赛,我刚开始假装用力,其实半点力都没有使出来,心想:等你们累了,我再用力拔。可这时已经晚了,我咬紧牙,脸涨得通红,脚不断蹬着地,手拼命地拽紧绳子,累得满头大汗也不能把对方拽过来,结果是怎么的,不用我说,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从这件事当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每次总自以为是的时候,就会想起“赤壁之战”,于是我放弃以我为中心的想法,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里,团结力量大。
是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他教会我们很多道理,让我们慢慢成长起来。《三国演义》就是我其中一个好朋友,他教会我“团结力量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