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2025/10/30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1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这句话出自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潜心阅读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总是充满信心……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两点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和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其一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其二是“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结合往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5点培养要求。

1、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2、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

3、不要让孩子的时间太充裕。

4、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5、训练自我控制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看完这本书之后的一些初步感知,今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探索,早日达到一个优秀老师的标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2

利用一段时间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触颇多,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思考。以下是我的一些感触: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

教师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么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二、要关爱学生 ,首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

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其次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塑造的苍白魂灵。我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尽力去改变自己教学中这种状况。

三、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真正的学习需要借助有效的表达和倾听,要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不断的学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能从错误中学习。我认为,其实,并不是我们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只要我们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就是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

四、做一个有情趣的教师。

工作后觉得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主要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在工作之余要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人生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一个有情趣的老师,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以上是阅读后的一些简单想法,希望通过实践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3

假期中,阅读了此书,受益匪浅。也真实体会到: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4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觉得上班时间很紧,几乎从早忙到晚,回家后还要处理一些工作。

而书中有的一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5

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一书,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运用书中的知识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一、培养读书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郑杰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二、探究教法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三、更新知识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6

最近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与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篇文章里谈到了怎样对待“后进生”问题,读过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作为教师,被赞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授或板书,或者让一些程度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流利的回答,那么表面上似乎很完美,但对于那些后进生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久之就会有更多的.“欠账”。因此,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很重要,无论这些时间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要促使后进生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回想一下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做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关心、特别关注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好好地反思,切实地改进工作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还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求,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读书,每天不间断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仅是为了教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读一些学术专著,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内,是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些科学基础知识,对于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交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

总之,读完《给教师的建议》,我感到收获很大。只有我们每一位老师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教育的价值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应每天都有更高的追求,以不愧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