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动物农场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动物农场读后感 篇1
昨晚看完了借来已久的动物农场,与其说是映射苏联,不如说是映射了 现在。
刚开始动物们争取自由的决心来自于老将军给与他们的信念,对未来的憧憬,确实,在最初的一段日子,他们确实获得了想要的自由,粮食丰收,个个动物之间平等。但是随着事态的变化和分工的不太合理性,使得猪越来越成为了极权主义者,本来他们应该和所有动物一样,为了整个农场而努力奋斗的,但随后由于权力越来越集中,动物们也没有对他提出异议(这让我想到单项度的人)结果最后可想而知。这个由猪统治的动物农场并没有比琼斯先生统治的好到哪里去。
在这里面,我比较欣赏的一个角色是驴,应该说他是经历得最多的,而且很有先知,他总是知道不论怎么变化也不会好到哪儿去,也不会坏到哪儿去,但他仍然缺少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勇气。我们不要做那些动物,所以我们必须读书,实践,再读书,再实践,权利应该是一种契约,而不应该集中于某些特定人物的身上。
动物农场读后感 篇2
细读了《动物农场》,我仿佛对这个故事有了些新的看法。
从人类统治农场,到动物们成功自制,再到最后农场重新陷入恶势力的统治。我不禁要想,是否可以改变最后这悲惨的结局,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农场永远兴盛不衰,当初拿破仑赶走雪球是否就是农场厄运的开端。
首先,我认为,拿破仑并不像雪球那样,关心农场的复兴,而只是想要尽可能多的获取自己的利益。而雪球又不想如拿破仑有心机,只会自己研究、做演讲,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地位。
对于拿破仑,在赶走雪球后,他立刻废除了群众投票的制度,开始仗着饲养的恶狗独裁农场。又不断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修改动物农场建立之初的七条戒律。在雪球被赶走之后,拿破仑还不甘心,又三番两次地诬陷雪球,让动物们憎恨雪球,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对于雪球,他虽然很有领导才能,但却不善于洞悉对手的做事风格,也自然料想不到拿破仑会以这样的手段将自己赶走。不懂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
那么,如果拿破仑没能赶走雪球,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我认为拿破仑会继续不择手段地赶走雪球。他会暗中指使摧毁风车,让动物们对建造风车这个想法的提出者——雪球,产生怨恨和愤怒。从而挽回自己不受大家支持的败局。
那么雪球会做什么呢?他一定会继续做演讲,找理由推卸责任,拉拢动物。
我发现,雪球和拿破仑之间的竞争就好比刚刚落下帷幕的美国总统大选。双方不断用自己的竞选纲领和阴招,增加自己的支持率,赢得更多选民。虽然总统竞选的过程很漫长,也很复杂,也会有各种出人意料的爆料出现。但一山不容二虎,最终还是会有一位最后的赢家。
虽然这次的美国总统竞选,两位候选人吵得不可开交,似乎是两败俱伤。但其实他们在争取总统宝座的同时,也在接受对手和民意的监督和考验。试想其中一位候选人一旦赢得了竞选,他敢无视自己的承诺,胡作非为吗?当然不敢。因为一旦失去民意,美国的体制可以保证弹劾总统,甚至是发起新一轮的改选。所以我认为,如果雪球和拿破仑能够共存于农场,轮流执政,互相竞争,互相监督,或许可以让农场的经营日益完善。
动物农场读后感 篇3
奥威尔的作品大多以政治讽刺为主,通过对执政者的统治手段的描绘,以及此背景下被统治阶级的一些应变态度的描写,深刻的让人有一种悲喜交加的反思。
《动物庄园》和《1984》均为奥威尔的代表之作,但是这两本书区别最大的是接受和反抗。我想作者之所以用动物和人类两种生物来分别作为两本书的主角,大致因为人类作为高等动物,所以在1984中对当时的执政者的统治行为作出了自己的反抗,而在动物庄园里却仅仅是没有思想的遵从。
《动物庄园》呈现的是一群动物在两只猪的发动下,掀起了一场反抗人类压迫的战争,却最终又被束缚在猪的统治下。这个故事讽刺性极强的揭露了在共同利益下的联盟,一旦当权者得到了权利后,就会忘记最初的目的,为获取更多的私欲而放纵自我,压榨同类,从而创设了“特权”。这让我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最典型的莫过于秦始皇,在统一六朝之后的短短数年内就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这就是在自我权利和群众权益的抗衡中,迷失了最初的为民服务的目的的后果。
《动物庄园》中的那些影射的动物形象,不仅仅存在于奥威尔的时代,更在如今,乃至未来的政治背景中都将存在,到底该如何平衡政府的权利和人民的权益,将是执政者,更是每个人民需要考虑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动物农场读后感 篇4
原本我以为动物的世界里只有单纯的需求,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但凡是这大千世界中的一员都会在进化的过程中有各种的纠葛,无论是感情的,地位的甚至利益的。这本书中便阐明了利益、地位纠葛的不断产生以及对最终善良本性的抛弃。
故事的开始,是人类在管理着农场,而后是动物的“自治”。人类无疑是被利益纠缠甚至掌控的,但动物本性是善良的,及至最后,都有动物在努力工作,但他们却相信了猪的谎言,相信着与人类同是利益追求者的猪带来的不切实际的希望,才会导致最后农场又一次被人类利益侵蚀。
农场中的动物们经历的统治从不平等到不平等,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物种因欲望而不断聚拢地位,食物,金钱从而形成一个独裁局面打压敌对势力的相同结局。若不是受到了猪的迷惑,善良的动物们早就会揭竿而起了。不过我觉得在未来一定有一天会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并告知大家,夺回本来应当属于大家的生活。
顺应民心,本就是一个领导者的责任,而他统领的一切是由无数的人民构成的。任何的国家只要有一个明智的领导者,便会水涨船高,越发繁荣。作者:朱镜丞
动物农场读后感 篇5
书中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影射的真实人物,让我们从一个更加简单、新奇的角度去认识这个充满着政治、权力和舆论的世界。
“如果你们有你们的下等动物要对付,那么我们有我们的下等阶级要斗争。”作为政治寓言,不仅仅是看见了对苏俄的讽刺,更能看见许多国家政权的缩影。动物们在驱逐人类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的过程中,慢慢的也在效仿人类,甚至赶超人类,与“老少校”的构想最终背道而驰。这里的作为统治者、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猪们,何尝不是另一种“人”呢?
平等不是通往极权的借口。当“七大戒律”变为了“所有的动物生而平等,但是一些动物生来就比另一些动物更平等时”,极权到达了顶峰。人类常用的政治手段,暴力革命、诋毁事实、鼓动宣传、操控舆论等等被统治者猪们运用的淋漓尽致。“拿破仑”放逐“斯诺鲍尔”争夺权力和对九条小狗的奴化教育;“斯奎勒”利用宣传掩盖真相笼络人心;“博克塞”愚忠一生压榨至死等等,都是打着平等的旗号、借助未来的蓝图帮助统治者一步步走向极权,迎来一个不敢说话、不敢唱歌的时代。暗示着政治和人心是最为恐怖的东西。
我认为政治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尽管牵扯到权力、地位和物质基础,但是本质上还是为了为人民获得更好的幸福,但是绝对不能少了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作为个人而言,在面对巨大的政治机器面前,我们最好的就是做到像老驴“本杰明”一样,睁大双眼保持自己的立场,不做那墙头草的绵羊们或者是一心愚忠的“博克塞”,不能让人成了猪。
动物农场读后感 篇6
最近看了一本小册子,是乔治·奥威尔写的《动物农场》,如果看的快的话可能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看完了,其实这本书我以前是看过的,但是印象却很模糊,所以又重温了一遍。这本书的开头就带有奇妙的色彩,一头名为“少校”的老公猪在临终之前召集了农场里的动物,深刻地指出了动物们被人类压迫的悲惨命运,为此,动物们必须奋起抗争做自己的主人,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没有剥削的社会。动物们似乎受到了天启,走上了觉醒之路,很快就赶走了人类,摇身一变成为了农场的主人。
但是短暂的兴奋以后,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建设农场,如何真正让动物们过上富裕体面的生活。这个问题一开始还并不是十分地突出,因为造反发生在秋季,正是收成之时,动物们只需要把当年的劳动成果照单全收即可,但是熬过了今年的冬天,明年又怎么样呢?总是不能坐吃山空,所以动物们总归是要劳动的。当动物们开始劳动时,就发现他们的生产效率并不是很高,因为他们并没有灵活的双手,也不会使用人类发明的诸如锤子、镐锹这样的工具,更不会使用脱粒机高效地将收割的谷物脱壳,所以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把谷物碾碎以后再用吹气的办法把外壳吹走,这样的效率可想而知有多么的低下。另外一件证明他们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的事情就是,当他们为了建造风车而采集石块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得到符合大小的石块,他们采取的办法竟然是把大石块拉到悬崖边上再抛下去,想把大石块摔成小石块,这种方法也是事倍功半的。所以动物们造反成功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不解决这个问题,谈何共同富裕呢?不过动物们有一点值得赞赏的,就是他们意识到自己连钉子也造不了的时候,就开始和人类贸易,用鸡蛋换取生产风车需要的设备,这的确加快了造风车的进程(论贸易的重要性)。在农场经济每况愈下的时候,猪们也开始了“杀鸡取卵”的事情,鸡蛋卖的越来越多,已经没有鸡蛋剩下用来孵小鸡,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农场怕是连鸡蛋也没有了。
除了生产问题以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分配。动物们造反的初衷就在于他们认为贪婪而懒惰的人类窃取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赶走了人类,就再也没有寄生虫了,动物们的待遇就能提升。不过动物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赶走了“扒皮”们,却迎来了新的“大魔王”,以猪为代表的统治者并没有比原来的人类好多少,母牛挤出来的牛奶被猪们享用,成熟的苹果也要先拿给猪们尝一尝,当农场动物们的食物配额一降再降的时候,猪们却已经是膘肥体壮了。当然,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猪作为农场的领袖,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方案,制定方针,撰写材料,这么辛苦的工作当然要有丰厚的食物作为补偿。
经济的两大问题,生产与分配,农场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动物们离自己造反时所要实现的社会也越来越远,到最后,又变成了原来的模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