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朝花夕拾有感

2025/10/2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朝花夕拾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大海拾贝一般,美好的记忆总是会回荡在自己的心里。美好的记忆似珍珠,被一颗颗串起来仔细观赏。

一代文豪的笔下若只有批判社会的险恶和人心的堕落,那么很多人是不会被他的作品吸引的。身为‘民族魂’的鲁讯先生,在人们的心里是顶天立地的汉子,笔锋如刀撕开了阴暗社会的面具。但《朝花夕拾》这本书中,鲁讯先生却是可亲的,若说鲁讯先生是文学界不倒的铁人,但铁汉又何尝不有柔情一面呢?

有人觉得文豪的习惯与作风应该是最好的,心也是最博爱的,因此鲁讯先生的仇猫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让很多所谓的文学斗士抓住了鲁讯先生的‘小辫子’。但先生的仇猫确是合情合理的,不有一丝一毫的做作。猫吃了先生的隐鼠,从常人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不对。但,人非圣贤,怎可不有喜怒哀乐,不有爱恨情仇,那墨猴的寄托体便是鲁讯先生的隐鼠,怎么让他不生气、不懊恼!人之常情罢了。

现在的孩子们沉迷于电脑与电视中的‘猴子’,谁会像鲁讯先生,在荒原中一样可以自娱自乐;现在的孩子们在魔兽争霸中怒吼时,先生的油蛉在那里低唱;现在的孩子们追青春偶像剧,城南的五猖却是鲁讯先生的渴望。

当我们苦恼于小小的算术题时,先生的鉴略早已烂熟于心;当我们还在为理想迷茫时,鲁讯先生已弃医从文。医生,多么崇高与伟大的职业,面对国家的兴亡,鲁讯先生毅然决然地脱下白大褂,拿起笔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抗争,用笔锋上的墨汁书写华下儿女的不甘与愤恨。

那已经过去了的,谁也追不回来。是谁用好了初升的太阳,是谁默叹在陸下的夕阳中。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2

每个时代的人都是从小孩长成大人的,小孩都要玩,只要要玩,那就一定有玩的东西,方法。玩的方法像什么看书,爬树什么的。

鲁迅的《朝花夕拾》里主要就是讲的他小时候的事。里面的长妈妈是封建社会一名很普通的妇女。像什么吃福橘,叫"恭喜,恭喜"之类的都出自她的口中,但她同时也是鲁迅小时候得到信息的一个渠道,什么"长毛"之类的话,鲁迅至今难忘。她也是一个极关心鲁迅的人,虽不识字却把《山海经》买了回来。鲁迅后来去的私塾的先生非常严厉,但也却治不住那顽皮的小孩们,孩子们东一个西一个,到处乱跑。唯一的"体罚",就是读书,而最后往往读得最有劲的是他自己,还读得"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作者的父亲在文中只出现了一次,是严厉的形象,在作者要去看五猖会的时候,把作者留下来背《鉴略》,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背一百来字的古文。

提到古文,还不得不再提一下先生,以前上课,不是读就是背,哪像现在什么都可以学,像什么语文、数学、生物、地理,什么都可以学,以后还可以选专业,哪像以前那么单一。

正因为先生讲的书如此单一,所以鲁迅才如此希望有一本有图的《山海经》,然而最后还是长妈妈买回来的。鲁迅得到后,虽书粗烂不堪,但却是鲁迅的宝书,不像我们现在的买书方式,什么书店、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什么地方都可以买书,而且书的种类也很多,什么漫画、文学、小说等,应有尽有,包含的种类很多,很齐。

鲁迅的童年生活十分的冷清,家里有钱时他处处受保护,而没钱后处处受气。鲁迅小时候有许多的农村朋友。为他以后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这一前一后的落差让他明白了,要努力。于是,他进入了洋学堂,学习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在洋学堂读赫胥黎写的《天演论》后,让他明白了大千世界并不和平。明白了,一个人,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自立,自强,不能甘受摆布。或为他后来弃医从文,打下了基础。

当时的孩子,很大一部分都上不了学,只有一些富人子弟才上得起学,所以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条件,何不珍惜!?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3

《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4

相信上学期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都通过历史的学习,这个历史的窗口了解到了鲁迅是何许人也,也明白了他对历史作出的贡献。读了《朝花夕拾》,我更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文学的敬佩之情。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从童年到青年这段时期的读书和生活经历。《狗猫鼠》记叙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诩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的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现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叙了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恩师,记叙了一生重要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挚友范爱农。

鲁迅先生在写回忆散文的同时,也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自里行间透现了作者对当时封建旧制度、旧道德的讽刺与批判。在我读到这些时,能想象当时人们时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环境中,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现在,我们可以在好的环境下学习。没有战乱,能吃饱穿暖。回想那时的许多孩子都流离失所。我们现在能学科学技术,但回想那时社会的落后,还有许多青少年因发表言论而被抓甚至失生命。我们现在拥有这样的环境,我们就要珍惜,并努力学习,为将来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尽自己力量回报社会。只有国家强大,幸福生活才有永久持续。

看了《朝花夕拾》,这就是我的感受,让我们从伟大作家的作品中了解品位过去的种种,燃起力量,珍惜现在,奔向美好的未来!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5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

文章一开始,鲁迅先生就用不小的篇幅向我们描述了保姆阿长的形象:黄胖而矮,睡觉时摆成“大”字形状,“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作者自己都说“不太佩服她”,而且最讨厌她教规矩,让他觉得非常的麻烦。

这些叙述让我觉得鲁迅先生有可能不是很喜欢她,甚至还有些讨厌她,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看阿长就不自觉戴上了有色眼镜。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却出乎了我的意料。

作者听远房的叔祖提起绘图的《山海经》,里面画着各种各样的怪物,这让作者非常渴慕。作者对绘图的《山海经》念念不忘,连阿长都知道了。趁着回家休息的机会,她把带着画的《山海经》给作者买来了。但她不说《山海经》,而是称之为“三哼经”,这让作者,甚至我这个数十年之后小小读者都感到非常震惊,就像文中写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一开始阅读文章时,我认为阿长就只是一个迷信的、没有文化的劳动妇女。但是买《山海经》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善。读到这里,我开始感到愧疚了,我根本就不应该对阿长存有偏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她。

其实,生活中也不少像阿长那样热心的人,比如我身边的同学小A。刚开学的时候,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多嘴多舌,透着傻劲,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他。而他,却像没事儿似的。

天气炎热,班里的水喝完了,大家都不愿去搬水——水桶又大又重,而且还要扛着它走一层楼梯,天气这么热,谁愿意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啊。大家就这么把活儿推来推去。小A看不下去了,便主动接下了这份“苦差”。大家都以为他只是在逞能,可没想到,不到两分钟,小A就扛着一桶纯净水上来了。大家都惊讶极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其实,大家是为此感到愧疚、自责,怪自己不该这样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

关于《山海经》,鲁迅先生也许只是因为多方找寻不着而随口念叨吧,但没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竟“听者有意”,用自己的钱买了《山海经》。阿长虽然只是一位劳动妇女,但她身上却有着不可多得的宝贵品质,她淳朴善良,令人深感敬佩。所以,也请珍惜你身边的“阿长”,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