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律动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律动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律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了解游戏规则,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分角色游戏。
2、借助灯台图片理解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尝试用动作表现情节。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故事卡片《小老鼠上灯台》
2、座位排成半圆形
3、猫的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练声,律动
二、幼儿听故事,理解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的内容
1、幼儿边看图片,边倾听教师讲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的故事
2、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进行简短谈话
师:小老鼠爬到哪里偷油吃?后来谁来了?最后小老鼠是怎样从灯台上下来的?
三、幼儿倾听教师范,唱《小老鼠上灯台》,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1、幼儿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师:王老师吧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
2、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会议歌曲内容,引导幼儿用歌词回答
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师将幼儿的回答唱出来)
3、教师再次在范唱,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旋律
师:王老师还想表演一次,请你们给我鼓鼓掌!
四、幼儿学习演唱歌曲,按歌词创编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上灯台的`动作
2、教师边唱歌边带领幼儿按节奏做小老鼠上灯台的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滚下来的动作,启发幼儿用转动的动作表现小老鼠从灯台上慌乱逃跑的情景
师:猫来了,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滚下来怎么做?
4、幼儿边倾听教师演唱,边跟着教师做表演动作
5、幼儿边表演,边跟随教师做歌表演动作
五、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学玩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请你们来当小老鼠,你们一起上灯台,偷油吃,但是一定要小心老猫,老猫出来叫三声“喵喵喵”之后,它就要抓老鼠了,所以呀,你们要赶快跑回家,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老猫就抓不到你们了
2、教师扮演老猫,幼儿扮演老鼠,根据规则进行练习
3、教师扮演老猫,幼儿扮演老鼠,共同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六、总结
(略)
幼儿园律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朝鲜舞的舞曲特点,在拉面的故事情境中学习舞蹈动作。
2、借助打面,拉面,甩面,捞面的故事情节来记忆舞蹈动作。
3、通过互译的游戏方式,体验拉面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小丝绸,道具帽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指导语:听说这里要开一个拉面馆,我这里有一套拉面秘笈,学会了就能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拉面,我的秘籍就在这,大家仔细听,我要用秘笈开始拉面了。
秘籍:打面打面上下扬,拉面拉面长又长,甩面甩面甩进锅,煮面煮面香又香。
刚刚秘籍里面提到了打面,那是什么样的动作呢?
今天拉面的继承人要亲自传授拉面的制作方法,大家请看:(播放音乐,老师做拉面舞蹈动作,幼儿跟着做动作)
二、教师示范,幼儿感知舞动作的特点
1、教师随乐示范动作,幼儿初步感受
提问:刚刚打面是怎么打的呀?(做动作并念秘籍:打面打面上下扬)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学习打面的动作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记忆动作
师提问:打完面之后干什么?
幼儿:拉
师:怎么拉的?准备拉面(拉面拉面,长又长)刚才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拉面的时候甩了一下头,怪不得他的拉面那么劲道,他是怎么甩的?(老师引导幼儿做舞蹈动作)
播放音乐,再一次做拉面的舞蹈动作。
先打面,再拉面,接下来干什么?
准备甩面,甩面要甩到哪里去呢?(做动作师范)
引导幼儿学习拉面,甩面,煮面的动作特点。
三、教师创设情境,幼儿完整表演动作
引导幼儿学习拉面,甩面,煮面的动作特点。
指导语:看看我们这次拉一碗什么口味的面呢?
1、出示牛肉面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牛肉面
教师带领幼儿站立表演,尝试在音乐结束后,用动作表现牛肉面。
师:刚刚我在中间置了一口锅,不能再坐着甩面了,应该怎么样甩面呢?
幼儿:站起来。
师:非常对,请小朋友们站起来。看看这次我们拉的什么面?不能说,用动作来表达。
师出示图片,让幼儿用动作表达出图片上的内容(幼儿做牛肉面的动作)。
(幼儿做牛角动作)
师:你是从哪里发现他是牛肉面的?
播放音乐,做拉牛肉面的动作(转圈做牛角的动作表示牛肉面)
师: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做牛角的'动作的?
幼儿:转圈之后。
2、增加情境,提供绸缎做面条,幼儿使用道具进行表演
师:我们做的拉面越来越好吃了,现在客人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客人说你们拉的面还不够长,不过没关系,我还给你们准备了秘密工具,在你们的小椅子后面,(准备好的道具)
师:厨师要注意卫生,小手不能随便乱碰,不然可人会认为面不卫生的,准备好了吗?
3、替换图片(鸡丝面),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
音乐起,开始动作环节。
师:敬礼……
师:拉面……
师:甩面……
师:煮面……
师:今天你们都是煮的鸡汤面吗?客人想吃香菇鸡面都没有吗?
幼儿:有的。
师:那你的动作在哪里?
师:我们的面越来越长了,可是我们的锅就小了,我们需要换一个大一点的锅。这样我们的面条下出来会更好吃,这一次我们要拉一碗什么面?能不能说?
幼儿:不能说,我们要保密的。
4、替换图片(鱼汤面),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
音乐起,开始动作环节。
师:准备打面……
师:准备拉面……
师:准备甩面……
师:准备煮面……
师:请问,你拉的是什么面?
幼儿:鱼汤面
四、猜测互动游戏
1、教师出示道具帽子,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规则
戴帽子的小朋友通过观察圈上小朋友的动作来猜测是什么面?
师:客人想吃的面,答案就在这个帽子上,你们不说出来,要用动作告诉他,我们拉的是什么面。
音乐起,开始动作环节。
师:准备打面……
师:准备拉面……
师:准备甩面……
师:准备煮面……
师:看清楚了吗,我们拉的是什么面?看他们的动作。
幼儿:是小鸭面对不对?
2、交换角色,增加猜测难度,继续游戏
师:世界上顶好吃的面是什么面,我们来拉面,让他来猜。
音乐起,开始动作环节。
师:准备打面……
师:准备拉面……
师:准备甩面……
师:准备煮面……
师:看清楚了吗,我们拉的是什么面?看他们的动作。
幼儿们:鸡蛋面。
结束语:
师:现场的老师也想吃我们的面,带上我们的面条,跟着我,一起给他们送面去好不好?
结束退场。
幼儿园律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引导幼儿按舞蹈的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进一步巩固侧垫步步伐,新授脚尖前后点地动作。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小熊一家请我们到他们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呀?(播放《郊游》背景音乐,带着小朋友走着欢快的垫步步伐手拉手侧步进场。)
2.咦!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到哪儿啦?噢!这是大森林,小熊的家就住在大森林里,你们看,这儿有什么?噢!有房子,看样子这是谁的家呀?你们猜一猜,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谁的家。(出现"小熊的家"字样)噢!原来真是小熊的家,那你们再猜一猜,小熊的家里会有谁呢?幼儿自由说一下。
3.依次出示小熊图片,让幼儿认识小熊一家人,并用动作模仿出来。
(1)边看课件边提问这是谁呀?熊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呢?
(2)哪位小朋友用动作来做给我们大家看一看呢?
(3)师:这又是谁呢?熊妈妈长的什么样子啊?
(4)把熊妈妈的样子用动作表现出来,谁来?
(5)这最后一位是谁?熊宝宝真可爱,谁来做一做熊宝宝可爱的样子呢?
(6)真棒!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这些动作好不好?
小结:小朋友们编的动作可真漂亮!原来小熊的一家有三口人,小朋友跟我一起说,有谁呀?小熊一家有三口人,有熊爸爸、熊妈妈还有小熊,熊爸爸胖胖的,熊妈妈很苗条,还有小熊很可爱。
二、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1)小熊的`一家见到我们小朋友,可高兴了,还给我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
(2)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有没有小朋友听懂里面唱了什么呀?这是一首韩国歌曲,它讲了三只小熊住在一间房子里,有熊爸爸、熊妈妈、小熊,熊爸爸胖胖的,熊妈妈很苗条,小熊很可爱,一天一天在长大。
噢!原来这么好听的音乐里,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小朋友一边讲故事一边再听一遍音乐好不好?
哎呀!这个音乐可真好听,小朋友们听了这个音乐,你们想干什么呢?(跳舞)
(3)幼儿听音乐随意舞蹈,师边说中文歌词。
(4)师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跳的真棒!老师啊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也想跳舞,你们想看我跳舞吗?引出舞蹈《三只小熊》
三、幼儿欣赏并模仿舞蹈动作。
(1)播放音乐,教师舞蹈,幼儿欣赏;提醒幼儿要仔细看,看看你觉得老师的哪些动作做得好的。
(2)幼儿欣赏后,教师提问。
师:"刚才老师跳的舞中你觉得哪些动作做得好呀?展示给我们看一下。"(请几名幼儿模仿)
小结:刚才几位小朋友跳的感觉真好,那你们是不是都觉得老师跳的舞蹈不错呀?想不想学一学?
四、引导幼儿学习舞蹈。
(1)师边说歌词边分解动作,幼儿齐练动作。
(2)重点指导幼儿练习脚尖后点地的动作。
(3)全体幼儿随音乐,完整地表演舞蹈。
(4)预设情境让幼儿分组表演舞蹈。
五、幼儿随音乐出教室。
刚才小熊一家欣赏了我们跳的舞,夸我们都是能干聪明的好孩子,我们小朋友开心吗?(开心)那我们跟小熊再见我们回家喽!小熊再见!(随《郊游》音乐出教室)
幼儿园律动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图表法来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学做音乐游戏;刷牙,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准备:
1、简单的图表8张。
2、在课前让幼儿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过程:
一、进场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散散步吧!”(幼儿来到中间)“看,春天真美呀,让我们听听音乐,唱歌跳舞吧!”
二、律动:《春天》
“我们来表演《春天》吧!”
“大家累了吧,找个位子坐下来吧!”
三、新授歌曲《刷牙歌》
1、出示图片,看看图上有什么?
今天老师带了几幅图片,你们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2、老师念一遍歌词
老师把这些画连起来变成了一首儿歌,请你听听图上讲了什么?
问:你觉得那一句听起来很有趣?
3、教师再念一遍歌词,请小朋友仔细听。
4、幼儿跟念一遍歌词。
5、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这首儿歌是可以唱出来的,请你听老师来唱一遍。
6、幼儿跟唱歌曲2遍。
四、游戏:《刷牙》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我们也来做牙齿,拉成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我们的牙齿。我会请几个小朋友到中间做蛀虫,我们边唱歌,蛀虫可以在牙齿旁边钻来钻去,歌唱完后老师会加上一句:喜刷刷,喜刷刷,蛀虫逃跑啦!就会有一只大牙刷来刷牙齿,这时蛀虫就要逃走拉,逃到一颗牙齿后面躲起来,如果被大牙刷碰到的话,那条蛀虫就会死掉,就蹲下来不动。牙齿就拉圆圈来唱歌。
2、玩第一遍游戏。不用音乐试一试。讲评
3、玩第二遍游戏,加上音乐。
4、请家长当牙齿,小朋友当蛀虫玩一遍。
幼儿园律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听音乐,感知音乐曲调,能根据乐曲节奏快慢间隙线条彩带表演
2、幼儿自主创编动作,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魔法棒、彩带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有一位老爷爷做了很多木偶,小木偶很羡慕小朋友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学习小朋友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都学会了那些本领。
第一次感受音乐。(教师表演小朋友模仿)
师:刚才老师把魔法的动作都做了一遍,有谁可以告诉我老师都做了哪些本领?
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本领吧!
播放音乐学做动作!
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她看到我们每天练习本领非常辛苦,她给了我一根魔法棒,她告诉我,如果我们能完成仙女给我们的三个挑战,她就会把小木偶变成小朋友。首先我们用魔法打开这个魔法棒!
二、探索彩带变线条的方法
1、教师用魔法把魔法棒变成彩带,完成仙女姐姐的第一个挑战。
师:巴拉巴拉变,我们要完成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把彩带玩出美丽的线条。昨天我在仙女姐姐那里学会了,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是怎么舞动的?
提问:请看老师用彩带舞出了那些线条?
第一次播放音乐,老师跟随音乐做舞动线条的动作!幼儿感受音乐,并学习老师的舞蹈动作。
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呢?
幼儿回答:像蛇,像龙卷风......
师问:刚才的这些线条,哪一个先出现哪一个后出现呢?
请幼儿上台回答
师:小木偶们,刚才小朋友做的对吗?有的小木偶点头说对,有的说不对,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验证一下,到底哪个先出现哪个后出现呢?
2、第二次感受音乐幼儿通过观察老师动作探索彩带舞动的方法。
提问:谁能告诉我这次我都舞出了哪些线条呢?
3、教师出示图谱,认识波浪线、弧线、蛇形线、龙卷线。
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些线条都分别出现了几次呢?
幼儿回答:2次,4次......
提问:那条线先出现的?
4、第三次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舞动动作,幼儿通过观察老师表演记住线条的出现次序。
师:老师给我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魔法彩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打开彩带的呢?首先我们先找到彩带的小尾巴,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巴拉巴拉变,小木偶们都打开自己的彩带了吗?
老师教小木偶们魔法彩带的变换动作,跟随音乐,一起变出美丽的魔法线条。
5、第四次感受音乐教师和幼儿共同表演
师:我想问问小木偶们,刚才跟随音乐做彩带动作的时候,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呢?
幼儿:彩带打了蝴蝶结
师:由于我们的小木偶们力度不够,所以有的小木偶们的彩带打了蝴蝶结,那么下面小木偶们舞动彩带的时候要有力度好不好?
三、完成仙女给小木偶们的.第二个挑战
师:我们的第一个挑战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要完成仙女姐姐给我们的第二个挑战了。
播放音乐,幼儿独立完成舞动彩带的动作
师:这次的挑战有的小木偶的彩带又打结了,这说明小木偶们的力度还是不够大,我觉得这次的挑战不够成功,我们再来挑战一次好不好?
再次播放音乐,小木偶们再一次完成挑战任务。
师:这次的音乐怎么了?音乐长了一段,这个就是仙女姐姐给我们的第三次挑战,通过用长出来的音乐,小木偶们自己想想能做出什么样的线条?
小木偶们你们自己能做出什么样的线条呢?
四、播放音乐,让幼儿做出自己喜欢的线条,完成仙女姐姐的第三个挑战。
师:小木偶们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老师做小木偶变回小朋友的动作)
现在小木偶们都完成仙女姐姐的挑战了,现在我们都变成小朋友了,太棒了!
五、教师小结
幼儿园律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根据律动节奏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同风格的音乐。
2、按规则进行音乐游戏,在游戏中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
3、乐意参与游戏,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欢乐。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音乐的变化按规则进行音乐情景游戏。
难点: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用相应的肢体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奶牛头饰人手一个,音乐,草地,情景背景,即时贴可黏贴牛奶滴,一个带着围裙帽子的偷奶工。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热身运动
2、师:我是奶牛妈妈,你们是——奶牛宝宝。在一片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只牛妈妈,带着一群快乐的牛宝宝,每天都会早早地一起做早操,就像这样。
二、初步感知音乐
1、师:牛宝宝们,起床了,和奶牛妈妈一起做早操啦!(播放音乐A段幼儿随教师一起做运动。)
2、师: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的叫声?幼:牛叫的声音。牛伯伯刚刚打电话给妈妈了,他告诉我呀,有一个牛奶工要来偷奶了,他就喜欢偷爱动的小牛的奶,听,他来了,我们赶紧跑啊!播放第二段音乐。
3、商量对策师:牛宝宝们,怎么办呀?我们可不能让他得逞。幼儿讨论变成不动的房子。
4、在听音乐C段,奶牛们学变小房子师:你是小奶牛吗?偷奶工试探小奶牛。妈妈发现有牛宝宝丢了自己的奶,为什么呢?再有偷奶工来时,你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回答。幼儿回答。
师小结:变小房的时候,一定记住千万不能动哦!好的!那我们休息休息吧,明天再来做操吧。设计意图: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利用情节将孩子带入音乐中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初步感知三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三、幼儿完整地表演游戏
1、第A部分:小牛乖乖们,要做早操了。
2、第B部分:懒惰人来取牛奶了,小牛们快快找个合适的位置变成房子。
3、第C部分:懒惰人找到奶牛,你是小奶牛吗?推一推小奶牛看他动不动。
4、牛奶少了吗?师询问。为什么你的牛奶少了呢?因为他说话了。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幼儿用肢体动作感受律动,并且在第一次游戏的基础上,从不许动到不许说话,增加难度,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5、师:狡猾的懒惰人发现我们的秘密了,这回不能变房子了,我们要变成别的东西躲藏起来,你想变成什么来躲避懒惰人呢?幼儿回答。师:好,那我们说话算数哦!一定不能动不能说话哦!牛宝宝们,休息吧,明天再来做操吧!
6、再次播放音乐,尝试游戏听音乐,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再次尝试游戏。
师:你变成了什么?幼儿一一回答、
你们的牛奶少了吗?——没有设计意图:从变房子到幼儿自主变成自己喜欢的形象,层层递进,幼儿在玩中乐,乐中学,不断增强孩子的表演欲望。五、活动结束我们的小奶牛们这次真棒,给自己鼓励下吧!偷奶工这次没有偷到牛奶,很饿,于是它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我们跟牛妈妈再去别的草地上玩吧,顺便把个本领告诉别的小奶牛吧!播放音乐跟老师离开教室。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