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太阳的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太阳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爱动脑筋、善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努力做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爱迪生画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啊?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呢?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爱迪生的课文。〈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题目中的“太阳”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晚上有太阳吗?
晚上的“太阳”指的是什么?
……
3、带着问题好好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读顺语句,读通课文,标明自然段号。〉
2、出示生字、词语:
请来医生急性阑尾炎无可奈何
挡手简易手术一分一秒
自由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读文。师生评议。
4、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指导朗读长句。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爱迪生的妈妈怎么了?
3、师简介“急性阑尾炎”的医学知识。
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不做手术会怎么样?
5、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说主要内容。
2、当时情况怎样?指名读第一句。
3、思考,讨论:没有电灯,光线很暗,做手术很危险,当时人们的表现怎样?
4、师引读,可是那时——,医生——。
医生“犹豫”了,什么是犹豫?他会想些什么?
5、医生的犹豫就意味着手术不能马上进行了,小爱迪和爸爸多着急啊。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6、指名读第3、4句。
爸爸和爱迪生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么样?抓住“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焦急、一分一秒、手心攥出了汗水”体会。
7、是啊,手术不能进行就意味着——(指名说)我们的心都好象被揪住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妈妈的安危担心,谁来读一读这揪心的场面?朗读指导。
8、突然之间,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怎么样?四人小组看图、读句子讨论交流。
9、爱迪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10、指导朗读:爱迪生想主意部分读得稍慢。
11、开始,医生不明白,还不住地摇头说——,而后来,手术台前一片光明。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好办法,使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他高兴地说——“孩子,是你用智慧救了妈妈!”
12、医生为什么说是爱迪生用智慧救了妈妈?
13、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说些什么?
1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自豪”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自豪?她心里会说些什么?
3、出示爱迪生的话:
理解“一本正经”:态度严肃、庄重、郑重其事的。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
4、大家注意到没有,爱迪生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太阳,它们有什么不同?
5、爱迪生为什么会说将来一定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后来,爱迪生真的发明了电灯,这里的“真的”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同学们思考一下,爱迪生怎么会发明电灯的呢?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在爱迪生的一生中约有两千项发明,被人们称之为“发明”。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课后去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有关书籍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五、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指名交流)组词,提醒书写要点。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练习:
比一比,再组词:
及()需()当()请()何()
急()须()挡()情()荷()
板书设计:
晚上的“太阳”(发明电灯)
爱迪生十万火急
(“发明”)集中生智
化险为夷
小学二年级语文《晚上的太阳》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妈妈生病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创造了光明,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爱迪生的智慧。同时也告诉人们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
这节课是新授课的第二课时,在孩子们已经读通读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我首先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已学生字,学习、理解生词“呻吟”。会写四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文本,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和爱迪生在紧急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其中,第2点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爱迪生想出的办法,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能够理解,而如果理解不了,就无法体会到爱迪生的智慧。
所以,我把体会爱迪生的智慧设定为本课教学重中之重的教学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并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感觉,这节课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一、自主探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复习导入之后,我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手术明明是医生做的,为什么医生却说,孩子,是你用智慧就了妈妈!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力。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自由寻找答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同样,在识记生字时,我也让生自主记生字。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记住生字,这也同样培养了学生的习能力。
二、角色体验,注重朗读能力的提高。
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体验角色,朗读感悟。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以读为本,诱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感受当时情况危急的这个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体验爱迪生的心情,抓住他紧攥的拳头,焦急的神情来读出他的焦急,孩子很快感同身受,读得绘声绘色。再比如,在感受爱迪生的智慧时,我通过动画的演示,用爱迪生的办法,让原本昏暗的房间变得明亮起来。学生在观看动画演示的同时,也体验着爱迪生的智慧与快乐,于是,接下来的,朗读更是水到渠成,无需赘述。读的方式上,采取个别朗读,另生评读,教师范读,男女生赛读,教师情境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提高。
三、课堂练习,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
在本节课上,我一直坚持学生说完整的话,对回答问题不完整的学生给予及时提醒和说完整的机会,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理解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时,我设置练习:爸爸一边搓着手,一边说:__________。让学生练习说话。在手术成功之后,我又设置了练习,让学生想象妈妈会怎样夸儿子,再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夸他。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说完整话的能力。
太阳的教案 篇2
活动计划
活动名称:诗歌——太阳和月亮
设计意图:
《太阳和月亮》是主题“白天和黑夜”中的一个素材点,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将原有的诗歌进行了改编,将诗歌中的植物全部改为了动物。
小班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试图通过让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简单的创编,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白天和黑夜。
2、在初步掌握诗歌结构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太阳、月亮、小鸟、小兔、小朋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呀?(太阳和月亮)
2、太阳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
3、过渡:太阳和月亮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想听吗?仔细听听,诗歌里有谁/
二、感知理解,学习诗歌
(一)第一次欣赏:(不出示任何教具)
1、你听到诗歌里有谁呀?
过渡:听听诗歌里还有谁?他们怎么样了
(二)第二次欣赏:(边出示教具边朗诵)
提问:你还听到谁了?他们怎样了?
(三)、学习诗歌:
1、这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名字呢?
2、太阳和月亮可喜欢我们小朋友了,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给太阳和月亮听好吗?(朗诵一遍儿歌)
三、创编诗歌:
1、白天,太阳出来了,除了小鸟、小兔、小朋友醒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2、小结:老师把你们说的'小动物一起编进儿歌好吗?
3、这么多小动物都醒来了,白天热闹吗?(热闹)白天真热闹
4、那么,月亮出来了,除了小鸟、小兔、小朋友睡着了,还有谁睡着了?
5、月亮出来了,大家都睡着了,一点声音也没有的,夜晚怎么样的?(夜晚静悄悄)
6、现在,我们把小朋友编的诗歌一起连起来好吗
7、今天,我们一起给太阳和月亮念了好听的诗歌,晚上,我们在一起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诗歌:
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兔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月亮出来了,小鸟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展开阅读全文
太阳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尝试用“xx醒来了”、“xx睡着了”说一句话。
活动准备:
1、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森林狂想曲》,《摇篮曲》)。
2、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入室(播放《森林狂想曲》)两个特殊的小客人。
2、出示图片太阳
3、出示图片月亮
二、欣赏理解儿歌
1、朗读儿歌
2、谁出来了?
3、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
教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白天真热闹”。
4、瞧,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5、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夜晚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
教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宝宝们跟老师念“夜晚静悄悄”。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教师朗诵
2、一起朗读
3、小朋友念得可真好听,白天真热闹,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幼儿和教师一起念。
4、小朋友们读得可好听了,那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5、小朋友读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连起来读一读,注意太阳出来了要用响亮的声音来读,月亮出来了要用轻轻的声音来读。
6、孩子们读得真好,听得老师心里真高兴,如果加上动作来读会更好听的,孩子们我们站起来配上你喜欢的动作来试试吧,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7、师幼共同完整地用动作来表演、朗诵诗歌。
四、创编诗歌
1、咦,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2、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引导幼儿用“醒来了”“睡着了”说一句话。)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还引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它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醒来了的,睡着了的;等会你拿到以后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如果是醒来了的就贴在太阳的身边,如果是睡着了的就贴在月亮的身边。
4、幼儿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
5、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四、结束
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一起出去和太阳玩游戏把
太阳的教案 篇4
太阳的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阳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阳的教案 篇5
(一)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番茄太阳,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导入、初读课文。
1、老师先向你们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她叫卫宣利,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可是,几年前,由于一次车祸,她的双腿不幸瘫痪了。她还很年轻,对生活充满追求。对她来说,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从此之后他变得怎么样了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第一小节。
2、指名读
从哪里可以看出阿姨的生活非常艰难?
3、你们能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卫阿姨的心情吗?你说说看。你来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好吗,我们听听,你是不是真的体会到了。
4、好好的一个人,一下子失去了腿,成了残疾人,生活又是那么的艰难。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阿姨的心情是多么的绝望,多么的灰暗。课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写出了卫阿姨当时的心情.哪个词?我们再来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5、后来,卫阿姨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6、指名把这一段读一读。
7、卫阿姨的心情现在变得怎样?
8、是什么让卫阿姨的心情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红红的番茄太阳到底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写番茄太阳的句子。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
1、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番茄太阳?
2、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多媒体出示: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3、我们先来看这一句话。谁读一读?在你眼中,你觉得太阳真的很像番茄吗?
4、(像。圆圆的,红红的。经过小女孩这么一说,我们觉得太阳和番茄真的有点像。可是生活中,我们却从没有把这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
(不像。太阳是很大的火球,番茄凉凉的,也不是很圆。是啊,番茄,太阳,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
难怪很多同学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奇怪。既然不是非常的相象,为什么明明会把太阳叫番茄太阳呢?自由读课文2至13小节,想一想,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她为什么会把番茄和太阳联系在一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5、生读。
6、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是个盲童
生下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书上怎么说)
在她的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是什么?(蔬菜)
[4]
为什么会是蔬菜呢?
我每次去菜场,总能看到爸爸拉着明明的手,教她认识各种蔬菜。谁把这段话读一读?(多媒体出示那位年轻的父亲圆圆的))
指导朗读
爸爸妈妈以卖菜为生,没有时间陪明明出去玩。明明从早到晚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守着摊位。对于她来说,她最熟悉的东西就是面前的黄瓜、豆角、番茄。在她能感觉、触摸得到的东西中,番茄和太阳是最想像的,所以,她把太阳称为番茄太阳。
△是个爱笑的孩子
你把找到的句子读出来。
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在写明明的笑。
明明是一个多么爱笑的孩子,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快乐的笑。
加朗读指导,读出明明的乐观、开朗。
△是个漂亮的孩子
有多漂亮,读给大家听听。
这么漂亮的孩子,为什么却让人看着隐隐心疼呢?
7、明明在同学们的眼中是漂亮的,爱笑的一个小女孩,虽然她的世界一直是一片黑暗,连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可是她依然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童心,他的心和健康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再出示并指导读好第一处番茄太阳的句子。
此时,如果你就是心情灰暗的卫阿姨,看到比自己小这么多的孩子,虽然和她一样也残疾了,却那么的爱笑,那么乐观,那么富有美好的想象,你会怎么想?
8、是呀,正因为如此,卫阿姨每次看到明明,看到她的笑脸,不由自主地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出示14小节)
9、反复读一读这一小节,想想让我觉得明明的什么是最美的番茄太阳。仅仅是灿烂的笑容吗?(对生活的好奇,热爱)谁来读?把你感悟到的读好,指名读。老师再引导:生活中身体的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缺,明明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谁再读。再齐读。
10、卫阿姨觉得明明是最美的番茄太阳,不仅仅是因为明明的乐观、热爱生活感染了她,还是因为什么感染了她?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
11、谁来说说。
12、出示第16小节
13、谁来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14、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心放进去,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15、多好啊。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光明的孩子,一个跟着父母靠卖菜生活的孩子,一个只能用蕃茄当太阳来想象的孩子,在自己有一点点复明的机会的时候,就要把双腿送给我,这怎能不让我流泪?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播放音乐)
16、明明的爱心感动了我。同学们再想一想,明明只是一个小孩子,她的爱心又是谁培养出来的呢?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
△父母
明明的父母是怎样的人?(生活并不富有,不放弃这个盲孩子,尽自己可能培养她,想方设法为她治病,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还有什么人也影响了明明
△好心人
在我们的身边,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还有好多的好心人。你们看(出示一组图片,音乐爱的奉献画外音介绍)
好心人感染了明明细小的心灵,所以,明明对卫阿姨说出了那番话。听了那番话,卫阿姨又会怎么想呢?(我不孤独,有明明这样的人在关怀着我;我并不可怜,我有自己的本领,为什么不能走出自己的路来)
从此以后,出示红红的番茄太阳,番茄太阳,那是明明的温暖的爱心。卫阿姨从此不再绝望,她坚强地用笔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这是我搜集到的一组关于卫阿姨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卫的成绩)
四、总结
1、卫阿姨终于站起来了。此刻,你想对卫阿姨说什么,想对明明说什么?
2、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成为一个心中有太阳的人;只要心中有希望,那就离光明不远了。
(二)
一、课前问候:
师:同学们好!生:(学生的声音很小,参差不齐)
师:该怎么称呼,怎么问候?生: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喜欢帮助别人,帮张老师一个忙。一日,我去郊游,一虫子飞进老师的耳朵,怎么办?
生:往里捅(这个办法哪儿不好?讨论)
生:引出来(怎么引起来)
师:用灯往里照,不伤害小虫,让老师感动。
二、出示课题:
《番茄太阳》
1、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老师写的课题与书上写的有什么不同?
(从细节着眼,帮助学生理解课题)
三、检查预习
1、围绕明明、阿姨展开故事,你再读课文时带着什么心情?
(1)感动。教师注意听学生的回答,里面一个关联词用得好因为所以接下来用这样的句式因为所以说一说。
(此处既是句式的训练,又训练学生读出文章的多种感受)
(2)心酸。
(3)可怜。
(4)师:你有什么高兴的吗?(教师帮助学生拓展)
(5)同情。
(6)心痛。
2、真不简单,读了几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有没有新的感受体验。
四、新授:
1、老师来自河南洛阳,花中之王牡丹的故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牡丹图,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老师想把它送给书中的人物,你觉得我会送给谁?为什么?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老师没主意,你们帮帮我,先不忙,打开课文,我们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然后说送给谁。在文中找出根据,等会说得有理有据。老师送你们八个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应该送给阿姨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你体会到她心情的变化了!
1)文中有一段写到她看到明明后,她什么心情?读
2)再读这一段
3)明明见过自己的样子吗?现在明明就在你面前,你告诉她长得什么样子?学生读
4)对于一个五岁,双目失明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告诉她?再来
(指导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走进文本)
(2)应该送给白衣天使。
(3)应该送给爸爸。
1)文章几处写爸爸的?
2)出现了两次,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在做一个相同的一件事情,什么事情?
3)爸爸仅仅是在叫女儿认识事物吗?除了认识物体还有什么?比如明明坐在饭桌前,碗,怎么教孩子?比如拿起筷子,爸爸会怎么说?比如看到桌子,爸爸又会怎么说?明明认识事物都要靠别的器官来认识,她一次就认识了吗?
4)我想说一句话,爸爸是明明的的(眼睛)
5)你觉得这位父亲怎样?
6)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自读。
7)有一个词语必须注意到,才能把这节读好。
来回耐心
8)读爸爸的话。学语文重要的方法是读书。把心放进去,爸爸怎么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说话。
(指导学生朗读)你爱你的女儿吗?再来读一读。
谁能做这个父亲,对着一个盲童,我们说的时候要怎样?柔、慢
当我们读课文时,是不是都要响亮?不是。
(4)应给送给捐献角膜的人
(5)应该送给明明
1)在书上找根据
[4]
2)读。明明献腿的部分
3)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同学们,把心放进去才能读好。
4)当他俯在你耳边说话时,当他说把自己的双腿给阿姨时,你会怎么想?
一个从未见过光明的孩子,在自己有了一点儿健全的机会时,又要把双腿送给别人,这是一般的爱心吗?
教师范读:老师读明明的话,你们读旁白,体会。
(6)应该送给妈妈
如果你概括妈妈每次出现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笑
什么样的笑
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想到,五年前,爸爸妈妈肯定有一个约定,你知道什么吗?
爸爸妈妈要的是一个不仅眼睛健全,心灵更要健全的孩子。
五、总结
全文用一个字总结爱
只要心中有的人,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爱。希望你们向明明那样,做一个番茄太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