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一次,我班几名幼儿在墙角发现一只小壁虎,惊讶地跑来叫我,孩子们围上去看时壁虎已经爬走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关于这是什么动物的话题。我不禁想起了《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可以通过听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故事中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并且能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大胆进行故事表演,同时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轻松地认识一些字宝宝。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听故事,能复述故事内容。
2、能通过想象续编故事,说出2―3种别的动物尾巴的作用。
3、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故事表演。
4、认识“壁虎”、“尾巴”、“借”、“爬”、“游”、“摇”、“燕子”字宝宝。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小壁虎借尾巴》故事动漫。
2、字卡,动物头饰。
3、故事情景表演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看动漫、听故事
幼儿安静入座后,师手持一只壁虎走进教室,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动物(幼儿讨论),告诉幼儿是壁虎,出示字卡“壁虎”。师讲述:有一天,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吃,突然被一条蛇咬住了尾巴,小壁虎一下子挣断尾巴逃脱了,可是却没有了尾巴,小壁虎觉得好难看呀,怎么办呢?大家帮小壁虎想想办法(幼儿讨论),那么,小壁虎是怎么办的呢?请幼儿听听故事(幼儿安静看动漫、听故事)。
二、复述故事
师用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强调提问动物尾巴的作用,讲到哪种小动物的动作,就出示字卡,并请幼儿表演。
三、我来讲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请幼儿想一想,小壁虎还会去向谁借尾巴,能借到吗?为什么呢?(幼儿续编故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我来演
1、先请几位幼儿戴上头饰在布置好的场景进行表演,强调动物的对话。
2、幼儿集体表演。幼儿自由拿字卡,拿到动物字卡贴到身上,就演哪种动物。教师进行指导,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我在上课时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让教学轻松化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课件讲解故事,视听结合,让幼儿能够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的情节、对话记得很清晰。并设计通过课件帮动物找尾巴的游戏,把幼儿的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
二、将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在本节课中,在让幼儿把故事《小壁虎借尾巴》进行深入理解的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其他的`环节,包括在让幼儿学故事对话时,教育幼儿讲礼貌,进行礼仪教育。从壁虎断尾的自我保护迁徙到幼儿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动物有尾巴,有什么作用,理解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等,把语言与科学领域的内容也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
三、注重了课后延伸环节
本节课要结束的时候,我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课后戴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引起了幼儿们的极大兴趣。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让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培养幼儿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难点: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准备:
1、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它觉得特别难看,于时到处问动物们借尾巴。你们听听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向别人借尾巴借到了吗?
二、第一遍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师: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师: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它的尾巴被谁咬断了?
三、仔细听故事第二遍,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师: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
2、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3、师:小壁虎到最后有没有尾巴了呢?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生)
4、师: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时候怎么说的?我们平时借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四、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分角色的兴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能准确的进行对话。
六、小结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将活动中的头饰放到表演区域,幼儿可自已邀伴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奔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说—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看图说话的练习。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后,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说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这三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分别写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我将重点放在词、句的训练上,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三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说—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由于有了第三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而过渡到个人学习。
三、想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借”字,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而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小百科:尾巴,基本的意义是指动物的身体器官,因其在身体的后部,后来延伸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随部位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归纳概括动物尾巴的突出特点,在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儿歌。
2、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倾听习惯。
3、体验语言活动的快乐与成功。。
准备:
动物图片、记号笔、铅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1、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
“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好看。(孔雀)”
2、(展示图片)孔雀的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
二、欣赏的动物尾巴
(1)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动物的尾巴。
图片:小猴的尾巴:长,能倒挂在树枝上;
小兔的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
松鼠的尾巴: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麽走路。
小鸭的尾巴:扁,来回摆动,游泳时可以当游泳器。
公鸡的尾巴,弯。让幼儿学一学公鸡怎麽走路。
孔雀的.尾巴:象把扇。
(2)教师说儿歌,幼儿学儿歌。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象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象把伞.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象把扇?
鸭子的尾巴扁,
公鸡的尾巴弯,
孔雀的尾巴象把扇.
1、教师问,幼儿答。
2、幼儿分组,一组幼儿拍手问,另一组幼儿表演回答。
3、两组互换。
(3)了解儿歌的特点
1、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问答式)
2、是怎样提问的?(归纳问题的形式,第三句是比喻句)
三、学习续编儿歌。
1、今天我们就来以这种“三问三答”的形式仿编儿歌,请画出三种不同的动物尾巴,编出新儿歌。4个人为一组,商量一个人画、一个人反馈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2、幼儿尝试画、仿遍儿歌。
如:鸟的尾巴,展开时象扇子,鸟把尾巴当飞行器,飞时能够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方向。
鱼的尾巴,有的象扇子,有的象枫香树叶。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向前推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
牛的尾巴长长的,象鞭子,它把尾巴当作平衡器,奔跑时,尾巴竖起,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牛还用尾巴来拍打身上的苍蝇、蚊子。
小壁虎的尾巴小小的,是救命尾巴,但是很奇怪,它为了逃命,常常把尾巴甩掉,等过几天,又会长出新的尾巴。
3、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编的儿歌。(并展示幼儿的作品)
四、延伸活动:
1、小动物的尾巴用处都很大,所以小动物们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才能给人们多做事情。我们还可以在书上电视上找到更多的小动物,绘画它们的尾巴,编出更长更好听的儿歌。
2、游戏:揪尾巴。(一组小朋友当各种小动物,并学小动物的样子,戴上尾巴,另一组小朋友要揪掉这些小动物的尾巴,小动物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呀!千万不能被人揪掉。)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4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话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知道说话要有礼貌。
2、知道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
3、通过角色表演,让幼儿体验快乐。
4、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二、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活动难点:
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三、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角色头饰。
2、奖励幼儿的小奖品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叫虎不是虎,
生来有四足,
爱在墙角住,
专吃蚊蝇虫。
(二)、幼儿观看课件,知道故事内容。
1、看故事视频,了解小壁虎断尾巴的'原因。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壁虎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时候,被谁咬断的呢?
(3)孩子们,故事中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呢?
(4)它借到了吗?
3、再次完整看课件,注意小壁虎借尾巴时,它们时怎么说的?
孩子们,故事看完了,提问:
(1)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时怎么说的?小鱼姐姐是怎么回答的呢?
(2)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叫他们姐姐、伯伯、阿姨,小壁虎那么有礼貌,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借给它呢?
(3)老师做小壁虎,请你们做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说出对话。
(4)请小朋友说说小鱼游水、牛吃草、燕子飞的动作是怎样的?
(5)我请一个小朋友做壁虎,其他小朋友做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我们来演一演他们的对话好吗?
(6)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后来小壁虎又高兴的叫起来了呢?
(三)、完整的看着课件和小朋友一起讲述故事。
(四)、角色表演故事。
孩子们,现在我们学会了这个故事,你们想不想演一演?
(五)、总结延伸,自然结束活动。
孩子们,当我们在午睡或者晚上睡觉时,小壁虎就在墙角里帮我们捉蚊子,不让蚊子吸我们的血,你们说,小壁虎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爱护它呢?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比较不同动物的尾巴特征。
2、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比尾巴》PPT课件
2、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物比尾巴"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森林里来了许多动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这些动物聚在一起做什么呢?原来是要参加"比尾巴"的比赛。
(二)比赛分两场,请小朋友当评委。
1、第一场比赛:(播放课件)教师先出示小猴、兔子、松鼠,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尾巴的特点。
(1)引导评委说说评选结果,(播放课件)将相应的字贴到动物身上。(长、短、像把伞)
(2)将第一场评选结果编成一段儿歌,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大班语言儿歌优秀教案《比尾巴》含PPT课件
(四)尝试仿编儿歌,分组仿编:
1、提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尾巴的特征进行仿编。
2、帮动物找尾巴,引导幼儿找好后根据尾巴特征进行仿编。
规则:仿编时可以根据尾巴的大小、长短、粗细,像什么等进行仿编。
3、交流各组仿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仿编动物的耳朵、嘴巴。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