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寒假读书心得

2025/10/2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寒假读书心得(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寒假读书心得 篇1

手捧着《教师的挑战》一书细细读来,让我对21世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意识。

该书开篇就从“学习共同体”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入手,详细阐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及应实现的预期效果。所谓创造“学习共同体”教学,就是将教师的“教”有效地转换成学生的“学”;将课堂变成“学习的场所”;将课堂模式转变为“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角色应从单向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触发学生思维的引领者以及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的分享者。传统课堂大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除了回答问题几乎很难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课堂革命带来的是师生角色的互换,学生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发表自己的主张观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间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完善人格,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书和育人。书中反复指出,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可见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转变教师角色,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教师应彻底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应该高高在上,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就可以驾驭课堂、操纵学生。相反,教师的角色应是和善的.亲近的学习领路人,课堂上听到更多的如果是学生的声音,而且是正向的积极的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的声音,那么这将是一堂成功的课题。在我的语文课上,我曾经是那个因为害怕失去话语权从而不能有效控制课堂局面的谨小慎微的老师。很多学生闪光的想法都被瞬间扼杀,久而久之学生们不再愿意开口,甚至连思考能力也开始减弱,沉闷的课堂让时间过得更慢。后来,我开始寻找问题的出处。通过回忆曾经参与过的先进国家如韩国和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幡然醒悟:原来一节好课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调整授课形式,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鼓励发言甚至是错误的说法。慢慢的,课堂活跃了起来,学生们不时冒出的或精辟或出乎意料的回答常常让我对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孩子们刮目相看。教师要像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记录学生成长的发言。

三、蹲下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如何能更有效地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之中始终是困扰年轻教师。我尝试着从一个动作开始做起,蹲下来。由于法国班的学生年龄偏小,“蹲”这个举动能拉近师生距离。蹲下来纠正发音,蹲下来指导书写错误的汉字,甚至蹲下来跟他们游戏……教师建立于学生相互倾听双向沟通的第一个要件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内心。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沟通方式才是有效的,才是稳固的。教师要敞开胸怀接纳每个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在国际部任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小班型授课,因此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儿。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蹲下来,让师生的心贴的更近;蹲下来,将自己的视线放得跟孩子们一样平,看到的注定会是不一样的风景。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师曾经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我们都能蹲下来,用自己的倾听和包容走进每一位学生!

课堂有时看上去像大海一样沉默,但在海底却正在发生着剧烈的运动,而这种力量恰恰是难以抗拒不可估量的。

或许,我们的课堂教学风格正在发生着静悄悄地变革。

寒假读书心得 篇2

今天我读了《大林和小林》这本书的第四十页到六十二页,下面我说说我心里的大林和包包。首先我讲一下大林,我觉得大林十分贪婪,因为他为了财富而背信弃义,背叛亲人。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不想付出,只是一味的索取,这种回报对别人是不公平的,也是对自己无益的'。我相信只有那些勤劳朴实的人,付出劳动之后才会真正的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所以大林越来越堕落,我觉得这样很不好,我以后不要大林那样贪财酿成了这样的杀身之祸。以后我要做一个勤勉励志的人。下面我来说一下包包,我觉得包包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

因为他在运动会上不问那个老年人打架的原因,就惩罚那个老年人,只是因为他们老年人在班里中毫无地位权势。所以包包等人就这样欺负她,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也注定不会被别人尊重。

寒假读书心得 篇3

相信大家不管是对寒假或是暑假,都充满无限的想像与期待。而我当然也不例外,我的寒假就在我的期待中悄悄展开。

在有乐趣的寒假中,我就是特别期待农历春节的来临,我想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喜欢过年,而是全天下的小孩都喜欢,但是大人呢?小孩子过年可以领红包,而家里的长辈们,必须包红包给小孩子,好像没什麼乐趣的样子,可是也完全不是如此无趣,在大人的世界里,或许不像小孩子一样,过年就只等著领红包、买新衣服、到处玩耍,而是他们也跟我们小孩子,很期待过年的到来,因为他们可以和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大家坐在一起泡泡茶、聊聊天、叙叙旧,说说这一整年的辛苦,当然也可以打打牌、打打麻将,来个小小聚赌,让过年的气氛添加一些色彩。除夕夜当晚,家家户户更有过年的气氛了,因为全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在为了迎接一个好年,而做了很多好吃美味的年夜菜,让大家围在一起品嚐,整间屋子里洋溢著幸福、热闹的过年感觉,真的是好不热闹。深夜,大家一起守岁,啃著瓜子、吃著零食、喝著饮料、品味著清香的茶味,还有七嘴八舌的吵闹声,这就是我向往的过年。寒假并非只有欢乐,也有让我痛恨不已的事情,大扫除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帮忙做家事是我应尽责任,但是心理也有不平衡的时候,倒楣的我,在家里是大姊,所以爸妈觉得我应该更懂事,要帮忙妹妹不能做到的部分,话是这麼说没错,但是人总是自私的,我也会忌妒妹妹、羡慕妹妹,比我小,还好过年的时候,爸妈好好犒赏我,带去我大吃大喝、大玩特玩,或许这就是我辛苦的代价,我终於能体会「先苦後甘」这句话了。别以为悲哀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还有去学校上课的整整十天,让我更加的不满,虽然这样说好像不太好,但是我想大家的想法都一样才对,难得的假期,还要去学校上课,每次坐在椅子上,都好希望能赶快下课,而且每天都要好早就起来上课,真的让我有点气愤,可是我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我学到比别人还要多的东西。看来在我讨厌的事情背後,都会有一个完美的落幕,这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在假期中,当然少不了,上网、打电脑,新新人类要做的事,这也是我在寒假中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平常上课、补习,都没时间上即时通和朋友聊聊,刚好可以利用寒假时间,尽情的`聊天,太棒了!

我的寒假似乎很充实,我也很满意,但是每件事情都不是完全十全十美的,寒假中唯一的缺点:「时间过的太快了」,我还有很多想要做的事还没完成,有点遗憾,不过既然时间如此残酷,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特别快,那麼我就继续期待下一段假期好了,下一段假期是在暑假,我继续期待暑假的来临,希望下一段假期能比我这一次寒假还要更加精采。

一个快乐而短暂的寒假悄悄地从我们的身边溜走,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发生在寒假的趣事就像天空中的星星,数不胜数,是我心头不可抹杀的一件件往事。每一颗星星都闪闪发亮,每一件往事都刻骨铭心。

寒假读书心得 篇4

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书,比如《傻狗温迪克》、《冒险小王子》1至8集、《三国演义》、《精灵女生》等等。其中,《冒险小王子》的1至8集,对我启迪很大。

这套书主要讲了生活在大方块的包小龙,在9岁时被黄金龙选成第2代精灵师,来到了纳尤古的齐格威学校——一个精灵和精灵师生活的地方。包小龙很同情弱小,为了不让一只很可怜的小精灵面条继续流浪,宁愿不要校长的七级知星小精灵,选择了低级的`面条。后来,他与于萌萌、汤诺,一起突破重重难关∶为了阻止烈火之鹰的重生,冒着被开除的危险,拔掉了火炬台的阀门。为了挽救汤诺的小精灵米霜,不顾生命危险,拿到了幸运的兔子脚。为了不让小米再继续改变未来,他和面条等人打败了恶魔足球队……他们三个人,团结一致,目标专一,所以,最终,让自己的小精灵变强了,也可以对付更强大的坏人了。

包小龙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种动物———蚂蚁。

蚂蚁遇到食物时,总是叫同伴一起来帮忙,他们把食物切碎,或者一起抬到背上,然后,一起七手八脚的抬到洞里。准备饱餐一顿。

蚂蚁和包小龙他们一样,都会团结一致,共同度过难关。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团结一致,对吗?

寒假读书心得 篇5

寒假吃饱喝足,每天睡到自然醒,生活如是这般,倒是轻松惬意,但也觉得有些空洞。还好,假期中看了几本育儿书籍,与崽崽嬉笑玩乐亲密无间,也算是放下工作,进一步走近童心。

可以说,最近“童心”一词特别火。其代表作是20xx年的电视《爸爸去哪儿》了,紧跟着20xx年《爸爸去哪儿》的电影接着火了一把。我家小子当时嚷着要大年初一看了电影再回老家,后来勉强同意回去的条件是要早点返长沙,记得我们初六到长沙后直接把车开到范城看完电影再回家的。这就是童心。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就总是念念不忘,心直抓的。我很好奇,孩子们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呢?我崽看卫视的春晚,最兴奋的地方,莫过于看到天天与他爸张亮上场。说到底,这部戏,就是5位老爸在陪着5个孩子在玩,玩耍中显露真性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成年人的作用是什么?陪伴者亦或引路人。陪伴着他们慢慢成长。没有陪伴,就谈不上了解;没有了解,就谈不到引路。

由于自家有调皮小子,加之我班上有38名男孩,可算是全校男孩最多的一个班了,所以在图书馆当《养育男孩》一书进入视线时,我马上被吸引住了。封面上写着由《男人的品格》作者、澳大利亚权威教育家经典专著。当今的育儿书扎堆,我更倾向于选择那种有理有据的科学性著作。在人们的印象中,男孩往往比女孩更好动、调皮、

淘气。书中有一章《睾丸激素》中就回答了,为什么男孩喜欢争吵和打架的原因。这一激素使男孩精力旺盛,也会使他们变得狂燥。书中还建议: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学。这是因为,与女孩相比,在智力方面,男孩的发育有些缓慢,大约比女孩晚6-12个月,在完成精细动作所需的协调能力方面发育得尤其迟缓。具体来说,这些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就是运用手指的能力,包括拿钢笔和拿剪刀的能力。他们仍处在“粗放式发育”阶段,更渴望到处炫耀自己的.肌肉,因此他们无法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地坐很长时间。曾经自己也为孩子入学的年龄而纠结过,也有朋友劝说过男孩不妨晚一年入学。现在看来早早入学的结果实际上未必有益。3岁前不建议上幼儿园,因为三岁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期,这时候更需要父母在身边的细心呵护。一般6岁时上一年级,男孩也许要晚半年到一年,才能和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不区别对待,无形中对男孩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男孩感觉自己是失败者,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结构还没做好准备。这使我想到,班上有名叫刘宇鑫的学生,有很多优点,但一大缺点是:字一直写不好,没有力度。是不是要加强手指的力度,亦或让他先能安静地坐下来?了解孩子,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通常没有父亲管教的男孩会在学校出现纪律问题。当今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单身母亲也日益增多,近1/3的男孩得不到爸爸的照顾。对于男孩而言,6岁到14岁这个年龄段正是他们需要得到男性的鼓励和男性榜样的时候。小学应引进大量的男教师。现实情况却是,小学男教师廖廖无几。好在学校的体育老师多为男老师。男孩特别喜欢体育运动,让男孩旺盛的精力在体育运动中发散出来吧。让男教师参与到得不到父爱的男孩的生活中去,这些男孩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班上有些男孩看似对什么都不在乎,而实际上他们非常渴望成功,渴望融入集体生活,只是我们对他们太苛刻了。孩子的成长同样需要指引,不是孤立,而是“如果你急需帮助,我们将满怀热情地帮助你。”

再来说说《窗边的小豆豆》给我的启示吧。这本书我先看了一遍,后来推荐给小儿读。没想到,他十分感兴趣,现在每天晚上成了我们母子俩的睡前餐,每晚临睡前我给他读两篇,他听得津津有味,有时恨不能给他多读几篇。巴学园的趣事有很多:电车教室、光着身子游泳、“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盒饭、散步、试胆量、温泉旅行等,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既使是今天来看,异国他乡的孩子读来,也觉得校园的生活是那么丰富有趣。读到小豆豆学“落语”(类似我国的单口相声),问崽崽:小孩子为什么能听懂那么难懂的话?他的回答与小豆豆如出一辙,对真正有趣的事情,是绝对能听懂的。有时候,我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尊重每一个孩子,小林宗作先生第一次见到小豆豆时,听小豆豆一个人说了4个小时的话。即使今天听来,也让我们大吃一惊。整个巴学园才五十多个学生,小豆豆的一年级班上只有9个孩子。连八岁的小孩听到这里时,也懂得,班上人少一些,这样老师讲的会听得更清楚一些。小林宗作先生把达克罗兹先生的韵律操引入小学教育中,让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由的舞动。有点类似现在人们练习的瑜珈,促进打开心灵。韵律使身体和心灵能够理解节奏,帮助精神和肉体达到和谐,从而唤醒人的想象力,促进人的创造力。音乐对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是有帮助的,想起窦桂梅老师所在学校,有一个庞大的乐曲库,供课堂教学时选择。也记得在“丽音”的墙上贴着的一句话: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这也正合了接下来要谈谈的于永正老师所提倡的,建议每个小学生都要习得一门乐器的观点。

有次没赶上于永正老师的课,却购得了他的两本书。一本是他的《教海漫记》,谈心得体会的。他对作文教学的认真、执着,让人佩服。两次看到主任办公室的两盆花,都被他抱回去上了作文课。还有次老婆买了只电动狗礼物,也被他拿去先上作文课了。他的作文训练题材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也皆“文章”。于永正老师多次在书中提到:不遗余力地教学生背古诗、词、学点古文、教他们“三、百、千”,三年级教《三字经》,四年级教《千字文》,五年级教《百家姓》。少布置动笔写的作业,多布置读、背的作业。这也将是我要实践的方向。在我教的两学期,两次期末考试中,前一次考前做了每单元的测试,在四年级上学期考前检查、督促背诵过关,后来发现,背诵的效果更佳。小学六年,我们给学生什么了?于永正在回顾教育时,谈到:六年来,让学生背诵了不少古诗文;六年来,抓读课外书;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三刀个面。”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使学生的气质发生了变化,情操发生了变化,观察力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想象力发生了变化。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六艺”中,他特别看重“诗礼乐”。六年来,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六年来,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写字教学。每天20分钟,练字雷打不动。学写字就是学做人。郭沫若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类毛病。”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之一,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它交给中学老师去做。六年来,如果说还有的话,于永正老师谈到,那就是给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他提到,不要轻易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宁愿自己去学生家里去家访。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采取的是一种简单、粗犷的方式。深入细节,深入人心,像于永正老师所强调的那样:希望每位老师都带着思考走进教育,崇拜思考!

于永正老师对于30多年的语文教学总结、归纳的几句话是:少讲,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重视古诗文的学习;从低年级开始,练习写作文,写所见、所做、所思,所感;教写钢笔字、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