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班语言活动反思

2025/10/3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班语言活动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活动反思 篇1

糖果是幼儿爱吃的零食之一,对于小班的宝宝爱吃糖果却不能够按时刷牙、漱口,使宝宝们有了蛀牙。小班语言活动《小河马拔牙》目标是让宝宝们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并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漱口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河马拔牙》这个故事在我第一遍讲述后孩子能基本明白故事内容,当我提问:小河马的牙齿为什么疼时,孩子们能讲出来是因为河马睡觉前还吃了糖果,有的幼儿还说“我们小朋友睡觉前也不能吃糖果”……,要不牙齿就会痛的。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故事,有的孩子学小猴医生给小河马拔牙的动作,有的孩子互相模仿起了故事中小猴医生与小河马对话的情节。通过本活动,孩子明白了糖果不能多吃以及怎样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牙齿。

通过本活动,孩子明白了糖果不能多吃以及怎样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牙齿。由此可见,幼儿故事不需要老师过度的“挖掘”,而是在孩子能理解接受的层面上通过引导让幼儿直接与作品互动,使孩子真正领略作品的魅力,获得独特的体验,成为学习文学的主体。

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在我执教的'这个活动中,我的主导地位太强,《纲要》指出:语言活动要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完全可以给孩子充分的形象以及说的机会,在我出示第一幅图的时候,幼儿猜测的非常的好,有的说“小河马牙痛”,有的说“小河马的爸爸妈妈不在家”,还有的说“小河马不舒服”……其实,我完全可以直接引入第二副图,给幼儿猜测,形象之后,加以总结,提升,从而给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

活动时,发现有一小部分幼儿在家里是不刷牙的,根本没有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因此在活动后,我对幼儿进行了延伸活动,给幼儿看了一些正确刷牙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在看看,说说中掌握一些刷牙的方法,并鼓励他们每天都要刷牙,保护好自己的小牙齿,不要让虫子吃掉我们的牙齿。同时,和家长交流,建议家长在家要督促孩子早晚刷牙,不能因为偷懒而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小班语言活动反思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选择了“藏猫猫”一个比较有趣的游戏儿歌来进行今天的活动,在活动前夕,我们也已经与幼儿玩过一些“你问我答”的游戏来进行铺垫。通过设计图片:小鸟藏在白云后面;小兔藏在大树后面;小鱼藏在荷叶下面,这样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中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幼儿通过学习和理解儿歌来完整朗诵儿歌,其中初步尝试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让幼儿理解儿歌,这样就能充分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从而有利于培养了他们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中,幼儿对“藏”“猜”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总体感觉下来,活动显得有点单调枯燥。幼儿到最后兴趣骤减,经过老师们的评课,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在分角色“一问一答”时,幼儿对自己的角色不太明显,可以提供小问号和回答的标记,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白,也更加感兴趣。

2、在活动中过分强调幼儿学会念这首儿歌而忽略了语言游戏的趣味,在集体跟着图片念儿歌的时候适当的演示小动物的图片,增加一些趣味和身体动作效果会更好。可以不出示小动物身体部位,让幼儿畅所欲言,然后再一起来看看躲在后面的是谁,更加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3、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可以增强一个“藏猫猫”的游戏,让幼儿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设置三个场景,在幼儿凳子下面放置小动物的图片,在根据自己手中的图片来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理解这首儿歌,还能够让幼儿体验在游戏中的快乐,这样更能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听君一席话,豁然开朗,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让老师们来对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小班语言活动反思 篇3

小班语言活动反思(汇编15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语言活动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语言活动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中的事情和人物形象,学习作品的语言。

2、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体会母子间的爱和默契感。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大图片一套。

2、录音机和故事磁带。

3、小鸟、老鼠、小狗、小熊、大象等动物形象教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小熊睡觉”。提问:“小熊在干什么?”(睡觉)

2、随着优美的音乐,老师讲故事,讲至“咚咚!咚咚!是大象来了,地都震动了,小熊还睡着”时课件演示。

3、教师提问:

(1)有哪些动物要吵醒小熊?他们发出了什么声音?小熊有没有被他们吵醒?

(2)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会吵醒小熊呢?

4、待幼儿充分想象后,老师继续朗诵下一段:

“熊妈妈回来了。轻轻地朝他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听得很清楚,说:噢,妈妈!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来了!” 教师提问:

(1)小熊醒来了吗?谁叫醒了小熊?她是怎么说的'?小熊说了什么?

(2)为什么熊妈妈不用大声叫,大声喊,只要轻轻地说一声“小熊醒来吧”,小熊就醒来了呢?(因为他是小熊的妈妈,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声音都是最熟悉的)

5、老师带领幼儿游戏:

(1)老师:老师来做熊妈妈,你们做小熊,把眼睛闭好,听见“妈妈”说“小熊醒来吧”你们就醒过来,跑到老师身边,好吗?要说:“妈妈,我睡得多香呀!”

(2)三位老师来做熊妈妈,幼儿自己选一位喜欢的熊妈妈做她的孩子,小熊听到自己妈妈说:“小熊醒来吧”,才能睁开眼睛,并说:“妈妈,我睡得多香呀!”不是自己妈妈的声音,则必须一直闭着眼睛。

活动反思: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还比较陌生,开展系列的午睡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在活动中一开始我先用动作暗示引导幼儿说出晚上最明显的特征,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出发,感知白天与晚上的区别。然后让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故事情节做一个猜测,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语言活动反思 篇5

语言活动《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内容简洁易懂,天真童趣。故事中的动物朋友都是幼儿所喜欢和熟悉的,有小鸟、小猴子、大象、蛇、鳄鱼、海豹和小老鼠。我在活动中也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看图边想想、说说小动物摘果子的方法,从而来了解不同动物摘果子的不同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想能力。

活动中,我采用了明暗两条主线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一条是:观察有哪些小动物来摘果子?是怎样摘果子的?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学一学,理解动词:衔、卷、咬、摘、扫,帮助他们梳理小动物摘果子的方法;另一条是:引导幼儿观察果子的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小鸟摘掉了一个、大象卷走了一个、蛇咬掉了一个,果子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到最后剩几个?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下的小老鼠表情的变化,如:当小鸟、大象都摘走了果子,小老鼠的表情怎样?它做了什么动作?后来小猴子、鳄鱼也来摘走了果子,小老鼠又是怎样表现的?从小老鼠表情的'变化中,让幼儿了解它心理着急、特别想要摘到果子的那种急切的心理。

当然,在故事的最后:当海豹和小老鼠坐在树下一起吃苹果时,我对幼儿进行了分享教育,体现了绘本教学的人文内涵。

整个活动下来,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整个活动让人感觉起伏不是很大,幼儿在故事表演的时候不是很投入;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

不是很好,下次再进行活动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小班语言活动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感知小蜡笔的特征和用途。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正确运用相应的动词或形容词。

2、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的方式,感知蜡笔的用途和特征。

今天,小蜡笔想请小朋友去玩,你们想去吗?(在音乐声中入场,入座)。看幻灯片,并提问: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蜡笔有什么用?

2、看幻灯片,学儿歌。

(1) 师:原来小蜡笔可以画这么大的本领,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小蜡笔自己是怎么说的?

(2)在儿歌里,小蜡笔画了什么?还画了什么?是怎么样的?小蜡笔说自己有多长?(启发幼儿用儿歌中的句子讲述儿歌内容)。

(3)“我们再来听小蜡笔说一遍。”

(4)小朋友喜欢这些小蜡笔吗?那我们跟着小蜡笔一起来读一遍儿歌吧,一边读还可以一边表演。

3、启发幼儿想一想,小蜡笔还会画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

(1)幼儿大胆想象,老师帮助幼儿,学习仿编儿歌,并让大家一起学念同伴仿编儿歌。

(2)小蜡笔见小朋友们画了这么多的东西,也想再多画一点东西,现在听小蜡笔自己来说说看,它后来又画了什么?(看幻灯片,根据图片仿编儿歌,鼓励幼儿一边读一边表演)。

(3)小蜡笔已经画了这么多了,现在我们一起连起来把儿歌读一遍吧。

(4)小蜡笔一定还会画许多许多东西,一会儿我们回去后把它画在纸上好吗?

4、刚才,我们一直是坐在椅子上跟小蜡笔一起玩的,现在我们站起来跟小蜡笔玩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步的梯子都要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兴趣十足,玩性大发,思维开启,语言流淌,在玩中学,玩中乐。留恋、回味,还要尝,还要学,这是一门艺术,一门课堂艺术,是老师追求、修炼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