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尤其是四字词语或成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3、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九课──秦兵马俑(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
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留下了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3、交流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4、再一次让我们满怀自豪地读一读:
秦兵马俑。
二、预习汇报,交流共享
1、谈话过渡:
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满腹的自豪。想必,课前同学们也一定作了充分地预习。咱们一起交流分享预习成果。
2、依次汇报,相机引导:
⑴介绍佣及秦兵马俑。
⑵读准生字词。
⑶圈划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成语,理解。
⑷正确、流利地读文。
⑸理清条理,领会第三自然段的过渡作用。
三、精读课文,体悟积累
1、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⑴播放录像,说说感受。
⑵师述:
走进语言文字,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并划出规模宏大的词句,简要写写体会。
⑷集体交流:
预设1: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二万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引导透过一系列数字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预设2:
“站在高处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一段补充资料,师读,设问:
从这段文字,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再感情朗读最后一句。
2、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⑴过渡:
如果说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让人折服的话,那它的众多的类型、鲜明的形象,就更令人惊叹不已。
⑵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快速浏览4~7自然段,找一找。
⑶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⑷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演一演某一角色,还可以用生动的解说来介绍。
⑸出示相应的画面,集体交流。
3、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⑴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你会看到什么呢?
⑵放声朗读第八自然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⑶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
⑷扣省略号,“……”省去了什么呢?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请同学们也用“有的……好像……”来写一段话。
(出示一组画面)
⑸交流:
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畅谈阅读感受,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师小结后,引读最后一段。
2、再次播放录像:
利用撼人心魄的音乐和气势恢宏的画面,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交流:
透过画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3、总结:
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独放异彩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关于秦兵马俑,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探究。此时设问:学完了课文,你对秦兵马俑还有哪些感兴趣的疑问?教者向学生推荐一些站,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恢弘气势)(惟妙惟肖)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识记“吏、戈”等字形,读准“干练”“战车千乘”等词语。联系语境理解“所向披靡、惟妙惟肖、举世无双”等词语的意思。
2、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
【参考话题】
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尽可能地运用文本的语句,融入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兵马俑做具体的介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1.我来学习七彩词语。2.我来朗读课文。3.我来理清课文脉络。4.我来搜集有关资料:秦兵马俑。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听说过世界上有八大奇迹吗?哪位同学能说说呢?
(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提示。)
师:世界八大奇迹指的是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港灯塔、爱琴海太阳神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尔特米斯月神庙、摩索拉斯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和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现除埃及金字塔和秦始皇兵马俑保护室完好外。其余六大奇迹已经毁坏。我们来看几张兵马俑图片。
2.教师展示兵马俑图片。
师:同学们,2200多年前,秦始皇动用70多万刑犯,耗时38年,修建自己的陵墓。作为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板书课题:秦兵马俑:)如今已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读题:秦兵马俑
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
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初步感知秦兵马俑形象
1.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可以是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书上的介绍。)
2.你们能用一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吗?
3.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秦兵马俑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军吏士兵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身披铠甲铜戈利剑昂首挺胸神态严峻久经沙场足蹬长靴目光炯炯
跃跃欲试撒开四蹄微微颔首勇武干练殊死拼搏战车千乘惟妙惟肖绝无仅有
[理解“吏”;理解“乘”;理解“靡”;读准“魁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想一想这里的哪些词语能概括秦兵马俑的特点。试着来填一填下面的句式。
秦兵马俑不仅,而且,。所以它是的珍贵历史文物。(用上以上的四字词语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多种方法。)秦兵马俑优秀教案设计
大家用了这么多赞誉之词来介绍秦兵马俑,难怪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站在它面前人们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师诵读)
1976年5月,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有幸成为目睹秦兵马俑奇迹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李光耀称赞“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中国这一伟大的历史文物,昭示着中国伟大的未来。”
1979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感叹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马车还要好!”
美国总统克林顿发感慨:“真希望到这里来当馆长。”
2.抓中心句,感知课文结构。
本文的作者是这样评价兵马俑的:兵马俑不仅马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在文中划出这句句子,想想这是一句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规模宏大?(2),哪一部分写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9)
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清课文层次,并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感受规模宏大
1.同学们,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
A、交流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3.让我们走进拱形大厅,从高处去欣赏他们。(出示课件):现在你想说什么?是啊,我们都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齐读)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3)师描述:你听,在震天的铁蹄声,八千多个兵马俑组成的秦军军阵浩浩荡荡开始向前挺进。他们保持队形,凝为一体,在向前挺进。这是一支曾经扫荡六国,纵横天下的威武之师,这是一支曾经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
指导朗读:(齐读)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B、交流写法
师: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学生: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小结:作者用一系列的数字已充分让我们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之大,为了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已发掘的三个俑坑的面积,用了我们熟悉的足球场作比较。
4.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兵马俑这种恢宏的气势读出来吗?
学生齐读,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5.小结:同学们不仅读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更把我们的思绪又带回了两千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古战场。这支在地下隐藏了两千多年的兵团,是一支浩浩荡荡、气势恢宏的雄壮之师,是一支军容严整、行动有序的威武之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下节课,我们将和他们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五)作业
1.写课文中描写兵马俑的四字词语。
2.学习第二小节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最好也能用上不同的说明方法。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珍贵在哪呢?课文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作了介绍,还记得是哪两个方面吗?生回答。
板书: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二、讲读第二段
1、师:第二小节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全校有多少人?通过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讲读第三段
1、过渡:
秦兵马俑都有哪些类型?这些兵马俑又具有怎样鲜明的形象呢?让我们再次走近秦兵马俑,细细地读一读、看一看,我想,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
快速浏览课文4~8小节,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类型?浏览后生回答。
板书: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马俑
2、重点讲读“将军俑”:
师:俗话说的好:“军不可无将,国无良将莫兴兵”。秦始皇之所以能横扫六国,与其拥有众多良将是分不开的。因此,课文首先就向我们介绍了将军俑。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将军俑的?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四小节,其它同学思考,将军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否用一二个词概括一下他的个性特点。
⑴指名朗读课文,思考:将军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⑵再读第四小节,讨论交流:
为什么将军俑给你这样的印象?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讨论,师相机引导点拨,可简要介绍秦时著名的将军,如白起、王翦王贲父子、蒙恬等。还可以介绍长平之战,重点感受将军的英勇威猛、经验丰富、运筹帷幄,让学生心里竖起一个鲜活的将军的形象。
⑶指导朗读:
读出将军俑的威武神勇、经验丰富。
3、采用相同的学法自学或选择伙伴合作学习其它几种俑:
组织交流:
分别用一二个词概括某一种俑的个性特点,然后说说为什么,读出这种特点。
生自由上前板书,师相机引导点拨。
4、引导学生比较这六种兵马俑的相同之处:
忠君爱国、各尽其责、英勇善战、沉着镇定。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会吗?生自由谈体会。
6、讲读第8小节:
过渡:
这些兵马俑不仅个性鲜明,而且个个忠君爱国、各尽其责、英勇善战,难怪秦始皇能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了。大战在即,让我们走近这些兵马俑,去静静聆听他们的心声吧!
⑴默读第8小节。
⑵读后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你能听到这些心声?
⑶进行写话练习:
用上“有的……好像……”的句式。
三、讲读最后一段
1、小结过渡:
精美绝伦的秦兵马俑,在艺术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难怪作者在了解了秦兵马俑之后,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引读最后一段。
板书:
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2、补充英国前首相、新加坡总理等人参观兵马俑后的留言,让学生进一步感觉兵马俑的巨大价值,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延伸
1、总结:
正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所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模拟军阵的排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所以说,不看兵马俑就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兵马俑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人类文代的共同宝贵财富。
2、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对秦兵马俑又有怎样感受?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方面呢?
3、结束语:
同学们,秦兵马俑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研究。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未解的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开展研究。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继续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了解研究兵马俑,为秦兵马俑设计一份导游词。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将军俑威武勇猛久经沙场
武士俑忠君爱国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各尽其责
形象鲜明英勇善战
马俑神态各异
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兵马俑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
1、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
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⑴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⑶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⑷写将军姿态。
⑸写武士姿态。
⑹写骑兵俑姿态。
⑺写马俑姿态。
⑻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⑼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将3至8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⑴这是什么句?
(双重否定句)
⑵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9节引读。
5、小结: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
“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5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语文课网络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挑选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近期我校一位老师上了一节语文课网络教学研究课《秦兵马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回顾】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秦兵马俑录象片断,激发兴趣。
2、指名谈谈观录像后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读读第三段:
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类兵马俑。
⑵选择感兴趣的一类俑,看看图片,浏览资料,品读课文描写。
2、学生利用网页自学。
3、学生集体交流,相机点击“友情链接”,浏览“将军俑图”、“武士俑图”、“骑兵俑图”、“马俑图”和“群兵马俑图”,说说它们的个性特点并试着读出它们的这种个性特点。
4、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说出各图片的名称。
5、讨论:
你是根据什么来作出准确的判断的。
6、播放视频:
再次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细细体会各自的个性特点。
三、课外延伸
1、师提问:
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让我们进入“网站链接”找找答案。
2、进入“BBS论坛”或“聊天室”,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3、电话连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先生,现场解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之处。
四、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项完成,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1、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知识,你想了解什么,从网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告诉大家。
2、类似于秦兵马俑的文化和艺术很多,从网上搜索有关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出一份小报。
3、从网上搜索你感兴趣的资料,模仿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及第三自然段的.过渡形式,写一篇短文。
【理性思考】
初次品尝新鲜的语文课网络教学课让我从中感受到网络语文教学的几点优势:
一、网络语文教学为互动式学习创造了可能,它是创造人格的保证
网络语文教学在真正意义上为一种互动式学习创造了新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正是塑造学生,创造人格的重要保证。在网络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界面,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学生的年龄、性别、成绩好坏、长相美丑、家庭背景,甚至品行优劣等影响教师期望的固定因素,都有机会“隐藏”起来,只有虚拟存在是唯一的真实。教师只能按学生的学习状况施教,这有利于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网络空间和网络中的这种虚拟性,不仅使得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而且它可以使学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抛弃自卑、畏惧、厌恶和轻视,以及被没视、被耻笑,充分激活和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在无限的想象和创设空间中遨游,自由而健康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网络语文教学作为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学科活动,确实能够满足并促成创新人格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它是塑造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载体。
二、网络语文教学促进了生生、师生间的交流
在新课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最重要的意义。“BBS论坛”和“聊天室”的设计,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人──机──人”交互的设计目的,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人)进行互相交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交流中迸发了思维的火花,这种实时的交流方式使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三、网络语文教学给学生主动获取,展示信息提供舞台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战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在这堂课中,老师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如:在“自学第三段“中,学生在网站上收集材料、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交流自学成果时,学生们一边展示,一边各抒己见;“质疑、解疑”时学生由困惑到兴奋不已……电脑展示收集的资料,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成果及时得到反馈。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变“死学”为“活学”,学生的劳动成果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同学间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劲头,更积极的拥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这一节网络语文教学课也让我感受到网络教学中也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老师既要上课,又要操作电脑,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常常会顾此失彼,弄得手忙脚乱;学生对到网络教室上语文课感到新奇,电脑吸引了他们的一部分注意力,学生发言不如教室里积极,上课的实际效果应一分为二来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因为有了电脑的阻隔而感觉有些疏远。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困难,学生的自主权大了,课堂生成性增强了,要求老师有更强的教学应变能力。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秦兵马俑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一主要内容,文章的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3、齐读第3节。
过渡:文章哪一段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二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
2、指名交流读书所得。
3、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
4、指导朗读。
5、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过渡:
文章哪一段又介绍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
三、学习第三段
1、快速浏览第2~7节,课文描写了哪几类兵马俑?
过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7节。
2、分四人一小组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
⑴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⑵想一想:
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小组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
5、引导朗读:
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6、小结:
听了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
7、默读第8节:
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8、这么优美的句子你记住了吗?
出示填空:
有的(),好象();有的(),好象();有的(),好象();有的(),好象()……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
2、朗读第四段。
3、提问: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
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兵马俑。
3、学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一题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绝无仅有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