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人才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金秋十月,作为一名的部门经理,有幸参加此次青年管理人才培训班,特别是来到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来到仰慕已久的历史名校复旦大学,真是机会难得,自己已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周密严谨的组织,量体裁衣式的课程设置,深入浅出的讲解,无不体现出省行人力资源部对此次培训班的高度重视。六天紧张而丰富多彩的培训生活、贴近工作实际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繁华的大上海处处显现着她的独特魅力,而高速的发展又催发了积极向上竞争意识。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与曾经享誉中外的远东金融中心-外滩金融街隔江相望,摩天大楼错落有致,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100多家中外银行和金融机构坐落于此,各家银行大厦集结成群、争奇斗妍,构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意想不到的豪华和壮观,但略显人气不足,也许这就是服务高端客户大银行的特点。
走进仰慕已久的历史名校复旦大学到处都充满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这也将成为我今后终身学习的座右铭。校园浓浓的学习气氛深深感染着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生活,同时也极大激发了学习热情。培训课程设置从最新的宏观经济形式到银行专业知识,从国学到人力资源管理,无不体现培训的针对性。《最新经济形势及银行应对》让我了解了银行应随着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而随时调整经营策略,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全面风险管理》让我们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及时了解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有效控制风险;《银行客户心理分析和营销技巧》教会我们如何了解客户并运用合理的营销技巧,取得营销战绩;《国学与现代管理》让我更加坚信国学乃中华文化之精髓,和谐文化必将引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非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让我真正理解了人是企业最宝贵、最有创造力的资源;《从专业走向管理》让我认识到领导需要的技巧和策略,真正把握领导艺术的真谛。
讲座、互动、交流、案例分析、讨论、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理论知识,增强了理解和实践,更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交流平台。
短暂的培训给我一种全新感受,既增长知识,拓宽了工作视野,又学会了诸多工作方法,使我更加感觉到培训学习对于一名干部成长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将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
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三天的专题讲座,给我的感受颇多,好多东西都是我迫切需要学习的,特别是他们的工作氛围、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读书氛围、以及对学生和家长的耐心细心,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所有老师,会场安静,大家都聆听着他们的教育经历,即使坐了很久也不觉得累,完全沉浸在老师们讲座的内容中。
在做一名脚踏实地工作的教师。从讲座中感受到每位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认真,做到备好每一堂课,不备课不上课,尤其是十几人的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潜心研究文本,把团队的能力发挥最大化,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而后还要再次整理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做一名读书的教师。名师们条理清晰的表达,富有幽默的语言令人钦佩,这样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源于他们多年坚持阅读的习惯。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尤其是继红这所名校读书氛围必是浓厚的,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才会感染学生。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他的气质、性情都会有所提升,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做一名不断学习的教师。对于刚刚由外校调入的教师,我是一名新人,一切都要从新开始,要尽快适应并融入继红的工作,熟悉周围的同事,尽早融入这个大家庭中,为继红的明天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5月17日,简阳市80余名教师在南京泽天酒店进行了第一天的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三位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潘建明老师,操着一口带有鱼米之味的普通话,身材高大、健硕挺拔,英俊潇洒。他风趣幽默的专题讲座《教学领导力: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成长保证》让我领略了名师大家的风采。潘老师讲到,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再到卓越教师的成长途径,需要有从组织管理、资源开发力、教学领导力、教学思想到人格影响力、课程领导力、教学创新力、教育思想多方面的转变过程。还从具体的各科教学案例中分析了当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课堂中存在的具体“病症”进行具体地分析。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一位智慧老人——成尚荣先生,他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但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且学养深厚、博学多闻,笑容满面,给我们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整个讲座过程中,成教授手中没有半张讲稿,甚至没有提纲,但他思路清晰,每句话都经过深入地思考和揣摩,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他对“立德树人”的深入讲解,引经据典、幽默诙谐,让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变得浅显易懂,让我们挺的轻松、学得愉快,为我们推开了教育的一扇窗。原来这就是大师的学识魅力,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最深奥的道理。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提升,我们用笔记录,用心记录,最重要的是要用行动去践行。要像杨绛先生那样,做一滴清水,踏踏实实教书育人;要像于漪老师那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做卓越教师,终身学习。
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有幸参加了在濮阳市外国语初中举办的“基于无恨教育的深度学习数学课堂研修班”的学习。在这次培训中让我感悟颇深,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雁过留声。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不能仅仅把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把教师作为一份工作,把教师作为一种挣钱的工具。我们要把教师作为一项事业,要把教师作为我们实现理想愿望的桥梁。我们要有成为老师的愿望,要有成为教育家的追求,书写自己的美好教育生活的精彩诗篇。徐老师就是我们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发表论文五百余篇,做各种讲座五百余次。学习才能成长,坚持才能成功,徐老师的课堂虽然润物无声,但是却雁过留声——掌声、赞美声不绝入耳,更是为教育事业留下来绝唱。
二、润物细无声。
古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就像是春风,让教育无声无息的发生。有人曾经说过,的教育就是在学生没有任何感觉的情况下得到了教育。今天在徐老师的课堂和讲座中得到了体现,让无声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这就是徐老师的无痕教育。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让我们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徐斌老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学习,这也是无痕教育追寻的基本境界。无痕教育的前提就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因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每册教课书、每一课时、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优秀的老师总能瞻前顾后,迁移渗透,把握所教内容与以前学习内容及将来学习内容见的实质性联系,为学生选准合适的认知起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新知学习。
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8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县举行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对李维茂主任的《带着思考教书》这一主题我收获颇多。
一开始李主任就以“思路决定出路”为引子,接着引用了许多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得出了深刻的结论:思路决定出路,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个出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有的这些内容都强调了“思”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思”才会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
接着李主任从两个方面对“思路决定出路”进行了探讨。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索;二是:关于自我专业成长的思考。在第一方面又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②尊重赏识每一名学生;
③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备课;
④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⑤精心设计练习,及时进行检测反馈;
⑥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习惯的培养。
在这几个方面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尊重赏识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老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教师专业成长这方面我们要做到五项修炼:悦己——做幸福的教师;爱人——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厚知——做学者型教师;提能——做研究型教师;乐群——做合格型教师;怎样才能在一这职业中找寻幸福呢?我对李主任的这一观点非常欣赏:淡泊的心淡定而行;寻找生活中的小快乐;提高专业修养;培养高雅爱好;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我们都将会是快乐的、幸福的好老师。
最后让我们带着思考教书,享受无穷乐趣吧!
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今天下午新教师培训结束了,虽然只有这短短的三天半时间,但是学到的东西还真挺多的。
以前在大学听讲座时往往很没耐心,感觉很无聊。但是这次培训却不一样,虽然还是以听讲座的形式,而且一天要听6个小时。但是这次我是带着渴求的心理去学习的,因为在这近三个月的教师经历中,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上我遇到了太多的问题,我渴望能够在那些有经验的老师身上得到启示。在听课过程中,我往往是边听老师的讲座,边对照我这几个月来所经历的。这次培训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的目标。
首先是在教学上,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教学工作,坚持写教学反思,争取早点立足脚跟。
其次是在班级管理方面,我班现在纪律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
1、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比较缺乏。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着重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重在坚持,前段时间我虽然试着用几项措施改变学生不好的习惯,但最终因为没坚持而未能有明显的效果。
再次是在研究方面,相对于教学来说,研究的问题更大。因为面对论文,我写不出精辟的观点,在以前交的几篇论文往往都是通过网络,东拼西凑,最终还是在做无用功,心里也是非常痛苦。我想这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班级管理中缺少更多的思考,也缺少记录,致使脑中没有形成新鲜的观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要做到思考+记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