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自查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产品自查报告(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产品自查报告 篇1
我司收到《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规范(试行)》的通知后,总经理组织品管部、生产部、研发部等部门对企业进行自查,自查结果如下:
一、关于厂区卫生情况
1、厂区周围30米内不存在对产品安全性造成影响的污染源;
2、厂区内整洁干净,物品摆放规范;
3、厂区内垃圾按要求进行分类摆放,有专门存放场地,无露天垃圾,不存在蚊、蝇、鼠孳生点;
4、厂区内厂房均用于生产化妆品相关产品;
5、厂区内所有车间不存在与其他企业合用或共用生产车间的现象。
二、关于设施、设备
1、根据生产需要,企业除干燥间外均有设置其余“八间三室三库一区”,公司目前未生产玻璃容器类相关产品,不需要清洗及高温消毒,没有设置干燥间;
2、生产工艺已经做到上下衔接,人流物流分开,不存在交叉现象;
3、原料及包装材料、产品和人员有明确划分人流物流路线,在显著位置有张贴人流物流走向图;
4、公司未生产香水、指甲油等含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化妆品,目前暂未配备相应防爆设施;
5、公司未生产粉类相关产品,车间内暂未配备有除尘和粉尘回收设施;
6、生产车间均为无尘净化车间,制作车间、配料车间、静置间、灌装车间、包装车间等车间防水层均是地面至顶棚全部涂衬,排水沟都已加盖;
7、更衣室均有设置阻拦式换鞋柜和非手接触式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且能正常使用,工衣、帽、鞋定期清洁,每人都有2套工衣可定期进行更换;
8、车间配备净化除尘设备,及捕鼠笼、灭蝇灯等设施,定期有专人进行清理、更换;
9、生产设备均采购正规厂家,标签标示符合要求。设备清洁保养规范,无锈蚀,能正常运作;
10、生产设备、电路管道、气管道和水管未发现有滴漏等问题;
11、生产车间消毒设施配备齐全,均能正常运作;
12、车间净化设施布局合理,配制车间、静置车间、灌装车间、清洁容器储存间均能达到30万级洁净要求;
13、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均按要求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且记录完整,墙面、地面、天花无破损、剥落、霉迹现象,有专人清洁并记录;
14、物品均放置于垫板上,离墙、离地、预留通道均按要求进行;仓库四防设施完备,有专人维护、清洁、巡查。
三、原料和包装材料
1、每批原料均有供应商提供的COA及相关检验报告;
2、库区划分包材、化工原料、半成品、成品等区域,每个区域均有专人进行保管;
3、原料库卡记录完整、详细,能做到物料先进先出;
4、原料有分区摆放,产品标示及物料状态清晰;
5、原料库物料按待检、合格、及不合格进行区域划分,不合格物料均按公司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6、仓库内未发现过期原料及禁用物质;
7、对有温度、相对湿度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原料均按照要求进行储存,对温湿度有专人进行监测并进行记录;
8、原料、物料使用完后均按照要求进行密封;
9、取用原料的工具及容器均有显著用途标示,未出现混用现象;
10、每种原料外包装显著位置均有原料卡,原料卡上标示有产品的品名(INCI名或中文化学名称)、供应商名称、规格、批号或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入库日期等信息;
11、目前企业未使用自编代码,根据产品标签信息可以满足产品追溯;
12、公司不存在有du化学品,对酒精类产品有专门区域,并按相关制度要求进行存放和管理;
13、在采购的包材上均有供应商物料状态标示;
14、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容器及辅料均无毒、无害、无污染,在使用前均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
15、公司生产过程严格遵守企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各场所、岗位均悬挂相应卫生、质量、操作规范等文件,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16、生产过程各项原始记录规范、详实、完整并可追溯性,所有记录均按保质期延长半年进行妥善保存;
17、半成品储存间有按物料状态设置待检、合格、不合格区分区存放半成品;
18、半成品进行灌装时均为合格后方进行灌装;
19、实验室每周对PH、电导、微生物项目进行检测;纯水设备定期维护并有相应记录,纯水长期停用重新启用前有进行检测并确认合格方使用;
20、水质按照(GB5749—20xx)要求每年外检(pH值除外),且检验合格。
四、关于成品储存与管理
1、成品有按待检、合格、不合格进行分区摆放,对产品防护及保管措施得当;
2、成品仓库设立有不合格区,存放的产品有处理记录;
3、成品入库均有完整的出入库记录,包括数量、批号、日期等信息,并收集有产品检验结果,出库有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且记录按照要求进行
4、有建立成品检验制度,每批产品均按照产品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入库;
5、每批产品均有留样并有完整的记录,产品标签保存期均为产品保质期后六个月;
6、留样产品按类别进行存放,标签均有留样人、日期、批号、品名、有效期等相关信息;
7、样品存放间存放条件与产品标签所示要求一致;
8、产品均按照化妆品标签标示要求进行标识;
9、产品标签均符合化妆品标签标示要求。
五、产品质量管理
1、企业有设立专门微生物实验室及相关仪器、设备,完全能满足微生物检验要求;
2、检测用的仪器设备均有定期进行检定;
3、实验室有建立《检验室管理制度》和符合要求的微生物相关标准;
4、检验原始记录、报告齐全,保存妥善,有专人进行管理;
5、企业有建立ISO9001、GMPC等质量体系,并取得证书;
6、生产车间均配备专职清洁人员;
7、工厂有建立化妆品召回制度及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8、目前没有发生或接到卫生质量相关问题的投诉;
9、目前未收到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问题投诉及行政处罚;
10、有建立相关卫生知识培训制度,在员工入职时均进行相关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并有相应记录;
11、检验员有检验分析工证书、质量工程师证书等相关证书;
12、质量、技术相关人员熟悉相关法规,其他人员也制定有质量相关培训计划;
13、企业员工一年体检;
14、新进员工均是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以上岗;
15、未发现有患“五病”而未愈人员在从事生产;
16、员工穿戴工服、工帽、工鞋、均干净整洁。未出现不按要求进入非成产场所区域现象;
17、直接从事生产的员工均按要求未佩戴首饰、手表,未出现染指甲、留长指甲现象;
18、公司未生产气溶胶、粉尘、有挥发性刺激类产品,但在灌装、制作等相关与内容物接触场所员工均戴有口罩;
19、生产车间、衣柜未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用品。
六、关于证照、批件
1、企业卫生许可证均在有效期内,生产项目及产品均按照许可证审批类别进行,不存在未受托生产问题;
2、目前企业未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非特殊化妆品备案正在按照要求进行中。
总结:本次企业自查发现在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事项尚需完善,针对该问题,我司已经指定专人跟进,在6月30日前所有产品均能按照要求备案完毕。
产品自查报告 篇2
为确保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12月中下旬,我大队开展了全面检查全县蔬菜生产基地的专业行动,现总结如下:
一、检查情况。
本次行动共检查蔬菜生产基地64家,其中包括4家龙头企业、5家休闲观光农庄、2家正在筹建中、21家规模小或停止生产,检查内容主要为农产品生产记录情况、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农产品包装和标识以及产品质量标志使用情况,整体情况如下。
1、目前我县蔬菜基地除汇龙蔬菜专业合作社有加工环节外,其他都为“生产—销售”模式。产品大多未经过包装直接上市,故不存在标签标识违规、使用“三剂”和冒用质量标识的现象。
2、目前申请了商标的单位有xx蔬菜专业合作社的“xx”、湖南xx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xx”、湖南xx现代农业科x技有限公司的“xx”、湖南xx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xx”、湖南xx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xx”,正在申请中的有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xx”、xx果蔬专业合作社的“xx”,此外湖南xx农业投资综合开发有限公司、xx现代农庄xx农业有限公司都在正进行自己的商标申请。
3、有检测设备的单位有16家,没有设备但进行委托检测的有6家。
4、销售方式上,进行定点销售的单位有8家。
5、农业投入品使用方面,肥料多使用有机肥,基本上未发现使用蔬菜禁用农药。
6、本次检查共对未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或记录非常不规范的单位15家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二、存在问题。
1、生产记录普遍不规范。
大多数单位生产记录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
1、农药使用上标注的商品名而没有标注农药有效成份及含量,没有记录防治作物及对象,没有记录用法用量及安全间隔期;
2、肥料标注的是类型而没有标注有效成份及含量;
3、没有记录农产品收获日期。
4、生产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单位生产面积比较大,但没有分片进行管理,因而在生产档案中看不清农业投入品田间具体使用情况,无从分辩农药是否执行了安全间隔期。
6、检测环节薄弱。
大多数基地没有配备检测设备,也没有委托相关机构进行检测,进行了自检的单位也没有将检测结果记录入档。
三、几点建议。
1、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记录范本发放给每个生产基地。
2、建议各生产企业对基地分片管理。分片进行农产品的生产记
录,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以方便安全事故的溯源。
3、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已经获得的商标及认证产品的管理。
4、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县各生产基地人员的培训工作。
5、建议各生产企业加强检测环节的建设。
产品自查报告 篇3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被媒体曝光以来,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我院按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部署,迅速在我辖区开展了铬超标药用胶囊及胶囊剂产品清理查处工作,暂停销售使用、下架、封存了涉案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现将查处情况通报如下:
1、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到位
按照《城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铬超标药用胶囊及胶囊剂产品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城食药监发【xx】号)》的文件精神,我院第一时间组织我院职工、辖区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工作人员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将已经公布的15个厂家33个品种的铬超标胶囊剂产品目录印发给每个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工作人员,使所有相关人员明确了认识。结合我院实际,成立了以院长熊有春任组长、副院长张军、焦宏任副组长、彭丽、宁海如、尚凤同志为成员的铬超标药用胶囊及胶囊剂产品清理查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2、强化责任、自查到位
我们在第一时间要求我院药剂科、辖区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对目前通报的15家药品生产企业的33个批次的铬超标胶囊药品和其他胶囊剂药品进行自查,全面清理、领导小组于本月6日对我院药房、药库、辖区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的所有药品进行了检查,根据目前清查情况,我院及辖区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无通报的15家药品生产企业的33个批次的铬超标胶囊药品,清查出该15家药品生产企业的其他胶囊剂药品共6个厂家的6个品种: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10403的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34盒、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20120117的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27盒及批号为20120208的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4盒、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为20110902的安神胶囊147粒、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20111114的天麻胶囊100粒、桂林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11103的咳特灵胶囊300粒、四川蜀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20102的诺氟沙星胶囊200板,以上药品均已下架、登记备案、责令暂停销售使用。
3、迅速行动、郑重承诺
本次"毒胶囊"事件得到了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重视,用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事关医院的诚信和形象,我院承诺绝不销售、使用通报的铬超标胶囊药品,积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绝不允许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等影响清查的事件发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的严把药品质量关,始终把患者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产品自查报告 篇4
根据《普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食品安全督查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普食安发电[20xx]6号)精神,为总结我县前一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情况,我局结合食品安全所管环节,认真组织人员进行自查,现把1-6月开展整治工作以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
为切实做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我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局长为副组长,成员由综合执法大队、植保植检站、水产渔政执法大队、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种子管理站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验收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具体负责专项整治事务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宣传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相继开展了“3.15消费与安全”、“农业知识产权宣传”和“科技宣传周”活动,发放农资识假辨假、农业知识产权、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无公害蔬菜生产用药安全使用标准等宣传资料21300份;组织无公害
蔬菜生产技术培训10场,培训生产者478人次;媒体宣传3次。顺利通过了县人大、政协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认知。
(三)加强执法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共计出动执法人员708个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559家次,查处问题10起、立案查处7起,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
1、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重点对农药、种子、肥料等进行专项检查治理,先后出动执法人员399人(次),检查经营户349户次(其中种子124户次、农药127户次、肥料98户次),两个杂交种子抽检13个,农药质量抽检9个,农药标签抽查25个;收缴违法种子843公斤,电鱼器19台(套),涉案货值共4.47万元,为农民间接挽回损失42万余元。在农药、肥料检查中没有发现高毒高残留禁用农药,农资生产企业进货原料安全可靠,大部分有生产和销售记录,没有发现销售假劣农资的行为。立案查处未审先推或不进行备案种子案件7起,结案7起,罚没8700余元,免予处罚3起。
2、开展种植业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组织对蔬菜、水果、水产养殖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同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93人次,检查种养殖基地77块(其中种植52块、水产养殖25块)。未发现使用禁限用农药(渔药)的情况和不按安全间隔期(休药期)采收的行为,但不进行生产记录现象普遍。
3、开展“三品一标”专项整治:加大标志使用监察,维护“三品一标”形象。共出动执法人员24人,检查“三品”经销企业6个,未发现冒用标志的行为。
4、开展农药残留检测:为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使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菜、放心果,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对县城城区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测,主要是检测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含量。共进行蔬菜农残抽样检测,抽样650个样品,其中合格率93%,超标率7%,比20xx年下降2个百分点。结合抽样检测结果,进一步指导开展农药市场质量和标签大抽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优质、高效的农药,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争取项目,建设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人民政府投资240多万元,已于20xx年5月建设起了镇沅县菜篮子工程复兴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总面积300亩,核心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建设钢塑喷灌大棚100个(面积60亩)。基地引进富明农业发展责任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按照“政府扶持+农民合作社+基地示范+农户参与+企业保障”的运作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户进行无公害生产。目前,在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的积极争取下,农业厅已立项投资624万元,将在古城乡、恩乐镇再建500亩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以推动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县人民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镇沅县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经营户和消费者安全意识淡薄。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并在逐年被削减、装备缺乏,致使农资市场检查深度和广度不够。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人员不足、设备落后,不能为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四)执法力量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分散,经费分散,执法合力难以形成,造成执法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五)普法工作有待加强。一是广大农民和农资经营者缺乏法律法规的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给打假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二是农民对“12316”三农热线的了解程度不够。农业咨询和举报效果不显著,法律宣传普及教育还没有家喻户晓,有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精心组织执法行动,确保执法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针对目前执法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监督和管理。
(二)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围绕农业工作重点,针对突出问题,结合农时季节,全面开展以“五查五清”为主要内容的执法大行动。
(三)进一步对农药、兽药、种子经营户进行业务培训。将严格加强农药、种子安全使用知识培训,加大市场监管,规范农药、种子、销售市场,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确保全县产品质量安全。
产品自查报告 篇5
整个整改自查报告如下: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
根据各省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渔业生产活动的特点,我局及时制定下发了《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执法活动年实施方案》,并在全市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长潘宝珊主任,副组长孙维刚副主任,成员为生产渔政管理部门、局办公室、水利科技站,办公室设在生产部;各县(市、区)渔业部门也相应成立了专项整治组织。
第二,整治目标明确
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目标是: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着力解决当前水产苗种生产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肃查处违法使用禁用渔药(兽药)和假冒伪劣饲料的行为;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顺畅高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机制,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渔政队伍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加强基层服务,培育负责任的生产主体,支持自律性强的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地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和协作配合,围绕整治目标,开展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
1.加大宣传。在渔民集中的地方,如重点水产市场、码头、渔村等。,渔政部门通过拉横幅、张贴标语、给渔民朋友写信等方式加强执法。,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并向公众公布电话号码,从而为活动营造舆论氛围。
2.注意训练的提高。以水资源环境保护、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为主题,当地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部门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培训了近300名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促进了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
3.加强检查监督。一是以各地渔业养殖环节质量安全检查为重点,对当地水产苗种养殖场、养殖龙头品种生产基地和其他品种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种苗来源、投入品使用、疾病防控、养殖证签发、生产记录、用药记录等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详细检查,对非法使用渔业投入品的行为依法查处;二是加强水产品包装标志的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水产品包装、标志和商标的使用和管理,以及无公害水产品和绿色或有机食品的申报和使用;三是加强特殊时期的检查执法力度,特别是重要节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门力量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执法监督。重点检查水产品养殖基地“三记录”、水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质量安全自控体系的落实情况。,消除水产品养殖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节日期间水产品消费的安全。
第三,效果明显
在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中,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加强领导,精心安排,精心组织,注重实效。截至4月8日,经调查,我市共有水产苗种养殖企业24家,水产养殖企业56家,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家,水产物资经销企业6家,三产生产企业21家。从检查结果来看,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改善的总体情况较好。一是“三类基地”、“三项记录”基本齐全,监管率基本达到100%。国家、省、市水产养殖场100%认证生产,监管率100%;二是渔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趋于合理,未发现违禁渔药的非法使用和各种添加剂的非法使用;三是水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各县极少数农民对三项记录重视不够,宣传教育有待加强;二是县级以上渔业部门缺乏具有检验资质的水生动物检疫检验机构,导致检验工作缺位,难以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和执法;三是对仍在使用化肥养鱼的企业和个体户进行警告,限期整改。部分一线水产工作者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渔业养殖粗放。渔民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保护意识不强,水产品源头质量安全不容乐观,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第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专项资金,难以在市县两级开展多项工作。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和监管,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一,继续加大对渔民的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三类基地”要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用药管理,加强健康养殖技术培训,通过行业自律严格规范和限制生产者行为;二是继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行动,推广健康养殖方式,推进水产标准化示范县、标准化养殖区和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加强水产原生品种保护和水产动物防疫检测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加强水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和市场监管,加强追溯整改,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产品自查报告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管,保障县域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专项整治、抽检监测,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工作,使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按照《市农业局关于开展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对今年以来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监管体系健全、工作运行规范
(一)机构健全。县农业局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统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建了由县农检中心、兽医站、农技中心等单位执法骨干组成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并明确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县兽医站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主要承担单位。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县农检中心承建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分别于20xx年xx月16日通过了市级验收,20xx年3月xx日通过由省农业厅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的验收。该项目共计投资355万元,改造装修面积141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523平方米,共设有气液相色谱室、原子吸收室、天平室、光谱室等13个检测室。购置仪器设备104台(套),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精密电子天平、数据处理设备、流动取样车等。通过省级验收后县农检中心围绕检测实验室“双认证”工作为重点,加大了中心检测业务人员培训力度,截止目前共开展“练兵”活动26次,外派学习次,培训技术骨干55人次,同时县农检中心于今年7月底向省农业厅提交实验室“双认证”申请书,预计十月中下旬省级专家组将亲临我县开展相关考评工作。
(三)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运行良好。20xx年,我局在全县17个镇(办)畜牧兽医站的基础上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成立了17个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部配备农残速测仪等设备,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岗双责,负责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建监管站以后,我们先后制定了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工作规则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加强了检测人员技术培训,目前各镇办农监站工作运作良好。
二、执法力度强化,生产经营秩序良好
(一)专项整治情况。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落实专项整治工作。县农业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工作。并制定了整治方案,印发至局属各单位,并要求按时上报工作推进情况。今年“双节”前,为确保群众可以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节日,由局机关法制科牵头,组织县兽医站、县农检中心等局属单位执法人员,认真了开展为期1个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同时,为加强日常监管,县农检中心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及水果滥用膨大剂、保鲜剂等市场专项检查,县兽医站开展了生猪检疫执法、春季防疫和兽药饲料专项整治活动,并及时上报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农资打假力度加大。为确保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县农业局制定了20xx年农资打假方案,重点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了使用和销售市场检查,检查生产企业是否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蔬菜、水果采收是否符合农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要求,投入品贮存是否有专人管理和适宜场所。扎实开展了县区农药市场交叉检查、开展了以安阳红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5%氰戊。辛硫磷乳油”为主伪劣农药和滥用植物生产调节剂整治活动。按月按季度及时上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统计表和农资打假统计表。今年以来,出动车辆75次,执法员150人次,检查饲料经营户43户次、养殖企业38家次,种子经营门店23家次,检查农药经营门店共计190家次,对9家农药门店做出限期整改处理。
三、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一)追溯平台建成运行良好。按照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县农检中心于20xx年建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经过2年的运行和完善,目前该平台运行良好。同时继续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逐步将检测、认证、预警、评估、执法、标准等要素纳入平台,建成综合监管平台。目前,纳入县农产品追溯平台的企业由去年的5家增加至7家,产品由种植业扩大至养殖业,50%以上的“三品一标”产地和农业园区主要产品被纳入了追溯体系,截至目前,农产品追溯使用二维码数量较同期增长52%。
(二)积极开展食用农产品产地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由县农业局制定实施方案和确定6家单位推行合格证制度以后,县农检中心在今年4月中旬,召开了试点单位负责人、内检员、所在辖区监管站站长参加的农产品合格证进行技术培训。目前,试点单位已开始自主印制、使用农产品合格证。
(三)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等级管理。县农检中心制定了诚信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对县域农产品经营门店、企业(合作社)进行综合评价,实行A、B、C、D四个质量安全信用等级管理,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管理办法,积极倡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经营,共同逐步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
自20xx年9月份我县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来,为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良好基础,我县严格创建工作“八项重点任务”情况,进行巩固完善现有基础,并制定了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新的创建标准,扎实落实各项指标任务。
五、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加快
(一)农产品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一是建立了以农产品安全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收集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了我县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作物,草莓、大樱桃、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印发1000多套发给重点乡镇及产业基地。二是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引导标准化生产经营。围绕全县乌鸡、水稻等主导产业,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生产企业中建立了5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制作了统一模板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广告牌,纳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并作为试点开展农产品合格证管理,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各个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经营。
(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快。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于3月28日通过了省农业厅专家组评审,于5月16日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评审。千桥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科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无公害认证的基地规范、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工作均已完成,申报材料已报至省农业厅。
(三)整县环评工作正在启动中。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继续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办法,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病死畜禽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扎实开展农业生产信息摸底调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境申报步伐。
六、农产品例行监测预警加强,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7%以上
今年以来,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以蔬菜、畜产品为重点,由县农检中心制定了科学的年度例行抽样监测计划,对县域所有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生产基地实行例行抽检制度。每月对食用菌、蔬菜、畜产品等重点农产品快速抽检2次,截至目前,县农检中心共计完成1780个样品抽检,其中:蔬菜/水果样品1630个,畜产品样品150个抽检,经检测合格率均为10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