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1
初中物理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科学。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观念应该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个人认为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太适用,我们应该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不能对于学生的猜想不加考虑的一票否决,当有学生问到:房屋究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人站在车里向上扔东西东西会怎么样物体为什么下落而不向上掉?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却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当初牛顿没有在苹果树下看书或者牛顿坐在榴莲树下看书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学生的创新思想,学生的思想很活跃,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教师所不及的,当我们所讲到这些知识的`时候的答案也就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答案当他们知道答案后印象非常深刻,这样不断的质疑不断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物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去找到问题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答案。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2
07年暑假之后,我担任了八年级的物理教学。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教学伊始,我便引导他们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带着对新学科的好奇,保持着对物理的浓厚的兴趣,进行物理的学习,由此产生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反思课堂收获,可归纳为“两个抓住”。
一是抓住学科自身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初中,可操作实验很多,所以不管实验的难易,我都精心准备,哪怕是最简单的小实验,我也结合学生实际条件,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课下亲自动手搞小制作,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物理带给他们的乐趣。
在进行引言教学中,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什么科学,也不灌输式的告诉他们物理研究的是什么。而是给了每一个学生一个放大镜,让他们亲自观察,亲身体会放大镜的成像情况,课本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很容易,把实验留给学生,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感受,不要怕课堂不好控制,学生只要有仪器,只要有研究的内容,他们是积极配合的。教师在适时加以引导,探究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把放大镜给了学生,通过学生的探究,我提问,用放大镜看近处的物体时,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都齐声回答,放大的像。我接着又问,看远处的'物体时,看到了什么?学生兴趣很浓,有的回答说是缩小的,有的回答说是倒立的,接着有的就喊,老师,为什么啊?我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接着引导,除了看到的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又看了一会。答案相当的多,几乎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都说出了。教学效果很好。
另外,课本中有漏斗乒乓球实验,我提前让学生用饮料瓶自己做了漏斗,找了乒乓球,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便已经把课本的实验做了,所以课上内容轻松领会,且兴趣很浓。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科学,有些问题实际动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说教更有用。
比如声现象一章中,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模拟击鼓息烛实验。我让学生动手组装,,自己实验,学生兴趣很高,一切得到了一一认证,从而巩固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在进行完光学的教学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潜望镜。时间不长,真的有一个班的学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给了我,让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仔细的看了,一个很简单的盒子,两块互相平行且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镜。在下方看能够看到高处的物体,还真的不错啊!
电学教学完成后,我让学生课下自行设计门铃。很快,学生们就有了回音。有一个学生拿着制作的门铃,找到我,说明了思路。我惊讶于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许多的小制作,都是教学中实际遇到的,我不在一一列举。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我越发的感觉到,把实验交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你会诧异于他们的奇思妙想。
二是抓住学生的感情。
我尽量课前提早进入教室和课后也不急着离开,为自己创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我知道,学生亲其师,才信其道。
每一届学生我都是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我性格外向,比较幽默,很容易便与学生打成一片。他们与我没有距离,说话很随便。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回答问题时都抢着回答。
上课时,我总是笑着走向讲台。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友好的眼神影响学生。有学生说,上物理课提神,不是学科本身提神,是他愿意以一种欢乐的气氛去学习。回答问题时,特别是全部回答时,有的学生说一句“废话”,学生们被逗乐了,我也没有责怪的意思,总是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肯定废话中的有用的知识点,用幽默的语言指出其不足。达到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敢于发言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不容易的。由于有我的宽容,学生们积极发言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果很好。
,可见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的好坏,在一定的成分上决定的教学的成败。有的学生由于不喜欢某一科老师,导致不学习这一科,他们不管后果,不管是不是应该的,初中学生就有这样的特点,遇到这样的情况要疏导而不是强制。
这是我在进行八年级物理教学时的一点粗浅体会,希望和同仁共同探讨,以求提高。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3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八年级3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下面我简要分析本次考试3班的物理成绩。
先分析试卷:本次考试试题较为容易,主要考察八年级物理前3章的知识,考点较为全面,但试题难度适中,学生在完成时感觉不会吃力,试卷中第一章37分,第二章29分,第三章34分,学生在第一章计算题中丢分较多,尤其是24题难度较大,第二章声现象较为正常,另外3班失分较多的还有第三章,物态变化的名称分析不清,题中给出物质状态改变后,有些概念理解不清的学生没有得分,这也是3班与其他2班差距较大的一个原因。
成绩分析:本次考试3班成绩明显下滑,我应负主要责任,先看平均分,我班平均分与1班、2班差距较大,比2班差了7分多,比1班差4分多,在于3班本来尾巴较大,10月份我对他们学习管理不到位,造成低分学生较多,40分以下4个,分别是冯鑫、李文越、张鑫、赵园园,平均分低导致及格率也低,我们班5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人数最多,其中徐洋洋、曹裕59分、赵梦友58分、刘晓东56分,如果期中前多拉一把,他们应该可以及格。优秀率相比级其他两班基本持平,但高分不如人家,1、2班最高分都是97,我班只有92,这说明,我讲课的精细程度不够,在后面的`教学中应注意到这一点,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落实。
方法:(1)针对3班较大的尾巴我们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高老师制定了一个物理问题表,让物理较差的学生每天完成一项任务,我相信付出总会收到回报,希望他们成绩有所提高。
(2)针对于优秀临线生也要定期定量抽查,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加以改正,争取提高成绩进入优秀的行列。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4
养成积累记录的习惯
学问靠积累,有积累才能创新。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本子,使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积累探究方法的习惯。
如教学《凸透镜》时,学生观察镜片特点时,有的`想到了与平面镜片相比较。接下来讨论设计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许多学生自然想到了应用研究平面镜的经验,在仪器的摆放,怎样得到清晰的像,像与物体比较找出像的特点等方面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学生对一些科学探究的积累,使学生有了科学探究的思路,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量变会促使质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新的探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5
本堂课教学时间足够,30分钟可以完成;主体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应用。
升华和凝华概念,主要是生活中学生即使看到过或者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他都不一定知道这是升华或凝华,因为是否有中间状态液态是本节需要突破的知识。
升华定义用碘来做,先铺垫碘的.熔点(113摄氏度左右)和沸点,然后再利用热水(开水最好)做碘升华实验。效果比较明显,能看到碘蒸汽,但试管中看不到碘的固态。(用碘加热,比实验室现成的装置感觉更有说服力)
凝固实验,可以利用刚才加热的碘,放入冰水中,但现象太快,学生是否能看到液态的碘不得而知,固态碘颗粒倒是很容易看到。
我另外做的一个实验,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将冰块和盐混合(主要是得到低于零摄氏度的水),也可以直接冻冰盐水。我用的冰块和盐混合,放入金属盆中或易拉罐中,在盆的周围看到明显的霜。肯定不是水凝固的冰。老师可以先做铺垫,冰是一块块的透明的,而本实验现象看到的白色的小冰晶。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6
下课之后,听课的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好的方面是整节课有条有理,很有逻辑,不管是概念、公式的得出,还是习题的讲解,都是井井有条。对于这一点,我倒不否认,我觉得物理概念的教学既要强调严密性,更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从基础入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合理物理情景的习惯和能力。
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调控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较单调,除了专业语言,这些听课的老师虽然没有讲,但我自己知道,这也是我今后争取的目标。总而言之,这节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