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2025/11/0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1

课文

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

《识字1》是一篇围绕春天的韵文,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容易诵读记忆。而且每组词表示同类,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课文还配有相应图画,形象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使识字、识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图片,并看图说词语,这些图画非常漂亮孩子们很喜欢,而且通过预习后学生对韵文中的词语并不陌生。在单个认读词语后再一行一行的认读,最后到整篇韵文的诵读,整个读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始终把握一个基调,那就是读出春天的美。如何读出美就是头脑中有画面,想象画面读。

在教学生字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记住这个字形,让他们尝试编小儿歌或者打字迷的方式识记生字。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教学生字,所以我给学生一个示范,如“春”:三人一日。经过老师的引导,一些有趣的.字迷从孩子们的口中源源不断流淌出来,“芽”:牙齿上长草了。“谷”:八人一口。“布”:毛巾被风吹歪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兴趣很深厚,这样识字比以往老师在前面一笔笔教书写效率提高了很多,这样识字孩子们应是经久不忘的。

本课的生字很多,共有10个生字,在第二课时花了大半的时间放在识记生字上面了,在后面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说话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没有进行比较扎实的训练,是一大遗憾。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2

一、识字方法百花齐放,识字课因自主而充满诗意

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与老师同学分享,并不时地鼓励学生观察仔细、方法巧妙,并热情地为学生精彩的发言鼓掌,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兴趣浓厚,因为识字教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呈现出的识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课堂充满了诗意。

二、读出节奏和意韵,识字课因书声朗朗而充满诗意

词串识字课文,像优美的诗,节奏强,意韵美;似迷人的画,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课堂书声朗朗,充满诗意,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扩展情境,使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明晰起来,进入课文情境,实现“言——像——意”的统一。并借助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欣赏,指导读出词语间的停顿、间歇,读出韵脚和整个词串的节奏感,于是读词串便有了吟诗般的美感。

三、放飞想象,识字课因有情有境而充满诗意

学习词串识字,学生看图、读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联想和想象,使词串和

学生合而为一,对文本的认知和对生活的认识合而为一,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变成小蜜蜂,问问他们喜欢在哪些花朵上采蜜,问问他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还让他们再编一些词串,此时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创意,碰到正确答案的时候,只能承认自己的幼稚,并怀着羞愧的心情鞠躬离去。创意,往往在讪笑声中无地自容。有时,创意那么不合常规,那么不可思议,人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将它否定。“雪化了之后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有个孩子说是“春天”,得到的是哄笑和“傻瓜”的绰号,对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3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些天我们学校组织了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和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也查阅了相关课文的资料,认真准备执教了《识字5》一课。

现针对《识字5》一课,做一简单分析如下:

(一)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识字后感情朗读课文,本以为能读得很令人满意,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朗读,读出来总令人感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机。如果能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让学生感知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面,红色的晚霞,相信朗读效果肯定会更棒!

(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跳课文教学,使他们难以“消化”。

《识字5》是第四单元的识字课文,挑出来放在刚学完拼音后上,他们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课上我引导学生把“沙滩”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就读得很轻很拖,以为这样就是“舒服的感觉”。而在生字教学“浪”字时,对这个左右结构的字,他们怎么都摆不准位置,虽然我多次强调“左窄右宽”,学生写得也很辛苦,但写出来的字还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办公室,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一句话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还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领导对我说过: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参,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学生,方法多样,要适合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上课很活跃,一个问题问下去,抢着回答,或者举手时发出“我、我、我”的声音,这是就要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很好,但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你能安静的举手,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有些学生很内向,上课不敢举手,但是坐的很端正,这时就要引导他们,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胆子大一些,勇敢的举手发言,就更好啦!有些学生回答偏离了问题,我就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试试看。经过老师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总结,我学到了许多教学中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4

第一节课,重点强调回归写字习惯的调整上,一节课时间只学了两个字,有点少而慢,效率不高!没有贯彻好六二六教学模式:

“六”指导预习提问质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相机引导--当堂检测,前面的.四个环节做的不到位,当堂检测也没做,学到第三个字的时候就下课了,没有时间观念,课堂环节衔接不够紧凑。

前五分钟处理不科学,一分钟引入学习情境,我用时太多,显得啰嗦;

一分钟提示学习目标,没有;

一分钟共议问题,有,做的不到位;

一分钟记录自学收获,没有;

一分钟质疑问难,有,不到位。

后五分钟,简直就是一个乱字了得。

一分钟小结(有)--朗读课文重点(无)--对学困生的辅导(无)--书面练习(有)--布置作业(没来得及)。

第二课时要注意这些问题,书写和阅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做好基本功。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5

上完识字5这篇课文已经一天多了,可是上课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每每想起,心中既有激动又有遗憾。下面我便说说自己上完课后的感受。我觉得自己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一、情境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儿童是情感的王子”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以言语作品为中介展开的一次情感交流的对话,感悟过程。在特定语言情境中领略文章的景、情、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兴趣盎然,深有体会。叶老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教学开始我播放夏天的景色的录像,那台风、雷雨、水果、动物、花卉便印在了学生的脑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在识字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加以还原,以游戏创设情境,通过唱歌,图画再观情境。在这样的教学中,大家可以看到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人格的构建。

二、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教学对象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努力做到教学开放,还学生自主权,我上的《识字5》这堂课中有2个教学环节注意到了这点。第一环节是:学生自读课文,你想自己读也行,想和同桌读也行,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我请小朋友读课文中的4组词。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第二个环节是这四组词中你最喜欢读哪组词就读哪组词。我记得在教学第一个环节时,有一个小朋友读完“桃子、梅子、西瓜”这组词时,马上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要给你提个小建议,你的“桃子”的“子”读成了翘舌音,这是平舌音,而且是轻声。”听得多仔细,评价多好。当另一个小朋友读到“葵花、茉莉、荷花”时,别的小朋友又评价了:“你的声音很响亮,但是你要读得轻一点,美一点”。然后非常有表情地带读起来。站在学生中的我一阵阵地惊喜,一阵阵的'感动,多么充满童真,充满个性的语言,像清晨荷叶上的露水那样新鲜。很难想象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滔滔不绝的课堂上全洋溢着这样的童趣。这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人文素养”吗?看似一个浩大的工程,其实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只要我们将心比心,以情唤情,这样,我们的课堂内外,将永远阳光灿烂,充满欢笑。我学生出色的表现也同样令听课的老师点头赞叹。

三、重视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听、说、读、写是最好的语文实践活动,这节《识字5》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有目的。开始是读通、读准,然后是结合画面有感情读,有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当小教师带读。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如第一组词夏天、台风、雷雨,我问学生:“你看到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我看到的夏天有台风、雷雨非常可怕。”第二组词桃子、梅子、西瓜,我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的水果,有的说:“又甜又大的桃子,”有的说:“酸溜溜的梅子,”还有的说:“好吃的西瓜。”第三组词蝈蝈、青蛙、知了,我让学生猜猜小动物们在夏天忙些什么?学生回答的很精彩:“蝈蝈忙着开店铺,青蛙忙着捉蚊子,知了忙着在书上唱歌。”第四组词葵花、茉莉、荷花,我问他们:“看见这些花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说的更好了,“金灿灿的葵花,清香的茉莉,粉红的荷花。”学生用词多准,说的多好。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注意拓展。

崔峦说过:“语文教学要注意校内与校外沟通,注意学科间融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讲述了一个“望梅止渴”的故事,把学生引出课堂,同时把音乐引《小青蛙找家》进语文课堂,注意学科间的融合。

当然这堂课也还有遗憾之处: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在学生识字看图,图字结合的这个环节上得不够紧凑,以致于后面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展示学生的作品。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让学生天天在快乐中成长,也让自己天天在快乐中成长。这将成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