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时间坐下来细细品读。寒假在薛校长的倡导下,我坚持抽空读完了这本书,深感这本书对于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应该是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亚米契斯写的,采用日记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读来显得真实,富有亲切感。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在看《爱的教育》时,我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着。感动于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他人的施舍,尽管他是十分需要那些钱的年仅11岁的少年爱国者;感动于眼看一年级小学生出现危险时大胆施救,自己却被车子压伤脚的洛佩谛;感动于得知扫烟囱的小孩因为丢失三十个铜币而啜泣时大家慷慨捐钱献花的女学生们;感动于被不务正业的父亲醉酒后无故踢打却极力维护父亲形象的铁匠的儿子——善良勇敢的泼来可西;感动于被父亲误解责骂后,仍然坚持每天晚上起来,偷偷帮父亲抄名册的朱利奥;感动于当看见同学们戏弄手有残疾的卖野菜人家的孩子克洛西时挺身而出,机智化解矛盾的侠义男孩加罗内;感动于得知自己的儿子诺比斯大骂卖炭者的儿子“你父亲是个叫花子”时,及时要求儿子道歉并主动和卖炭者握手言和的绅士;感动于把镶着银头刻有自己名氏的手杖送给四十年前自己的一年级老师克罗赛蒂先生的恩里科的父亲;感动于历经六千英里,独自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到南美洲寻找母亲的13岁男孩儿马尔科;感动于……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的是家人们写给恩里科的一封封信笺,尤其是父亲写给儿子的最令我难忘。父亲在信中教他要爱祖国、爱学习,教他要尊重母亲、敬爱先生,教他要敬仰英雄、尊敬街道,教他要帮助乞丐、多和劳动者的子女交流。在《学校》一文中写到:“不断学习才使世界进步,才是希望,才是光荣。要奋发啊!你就是这大部队的士兵,你的书本是武器,你的班级是分队,全世界是战场,胜利就是人类的文明。恩里科啊!不要做卑怯的士兵啊!”他在《贫民》一文中写到:“大人的施与不过只是慈善的行为,小孩的施与,于慈善外还有着亲切——你懂吗?用譬喻说,好像从你手里落下的不只是钱,还有花。”他在《感恩》一文中写到:“应该敬爱先生:因为他是父亲所敬爱的人,因为他是为了学生牺牲自己一生的人,因为他是开发你精神的人……先生高兴,固然要爱,先生不高兴,更要爱他。无论何时,总须爱先生啊!先生的名字,永远须用敬意来称呼,因为除了父亲的名字,先生的名字是世间最尊贵、最可怀慕的.名字呢!”他在《劳动者中有朋友》一文中写到:“只在一阶层中交际的人,恰和只读一册书籍的学生一样。从现在起,就要注意多和劳动者的子弟交流……贵贱在能力,并不在于金钱;在勇气,并不在阶层。所以你在朋友之中,应该特别敬爱劳动者的儿子,对他们父母的努力与牺牲,应该表示尊敬,不应只着眼于财产的多少和阶层的高低。”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爱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我脑海中不断萦绕。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爱学生就是不辞辛劳地传授知识;爱学生就不厌其烦地行为教育;爱学生就是一遍一遍地安全叮咛。爱学生,就是犯错误时那严厉的教育;爱学生,就是取得进步时那热情的鼓励;爱学生,就是伤心难过时那温暖的安慰;爱学生,就是身体生病时那关切的问候;爱学生,就是不会做题时那耐心地讲解;爱学生,就是发现危险的苗头时那正确的引导;爱学生,就是……如果说教师是伟大的,不如说爱是伟大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教学生学会去爱:爱祖国、爱家人、爱学校、爱老师、爱朋友、爱自己、爱社会,爱所有需要爱的人!
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坚信: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定能育得桃李香满园!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2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学习范本。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从而使他们心存着一份爱。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享受着许多别人的疼爱、关心与帮助。我很希望我们享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也会付出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爱,不分大小多少,小到一句问候,一个拥抱,大到爱心捐献,希望工程,社会保障……这其中都包含了爱。但人们常常忽视了爱的存在,就如父母的爱,人们似乎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并不需太多的付出与回报,甚至还无形中拒绝着父母的爱。
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罗内,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还有那个年仅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施舍(尽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钱);还有为救最低班的小学生而被车压碎了脚骨头的洛贝谛……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孩子会受到人类全部美好品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陪在身边,晚上还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恩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恩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爱,其实很简单。爱像是一米阳光,亲昵温柔地抚过你的身体;爱像是一杯清水,时时滋润你的心窝;爱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田间小路,盛开野花,需要随时发现,随时采摘。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谁在爱,谁就在活着。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当读到恩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那他就并不真正明白爱。
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学学卡罗内、洛贝谛他们吧,多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那么阳光将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爱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们不能缺少爱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爱的教育》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3
《爱的教育》这是意大利闻名小说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广为人知的作品。同时,这也是世界文学史中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口吻,记录了一学年的生活和学习。书中,爱贯穿始终,叙述了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有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等等。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书中讲述的各种爱使得文章一步步升华,小到朋友的友谊,大到祖国的热爱,这一切的爱就像空气一样,充斥在生活的四周,布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布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患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老师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爱,学习付出爱。我想,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天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作者企盼的是这个世界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有的只是在爱的充盈下所展现出来的美好景象!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爱的教育》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就应禀着自己心中那份无私的爱与学生相处,包容他们、爱他们。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是被爱牵引着,整个班级和学校也是被爱包围着!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爱比珍珠更宝贵,爱比咖啡更香浓,爱比玫瑰更热烈!爱,人人都需要,但是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它能使嫉妒、愤怒和软弱化成勇气、宽容和力量。爱,是一种牺牲,是一种获得,更是一种耕耘和收获;爱,也正如哲人所说的那样:“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4
期末的时候,小昕向我推荐了她刚读完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尽管这本书我已读过,但还是欣然接受。因为我们班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孩子们都喜欢把自己的看过的好书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小昕把书推荐给我,看来她是把我当好朋友的。
《爱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很好的读本,无论是学生,或是老师,还是为人父母者读之,都能荡涤心灵,净化灵魂。书中那些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兄弟之爱……无不诉说着人世间最朴实、最纯挚的阳光之美。
本书主要以主人公安利柯四年级一学年的日记形式向我们叙述了他以及他的父母、同学、老师的这一年来的100个故事。读完这本书,我又一次被故事及故事中的人深深感动、震憾……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是:在《女老师的再次来访》中安利柯一年级时的老师特意来看他,从安利柯的介绍中我感觉到这位老师每年都会去看忘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甚至于每逢月考,她都会到校长那儿打听她曾教过的学生的成绩,有时还会站在校门口等着,检查他们的作业,看看是否做得认真,是否学习进步。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具有怎样的博大胸怀女老师,但我相信,这位一年级的老师一定是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她真正把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爱护着。然而这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初学者来说又是多么幸运,他们从这位真诚的博爱的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真正的大爱。怪不得那么多已经上了中学、大学,乃至成家立业了的人都忘不了她,常常回校来看望她。这也使我明白了:为什么安利柯以及他身边的'那群好朋友那么爱护老师:当老师生病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去探望老师;当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们是那么诚恳地接受。
最让我感到温暖的是这么一幕:安利柯的姐姐雪尔维亚,听到了父母的一些谈话,隐约感受到家里有困难了,便和安利柯商量着要为父母分忧:把原定说好要买的东西都不要了,并提出勤俭过日,还后悔自己平日的大手大脚,主动提出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减少麻烦。我不知别人看了这一段会有怎样的感受,我却被两个善良的孩子深深感动,尽管这两个孩子平日里也是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可一旦获悉父母有忧愁的时候,能主动担当,这对父母来说是多大欣慰,当我在为这两上孩子喝彩的时候,我更要为这对父母喝彩,正是这对父母平时身体立行的教育:写信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老师、带孩子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贫困者、带孩子去拜访自己小学的老师……才熏陶出了这么一对出色的子女!为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多向这两位智慧的父母学一学呢?
最让我感动的还有这样一个孩子——泼来可西,他是铁匠的儿子,刻苦勤奋、文明礼貌、心地高尚,不幸的是,他有一个不称职的爸爸:一个酒鬼、交上了一帮地痞流氓,经常在外闹市,又贫困地经常让孩子饿着、打孩子。可泼来可西却一直维护着自己的家庭、受再大的委屈、吃再大的苦头都不会吐露一声,他拼命学习,获得了全班二等奖学金的荣誉,并最终感动了父亲,获得了父亲的爱,还改变了父亲的行为,使父亲也成为一个向善的人。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真爱无敌!
这本书中还有10篇是老师给孩子讲的“每月故事”,这些故事同样深深地感动了、震憾了我——那个懂事的《小抄写员》,为了帮助父亲,每晚半夜起来抄写资料贴补家用,宁愿受到不明原因的父亲的批评责备;那个身无分文的《爱国少年》,为了自己国家的尊严,扔回了辱谩自己国家的三位外国人施舍给他的钱币;那个13岁男孩《艰难的寻母历程》,让我看到了一个13岁孩子因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而生发出来的勇敢、坚强、善良、无畏……
品读着,回味着,感动着,反思着,一本好书就有这样一种魅力,她能给人无穷的精神力量,让人变得勇敢、善良、强大起来。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是情感的一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教师对之于学生的爱,能给学生内心一种幸福的满足的体验,它能够引起学生产生生理变化,表现出愿意趋近教师的意愿和行动来。所以,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奋发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之对于学生爱的本质是什么?一般地,人们把情感分为亲情、友情、爱情三种,教师对学生的爱,依本人之见,应当类似于亲情和友情,或者介乎于二者之间,即既把学生当朋友,又把学生当亲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5
手攥着摘录下书名的纸条,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想买几本教育书籍阅读,可是跑了几家书店都没有收获。在老家的一家书店里,却幸运地让我买到了几本。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吸引了我的眼球,“令全世界亿万人感动而泣的伟大作品”,封页上的这一行小字让我选择了先看这一本,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起来。
《爱的教育》一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笔触来写的,一则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的平凡的小故事,一篇篇父母给他写在日记本上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精彩的“每月故事”,无不蕴涵着深刻的大道理--那就是“爱”.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人世间最伟大,最高尚,最诚挚的感情时时流淌在字里行间,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善良、正直、仁慈、关爱、体贴、礼貌、勇敢、勤奋、爱国……所有高尚的情操在这里生动而细腻地呈现出来,给人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涤。
《爱的教育》中描绘了一群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充满活力,积极上进,虽然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的贫穷,有的富裕;他们的性格也各有迥异,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异常美好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深深地爱。
回想前几年,给学生们看故事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有几个学生看到董存瑞牺牲的镜头还会失声笑起来。在和平年代出生成长的年轻一代,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生长在国土上的孩子们,不知道祖国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也许只有当他们长大,学成归国,踏上故土时,才会对祖国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再来看看《伦巴第的小哨兵》,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为了给骑兵侦察清楚敌情,不顾枪林弹雨,在树梢仔细了望,最后不幸牺牲。多勇敢的孩子,多爱国的'壮士啊!
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看了这个故事,他们一定也会对这个孩子产生敬意,也会对热爱祖国的内涵理解得更深刻。其实,在我们的国家,勇敢的爱国者不乏其人:篮球巨星姚明,世界“飞人”刘翔面对日本人的天文数字般的广告报酬毫不动心,坚决不给日本人做广告,令人肃然起敬。
作为教师的我,阅读时最让我反复阅读的当然是有关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我们的老师》、《女教师》、《代课老师》……这些故事我都读了好几遍,让我更清晰地明白了学生需要怎样的老师,怎样的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小修女”老师的,“她性情温顺、腼腆。总是细声细气地,用一个单调的声音说话。连我母亲也说,这位老师说话几乎听不见。这位老师从不大声说话,从不动怒,却能把不安分的孩子管得服服帖帖,只要她警告地伸出手一指,最淘气的孩子便马上低头了。她的班像教堂,所以,大家叫她小修女”.孩子们给老师取了个多好的名字啊!
这位小修女老师真神奇,不动声色就能把学生制服,这才是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们时不时对学生大动肝火,有时还奖赏顽皮的学生一个善意的惩罚,殊不知,学生是多么憎恶我们的做法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是明智之举。其实,一个会意的笑容,一下轻轻的抚摸,一句真诚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也许他会因此而快乐一整天。老师随和的谈吐,会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轻松,师生关系也会因此变得融洽。记得有一天,我在自己班上一连要上好几节课,为了不使孩子们疲倦,每堂课上我都给他们讲几分钟的故事,他们因此也没感觉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学得特别认真,几节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每一节下课,同学们都围到我改作业的桌旁,有的为我捶背,有的为我揉肩,让我感到特别幸福,其实,孩子们也感到了幸福。把学生当作我们的朋友,平等地对待他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时时处处关心呵护他们,那我们也就成了他们的知心大朋友。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想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以前看过个一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 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有的还在那里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
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个人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纪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女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后来他们在“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位女教师。
究竟那个妇女是这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着她/研究人员想知道答案。“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是啊,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触动一个人的良知,唤醒人性的善良,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和谐。要说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要说爱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校里,只要我们能够释放出自己的爱心,就能温暖我们身边的人,那样,我们沐浴在爱心的阳光中,自然会嗅到花朵的芬芳。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6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来吧,朋友们,多对别人付出一点关爱,别人一句轻声的道谢会是你最大的安慰。让我们在彼此间搭筑起心灵的桥梁,让这个世界开出爱的繁花!
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父母亲即使工作辛苦看见了也高兴,而我自己也交到了许多好朋友,心里更是暖洋洋的。
其实,所谓的关爱也可以很简单:在他人疲惫的时候递上一杯香浓的热咖啡;在他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人失落的时候送上一句温暖的安慰……这些都是对别人的关爱。并且你对别人付出爱的同时,你也会收获到许多,你人性道德的一面也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来吧,朋友们,多对别人付出一点关爱,别人一句轻声的道谢会是你最大的安慰。让我们在彼此间搭筑起心灵的桥梁,让这个世界开出爱的繁花!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