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墨梅的教案

2025/11/0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墨梅的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墨梅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2、词: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

(2)王冕作诗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2.品诗: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说明,

(例:"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

主题: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五、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墨梅的教案 篇2

墨梅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梅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墨梅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墨梅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汇报、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讲讲王冕的故事。了解王冕高尚的情操。板书:《墨梅》王冕

二、讲读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这首诗主要讲了些什么?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三、理解古诗,交流讨论: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四、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五、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墨梅的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3、任务: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⑵《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⑶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⑷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⑴教师范读。

⑵指名学生读。

⑶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⑷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①指名试读。

②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③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④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⑤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⑸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①指名试读。

②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③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人间。)

④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提出不懂的问题。

墨梅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冕(min)乾坤(qin kn)妥协(tu xi)卓(zhu)尔不群花蕊(ru)厌恶(w)

2、词: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题诗后,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题诗后,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

(2)王冕作诗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2、品诗: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说明,(例:“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

主题: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五、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