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玩球的小游戏。
2、能与同伴协一致的进行运球活动、共同玩球。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球。
活动过程:
一、玩球。
幼儿人手一个球,分散进行玩球活动,鼓励幼儿想出各种玩球的方法。
让幼儿相互交流、学习各种玩球方法。
二、移球游戏。
教师:想一想,一个人怎样给球搬家?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搬家”方法,如:两手心托球、用手背托球、用一只手和手臂夹球、把球夹在两腿的之间、抱球在胸前等。
引导幼儿想一想:两人合作该怎样搬运球?请两个小朋友示范运球,然后两两结对进行运球练习。
采用接力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胸夹球。安排幼儿两两面对面,用胸部或腹部夹住球往前走。(可采用接力赛进行)
结对开展集体游戏----背夹球。采用接力赛形式进行,让两个幼儿背对背,用背部夹住球往前走。
三、放松活动——玩球。
教师带领幼儿表演拍手、打气、向上轻轻跳起等动作。
活动分析:幼儿能想出各种各样玩球的方法,在活动中很好的利用了发散性思维。
活动反思: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从爱玩球发展到会玩球。鼓励幼儿大胆求异,培养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素质完善人格,自定游戏规则。经常左右手运球,还能开发左右大脑,使肢体各部位平衡。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手脑并用,以会玩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体会到玩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2
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3
课程分析:
为了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根据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来开展这节活动。《胆小的老鼠》是一本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图书,多变的情节吸引幼儿的视线,幼儿对小老鼠和猫的结局很好奇。这个课程主要引领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图画,愿意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课程目标:
1、尝试在观察比较画面中初步理解小老鼠吱吱的心里变化与行为。
2、感受吱吱努力让自己勇敢的过程,愿意大胆地用语言表达画面内容的理解。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程准备:
PPT
课程过程:
一、模仿动物导入,引出故事的中的“吱吱”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那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
二、师幼一起阅读图画,猜测故事情节。
1、集体阅读PPT1、2
教师:“数一数,这里有几只老鼠?谁是吱吱?它怕什么?”
小结:“老鼠家族一共有五只老鼠,吱吱是一只胆小的老鼠,它最怕遇到大黄猫,一直躲在罐子里。”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猜测姐姐是如何为吱吱出主意的,幼儿一起为吱吱出主意。
小结:“姐姐帮吱吱想了一个办法,把毛线的一端系在吱吱腰上。”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PPT3、4、5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真的是大黄猫来了吗?”“吱吱又发现了什么?”“姐姐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观察重点的画面,释疑解惑。
3、出示图片PPT6、7,猜测故事结局。
教师:“它们终于看到了巧克力蛋糕,大黄猫真的来了,怎么办?”
4、完整欣赏故事,引发兴趣。
教师:“大黄猫是怎么被缠起来的?吱吱是胆大还是胆小?”
三、感受结尾,揭示故事内涵
小结:“吱吱是胆大的吗,它最终靠着自己的智慧打败了大黄猫”
四、肯定幼儿的表现,引发再读愿望。
课程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非常浓,可以根据图片内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的很好。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只关注到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忽略其他幼儿要多提问幼儿。在提问时,给予幼儿的提示语过多,不够简洁精炼,忽视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讲述的过程。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把更多的话语权给幼儿,让他们能大胆自信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感受语言的奇妙之处。
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感受大寒的寒冷,体验制作糯米美食的快乐。
初步了解大寒食糯的习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驱寒保暖。
选择喜欢的材料尝试制作糯米美食。
课件准备:《美味的大寒》故事音频及图片;“糯米美食”组图。
纸面教具:《新年装饰》。
材料准备:“美味的糯米”(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蒸熟的糯米饭、糯米面团、红糖粉、不同的坚果碎或馅料,如芋泥、花生、芝麻等)。
活动过程
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寒节气“冷”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真冷啊,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暖和一点吗?(跳一跳、搓搓手、跺跺脚、哈哈气)
活动身体后,你们有没有更暖和一些呢?
小结:天气这么冷,因为大寒到了。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大寒到了,说明离过年也就不远了。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美味的大寒》,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大寒食糯的习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驱寒保暖。
寒冷的大寒来了,熊猫奇奇、熊猫妙妙又有什么保暖的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奇奇和妙妙的好办法是什么?(吃热乎乎的东西)
他们发现了哪些热乎乎的食物呢?(年糕、八宝饭、糯米饭、糍粑)
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东西做的?(糯米)
为什么大寒这天要吃糯米做的食物呢?
小结:糯米热量很高,吃完身体暖暖的,因此当寒冷的大寒来临时,人们除了会为新年做准备,还会吃糯米做的食物来驱寒保暖。
出示组图“糯米美食”,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大寒食糯的习俗,感受糯米美食的丰富性。
奇奇和妙妙吃了美食,还拍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美食你们都吃过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除了糯米,这些食物还用了哪些食材呢?
出示制作材料“美味的糯米”,引导幼儿分组制作糯米美食,体会制作美食、享用美食的快乐。
1、出示材料,请幼儿观察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制作想法。
大寒节气有这么多美味的糯米美食,我们也来动手做一做吧。老师准备了许多材料,都有什么呢?
你们觉得用这些东西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呢?
2、根据幼儿兴趣,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制作糯米饭/八宝饭、一组制作红糖糍粑,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一组幼儿制作糯米饭/八宝饭。
你吃过怎样的糯米饭/八宝饭?你觉得可以在糯米饭/八宝饭里放什么材料呢?
你觉得这些食材和糯米要怎么变成糯米饭/八宝饭?(可以一层糯米、一层馅料、再一层糯米;也可以将喜欢的馅料和糯米随意混合)
2)引导二组幼儿制作糍粑。
糍粑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什么颜色的?(外面是金黄色的红糖粉,里面是白白的糯米丸子)
除了糯米和红糖粉,糍粑还可以加上什么?(撒上芝麻或者包上喜欢的馅料))
3、成果展示,幼儿品尝糯米美食,活动自然结束。
小结:今天我们用糯米一起做了、吃了美味的大寒美食,因为“食糯”是大寒的习俗哦。除了“食糯”驱寒,从大寒这天起,人们也开始买年货、大扫除,为新年的到来做准备。
温馨提示
糯米不易消化,吃多容易积食,引导幼儿少量品尝即可。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北方地区的园所可在科学区投放透明的容器、碎彩纸、色粉等装饰材料,请幼儿将水和装饰材料装入容器中,放在室外,待水冰冻后取回,让寒冷看得见。
2、在美工区投放纸面教具《新年装饰》,请幼儿涂色、添画,并将作品进行组合,感受新年将至的喜庆氛围。
家园共育
1、请家长提醒幼儿在冬季注意保暖,适当参加户外锻炼,增强体质。
2、请家长带孩子一起选购年货,感受新年临近的热闹气氛。
附【小知识】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19—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在四九的时候最冷,因此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节气一个轮回。
附【故事】
美味的大寒
奇奇:嘶好冷呀!
妙妙: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呢。我们去吃点热乎乎的东西保暖吧。
奇奇:热乎乎的,这里冰天雪地的哪有热乎乎的。
店员阿姨:热热的年糕、甜甜的八宝饭。
妙妙:奇奇,快看,热乎乎的!
店员阿姨:年糕、八宝饭、糯米饭、糍粑,这些呀都是糯米做的食物,热量很高,大寒这天吃了它们,保管身体暖暖的哦。
奇奇:太好啦,热乎乎的大寒美食。
奇奇:嗷…嗷…真好吃呀,妙妙,我现在感觉全身都热乎乎的,好舒服啊。
妙妙:哈哈哈哈,大寒当食糯,果然说的没错。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吃到暖暖的、糯米做的大寒美食了吗?
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5
科学意图:
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形状弯曲,色彩艳丽。
材料准备:
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
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活动反思:
幼儿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活动中,幼儿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以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探究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学习,激发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初步了解光被物体挡住会出现影子的现象.
3、通过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找影子卡片难易两份。
2、粉笔若干,为活动延伸中画影子做的准备。
3、白纸、手电、各种玩具等若干。在第二环节探索物体的特征用。
4、多功能教室开着幻灯机。为第一环节幼儿在光束前走过出现影子用。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带领幼儿从开着的幻灯机旁走过,出现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动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影子)如果幼儿说不出就请
一幼儿再次上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向幼儿介绍这个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再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另外一边,让幼儿看看墙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2、自由探索。
提供探索材料,幼儿操作。
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让手电与物体之间产生影子,发现影子的特征,引导幼儿从观察影子的颜色、影子的形状来观察。
3、幼儿介绍、集体讲评,让幼儿获取影子的经验。提问:“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有不同发现的幼儿来演示。
总结出: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4、巩固练习。
进行找影子的练习,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操作材料分成难易两份:一份是不同影子连线;另一份是在两种相似的影子中圈出与前面的图一模一样的影子,它可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形态认知能力。
小动物要和影子做游戏,可是他们不知到自己的影子在哪里?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影子吗?讲解操作卡片做法。
教学反思:
要上好科学活动,就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也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更要让幼儿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