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读《名人传》有感

2025/11/05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读《名人传》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名人传》有感 篇1

今天,到图书馆借书,偶然间看到了《名人传记》,随手抽出一本《名人传记——贝多芬》,让我领略了一位音乐家的风采。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被人们尊称为“乐圣。他出生于200多年前,也就是 1770 年12月,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的一个贫困家庭。身高5英尺4英寸,与当时欧洲另一位显赫的征服者拿破仑等高。他继承了祖父和父亲两代的音乐血统,小时候就很有音乐天赋。

贝多芬小时侯是不幸的。生活的道路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长大一些的时候,他又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自己的不幸。

逆境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后来又拜海顿为师。后来,当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人啊!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岁月的车轮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精神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肉体上的痛苦。

贝多芬的身体也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对音乐的追求。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我们要学习贝多芬,也许现在的你成绩是差,同学关系不融洽,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会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同学们,当我们身处逆境中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吧。

读《名人传》有感 篇2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

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

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

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

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

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

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

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

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读《名人传》有感 篇3

铁路是火车唯一的路线,我们中国最早的铁路工程师之一——詹天佑。

他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外国列强的入侵鸦片泛滥所带来的大难。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第一次听说了火车,马上回家做了一个泥土做的火车模型,希望它能载着自己去外国留学。

后来,清政府开设了一个幼意出洋预备班,准备选拔人才去美国留学,1872年,十二岁的.詹天佑一优异的成绩入选第一批学生前往美国,经过九年的刻苦努力,1881年,詹天佑终于拿到了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的毕业证书。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理想,应该从小树立,并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前进,不断奋斗。到最后,一定会像詹天佑一样,有可喜的收获。

读《名人传》有感 篇4

罗曼·罗兰,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被高尔基誉为“法国的托尔斯泰”,他因代表作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多夫》而在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曾出版了一部作品《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的合集,其主要介绍英雄人物,向人们展现“英雄”一词的概念,发人深思。

我赞美米开朗琪罗,因为他愿鼓起勇气,经历挣扎、屈服、沉沦、自毁,又不甘于屈服,努力作新一轮的抗争,在不断的自我肯定、否定的过程中,战胜心魔,讲自己雕刻成了一个棱角分明的英雄;我赞美托尔斯泰,因为他能从劳动者的简单的生活中发现了人生的意义,使自己从自身做起,用双手劳作,试图最终改变不合理的社会,战胜紧张,重获内在的信仰;我更赞叹的试贝多芬,他的.一生极其不容易,但是他还是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贝多芬从小就承受着家庭的折磨:母亲去世,父亲步步紧逼。他的无奈无人知晓。幼小时,父亲滥利用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对他一步步地紧逼,甚至能让他和一把小提琴守在屋里一天不让出来,没有家庭温情;成年后,他渴望一份浪漫的爱情,但是,爱情却屡屡幻灭,使他步入失落的殿宇;而是痛苦的打击,更是让他的心彻底击碎了。他在一天天感受着耳聋带给他的痛苦。他在这世上活着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创作音乐,而这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器官——双耳却越来越不灵感了,这可谓使致命的一击。但是,他,贝多芬又是怎样面对的呢?他那出人意料的举动更是让人吃惊。面对痛苦,贝多芬想到了自杀,然而就在直面死亡的时刻,他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他与命运抗争,不向皇权低头,他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这一件又一件的难事。最终坚持创作,为自己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是啊,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贝多芬的一生,既让人同情,又使人们为他喝彩!对此,我浮想联翩,脑海中不经现出了英雄事件: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作战中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通过向人口授内容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内容简明清楚,发人深思;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双目失明,在沙利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盲文,长大后成为一个社会活动价,积极到世界各地演讲,宣传助残,并完成了唱片小水《加入给我三天光明》。霍金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我对这些英雄人物深感敬佩,对于那坚强意志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相信:唯有英雄在,世界才不会失去色彩!

意志引人入坦途,悲伤陷人于迷津。不要因自己的命运比别人好而偷偷自乐,也不要对残疾人等冷眼相待。今生命运也好,也不会说明来生命运同前,而此时最该做的,就是学做英雄人物,不让生活掉色。想要一生幸福,就要鼓起勇气,奋发向上,做个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他人的“美丽人物”!

读《名人传》有感 篇5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称。罗曼;罗兰紧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作家,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对音乐十分喜爱,这对以后的罗兰热爱音乐、崇敬贝多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86年,他考取了久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这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著作。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我觉得《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不仅是我阅读了《名人传》后会因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而怦然心动,每个读者也深同感受,他们的精神令我震撼!这篇文章给了我无尽的蜜糖,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人生道路皆不尽美,路途遥远,生活艰险,荆棘丛生,要勇敢坚强。

读《名人传》有感 篇6

安静的夜晚,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陪伴我的只有一本《名人传》。长夜漆黑,凉如水,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但是我却并不害怕。因为有它。

《名人传》是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一本诉说三个伟人故事的书。不是普通的传记,而是在歌颂抗争苦难的精神。也许你会笑,怎么会有人沉醉于这样无味的书呢?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看上去无味的书,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它主要介绍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这三个伟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有人曾经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用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贝多芬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用自己的心血与轻浮的意大利之风相抗争。他的音乐为人所敬仰,他的痛苦却无人问津。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不放弃对欢乐的追求,于是留下了巅峰之作《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是个集雕塑,绘画为一身的天才。尽管这样,也无法改变他凄惨的一生。教皇勒令他为他服务。而他每开始一项工程,必然受到反势力的嘲讽。家人不理解他,只知道伸手要钱,他一生不曾婚娶,唯一的知己也死去。他穷尽一生留下传世之作,如《大卫》,《圣母悼基督》等。如今还受到世人的赞赏。可是他在世时,却从未享受到一丝的'快乐,直到临死前几天,他还在工作着。

相较前两人而言,托尔斯泰似乎比较的幸运,至少他曾经得到婚姻的滋润,虽然这仅仅只有几年。但却使他的心灵得以放松,在那段时间内,创造出杰出的作品。可是这是是他最后脱离家庭的一个隐藏的威胁。当甜蜜逝去后,托尔斯泰深刻地意识到他与妻子的不合。这也直接造成了后来的悲剧。托尔斯泰无定法忍受家人的不理解,他坚持着与众人平等,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农民也和他们一样,但是这只是奢望。惊世之才的结局只是悲惨的死在一个小火车站中。

这三位伟人忍受了多少的痛苦,他们的生命又有过几次欢乐?这样看来,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都不算是困难了吧。这仅仅是他们所遇的冰山一角罢了。那么,如今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放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