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大班语言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着关爱友情的温馨故事,通过讲述几个小动物坐车时主动让座,而“熊奶奶”也爱护小动物,不愿意坐,最后聪明的小蚂蚁想了一个好主意,既给“熊奶奶”让了座,还给“熊奶奶”唱很多歌,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从而激起幼儿关心年长的人,爱护比自己年幼的人的美好情感。故事的情节比较曲折,但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比较简单,适合小班下期的孩子模仿讲述,也能用动作加以表演。坐车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坐车的经验,加上正好进入《各种各样的车》这个主题,所以适合在这期间开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小蚂蚁坐车》,懂得尊敬长辈,待人热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在公共汽车的不同情景中应该怎么样做。
3、感受故事中小动物们之间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小猴、小猪、小羊、小狗、小熊、小蚂蚁 汽车的车厢内部剖面图 红绿灯的指示牌,塑料圈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你坐过公共汽车吗?在汽车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简单直接的问题帮助幼儿回忆相关的经验,进入活动的主题。)
(但从幼儿的回答看,没有一个幼儿提到让座上,可见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是孩子父母或其他成人引导的较少,孩子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二:出示小蚂蚁的图片和汽车图:
1、这是谁呀?小蚂蚁要坐公共汽车到森林里去看外婆,在汽车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用一个问题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倾听故事。)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至熊婆婆说:“我坐你们的位置上,你们不就要站着吗?”
3、提问:最后谁上了汽车?小羊对熊婆婆说了什么?小狗又说了什么?还有谁说了话?熊婆婆坐了吗?为什么没有?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一连串的小问题目的是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对话的练习感受和理解故事中小动物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情感。)
4、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段:提问,小蚂蚁想出了什么办法?你喜欢这个办法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熊奶奶和小蚂蚁的形象对比,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蚂蚁的办法是可行的`,也为理解最后小蚂蚁给熊奶奶讲故事,体验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快乐。)
三:情境创设,组织幼儿讨论:
1、假如你和妈妈或爸爸两个人乘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位置,你会怎么办?(引导幼儿迁移小蚂蚁的经验,和妈妈一起坐位置,坐在妈妈的腿上)
2、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爷爷、奶奶站在一边,你会怎么办?
3、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一个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会怎么办?
(组织幼儿谈论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迁移故事中的经验,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四:游戏:红绿灯。
幼儿人手一个呼啦圈当小司机。教师当交警,看红绿灯自由地游戏。红灯停,绿灯开。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最后设计游戏一方面满足幼儿多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游戏中渗透一些关爱以及交通安全的内容。)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区分动物的习性,认识词:小心、危险。
2.有初步识字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习性的动物图和字、提示性的词句
活动过程
(一)区分习性,认汉字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在哪里?一些动物为什么要用栏杆隔开?边上写着什么?
2.读词:小心、危险。
3.为什么要有“小心”、“危险”的标志?
4.讲一讲哪些动物是凶猛的,会伤害小朋友和小动物的。
5.如果你们发现有危险的动物,可是别人还没有发现,你们会怎么办?(出示相应的.汉字卡片“小心”、“危险”)
6.平时你们看见写有“危险”或者“小心”的地方应该怎么样?
7.哪些动物是温顺的?小朋友见到温顺的动物会怎样呢?
(二)游戏:“去森林”
1.交代规则:
(1)出示提示牌,读一读(老虎来了“危险”——快快跑,看见狮子“小心”——不讲话,看见老狼“小心”——蹲下来,小鸡来了“安全”——做游戏,看见小鸭“安全”——轻轻走)
(2)教师出示提示牌,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带小朋友去户外花园环境中进行游戏。(要求小朋友边看指示牌边做动作)
(三)延伸活动——“写汉字”有许多凶猛的动物,也有温顺的动物,可指示牌不够怎么办? (幼儿书写提示牌)
提示与建议
1.在户外游戏更有趣且空间大。
2.活动中,要注意调动幼儿的情感,使幼儿更投入地活动。
活动结束
指示牌中的短句可根据孩子的识字量经常更换,增强孩子的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理解“帆船当摇篮”“海是家”“浪作伴”的意思,初步感知童谣中优美的语言和比喻的写法。
3、尝试用比喻的手法仿编童谣的第二句。
活动准备
音乐《小白船》、童谣《帆船》的多媒体课件,花园、树林、草地、幼儿园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
1、教师播放音乐《小白船》,请幼儿欣赏,体验歌曲的美妙意境。
2、请幼儿说一说听完这首歌的感觉。
师:歌曲中的“小白船”是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天上的东西有什么像弯弯的小船)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美妙的东西,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美妙的`童谣《帆船》,请你听听童谣里,把什么想成了摇篮、把什么想成了家?
二、学习童谣《帆船》。
1、欣赏童谣。
教师多媒体呈现童谣《帆船》。
教师有感情朗读童谣,和幼儿一起感受美妙的情景。
2、启发幼儿体会把帆船比作摇篮、把海比作家、把海浪比作伙伴的情趣。
把什么比作摇篮?(帆船)
为什么把帆船比作摇篮?(都会摇来摇去)
谁能说说“海是家,浪作伴”是什么意思?
请想一想把海当作我们的家、把海浪当作我们的伙伴,我们在船上坐着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
3、教师和幼儿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童谣《帆船》。
三、仿编童谣。
除了可以把海比作家,把浪比作伙伴,我们还可以把什么地方想象成我们的家,把什么东西想象成我们的伙伴?
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和仿编童谣的第二句。可以用花园、幼儿园等图片提示,如花园是家,花朵作伴,蝴蝶带我到处玩。
活动应变
导入环节也可以改为和幼儿观察《帆船》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谈一谈对大海的印象。
活动延伸
科学探索:帆船小实验
详见幼儿课本P26。
区角活动
美工区:学习折纸帆船、用废旧物制作帆船。
科学区:帆船小实验,探索有什么方法能让帆船前进(如口吹气、扇风、气球推动、肥皂水作用等)。
语言区:先将帆船和摇篮、海和家、浪花和小朋友连线,然后念儿歌。然后根据花园等图片仿编儿歌。
环境创设
用幼儿折的纸帆船装饰主题墙。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帆船小实验(见幼儿用书),鼓励幼儿探索改变帆船速度或者改变帆船方向的方法。
2、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码头、河边、海边观察水上交通工具。
随机教育
外出游玩时,可以启发孩子用比喻的手法说出自己的想象,仿编儿歌。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借助教师提供的图片,学习诗歌并迁移生活经验进行诗歌的纺编活动。
3、积极参与纺编活动,体验纺编后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诗歌内容图片
抒情乐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
1、出示“家”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是谁的家?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二、学习作品
1、倾听配乐诗歌《家》,要求幼儿倾听时想像诗歌的画面。
2、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3、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段句子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幼儿表现、创作
1、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让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
例:当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时,扮演白云的幼儿便可想像白云回家的动作,飘呀飘地回到蓝蓝的天空上去。(注:蓝天也由幼儿扮演)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
(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在园图书室中,看到《棒棒天使》这本书后,就被它清晰的画面,和反义词内容的自然渗透所吸引。但由于并非主题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所以思考,是否有进行集体教学的必要。
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来思考,我认为展开教学还是有必要的。
1、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喜欢看书,但有时过多的依赖成人,慢慢的能够自己看书,对于这群即将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眼前需要。
2、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反义词有经验,但十分零星,而且存在差异。
3、现在的孩子都会说,但很快的能够围绕重点说,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胜任的。
4、读小学之后,孩子会一下子接触大量的字,从现在开始,关注日常自然状态下的积累,是好事。
但在活动前,我对教材本身也作了一定的处理。
1、为了让幼儿学会看画面找重点,将图书上的文字删除了。
2、由于整本书的内容较多,考虑到一个活动中的容量,将部分画面舍去。
活动目标:
1、 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反义词和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 能轻松、愉快地进行探索活动,体验自主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文字卡、图片6—9放大
活动流程:
一、棒棒、胖胖比一比(在此环节区别两位天使特征的不同,理解反义词)
1、出示两位天使,提问:仔细看看、比比,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2、出现胖瘦、高矮两组字,并理解反义词。
3、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用故事里的语句小结天使的不同特征。
二、 天使、幼儿共游戏(在此环节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理解,了解更多的反义词)
1、 看图片,说相反
连续逐页看故事画面,教师用故事中的语句简单介绍画面主题。
提问:两位天使在玩的时候发生了哪些相反的事?
幼儿自由选择画面,并说说画面中的相反意思。
2、 认文字,找相反
认读文字,对幼儿不认识的字借助动作、符号帮助幼儿理解。
玩法规则:每位幼儿选择一个字,找手中拿有和自己手中字意相反卡的幼儿成为一对,并用“我说……”进行表述。
验证方式:集体验证,相互检验。
3、 图和字,配配对
玩法规则:仔细看画面,将意思一致的文字与画面进行配对。
验证方式:教师讲述故事中的.语句,幼儿听辨后加以调整。
表述方式:师幼共同借助反义词将画面表述清楚。
三、教师、幼儿共阅读(在此环节中能借助反义词完整讲述故事)
1、在音乐的伴随下,师生共同借助反义词完整讲述故事。
2、教师蒋上句,幼儿接下句。
课后反思: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点评自己在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中所上的语言活动“棒棒和胖胖天使”,我觉得那便是“赋有挑战性”。
挑战一:对于教材和教法的挑战
该内容的选择来自于绘本《棒棒天使》,书中集中体现了很多组反义词。而教材中虽然有该内容的涉及,但没有一个故事能集中体现那么多的内容。所以这本教材的选择,对素材内容的拓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对于即将深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认字成了家长关注的内容。而幼儿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识字量也在不断提高。在幼儿园的《纲要》中,虽没有认字的要求,但却是幼儿、家长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字是一种大胆地尝试。
在一次活动中,要让幼儿充分的表述、要将枯燥的反义词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活动的设计上,我运用了好朋友配对,和教师说相反等的游戏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不知觉中感受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并学会用反义词来表述画面意思。
挑战二:对于我(教师)自身的挑战 在第一次观察图片时,播放PPT的速度并不慢,对于幼儿观察图片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挑战。要幼儿之后能根据图意表述清楚,甚至和教师一起互动讲故事,教师对每一幅图提问和追问的设计要求是很高的。
这本绘本原来在每一页上都有文字,但为了更充分的让幼儿观察图片,并突显可表达页面意思的反义词,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我将每一页的文字都删除了。看似一个小小的地方,但从学着怎么做,到精美制作,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
挑战三:对于幼儿本身的挑战
合作:对于大班幼儿,还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要两人相互配对,要和教师配合说画面相反的语句,极富有挑战性。
逻辑分析力:幼儿尽凭借对示意图的理解,对反义词进行挖掘,并能够清晰的表达,极富有挑战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