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教案

2025/11/07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

2、初步掌握按顺序涂刷的方法。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设计意图:刚进入小班的`幼儿在颜色认知方面已有一定经验,对于大面积色块的涂抹有浓厚的兴趣,但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感知色彩的体验尚少。

我们以为小熊拍照片为情境,体验美术材料水油分离的特性,让孩子们在拍照片的有趣、洗照片的神奇中尝试涂刷的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

栅栏、树、房子、小熊图片若干。

2、照相机,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3、底片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小熊轮廓四周的纸上事先涂上白色油画棒)

4、画板,红、黄、蓝三色颜料及画笔、抹布,大衬衣。活动过程:

1、游戏环节一:寻找小熊教师带幼儿随音乐进场,观赏场景。

(引领幼儿寻找小熊)教师适时询问:你在哪找到小熊的?(激发幼儿用语言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游戏环节二:拍照片启发幼儿说出自己找到的小熊是什么颜色的?(巩固红黄蓝三原色)教师用自制相机为小熊拍照,先为小熊拍个人照,再为小熊拍集体照,引导幼儿将同色小熊进行排队(进行归类练习)引出底片(设计神秘环节激发幼儿的好奇)

3、游戏环节三:洗照片教师以神奇魔术手变换出照片,示范用排笔涂刷的方法。幼儿动手操作,教师重点提醒:按顺序涂刷、不留空白。

4、游戏环节四:合影留念让幼儿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体验成就感。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汽车的基本结构,尝试运用形体组合建构表现特殊车辆的外形特征。

2、大胆想象建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

3、能大方地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建构成功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经验:幼儿认识常见的特殊,有建构圆柱体、长方体等形体的经验。

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了车辆的图片资料,并画过这些车

物质:PPT,雪花片,展台,半成品(车轮、圆柱体)、圆柱体罐子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感受不同特殊车辆的外形特点。

教师:“马路上的车真多,除了常见的公交车、汽车以外,你还看到什么车呢,它们有什么用处呢?”请个别幼儿介绍。如:

教师:“消防车是什么样子的?车头和车身像什么形状?”

教师:“洒水车是什么样子的?和消防车有哪里不同?”

教师:“救护车的车头和车身有什么特点?”

教师:“你见过那辆车?它的车身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车子都有特殊的本领,称为特殊车辆,它们都有的`车头、车身和车轮有的车身像长方体,有的车身像圆柱体;有的车身上有特殊的颜色和标记。

2、幼儿建构,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你想插什么车,有什么特殊本领。”

(2)幼儿建构,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想一想这辆车的车头、车身和车轮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添加什么?”

3、展示、评价

(1)展示作品,幼儿自由观察、交流分享。

教师:“马路上可热闹啦,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车开来了?”

(2)欣赏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谁来介绍你插的车辆,有什么用处,是用了什么形体建构表现出来的?”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区域中继续尝试不同车辆的建构方法。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实物、图卡等操作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5的分合,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

2.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尝试按序排列并记录。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5的分法(三种规律)

2.幼儿操作纸5的分合

3.操作材料:

(1)分圆片:圆片,分类盒铅笔;

(2)翻圆片:圆片,铅笔。

(3)分珠子:串珠板、铅笔。

(4)分花生:花生,分类盒。

活动过程

1.第一关:复习游戏“碰球”:3、4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冲关游戏,听好了,第一关:复习3、4的组成。”

“冲关成功的,我们一起“耶——”表扬他,说错的,我们给他加加油!”

2.第二关,自主探索学习5的.组成。

(1)出示空白的分合式,介绍探索要求:

“我们已经学习了2、3、4的分成,今天的第二关就是: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探索5的分成。”

①第一组:翻花片,记录5的分成。

②第二组:分珠子,并记录5的分成。

③第三组:分花生,记录5的分成。

④第四组:分圆片,并记录5的分成。

(2)要求:小朋友分一次记录一次,记录好后请把你所用的材料放回篮子。

(3)幼儿自主探索5的分成。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教师及时总结并出示相应规律的分成,并一起读一读。提问:你用的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规律的方法:递增规律、递减规律、交换规律。有规律的分法和记录方式能让我们比较容易记住5的分成。

3.第三关:实践验证,巩固并用所学到的方式再次进行5的分成。

“第二关,你们都通过了,那我们一起来挑战第三关啦!老师准备了一份种子,总共有5颗,请你们把这些种子也分成两份,可以用划线的方法来记录,但是有个要求要用你刚才没有用过的方法进行记录。闯关成功后到老师这里领取小贴花一颗。开始挑战!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我为幼儿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并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等待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也必须面对的事情。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秩序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学会等待是形成秩序的关键,可以让孩子们焦躁不安的心归于平静,为他们良好的性格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等待行为的意义,并尝试在积极等待中体验快乐和满足。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体验两种等待方式给幼儿的不同感受,通过情景表演,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二个环节,了解生活中几种积极等待的方式,从身边发生的熟悉事件开始,并初步交流探讨积极等待的方式;第三个环节,结合自我,拓展并提升经验,联系幼儿生活实际,鼓励幼儿寻找更多适合自己等待的办法。最后的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用乐观的心态有秩序的学习和活动。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边等待边做事能让等待变得充实、快乐。

2、了解接几种积极等待的方式,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心态。

3、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

知道边等待边做事能让等待变得充实、快乐,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活动的难点:

了解几种积极等待的方式,形成乐观开朗的心态。

四、活动准备:

1、ppt课件若干:反应不同等待方式的图片如豆豆等待妈妈来接的图片,电影院排队买票的图片。

2、事先录好的某位妈妈录音。

五、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主题---体验两种等待方式给人的不同感受。

1、情景一:老师在黑板上画画时,幼儿什么也不做,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干等。

情景二:老师在黑板上画画时,幼儿边做游戏边等待。

2、两种情况对比,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师:刚才的两次等待中,你们等待的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师幼(小结): 我们在等待的时候有事做,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如果什么事也不做,干等的话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像蜗牛爬行一样慢,而且也会让自己等待的心情焦躁不安。

二、通过谈话和ppt展示了解生活中几种积极等待的方式。

1、通过谈话了解在时间较短的等待中适合采取的方式。师:在幼儿园里那些事情需要等待?(幼儿积极举手发言,体验孩子的自主性)师:那你是怎么等待的?等待的时候没有耐心会怎么样?(幼儿再次充分表达)

师幼小结:哦,原来在幼儿园里喝水、上厕所、玩游戏、走楼梯都需要等待,不过这些事情等待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我们能够耐心排队,注意观察,很快就会轮到自己的。

2、结合具体的情景了解在时间较长的等待中适合采取的方式。

(1)ppt出示图片,教师描述: 幼儿园放学了,班里别的小朋友都被接回家了,只剩下豆豆一个人,豆豆等了好久,可妈妈和爸爸还是没有来接她,你们能想象豆豆等待的心情吗?(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经验积极发言。)

(2)移情训练,帮助豆豆想办法。师:豆豆的爸爸妈妈没来接她,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事耽搁了,或者临时有急事,那有什么办法能让豆豆觉得时间过得快一点,心情不急躁呢?师:你们和周围的小伙伴一起来讨论下,然后把你想出的好办法告诉豆豆小朋友,好吗?(引导幼儿说出等待的方式,如:看书,画画,玩积木,看电视或者借老师的电脑看会动画片,或与班里老师聊天等等。)

师幼小结:豆豆在等待爸爸妈妈来接她的时间比较长,这时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可以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会觉得时间过得快一些,心情好一些。

(3)给积极主动发言以及注意倾听的的孩子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4)讨论发生在其他地方的等待情景。a、启发幼儿思考在家里或者公共场所等地的等待方式。师:除了幼儿园,在其他哪些地方有什么事情也要等待呢?(引导幼儿说出超市结账时,餐厅吃饭排队,电影院排队时等等),这时你可以怎么做呢?b.引导幼儿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商量讨论。师:我妈妈说我的好朋友8点多约我出去玩,可是七点多我一切都准备好了,我还要等待一小时,时间太长等的有点心急,请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再次引导幼儿说出等待的方式,如,和妈妈聊天,听音乐,看自己喜爱的书本或者动画片,弹琴,看看外面的风景等等)

师幼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需要等待的事情,但是只要用大家想到的好办法,一定会让等待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三、结合自我,拓展并提升经验。

师:大人们会不会也遇到这样的`事情呢,他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我们一起听一段录音。(播放xxx妈妈的录音,通过录音介绍大人在等待过程的好办法:如上网看看新闻,听音乐或英语,打电话和别人聊聊天等等。)师:观看火车站排队买车票的人们的ppt图片并交流。(看看他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师幼小结:这些人真是会等待的聪明人。他们在等待的时候获得了知识,交到了朋友,了解了新闻,又充实又快乐。

四、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如小医院中创设让幼儿排队挂号的情景,让幼儿运用好的办法进行等待。

五、活动反思和总结:通过本次活动,班里的孩子对等待有了更深刻的探索和理解,知道等待行为的意义,并能够在等待中保持较为良好的心态,这段时间很多幼儿会跑到老师面前告诉我---在他们和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遇到一系列等待问题时,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满满地开心和自信。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需要等待,短时间的等待需要耐心排队,注意观察和倾听;长时间的等待除了需要耐心,还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并且不影响别人的事情,让等待变得充实一些,有趣一些!

幼儿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

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

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等

活动过程:

1.水和数学:王自然一盘兰色的水可以分成7杯水。老师说:再换一种大的杯子呢?王自然用胶泥盒来装这一盘兰色水,第一次装得4次,第二次装得2杯。老师说:怎么两次装的水数量不一样呢?王自然:我想想。

2.水和吹气:陈多多:我用力一吹水管。陈炫昊:我挤水管就喷出来了。老师:你们配合得真好,如果不吹气会怎样,陈多多;不吹水不会喷出来。老师:那样的话,水会怎样?陈多多不知道,我们试试吧。

3.水和颜色:覃芷珊把手伸到蓝水里,手的颜色也会变,佘馨蕊;我的'手是蓝色的。老师:怎么洗得掉。覃芷珊用肥皂洗吧。

4.沉会变浮:李唐朝的螺丝沉到水里。老师说:谁都知道螺丝是沉的,我要你想办法让它浮起来。李唐朝:烟盒是浮的,把螺丝小心放在烟盒上就浮起来了。看,我的剪刀也浮起来

5.水会流动,水不会流动:老师说,水为什么从水管里出来了;丁承凯:水从进水口侧侧地流下去。老师:现在怎么不出水啦。丁承凯:这边因为堵住了。老师:怎样才能出得水。丁承凯:把这边抬高,水就流出去,流到盘子里。

6.水和竹片:邱楚雯:小汽车沉下去了,竹片浮起来了。覃芷珊竹片能让汽车浮起来。邱楚雯:汽车太重了,木板才能让汽车扶起来。

7.红色的水流到别的杯子:有四个小朋友,找来3个杯子,把2根吸管子,插到3个杯子里。大家发现3杯水没有流动,张俊骞给一个杯子加水说:有一边水多才行;佘馨蕊:红水从吸管流过去了。三杯水被红色的水流成水平了,大家又发现3杯水没有动。老师提醒小朋友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老师: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8.水和管子:伍纪宇他这样玩,水通过管子从这杯流到另一杯去。交叉的双手,固定一个姿势比较长的时间,孩子不动得就着水流着。

幼儿园教案 篇6

大班教案《不开灯的夜晚》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品味不开灯的晚上独特的氛围和情趣。

2、体会故事中夜晚的优美意境,产生对夜晚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将午睡室布置成暗室,分散放置一些发光的物品(荧光棒或小手电筒等)

2、自备一段抒情、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倾听并理解故事

师:你们知不知道不开灯的晚上是怎么样的?在不开灯的晚上能看见什么?

有一个叫落儿的小朋友度过了一个非常奇妙有趣的不开灯的晚上,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听听这个故事:不开灯的晚上。

(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听仔细了吗?那我来问问你们,落儿住在什么地方?每天晚上屋子里是怎么样的?

有一天啊,落儿打开门,在门外面看见了什么?

落儿想请萤火虫进门,萤火虫却不肯,这是为什么?落儿最后是怎么做的?

落儿在不开灯的屋子里,觉得有意思吗,为什么?

萤火虫带着落儿来到屋子外,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落儿心里害怕吗?为什么?

这是个特别的夜晚,你喜欢这样的感觉吗?杨老师再完整的讲一遍故事,请小朋友们听完故事以后说说看,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几句话?为什么?(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描绘夜景的精彩语言)

二、感受“不开灯的屋子”

师: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在不开灯的'屋子里是怎么样的?

杨老师把小朋友们的午睡室变成了“不开灯的屋子”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幼儿跟着教师进入事先布置好的暗室。)

师:在不开灯的屋子里,有什么感觉?黑暗是怎么样的?(让幼儿感受黑暗中的氛围,说说对黑暗的看法。)

(教师使用荧光棒或小手电筒等发出亮光。)

师: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幼儿拿着荧光棒或小手电筒,想象自己是萤火虫,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飞舞。

附:

不开灯的晚上

落儿住在树林边的屋子里。每天晚上,屋子里的灯都是亮晃晃的。

这一天,一群萤火虫在门外飞着。落儿打开门,请萤火虫进来。萤火虫怕屋子里的灯光,不肯进门。

落儿关上灯,萤火虫飞进不开灯的屋子,一闪一闪的飞着,像是一盏盏小灯。月光从窗口照进来,给屋里添上一点点亮。落儿第一次感到,不开灯会那么有意思。

萤火虫往门外飞去,落儿跟着萤火虫来到外面。没有明亮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