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争论的故事》教案

2025/11/0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争论的故事》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关键词,联系插图,以读促说,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知识目标)

2.借助课文的语境,大胆质疑,生成新问题;登台表演,把握人物争论的不同语气,并打开思路,说说感想;领悟故事的道理;(能力目标)

3.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及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机会面前正确的处理方法。(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谈话:今天,在这特别的地方看到张老师,还在这特别的地方上课,能说说你们的心情吗?是啊,能不高兴吗?今天咱们同台亮相,尽情展示自己的丰采,是一件多美妙的事啊!

一、复述课文。(9分)第3-5节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故事。

1、笛子配音,师脱稿声情并茂地讲《争论的故事》。(同时贴图片)

2、故事讲到这儿,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谁与谁在争论?争论什么?争论得怎么样?争论的结果怎样?)(说得真不错,可见你听得很专心!你说的很棒,看出你听得很认真呀!)

过渡:这个故事可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要想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表现出来,老师想送给你一个锦囊(点击“锦囊”)读一读课文第三节:

(1)用“---”划出哥哥说的话,用~~~~~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2)自由组合演练人物的对话。

二、分角色表演,重点学习故事(第三节)

①划出兄弟俩争论的话了吗?

②读出争论的语句,检查对错。谁先来读读哥哥的话?(点击第一板块)谁再读读弟弟的话?分别点击出示:对话板块。重点指导第二板块(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 很不服气)

随机指导朗读:哥哥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板书:不以为然

③同桌练习讲。现在,同桌的两人成立学习小组,我们一起来练练兄弟俩争论的话,好吗?点击出示:整个板块(自由练习)

④台前争论:大家练好了吗?哪个小组想到台前展示一下那争论的场面呢?导演们,可要认真看、仔细听,他们哪个地方争得像?哪个地方演得妙?你还有什么小小的建议呢?评价:(语气、动作、神情)(激烈、气得脸都红了……)一组演。他们还会怎么争论呢?你可以用书上的理由,还可以展开想象,另一组演。(你会用书上的一个成语来形容刚才兄弟俩争论的场景吗?)板书:争论不休

谁知道“争论不休”的意思?“休”呢?(点击)

三、学习课文4-5。(分)。

4-5节:

1、过渡:对呀,兄弟俩总这样争来争去的,也不是个办法呀!那该怎么办呢?

2、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

3、哦,这老人一定有高招,出个什么主意呢?

4、半煮半烤(这主意真好啊!既考虑哥哥的想法,又满足弟弟的心愿,这就叫两全其美!(板书:“两全其美”。)结果呢,美吗?为什么?

5、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四、复述故事:

过渡:多精彩的故事啊!刚才,我们俩人合作表演了争论的场面,你想不想不与他人合作,自己独自来当一回“故事大王”,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听呢?再读读这个完整的故事,学着老师刚才讲的样子,我想稍作准备,你一定会比老师讲得更出色,有信心吗?(点击课件):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

1、练习讲

2、独自讲

过渡:听了这个故事,讲了这个故事,现在,你有何感想呢?(全班交流)?

生1:我认为兄弟俩的争论都是说空话,结果让大雁飞走了,

生2:说到不如做到。

生3:争论是白费时间的。

生4:心动不如行动。要行动哦!

……

过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多观点,谈得可真深刻,如果再遇见这样的兄弟俩,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在小组里先交流交流。

那么,盛老师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又有何感想呢?(打开课本读一读6-11节,汇报)(2分)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张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齐读。)

五、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

2、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说说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读全文

3、讨论交流

四、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

2、讨论争论情形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评议

(1)有没有读出感情

(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

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

1、说说这个故事

2、兄弟俩错在哪

二、扮演角色,组织读议

1、合作探究:读得怎么样,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

2、合作探究:兄弟俩错在哪?

三、对比感想,合理归纳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

2、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

3、联系全篇,进行归纳

五、教学生字词

1、学生指出字音的注意点

2、写字指导

3、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小组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群雁飞过很想射雁争论吃雁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3

一、 学习目标:

1、 能表演哥哥和弟弟争论的经过。

2、 领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 能恰当使用提示语说写一句话或一个片段。

二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已经了解这个争论的故事了。这节课,我们又该学到哪些知识呢?谁来把学习目标大声朗读一遍?

(二)、表演

1、哥哥和弟弟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请你认真读一读,能不能读出争论的语气?同桌能不能演一演他们争论的经过?

2、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演一演。

3、出示:哥哥认为大雁应当 ,他的理由是 。

弟弟认为大雁应当 ,他的理由是 。

4、出示填空题。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而 ,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是他找到了一个 的办法,可大雁 。

5、指名填空后自由读。

6、师:象这样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以后在文时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三)、明理

1、听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指名说)

2、书上也有四句话,先试着读一读,再分别请四位同学读出不同的语气。

3、你最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

4、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5、:同学们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各抒己见。

6、这时,盛老师又是怎样做的?“赞许”是什么意思?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哥哥和地点争论的经过还深深地记在我们心中,尤其是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提示语,请学生再次读。

我们也要学着使用提示语,比如说,今天下午看电影,印浩岚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他一定是欢蹦着走进教室。

出示句子:印浩岚( )说:“ 。”

指名学生用多种表示人心情高兴的词语说。

2、作业:

留心周围的人物对话,如《饭桌上的对话》、《电视机前的谈话》、《课堂上的争论》任选一题或自己写一个题目,重点写对话,要根据任务的动作、神态适当使用提示语。

(五)、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提示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争论的故事(读题),看了这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谁与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争论?他们是怎么争论的?他们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黑板上随机写:谁与谁?为什么?怎么?结果?还有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大家有这么多疑问,那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听故事吧。课件出示背景图)

2、学生自读。(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打开课文读读看)

3、课文一共有十二个自然段,其中第十一节是一个删节号,我请这两组的同学轮流来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剖这个字的读音。剖很难读,他读准了,请他带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剖。齐读三遍,开火车读一组。找找看,这个剖字在文中哪一句话里呢?谁来读一读?)

4、读了课文,来看看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师随机板书: 无影无踪

大雁

煮 争论不休 烤

(他们为大雁烤着吃还是还是煮着吃而争论不休)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结果大雁飞走了。

争论不休中的休字典上有这么几种意思(休: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你看在这儿应选第几个?争论不休是说什么?(还可以指什么?)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咱们来看看兄弟俩是怎么没完没了地争论的?再读读课文,把他们争论不休的话找出来。

2、谁来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你读谁的话?谁来读弟弟?)

出示争论的这段话: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3、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说说你的理由)

A、不以为然,大声争辩上加点

学习不以为然(然:对;如此这样;然而)你认为不以为然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和样子?你能不能把不以为然的.样子做给大家看看?你能读一读哥哥这句大声争辩的话吗?

B、很不服气上加点

他们把很不服气的语气读出来了吗?谁还想读一读?

C、(出示去掉提示语的一段话)你看这儿的这段话,大家读一读,看看和我们刚才读的有什么不同?有了这些词,你门有什么感受?(再出示有提示语的这段话)(这些词语就提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态度、说话的语气。你看一用提示语,我们就看出兄弟俩辩得多激烈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时兄弟俩争论的情景。恰当地运用提示语多重要啊。)

D、谁还想来辩一辩?把哥哥与弟弟的争论语气读出来?请一学生,让他自己找一合作伙伴进行分角色朗读,再请一学生读旁白。

评价

4、他们这样争论不休,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就请过路的老人来评理

得出的答案是:(课件出示)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谁来做一回老人,说一说?

但最终的结果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影无踪)也就是飞得不见踪影了。

5、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四人一组准备。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好?

指导:要表现出争论的语气,老人的语气。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

分组准备。选择一组表演,进行评价。

6、学生讲故事

同学们,我们刚才四人一组表演了这个故事,表演得很好,如果让你们一个人扮演三个角色,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能不能讲好呢?

每人准备两分钟,谁愿意来试一试?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把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词归类)

2、读

3、这篇课文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形声字:烤(换偏旁,注意不能多写一横)键(换偏旁)剖(换偏旁)

4、其中这个赞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写法,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看一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摘抄本课的成语。

不以为然,无影无踪 两全其美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唤起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争论的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争论的故事》。

二、复习检查,整体把握

师:听写四组词语。1.打猎为生 射雁充饥2.不以为然大声争辩3.老人评理 两全其美

4.抬头一看 无影无踪

生(全神贯注地):学生按照要求默写,注意书写姿势。

师:投影显示正确答案,请同学们对照批改.

三、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师:你们知道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讲了争论的故事?

生:课文的2到5自然段讲了争论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争论的场面课文哪一节写的?

生:(大声地答)想。

生: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应该抓住兄弟俩争论的场面。

师:课文的第三小节写的是兄弟俩争论的场面。

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三节,请同学们根据自学要求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用横线划出哥哥说的话,用浪线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等。

生:根据要求自学。

师:哥哥说了什么?

生: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师:哥哥想怎么吃大雁?他说的这句话里哪个字最关键?

生:煮着吃,煮着最好吃。

师:弟弟怎么说?

生: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师:将弟弟说的话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

生: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好味道了。

师:弟弟说的第二句话用什么关联词语连接?

生:用 “只有 ……才”连接。

师:哥哥又是怎么争论的?

生(拍着胸脯):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师:哥哥说烤了吃有好味道还是没有好味道?

生:哥哥说的意思是烤了吃没有好味道。

师:哥哥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

生: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

师:不以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

生:这样的意思。

师:哥哥为什么“不以为然”?

生:因为哥哥觉得只有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师:你能读出“不以为然”的语气吗?

(生用不以然的语气读。)

师:你还能带着“不以为然”的神态来读一读吗?

师:哥哥不认为谁对?

生:哥哥不认为弟弟对。

师:弟弟又是怎么争论的?

生: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弟弟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

生:很不服气。

师:读出这种语气。

生:练读弟弟说的话。

(读出质疑,读出不服气)

师: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下面请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哥哥和弟弟,其他同学读叙述的部分。

生:一个扮演哥哥,一个扮演弟弟,朗读。

(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评价谁读得好。

生:某某读得好,因为他读出了争论的语气。

师:哥哥和弟弟争论得怎么样?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争论不休

生:在这里休是停止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争论个不停。

师:兄弟俩争论不休,老人出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是什么?

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师: ,哥哥满意; 弟弟满意;这就是两全其美。

生: 煮一半 ,哥哥满意; 烤一半 弟弟满意;这就是两全其美。

师:这是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从文章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师:这真是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吗?

生1(认真地):真的。

生2(疑惑地):不是真的,因为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该生受到表扬后脸蛋红扑扑的。)

师:故事读完了,请同学们看图借助四组词语练习讲故事。

生:练习讲故事。

师:请一位同学讲故事。

生:讲故事。

师:刚才这位同学故事讲得很流畅,如果语速再慢一点,讲得有声有色一点就更棒了。

四、交流感想,感悟道理

师:因为争论,大雁飞走了,越飞越远,最后无影无踪了,他们找一位路过的老人评理,可是有了好办法也已经晚了。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

生:兄弟俩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商量怎么吃。

师:有道理。

生:兄弟俩是要射下大雁充饥的,可他们不射大雁,却在不停地争论,结果大雁早就飞走了,这兄弟俩可真够笨的。

生:这兄弟俩没有抓住时机,老师,我想到了一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师:板书抓住时机

师:他们没有抓住怎样的时机?

生:大雁从他们头上飞过这个时机。

生: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板书“先做起来”。

师:盛老师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想法呢,一起读读吧。

一句一句地出示

生:(齐读)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书上的这个“…………”省略了什么?

生:还有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师:是的,因为省略的是一些同学发言的整段整段的话,所以用了12个小圆点来表示。

师:(引读)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难怪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还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

生:(齐说)赞许的目光

师:“赞许”说明什么?

生:说明盛老师同意同学们的说法。

生:说明盛老师对同学们的看法很满意。

生:这是盛老师在称赞同学们。

师:对,就像老师刚才称赞你们书读得好一样。

师:赞许可以换个什么意思差不多的词语?

生:赞同

生:赞扬

生:称赞

生:赞赏

师:出示:听了同学们的议论,哥哥说 ,弟弟说 。

生:哥哥说要是我不和弟弟争论先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哇。

生:哥哥说我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生:弟弟说我们要是一人射下来一只大雁就好了。

师:老师想送你们几句名言,希望你们记住。

出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九龄)

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歌德)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

生:齐读名言。

五、实践练习,拓展迁移

师: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还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生:(入情入境地再次诵读名人名言)

师: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生:喜欢。

师:好,请同学们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好吗?

《争论的故事》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论的故事。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习讲述《争论的故事》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争论的故事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