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2025/11/0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课文《荷花》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1

本次教学我感到教学目标已较好的达成,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法指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总结,课堂大容量,效率高。亮点是学生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总结得很好,文中取法,链接生活,当堂作文比较成功。

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做的'也很不错,不足之处是感情朗读指导的还不够到位、充沛,以后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品完了要立刻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可以加上老师范读、学生PK读、老师推波助澜的分析指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要进一步挖掘加强,另外,以后我在课堂上声音要更加洪亮、激情要更加饱满,字体要进一步提高。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2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随着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先写来到荷花池边,再写荷花的姿态,然后总写荷花的美,最后写作者的联想,回到再现实。因此,我认为讲本课时要抓住文章的特点,把荷花的美充分展示给学生,才会让学生明白美景才能让作者陶醉,以致于觉得自己是荷花了。

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充分欣赏荷花的美,再品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露、钻、探、伸、冲)。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使劲地、不停地、高高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精神抖擞地、痛痛快快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体会荷花心情把自己当成荷花,冒出来仿佛想干些什么,想说些什么?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其次,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渗透新课程理念“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我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接着我让

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这样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最后,配乐朗读,感情升华。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4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作者叶圣陶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完成写一种植物的教学任务。

1、随文识字。本课的9个生字,集中分布在课文的第2节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中,第4小节作者的想象中,因此识字教学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是一句长句,其中又有4个生字。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读好句子,先学习生字以扫除在朗读时可能遇到的障碍。每个生字的教学各有侧重,其中“展”重在字形,“破”重在部首,“嫩”重在读音。另外4个生字“佛、裙、随、蹈”的教学则比较置后,则先让学生在反复的与文本接触中,读准字音,而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识“佛、裙、随、蹈”。这样的生字教学设计既能提高识字效率,又能避免由于识字教学的介入而中断的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2、朗读体会。本文语言优美,在阅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文本语言。如:教学第二小节时,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叶多、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读好这部分课文,熟读成诵,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同时迁移到写一种植物的方法上来。

3、借助媒体。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交流,感受荷花的婀娜多姿,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我借助媒体,创设了一个学生与作者一起“看荷花、赏荷花、想荷花”的情景,让学生和作者站在同一角度上,从而更好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课文第二段中三种荷花的样子。

4、教学不足。学生发挥想象的余地不多,可能受到媒体和同学回答的影响,在作业时有点千篇一律。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5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置学抄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仅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现在我一起读题目。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于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对学生的好的写字习惯给予表扬,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形象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学生识字,更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课程最后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书写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让学生认真描红才结束此课。

二、读书要读出味来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权利,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则因追求创新和个性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机会。《荷花》的教学为呼唤回归阅读权的阅读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教学中于老师介绍了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淅流畅,平实淡雅,写景状物细致优美,耐人寻味。然后说:《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们要能读出他的美味来。这给阅读教学下了一个总的要求,然后又介绍方法说:古人把读书叫估煮书(板书),书越煮才越有味。在煮书过程中,于老师分三步走进行教学。首先是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板:熟读)。在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边巡视边指导让学生读进去,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读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同学们,请你们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板:品读),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语句划出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划得认真,再请你把自己体会的内容批注在旁边。这里于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继续煮书,深入体味。在品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让学把一些好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当品读告一段落后,让学生共同交流从划出的词语中体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练习如何把体会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品读逐渐进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来越美了。如:一个同学在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了赶紧这个词,并说到:我体会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时也好像闻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极了。(赢得了同学们一阵掌声)。于老师继续引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他试着读到:赶紧(赶字读得很急切,紧字则舒缓,赞美的读出)。于老师这时竖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带领大家读了两遍。此外于老师还引导学生品读了挨挨挤挤、冒、饱胀、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语及第四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于老师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板美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于老师给予指导,并范读,如第四自然段要轻声读,用气读,带着想象读。通过于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自己陶醉在优美的文中,听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适当的创新

适当的创新或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好事,是课改倡导的核心,但在一些课堂上,常常一创不可收拾,沾边的不沾边,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张扬的个性,有创新。归究其原因,这是没有在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没围绕文章或字、词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前面叙述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在于老师教学中,学生通过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分的对话,创新思维非常活跃,产生的创新成果也与文本相贴切。

再如,在教学到有的还是花骨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于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花骨朵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含苞未放、含苞欲放,还有的学生道:含苞羞放,这时于老师又竖起了大拇指夸她想得好,既贴切,又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这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处,每一处都让我感觉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这才是课改体现的创新教学。

以上三点是笔者听课后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于老师的课展示了教学艺术的无穷的魅力,表达他对阅读教学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体会。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 篇6

1、积极利用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检测了学生掌握的情况,为新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采用实物教学更能直观化,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单词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记忆单词比较快、准确。

3、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指导了学生参与动口,而且自己也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作了带头榜样作用,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敢于交流,即是说错了,我也正确地引导进行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主动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环境和氛围,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