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鱼教案

2025/11/0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中班鱼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鱼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将报纸拧成纸条后固定成鱼的外型,并用彩纸对鱼进行条纹装饰。

2、体验手工的乐趣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1、 PPT课件、海底世界背景图。

2、报纸、皱纹纸、三角形、圆形彩纸、固体胶、抹布、废纸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热带鱼,导入活动。

1、师:(出示PPT)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啊?

2、师:原来呀,这里是水族馆,那我们一起去参观吧!水族馆里都有些什么呀?这些鱼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3、小结:这些鱼儿的.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条纹,你们觉得漂亮吗?

二、观察五彩鱼,掌握制作方法。

1、观察五彩鱼,认识操作材料

2、教师示范,掌握操作方法。

师:

①首先撕开双面胶,

②报纸斜角卷卷卷,紧紧卷成长纸棍

③纸棍用力拧拧拧,拧成细细小纸绳

④纸绳两头交叉捏,双面胶儿绕一绕

⑤漂亮彩带来装扮

⑥贴上眼睛和鱼鳍

⑦五彩小鱼完成啦!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相互评价。

1、师:快快快,把小椅子搬过来,水族馆的五彩鱼展览会快开始了。在这次的展览会中,你最喜欢那条鱼,为什么?

2、师:那现在我们一起去邀请更多的小朋友来参观我们的五彩鱼展览会,好吗?

幼儿园中班鱼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几何图和线条画出简单的鱼,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2、继续学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色,能大胆地表现“好吃的鱼”。

3、在选择、调换颜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二、活动准备:

(一)材料:

玩具小猫、图画纸若干。(每张纸上画上一个煎盘,并用缝纫机在煎盘的四周扎一圈细密的小孔。)

3、油画棒、勾线笔、彩纸条、胶水、剪刀等。

4、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1、出示小猫,告诉幼儿: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给它送来了很多礼物,是什么呢?

2、屏幕显示各种各样的鱼,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这些鱼的造型。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鱼是什么样子的呢?(用三角形、半圆形、圆形、梯形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3、师继续讲述:小猫收到了这么多的鱼,心想,如果能把这些鱼烧成各种各样的味道,请朋友们一起来吃该有多好啊!可小猫不会烧鱼,怎么办?(启发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

4、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鱼可以烧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红烧的、糖醋的、葱油的??)

(二)教师以烧鱼的`形式,为幼儿做示范:

1、教师介绍煎盘,准备烧鱼。

师:说了那么多,老师都谗了!赶快准备烧鱼了,先拿出烧鱼用的炊具——煎盘。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⑴、先把鱼放入煎盘里。(在煎盘里画上一条鱼)

⑵、然后在鱼的周围浇一层油。(涂上一圈不规则的黄颜色)

3、师生共同讨论:烧鱼的时候可以

放些什么作料?

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自己制作作料并贴在鱼的边上或身上,如绿色的葱段、红色的辣椒、黄色的姜片,还可以添画一些作料,如咖啡色的酱油等。

4、最后,教师提醒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用短线排列的方法给鱼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

1、要求幼儿尽量把鱼画大些(不超出“煎盘”)。

2、启发幼儿选用一些与咖喱的、红烧的、糖醋的、葱油的及其他作料相似的颜色,把鱼烧得又香又美。

3、对个别运用短线排列法涂色有困难的幼儿,做个别辅导。

4、提醒幼儿最后撕去煎盘周围的纸边。

(四)评价活动:

1、请幼儿将各自的煎盘放在铺好桌布的桌子上,教师抱着玩具小猫和幼儿一起围坐在桌子旁以品尝鱼味的形式评价作品。

师:哇!小朋友烧了那么多好吃的鱼,我们和小猫一起来看一看、尝一尝,比一比谁烧得鱼又香又美。

2、对大胆造型、配色鲜艳以及构图独特的幼儿多做鼓励,也可用大家提建议的方法,帮助个别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幼儿园中班鱼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提高对立体纸贴画的兴趣。

2、发展空间方位知觉,学习合理布局,将各种颜色鱼鳞连在一起的技 能。

活动准备:

1、贴满彩色鱼鳞的漂亮的`小鱼;

2、画好鱼身的纸,五颜六色的纸条,蜡笔、胶棒、废报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将做好的小鱼贴在皮筋上套在大板上,拉动皮筋让小鱼游出来, 激发幼儿兴趣。

2、请幼儿观察鱼鳞是怎样制作的?

3、让幼儿试着制作鱼鳞贴在前面的大板上,注意短边对短边。

4、幼儿操作,鱼鳞制作要细心,每一片鱼鳞间要留些距离。

5、贴完之后用油画棒涂上颜色。

6、完成画的幼儿教师带到一边玩捞鱼的游戏,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继续 完成。

7、作品完成教师给予讲评。

活动评析:

这节课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培养并提高了动手能力,发展空间方位知觉,幼儿兴趣很高,能认真仔细的贴每一片鱼鳞,鱼鳞颜色搭配鲜艳,很好地完成作品。

幼儿园中班鱼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花瓣鱼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美好意境。

2.能在花形卡纸上贴花瓣,创造性的制作仿真鲜花。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花瓣、玻璃鱼缸、花形卡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花瓣。

请幼儿观察,漂浮在水里的花瓣像什么?

2.欣赏和理解散文诗《花瓣鱼》。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花瓣鱼》。

花瓣鱼是什么变的?为什么花瓣鱼比小溪里的鱼更漂亮?(因为花瓣有深红的、粉红的、雪白的……小溪里的鱼没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有了花瓣鱼,小溪为什么变成了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花瓣五彩缤纷,还有香味,所以小溪就变成了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人们为什么不舍得捕捉花瓣鱼?花瓣鱼离开小溪回到树上,又变成了什么?

3.指导幼儿做花瓣鱼。

4.分享与交流,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

散文诗:

《花瓣鱼》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

一阵风吹过来,吹落了桃花、杏花和梨花。它们乘着风儿飞啊飞啊,飞向一条清亮的小溪。

花瓣儿刚一沾到水面,扑愣愣,就变成了一条条桃花儿鱼、杏花儿鱼、梨花儿鱼。从这以后,小溪里又多了好多好多的鱼。

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多了,有的深红,有的粉红,有的雪白。

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一条彩色的小溪了。

花瓣儿鱼不但颜色美,还有花的香味儿。

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一条香喷喷的'小溪了。

好多人都知道,小溪有了花瓣儿鱼,就带着渔网鱼竿来捕鱼了。

可是,他们站在小溪边,看着花瓣儿鱼游来游去,像水中的花朵,闻着溪水飘散的花香,谁也舍不得捕捉它们了。

经过了夏天、秋天、冬天,花瓣儿鱼在小溪里交了很多好朋友,生活得很愉快。

春天又来了,花草树木又都发芽了。大地泛起了绿色,还飘着一阵阵香味儿。

花瓣鱼很想念它们的树,是啊,离开了那些桃树、杏树和梨树都一年了。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早晨,花瓣鱼游出了小溪,跳跳蹦蹦地又回到了树上。

回到树上,它们又变成了一朵朵桃花、杏花、梨花。

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开了。

人们说,今年的花儿开的真早啊!

幼儿园中班鱼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折纸扇的方法进行用合适的手工纸,剪、折鱼身、鱼尾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看图折纸的技能,巩固剪、折、压、拼贴及对边折的技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交往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3、体验成功的`喜悦。

4、感受色彩对比。

5、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关鱼的碟片、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手工纸或蜡光纸若干、笔、剪刀、蓝色背景图、小鱼、示范图折纸图1张

活动过程:

一、看碟片,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谁生活在水里吗?

2、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碟片提醒幼儿仔细观察鱼的颜色、形状及水草)

3、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长得什么样?

二、引导幼儿欣赏观察示范图。

1、老师做了一幅图,你们看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2、你们知道这幅图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三、引导幼儿看图折纸。

1、你最喜欢这条鱼吗?它是怎么折出来的?请你说说这条鱼的图示步骤。

2、老师示范讲解

(1)将长方行的手工纸对边折压好。然后用铅笔如图画好。(要画弧线)用剪刀沿着画好的弧线剪下。

(2)将剪好的鱼形的纸展开后(如图),从纸的顶端部分,开始用折纸扇的方法,进行边对边反复折叠。

将纸折到鱼尾部,然后将纸的边缘涂上胶水或或粘上双面胶,对折粘好。

在白色纸上画好眼睛(当然也可以用活动眼珠代替),可以将彩色纸剪成半圆形来装饰尾鳍。

3、小鱼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它们还喜欢在水里捉迷藏呢!那可以准备一张背景纸,然后画上水草等?

四、幼儿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有的小朋友折要折很长时间,那怎么办呢?

2、小朋友先折鱼,最后大家一起合作制作海洋背景图。

五、幼儿展示作品,相互评价作品。

活动反思:

1、导入部分提到了颜色、形状,在指导幼儿制作的时候也应该围绕颜色和形状来进行。

2、活动的开放性应该更强一些,让幼儿更多自主创作的机会,允许幼儿有不同的创意,更好的体现鱼的多样性。

幼儿园中班鱼教案 篇6

学情分析

曾带幼儿去海底世界游玩,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鱼,让幼儿印象深刻。回来后的几天里,幼儿经常谈论,非常好奇海里还有哪些奇形怪状的鱼,这种好奇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使其突破常规思维来思考问题。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海里的两种奇形怪状的鱼,并了解其名称。

2、引导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并动手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奇形怪状的鱼。

3、引导幼儿体验大胆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去海底世界游玩的光盘,教学图片4幅,其中槌头鲨图片2张(1张全身的、1张头部特写的)、鳐图片2张(1张全身的、1张侧面鳍特写的),录有《水族馆》的磁带,图画纸、勾线笔、油画棒。

2、经验准备:幼儿有画鱼的经验,认识鲫鱼身体的各部分,到海底世界欣

赏过各种鱼类。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前一段时间我们去海底世界游玩,在里面看见了许多奇形怪状的鱼。教师出示图片:一条奇形怪状的鱼(槌头鲨——全身),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他们说出这条奇形怪状的鱼怪在哪里?

你们看看这条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鲫鱼有什么不同?哪里怪?

(这条鱼比鲫鱼大,这条鱼的头和鲫鱼的头不一样……)

对了,这条鱼比鲫鱼大,但最怪的地方是它的头,它的头扁扁的,像个长方形,这条鱼的名字叫“槌头鲨”。教师边小结边出示槌头鲨的头部特写图片。

教师再出示另一条奇形怪状的鱼(鳐——全身),让幼儿观察。你们看看这条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鲫鱼有什么不同?它哪里长得奇怪?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让他们说出这条奇形怪状的鱼怪在哪里。

(这条鱼长得扁扁的;这条鱼像扇子;这条鱼像蝴蝶;这条鱼的尾巴和鲫鱼的尾巴不一样,细细长长的……)

说得真棒!这条鱼长得像一只大蝴蝶,两个鳍像扇子一样,尾巴细细长长得像一条线,它的名字叫“鳐”。教师边小结,边出示鳐的侧面特写图片。

分析: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让幼儿更直观地观察怪鱼怪在哪里?培养幼儿对比观察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让幼儿说出两种鱼不同的地方,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看录像,引导幼儿讨论

①带领幼儿看录像,寻找各种奇形怪状的鱼。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在海底世界游玩时看到的各种奇形怪状的鱼。(老师播拍摄的录像,让幼儿仔细观看)

②幼儿自由寻找奇形怪状的鱼,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外形特征,并引导幼儿说出找到的怪鱼怪在哪里?

(这里有一条鱼长得很怪,头上有个大包——羊头鱼;这儿也有一条鱼长得很奇怪,长得像叶子——叶海马;这儿也有一条鱼长得很奇怪,头上有个

大壳——棘茄鱼;还有一条鱼身上全是刺——刺鲍……)

分析:教师播放录像,当幼儿找出奇形怪状的鱼时,可暂停播放以便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逐步找出这条鱼哪个地方长得奇怪,和别的鱼有什么不一样?看看它的'头,看看它的身体,再看看它的鱼鳍和尾巴,等等。

③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让他们说出自己想象中的怪鱼。

(我想象中的鱼有翅膀,可以在水里游,可以在天上飞;我想象中的鱼有又大又尖的牙齿,就像大象一样……)

3、幼儿大胆创作,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奇怪的鱼。

教师边播放《水族馆》音乐,边鼓励幼儿试着用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鱼。

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启发、指导。

幼儿给自己想象中的怪鱼起名字。

4、展示、欣赏作品,介绍自己画出的怪鱼,体验创作的乐趣①把全班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的作品展示墙上,引导幼儿欣赏。

②请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怪鱼的名字和特点。

我画的鱼叫象鱼,它有一个长长的大象鼻子,可以吸起海底的水草和贝壳;我画的鱼叫大嘴怪,它有一个大大的嘴,可以吞下一头鲸鱼;我画的鱼叫怪爪鱼,它有4个爪子一样的腿,可以抓住水里的小鱼……

③表扬大胆想象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