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究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学生回答:接受。
激发兴趣:好多的数字朋友想考考我们,咱们接不接受他们的考验呢?
教育家第思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呼唤、激发。”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创设数字朋友考学生的问题情境,既新鲜又有挑战性,符合争强好胜的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与体验
学生打开书48页,自己在空格处填数。
全班订正。
学生先自己认真的观察,然后小组研讨,发现规律。
全班交流。
可能有:
竖着看,上一个数都比下一个数少10,下一个数都比上一个数多时10;
横着看,前一个数都比后一个数少1,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1;
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相同;
从右上到左下这一斜行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
每一竖行个位上的数都相同,(除第一行外),每一横行十位上的数都相同等。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汇报。
1、师:好,我们看看他们给出的第一关。
实物投影出示表格,说题目要求。
第一关我们已经顺利闯过。
2、咱们来看看第二关。
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发现的规律少,教师可进行引导。
三关:
1、师说生答
教师和学生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说一说。
2、我说你答
同桌互问互答。
注意:一般六十几不包括六十。
3试一试
引导学生思考竖行有什么规律,横行有什么规律。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自己找到了很多规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及时体验、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实践与应用
学生做题。全班订正。
让学生将1题独立写在书上。
将2题写在书上。
先观察,再交流,最后将答案写在书上。
四关:
完成练一练的1、2题和数学冲浪
1、游戏:将苹果放到合适的筐里。
2、看谁分得清
学生口述66的个位、十位各表示什么。34、88、62呢?(以竞赛的形式进行)
3、看谁脑筋转得快。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数学教学设计 篇2
一、创建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思考,数学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放映图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图片中都有些什么?
学生1:操场上有国旗
学生2:操场上有1面国旗
3.点明主题
两位同学都提到了国旗,但是二者之间有何不同呢?同学2提到了数量。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数一数根据先前的图片,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图片中那些数量是一,哪些数量是二,三四五,的物体吗?
同学积极回答
2.老师给出结论:数数时除了一个一个数还能几个几个的数。
3.数数方法
有同学发现,数较多物体时,容易数乱。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数才能保证准确性呢?
老师提出可以用按顺序做标记的方法。
三、动手实践,加深巩固
1.同学们亲自动手,试着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图片中的男女同学。
2.放映数字与相应数量关系的图片让学生朗读。
3.让同学们数一数自己身边的物品数量。
四、课堂练习
1.放映数量连线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五、老师总结
数学问题是从实际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数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
3、通过小组会议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圆与转化后的图形的联系。
教具、学具:剪刀、图片,圆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图对比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新引旧、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平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
5、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吗?
6、(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7、那些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数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练习:
20×3 60×4 80×5 30×4 70×8 40×9 400×5 500×7 110×6 200×9 150×3
2、提问:指出150×3 70×8 400×5 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生活情境:
1、出示课本情境图:学校要准备开运动会了,在入场仪式上每个班级都要拿着气球入场,最后一起放飞气球,庆祝运动会开始。现在就是小红跟小明代表自己班级去总务处林老师那里领气球。这时,林老师出了一个问题考他们: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3、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 80÷20=4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 b.8÷2=4,则80÷20=4 (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c.80-20-20-20-20=0,这里有4个20.所以80÷20=4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 b.83÷20=4……3 (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三)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60÷20= 90÷30= 80÷40= 60÷20≈ 90÷30≈ 80÷40≈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这里提供评价:如果全做对的同学可以奖励3颗星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创设情境:运动会开幕式不仅要气球,还要彩旗,为运动会添彩。现在刘老师那里有120面彩旗,每班要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120÷30= 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
a.12÷3= 4 则120÷30= 4 (把120看成12个10,30看成3个10.这里强调让学生进行说一说他的算法过程是怎么想的,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b.30×4=120,则120÷30= 4
3、想一想:122÷30≈ 120÷28≈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180÷30= 240÷40= 420÷60= 184÷30≈ 240÷37≈ 420÷58≈
四、练习巩固、提高应用
1、要求口算:
90÷30= 150÷30 360÷40= 143÷70≈ 632÷90≈ 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3、练习十三第5题:
小红在看故事书,这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要学生说出题目当中隐含的条件:一个月大约30天。这道题目放在课堂上训练,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进行提高训练,同时还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帮忙指导,以便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80÷20=4(个)
答:还有4个班级没有领到气球。
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认识大部分的真分数,为了引出和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材创设了“分饼”的情境活动,并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通过直观了解,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从而较全面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分数可以分为3类的错觉,应在学生总结“真、假分数”的特点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加以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理解带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能力目标: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德育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懂得知错就改,公平、公正、同学之间合作共进,使自已的生命之花有价值地绽放;教育养成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心育目标: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学习有浓浓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圆形纸若干片、剪刀、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提纲:
1、自学数学书第37—38页内容。
2、记下你的收获和你的问题。
3、尝试解决课后习题。
4、创编习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1、出示课件:在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村口,感到很饿。这时八戒主动提出为大家化些斋饭。由于猪八戒礼貌待人,得到村民的同情就给了他4张大饼,他乐巅巅地往回走,边走边闻那饼散发出来的诱人的香味,实在忍不住就吃了一张,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化作飞鸟跟踪他的悟空看得一清二楚。猪八戒回到师傅跟前,还没开口,悟空揭发到,呆子你在路上已经吃过饭了,剩下的东西没你份了。唐僧一听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和颜悦色地说,悟空原谅他吧,八戒饭量大再让他吃些吧!这时八戒低着头羞愧地拿出饼,悟空大吵着这回可得平均分!猪八戒面对这3张大小一样的饼,要分给四人吃,四个人该怎么分才公平呢?他摸了摸头,想了很久也不知所措,这可难住了猪八戒。同学们,我们快来帮帮已经认识错误的八戒想个办法好吗?
2、提出问题:3张大饼怎样能够平均分给唐僧师徒四人呢?每人得到大饼的多少张呢?3、揭示课题:分饼
(设计意图:在一上课开始,通过讲学生听熟悉的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究与思考。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3分钟)
活动操作一: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10分钟)
1、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多种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2、各小组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一张一张的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每张饼的,共分一张饼的。并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第二种分法:把3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也是张饼,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3、演示学生两种分法的图片:
4、请观察,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子比分母小,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在整个活动中感受数学,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上台演示不同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大胆发言回答问题的能力。)
故事:同学们帮助八戒解决了这一难题,八戒打心眼里感谢同学们,同学们想对八戒说点什么吗?(猪八戒你要知错就改,别再贪吃,要多孝敬师傅,团结师兄。)猪八戒一定会牢记同学们的忠告的。就请大家看他的行动吧。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十分,这次八戒去化斋,牢牢接受教训,把化到的饼紧紧抱在怀里,把鼻子撅老高老高,生怕闻到香味又控制不了自己贪吃,他这次有很强的抑制力,把化到的饼原数不动地拿了回来。师傅看到八戒有这么大的进步非要奖励八戒,让他多吃一张饼,可八戒坚持要做到平均分。于是八戒一数共有9张饼,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脑子里不停地想应该怎么分,才能做到平均分呢?这个问题又难住了可爱的八戒,大家愿意再伸出友爱之手助他一臂之力吗?
活动操作二、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13分钟)
1、提出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2、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老师巡视并进行指导。(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9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9张饼的,就是张。
师: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吗?跟刚才我们认识的真分数有什么不同?(分子比分母大)所以像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然后板书:假分数让学生按照这个特点试说几个假分数。
第二种分法:先把8张饼分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2张饼,再把另1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张,每人共得2张加上张饼。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分法的结果:2张加张,如何来表示?让学生进行讨论,像这样一个整数带着一个分数的数,叫什么分数呢?然后板书:带分数。然后出示写作: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并让学生跟读。让学生列举几个带分数并读写。
4、提出跟2是否相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进行小结:这两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
5、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两个概念。让学生自己对真假分数的加以区别,总结各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小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特点: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比分母大。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像2,1,…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学生能够独立地操作第二个活动。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
三、练一练。(11分钟)
1、课堂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4、谜语:根据所给词语猜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属于哪一类。
七上八下百发百中 九九归一举一反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注重了基础,也可以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会的回答积极性。同时也进行了知识的整合。)
5、创编习题展
(设计意图:给学生编空间,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学习所思设计习题,通过此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堂总结。(3分钟)
1、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新的朋友,它们分别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介绍你新朋友的特点吗?
2、交流体会。
五、家庭作业
任选其一:
1、请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下今天的收获。
2、设计一份自留作业,对本节知识加以巩固。
数学教学设计 篇6
数学教学设计【精】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