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重点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地震),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在实验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地球内部是不断变化的,破除关于地震的迷信说法)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一根长30厘米、直径1厘米~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
2.挂图或投影片——地震的情景、地壳的变动、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现代地震仪。学生准备——毛巾。
三、教学重点:
1、地震基础知识
2、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关于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你在电视里看到过关于地震的情景吗?
2.讲述:下面,我再来讲一讲今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的大地震的情景。
3.谈话:关于地震,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
4.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例如地震是怎么形成的,怎样预防地震造成的灾害等。
学习新课
1.启发学生思考地震的成因
(1)讲解:我们先来研究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着,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2)实验1: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①讲解:每个同学把带来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
这一层层的毛巾很像地下一层层的岩石。假如地下的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会弯曲)
你在自然界中看过弯曲的岩层吗?
(3)实验2: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①讲解:每组桌上有一根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压断。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想:
当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可能也会被压断)
当岩层被挤压断裂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可能会发生地震,有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声音。)
2.讲解地震的成因
(l)出示:地壳变动图。
(2)讲解:
我们知道地壳中的岩层是沉积而成的,最初的时候都是比较平的,一层层重叠在一起。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变呢?主要是由于地壳内部压力的作用。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继续增大的时候,就会由褶皱到断裂,像我们在实验中把木棍压断一样。
(3)出示:地震成因图。
地震时施放的能量是以波的形式,从岩层断裂处向四周传播的,传到哪里,哪里的大地以及大地上的各种物体——山脉、房屋、树木、家具、桌上的物品、吊灯等,都会跟着震动起来,严重时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
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是由于岩层的断裂造成的。此外,还有因为火山爆发、大地陷落等原因造成的。
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有的地震比较强烈,人能感觉到;有的地震不强烈,人感觉不到,通过仪器才能测量出来。
3.了解人对地震的探究,以及对地震灾害的预防
由于强烈的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灾害——震倒房屋、砸死砸伤人畜,因此人们非常害怕地震。面对可怕的地震,人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编出一些迷信的说法,吓唬别人,吓唬自己;一种是努力探究地震的秘密,掌握地震的规律。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地震之前总有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例如井水突然增多、变浑或翻沙,很多蛇出洞,很多老鼠过街,鸡不进窝,骡马惊恐地逃出马棚等。这些现象可能与地下的震动有关系,人还没感觉到,井水已经有反应了,动物已有感觉了。比如今年地震前,有大量蟾蜍集体上岸迁移。这些现象叫做地震前兆,也就是说,当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有可能发生地震。根据地震前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报地震的发生,使人提前采取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
(2)讨论:
如果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正在屋里玩或睡觉,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
(3)讲解: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电线着火,炉火倾倒,造成严重的火灾。
现在,人们还不能十分准确地预测地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一定会更多地掌握地震的规律,避免或减少地震造成的灾害。
五、小结与课后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地震的知识。
2.提问:
(1)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2)地震前有哪些先兆?
(3)发生地震时,应该怎样做?
3.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六、参考资料
1.地震发生的原因
2.地震波
3.震源
4.震级
5.地震烈度
6.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
7.张衡和他发明的动动仪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篇2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范文(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安全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2.通过这次四川的地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3.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等良好品德。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有关地震知识的电教设备
【活动过程】
一、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新闻及地震是的录像片段,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
提问:刚才新闻里说了什么?(地震)哪儿发生了地震?(四川省的汶川县)四川省是哪个国家的领土?(我国的领土)地震时,地面怎么样呀?(剧烈震动)
二、放地震的片断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断裂,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三、放地震形成录像,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的形成师:现在,看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师领读:地震的形成观看后提问:地震是什么发生变化形成的?(地壳)师小结录像内容
四、地震避难小常识
1.出示幻灯片并提问,要求幼儿判断发生地震时,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不安全的?(幼儿讨论。看幻灯,老师帮助幼儿理解哪些安全,哪些不安全)
2.出示幻灯片,幼儿看图师逐一讲解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是安全的?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为了自己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将门打开,确保出口;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五、爱心教育
师:这次地震给我国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害,这是一次很强烈的地震,大部分房屋倒塌,还有许多人民无家可归,有些小朋友没有教室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你们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当时有哪些人帮助了他们?
出示幻灯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通过新,老汶川的对比,使幼儿明白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互相帮助,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视频、图片的观看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经验讨论和演习活动幼儿能积极地参与,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急救箱的小游戏又让幼儿懂得在生活当中应提前预备好急救物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可能带来的各种灾害,包括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水电断裂等。
2.掌握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例如规划建筑设计、参与防震演习等。
3.学习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了解地震应急救援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内容
1.地震灾害的影响
2.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
3.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地震可能带来的各种灾害和防范的基本方法。
2.互动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3.观摩法:观看防震演习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灾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
(1)地震灾害的影响
地震可能带来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水电断裂等各种灾害。在地震灾害中,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失去财产等。
(2)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防震措施。比如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规划拓展疏散通道、加强地震监测等。
(3)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地震灾害中,紧急救援措施应以“救死扶伤”为原则,积极进行现场救援,并及时向外界通报灾情。
3.实践
模拟地震场景,让学生通过演练,掌握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可能带来的各种灾害,掌握了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并学习了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2、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质素。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地震发生时,该如何应变》;发生地震的影片一张;桌子、椅子、脸盆、床、锅炉、衣柜等各7份;公共汽车3辆;商店一个(用KT板制作一个大门和两面墙。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最近在四川汶川发生了一件大事,是什么?说说你了解的情况。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2、老师小结地震的可怕性,讲解会发生地震的原因。
3、提问
幼儿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能力。
二、 观看课件《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三、 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发生地震时,故事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逃生的?
2、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逃生方法吗?
3、教师小结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1)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2) 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3) 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4) 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你。
(5) 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四、幼儿与家长们一起进行地震逃生演习。
1、 场地布置:摆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脸盘、锅炉等;有商店;安排一些幼儿和家长坐在车子上;
2、 引导孩子们要注意别惊慌,要注意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互相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互相扶持。家长们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好逃生技能。
活动评价:
1、幼儿们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进行地震演习活动,感觉非常新奇、有趣,每一个幼儿都表现得很热烈。
2、幼儿对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毫无经验可言,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变和逃生,但经过这一次活动之后,幼儿都掌握了发生地震该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机智性不高,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此外,个别幼儿钻的技能较低,今后需加强锻炼。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学生在地震的状况下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遇学生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的指挥,作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学生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地震时快速正确寻找防震地点。
【教学难点】:
学会地震时快速正确寻找防震地点。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演示相结合。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观看录象或图片,让学生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视频资料提问:“如果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了解防震减灾的一些基本常识。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学生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学生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学生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学生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学生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4、组织学生“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学生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学生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5、课堂归纳总结
如何创设情景防震演练创设地震的突然发生的情景,模拟防震。学校中的防震要求
(1)地震时听从老师的指挥,不慌不乱
(2)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楼房内的学生可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乱跑跳楼。
(3)地震时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4)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沉着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教师根据生活实际给予指导。
(5)小结概括:学校中地震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寻找有利的防震地点。听从指挥:疏散,避震要寻找最有利的地点课桌下、开阔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