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设计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方法设计 1、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阅读拓展法。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升华对买木雕少年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引入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四、学习生字
1、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2、词语非常丰富,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一、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生: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1) 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 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 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3、本课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六、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七、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课后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篇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定的语言场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得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落实爱是相互的主题。
[教学设想]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云雾。
(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声音)
2、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这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3、教学卖 。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轮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
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 ,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
自由准备指名说
三.紧扣遗憾研读第一板块16自然段
(一)出示第9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用指名读、齐读方式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几次(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板书: 遗憾 )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理解遗憾
(1)什么叫遗憾 ?
(2)联系学生平时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师生互谈遗憾的经历。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具体原因)。
4、交流原因: 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1)理解栩栩如生
①指名读这个词
②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③指读这句话。
(2)理解爱不释手:
①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
②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3)理解琳琅满目
①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② 琳琅满目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
③(播放课件)欣赏琳琅满目的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
这就是木雕,木质的工艺品,来自非洲。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5、闯关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1)出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等四字词语,并让学生朗读。
(2)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遗憾)。
自由准备指名说,师适时指导沉甸甸的甸字读音。
6、过渡: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四.书写指导,作业巩固
1、书写售 、卖:
引导学生发现出售的意思与卖相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售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会学其他12个生字。
2、继续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播放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师: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 出示:(这些木雕有 ,有 ,有 ,真是琳琅满目。)
引导学生用上栩栩如生、构思新奇、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等四字词语来夸夸这些木雕。
2、就是这些琳琅满目的木雕,就是这栩栩如生的小象墩吸引了我,但是我又不能将其带回国,所以我很遗憾。但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接着去学习课文。
二、紧扣遗憾研读第二板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
1、自由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
(1)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板书:不能出售)
(2)师生对读,读出语气。
(3)分角色表情朗读。
(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
(2)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呢?
师生对读:老师夸张地强调你们是朋友这句话。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
②补充资料,解疑:
同学们,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播放背景音乐《医疗队员到坦赞》。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课前,同学们有收集到有关资料吗,能交流一下吗?
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心情会怎样?
(4)你能通过自己的读让我们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吗?去读一读。
通过朗读,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读出两处我们是朋友这个语句的理解。
(5)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
出示:这木雕还是 。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
三、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师: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给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
2、师小结: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四.书写指导
1、学生自由地讨论辨、堆、驮三个字的书写。引导学生注意三个字的笔画。2、自由书写,并及时评价。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卖 木雕的少年
朋友
中国游客 不遗憾 非洲少年
不能出 售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行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了解课文的背景;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非洲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2、教学“卖”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读准课文的生字新词,碰到自己不会读的地方去请教拼音或同学和老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我”与非洲少年之间的事)
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
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 ,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
三.研读课文
(一)出示这段话。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这里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齐读
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理解“遗憾”
什么叫“遗憾”(不称心,惋惜,可惜)
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指名讲两三个。
师:老师也有遗憾的时候,那天咱们去温州乐园时,因为一时害怕,缺乏勇气,结果就没有去坐“翻天覆地”和“摩天轮”,后来听着别的同学 和老师描绘说上面有小鸟飞翔的感觉,羡慕极了,现在就很遗憾当时没有上去。
师:而这里的我为什么遗憾呢?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具体原因)。
4、交流原因: 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预设一:沉甸甸的 师适时教学“甸”字读音。
生读错时,师:要在一般情况下你是对的,可是这个字在ABB式的词语后面应该读成第一声。
师:既然沉甸甸的,就不要带嘛?谁能说得再具体点?(生找描写写木雕的句子)
(1)理解“栩栩如生”(板书: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A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两个)
B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我以为你懂了这个词的意思。说说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活泼生动的样子就像活的一样)——齐读
C.指名读这句话。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活了。
师:就因为它如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所以课文还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它——精美的工艺品。可看着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只能看去不能买回去,真是一种遗憾哪。
(2)理解“爱不释手”:
A“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B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师评:我要表扬你,你真是个用词小专家,能现学现卖!
( 3 )理解“琳琅满目” (板书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A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B “琳琅满目”这个词你在哪里也听说过啊?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让你的眼睛里全是它们。
C可是小朋友们,书上插图上也不就几个木雕而已,我们来数数,才六个,怎么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呢?
是啊,被如织的游人挡住了。(板书“游人如织”并理解)
还有什么样的呢?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出示:这些木雕有 ,有 ,有 ,真是琳琅满目。)
(4)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想说不仅这里的瀑布名不虚传,你们口中的非洲木雕也真是——名不虚传,值得我一买。(板书:名不虚传)
5、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你可以用上老师黑板上的词,也可以用用书上其他的词,来说说我为什么遗憾)
(1)齐读词语
(2)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
自由说——指名说2个。师:好,顺利闯关!祝贺你们!
(三)研读第二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
1、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的句子,想想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预设: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
教学生字“售”:“卖”这个词,课文中有个词与它意思相同,找找看。
(板书:出售 )。师讲清“售”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出示这段话。
(2)师生对读: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老师来读我的话。
(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试。)
读不好的话,师评:怎么像是哀求我啊?
读好的话,师评:你的语气充满了诚恳的味道。
师:对于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意见想提吗?
(3)分角色表情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这位中国夫人这么喜欢这象墩,不能给中国人带回去真是个遗憾。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生找并说: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
(2)说说少年想什么办法弥补遗憾。[ 从流露遗憾到弥补遗憾 ]
因为我是中国人,少年不想我带着遗憾回国,所以大老远地跑到宾馆前——专门等我。因为我是中国人,少年不想我带着遗憾回国,所以带了一只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等在晚风中。
(3)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他的情意;谁想读读“我”的话,感动感动!
(4)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全长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路,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人的原因。友谊是双方的。中国建设者在坦桑尼亚播下的友谊的.种子,在黑人少年的心中发芽开花了,开出了如此绚丽动人的花朵!
(5) 你从哪些词里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去读一读,圈一圈。
通过对“只有拳头大小”、“送”、“连连摆手”、“不太标准”等词的体会,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A“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想我所想,忧我所忧。
师:是多大?(拳头)是啊,这个拳头大小的还仅仅是木雕吗?其实是少年那颗真诚的心哪!你来读读它!(指名读)
B“送”:是啊,这送来的是也不仅仅是象墩,而是——非洲人民的友谊
C“连连摆手”:之前那么诚恳地希望我买他的象墩,他很需要别人买他的木雕,可现在反而不要钱,这是矛盾的,可又是不矛盾的。
D“不太标准”学习中国话,本身就是对中国的友好。
齐读这段话:一块木雕情系中非两国的友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6)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
(非洲人民对我们中国人的友谊)出示:这木雕还是 。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
四.作业
1.写话
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你作为其中的一员,把你夸他的话写下来。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运用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五官端正 爱不释手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一模一样
1、 认读
2、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 ),摊点陈列的木雕( ),(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3、 用上其中的'几个说上几句相关联的话。
二、以“木雕”为主线,分析课文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板书:介绍木雕
思考:作者在介绍木雕前,先描写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其实瀑布本来与主题无关,可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因为瀑布很出名,很壮观。
师:赞同你的说法,这种写法叫衬托。那你觉得用瀑布的美来衬托什么美呢?
生:木雕精美。
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木雕是十分精美的,谁能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生读三四自然段。板书:挑选木雕
师:看到这样精美的木雕,你有什么想法?
生:想买一个。
师:是呀,那作者经过仔细挑选,最后选中了一个象墩子,那她买了吗?
生:没买。
师:为什么?请同学们默读五至九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生默读课文。板书:放弃买木雕
生:因为作者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所以不能带上这个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描写作者“我”和非洲少年言行的句子有哪些?请画下来。
生: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非洲少年很想让“我”买这个象墩子。
师:还有哪句?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师:“我”为什么语无伦次?
生:因为“我”特别喜欢象墩子,又不能买。
生:可以看出我很矛盾。
师:还有哪句是描写非洲少年神情的句子?
生: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为什么遗憾?
生:因为非洲少年看出我很喜欢这个象墩子,而由于路太远,行李又重,致使“我”不能
买它,而感到遗憾。
生:非洲的木雕是十分精美的,少年很想让中国夫人带一个回去。而中国夫人却没有买,
所以他感到遗憾。
师:少年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您要是买一个该多好呀!
师:“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是那样的喜欢木雕却放弃了买木雕,那“我”最终是不是带着这份遗憾离开非洲的呢?
4、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十至十五自然段。
板书:送木雕
师:第十段中又描写了瀑布,你觉得这次描写景物是衬托什么的呢?
生:衬托非洲少年美好的心灵。
师:送木雕是在什么时间?
生:晚饭后。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为什么会是在晚饭后,才来送木雕呢?
生:因为少年白天忙着卖木雕,晚上回家才有时间为中国夫人雕刻小象墩。
生:因为白天游人很多,各国的都有,如果让别人看到了,只送中国人而不送其他国家的人别人会不高兴,我觉得他晚上来送是为了避嫌。
师:再找一下描写人物的言行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从中可以看出非洲少年很善良、淳朴。也可以看出他喜欢中国人,愿意和中国人做朋友。
板书:我们是朋友
师:他此时会想些什么?
生:他会想,我帮助了一个中国人圆了一个梦,我太高兴了!
生:我雕刻的小象墩能被带到中国去,我太骄傲了!
师:你想对非洲少年说些什么?
生:你对我们中国人太好了,我谢谢你!
生:我们是朋友。
生:欢迎你到我们国家来,我也要送你礼物。
三、练习写话。
请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你对非洲少年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同学们,多么淳朴,多么可爱的黑人少年,为了不让一个中国夫人带着遗憾回国,他特地送来一个精美的小象墩。不但不要钱,还说了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我们是朋友”!是的,我们是朋友,我们全世界的人都是朋友,我们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拥有同一片蓝天,我们应该友好相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5
第一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能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朗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首先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曾经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引出到非洲南部游览一番。然后观看瀑布的图片,并交流看后的感想。借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那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读题,提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的情况,读生字表、词语词语手册,然后让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读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评价。
三、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我以“非洲南部的什么景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去观光游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经过交流得出是瀑布和木雕吸引了游客。然后通过“瀑布、木雕又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用( )标出来,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描写瀑布、木雕的.句子
①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品读这句话,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感情朗读这句话。
然后是指名说木雕是怎样的,边出示:
②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品读这句话,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再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观看。最后感情朗读这句话。
③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话,再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并进行想象说话,然后进行感情朗读。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卖木雕的少年和我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目标:
1、学习5-15自然段,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昨天我们以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对课文的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词语),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大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 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 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将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
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
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
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
(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订正巩固。
3、回忆:
这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文感悟
1、提问:
我与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关系?
引导分角色读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
2、质疑:
我是游客,少年是卖木雕的,怎么会是朋友呢?我们一起阅读课文。
读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与身边的`伙伴交流勾画的句子,谈谈读后的想法。
4、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部分(5~8自然段)
理解两次出现的“遗憾”,想想我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11~15自然段)
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想想少年为什么这样说。
5、与学习伙伴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课文体现了少年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三、指导朗读,深化认识
过渡:卖木雕的少年多可爱呀,你能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吗?
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自由朗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分组交流。
4、指名朗读。
四、总结积累
1、想对那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自由发言)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自由说,内容可涉及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
引导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并摘抄。
3、选做题:
刚才同学们对黑人少年说了许多心里话,愿意写一写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