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心导入
导入:同学们,老师拿到课文已经读了很多遍,始终被一个字深深感动了,想知道这是什么字吗?(板书“心”),看到这个心,你想说什么?
生说:心的含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的心?一颗什么样的心?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⑵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⑶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知:
1、阿姨的心:
师:阿姨有颗怎样的心,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个问题。
师: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算出阿姨有颗善良的心?
出示句子:“有一次,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师: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朗读)
师: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阿姨是个这样的人?
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
学生读。
师: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我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
师:是呀,阿姨真是拥有一颗之心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拥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呢?让我们一起读第一段。(板书:将心比心)
师:是啊,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阿姨的这颗心让“我”感到了──温暖(板书)
2、母亲的心:
师:默读第二段,思考母亲有颗怎样的心?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师:你读──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朗读)
师:你还没完从什么地方看出母亲有颗这样的心?
指导朗读: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师:你读──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出示句子: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学生朗读。
师:母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让我们感到不平静的又是什么呢?
师: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亲拥有这样一颗心呢?让我们一起读第二段。
师: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母亲的这颗心让“我”感到──温暖,幸福(板书)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⑵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师: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
师:对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生:不是。原来是抱怨的。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小结: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品读名言,交流感受。
媒体出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这两句名言。
3.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课文写了几件事?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画下相关语句。
2.检查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板书:帮助推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板书:理解过失)
(3)指导学生按要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4)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三、深入探究,理解重点句
1.阅读第一节,这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给大家听。
(1)媒体出示句子: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这种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不容易打开,而且很可能会撞到紧跟在后面的人。)
②阿姨希望自己的妈妈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她自己是怎么做的?
媒体出示: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③你从阿姨的做法中读懂了什么?
阿姨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的妈妈,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关心、帮助他人。
用行动告诉我们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
老师随机点拨: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爱护孩子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温暖了我的心许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④ 齐读第一节。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1.媒体出示: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媒体出示: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时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
(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善良、宽容、和蔼可亲……
3.媒体出示: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
(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不是。原来是抱怨的。)
小练笔:
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
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
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
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媒体出示:阿姨对奶奶的话。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媒体出示:妈妈对护士的话。
“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4.媒体出示最后一节。
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
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齐读。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名言:
3.拓展作业:
(1)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把座位让给抱着孩子的阿姨坐。
(2)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我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3)大街上,我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要求:
1.选择一个内容来写。
2.把自己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板书设计]
↗ 帮助推门
8* 将心比心
↘理解过失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分享: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讲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8、将心比心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阿姨 奶奶
母亲 护士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一)导语:孩子们,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呢?谁来说说吧?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导语:阿姨为什么这样做?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 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导语:可是,母亲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她成功了,是哪句话?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着……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着……
导语:(1)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导语:文中的阿姨与母亲的行为,让我们想起了一句什么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导语: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过这种将心比心的举动的,想想看,谁来说说。
3、师引例。
大前年,我们那条街来了一位新邻居,她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虽说这位来奶奶儿孙满堂,但真正关心她的人甚少,她靠捡破烂维持生计。我觉得她可怜,就把自己家种的菜送去,有时也把给我妈吃的食品分点去,有时在本村吃酒席时,还把该自己吃的那份好吃食物省点给她吃——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也有个老妈妈。我也希望我娘家的人,能像我一样,不但不嫌弃老人,而且还给我老妈送去一份爱心。
有一年,我同样是教四年级,遇到一个特可怜的学生。他一岁多妈妈就离开了人世,爸爸因赌博负债累累而逃之夭夭,可怜的孩子就跟着一个将近七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可想而知,这个学生的日子过得多么贫苦。由于生活困窘,再加上无父母教育,他从小养成了那别人东西的恶习。我刚叫他的时候,告状的人,连续不断。可我不但不讨厌他,也从没说过他一句“贼”或“小偷”之类的话,而是默默地关照他。下雨天,看到他没雨鞋穿,我就买给他;看到他身上长疮,我就买药膏,亲手帮他搽。菜啦、水果啦、鸡蛋啦等等,我什么东西都给他吃。这样一来,到了五年级,他就改掉了这个恶习。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到:如果我的孩子像他这么小,也像他一样,每天看到伙伴们吃这吃那,而他自己一天到晚,吃的除了饭,还是饭,也肯定很想吃,搞得不好,也会趁人不注意去拿别人的东西吃。
这样的例子,老师我有很多,现在我把时间让给同学们。
3、 学生举例。
4、 出示课件“心”图。
导语: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那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五、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写一写:
不久的将来,这位小护士成了医院里工作最出色的护士,成了病患者最受欢迎的护士。一天,一家电视台要对她进行专门的采访,请你替她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
2、指名都设计稿
六、总结:
1、出示课件: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台湾作家罗兰
2、学生齐读。
3、结束语: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美好,人生将更丰富,世界将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感动 温暖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宽容 鼓励
人 人 将心比心 世界 美好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课文《将心比心》中有两个情节特别感人。其一,一位阿姨为一个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老人感谢她时,她却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其二,作者的母亲打点滴时,遇实习护士,两针都未扎入血管,母亲仍平静和蔼地鼓励实习护士“没关系,再来一次。”这份宽容和鼓励缘自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她希望读医科大学的女儿将来也能遭此礼遇。
在本节课中,我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不要紧,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如果你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如果你正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就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谁来说说将心比心的意思?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来看一看预习提示,看预习提示给我们提出了那些读书要求?(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画下来)
师: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将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读句并正音。
2、读的不错,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温暖)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哪些地方使你感动?默读课文,用_______划出使你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一会我们交流。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生可能会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一直”。
(2)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3)让我们把自己暖暖的感觉送进课文读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她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朗读品情: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
1、文中的阿姨这样想:阿姨对奶奶的话。(男生读:“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文中的母亲这样想:妈妈对护士的话。(女生读:“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我们应该这样想着:(齐读: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板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6
一、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②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③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③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活,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⑤学习第三: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⑦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课时二
(一)自学课文
①自由朗读全文。
②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
③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二)感知内容
①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②指名复述课文叙述的两个生活“小镜头”。
(三)交流体会
①你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我”的母亲想说些什么?
②你平时生活中有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或者正好相反的事例)
(四)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给老人让座。
②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忙着在山上种树。
四、教学结束:
课外作业
读名言,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