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2025/11/1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明确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和同伴合作表演《好饿的毛毛虫》。

2、在教师动作以及音乐的提示下,能进行角色的.表演,角色间能初步自主对话,动作的表达初具自主性。

3、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游戏的欢快情感。

活动准备:

游戏音乐、背景已经布置好,比演员数量稍多的各种角色的服饰、头饰,幼儿事先已经选好想要扮演的角色。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内容,角色亮相。

教师:这些天我们都在玩表演游戏“好饿的毛毛虫”,谁来说说游戏里都有谁?

幼儿回忆故事里的角色:毛毛虫、苹果、梨子、桔子、草莓等。

2、提出游戏存在问题,集体讨论。

(1)教师:上次在游戏中,小朋友们都说到毛毛虫来到水果宝宝那里时,如果它们能说说话就更好了,那你们觉得应该说些什么呢?

(2)教师可扮演毛毛虫和幼儿单独互动。

3、表演游戏《好饿的毛毛虫》开始。

(1)在表演中,教师扮演毛毛虫和幼儿一起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开展。

(2)对出场次序、对话、表演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提示的同时充分鼓励孩子的自主发挥。

(3)提醒幼儿表演时注意听背景音乐。

4、结束、评价。

结合目标和幼儿一起评价。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悟故事创意,获得阅读快乐,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引导幼儿尝试用图表的方式表达、迁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读和写的信心,培养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好饿的毛毛虫》。

2、毛毛虫吃过的实物图片一套,色彩标志与数字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小毛毛虫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毛毛虫)这只毛毛虫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小毛毛虫饿了,它会自己找吃的吗,它会吃什么,吃多少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内容,幼儿翻看《绘本》,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仔细观察画面,猜猜故事内容。

三、幼儿讨论故事内容,幼儿自由结组,和同伴一起看图,讨论故事内容。

四、集体阅读,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画了什么,会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吗,

五、听故事录音小朋友听故事录音,提醒幼儿边听边指相应的画面。

六、找对应画面,幼儿听故事指相对应画面。

七、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看书,完整的讲一遍故事。

活动二:

一、幼儿讲故事,请两名幼儿边指点画面,边讲故事内容。

二、分组讨论,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认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老师参与到幼儿的讨论中去,倾听、鼓励、启发、指导。提醒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及时地用图片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集体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幼儿补充。同时,老师将幼儿发现按不同的线索,同于表的'形式加以概括:

1、从时间上说,故事从一个星期开始,到下一个星期日,又过了些天。老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列。

2、小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一个小小的“蛋”——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又肥又大的毛毛虫——茧——一只漂亮的蝴蝶。老师可让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把相关的小图片按毛毛虫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到下对应星期几的时间,排成两列。一目了然,毛毛虫长得一天比一天答大,它最后变成一只漂亮的花蝴蝶。

学习词语:又饿有小,又肥又大。故事里还有一个这样的词语形容叶子,是什么,(又嫩又绿)你还能用又,又的形式说一些词语吗,(如:苹果又甜又脆;眼睛又大又亮我又蹦又跳等)

3、毛毛虫吃东西的顺序: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五个橘子——许多好吃的东西——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把所吃的食物图片按时间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三列,同时提醒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4、毛毛虫吃东西的数量:1个、2个、3个、4个、5个、许多,一片。小毛毛虫吃的一天比一天多。星期六,它吃了很多东西,吃的太多了,所以晚上,它肚子疼。星期日,它只吃了一片嫩叶,肚子就舒服多了。请小朋友从上到下,把数字卡片贴在对应的位置。5、毛毛虫吃东西的颜色:青(苹果)黄(梨子)紫(李子)红(草莓)橙(橘子)五颜六色(各种食物)嫩绿(叶子)。把色卡标志从上到下贴在相应的位置。

6、从语言表述上看,故事反复用了“可是,还是”的转折句式,请幼儿用这种句式说话。不如老师举例:我已经把这本书看了两遍,可是,我还是记不住。为了降低难度,老师可提供图片,或与幼儿配合做动作,然后让幼儿表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以主导的地位理解故事。故事描述了蝴蝶的成长过程,以星期作为每段的开头,各种水果,点心等食物依次的出现,语句排列对应有序,语言内容有鲜明的规律,使故事读起来颇有情趣。让幼儿自己发现兴趣,自主的去阅读,以达到锻炼的目标。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包括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等)图片各一张;音乐;本周每天早上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说出当天是星期几,让幼儿对一周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过了星期五就是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两天);教师问小朋友,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化,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教师问:“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为什么觉得老师很漂亮呢?”“老师的辫子像什么?”教师边扭动着辫子做爬的动作边问幼儿,幼儿很新奇地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虫!”。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自己。

2、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朋友!”话音刚落,随着“嗨,小朋友们,我来啦!”的招呼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小蝴蝶。(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呀!这哪是毛毛虫,明明是小蝴蝶飞来了呢。”小朋友一片哗然,老师问小朋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爬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朋友们都很活跃,立刻用自己的身体在地上爬着示范了起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小蝴蝶我们请的不是它,小蝴蝶却说:“没错!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虫。”“不信,你们一起来敲开下面这扇神秘之门吧。”说着,小蝴蝶飞走了。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图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说的“神秘之门”。

3、教师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扇“神秘之门”,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原来是毛毛虫,什么样的毛毛虫,它的表情怎样?”“还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说看到了字,老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出图书的书名《好饿的毛毛虫》。教师请幼儿都举起小手,数“1、2、3”一起用力敲开这扇“神秘之门”,随着两遍“笃、笃、笃”的敲门声,“吱呀”一声,“神秘之门”打开了,出现了《好饿的毛毛虫》的扉页。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

——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

——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

——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2)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一”)

——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

(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

——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二”至“六”)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

(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后来帮自己造了个什么?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4、这时屏幕上的小蝴蝶又飞了过来,它问小朋友,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虫变的?小蝴蝶还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去采花粉……小朋友们十分兴奋,跃跃欲试。

5、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扮演毛毛虫,小朋友们一起边讲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当说到毛毛虫为自己造了个房子时,要求幼儿说出“茧”,然后在“茧”里面练成了飞的本领,最后“毛毛虫”们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伴随《化蝶》的音乐,一起欢快地飞到花园去采花粉了……(幼儿离场)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欣赏,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蜕变而来。

2、用涂刷、拼贴的方法创作毛毛虫画,发展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音响、PPT、扫把1个、盘子2个、颜料:深绿、浅绿、黄;调色盘10个、小刷子20个、抹布10块、水桶5个、画好的纸20张(小纸)、白色铅画纸10+20、废报纸20张、框5个、毛毛虫半成品、双面胶10卷、勾线笔21只、反穿衣、透明胶一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介绍一位老爷爷(PPT),这是艾瑞卡尔老爷爷,他是儿童书创作大师。(PPT)这是他的作品《画了一匹蓝马的画家》、《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二、基本活动

你知道艾瑞卡尔老爷爷是怎样创作的吗?

(教师示范)谁想来试一下。(请幼儿试刷)

在那边我为小朋友准备了刷子、颜料、白纸,等一下请小朋友两人合作完成一张,好吗?

三、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四、讲述活动

1、我看到小朋友们都刷的很漂亮,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个艾瑞卡尔老爷爷创作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

2、教师讲故事,幼儿倾听。(ppt)

——提问:故事讲完了,美丽的蝴蝶是谁变的?(毛毛虫)

毛毛虫最开始是什么样的?(一个卵)

刚从卵里出来的.毛毛虫是什么样的?(又瘦又小)

那它怎样使自己变的又肥又大的?(吃了许多东西)

当它变的又肥又大以后,它又做了什么?

3、教师小结。

五、操作活动

1、(ppt)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毛毛虫是长什么样的?

2、教师示范:

——我们来看看毛毛虫的身体是由什么形状拼出来的?

3、讲解:贴完后填画毛毛虫的眼睛触角、腿等

4、幼儿操作

六、结束活动

1、作品展示。

2、教师点评。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篇5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内容,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2、了解进餐要合理适量。

3、简单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活动准备:

PPT课件、《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引入。

师: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什么?(毛毛虫),毛毛虫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咦?毛毛虫不见了,毛毛虫爬到哪里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找一找。

二、看一看,猜一猜。

1、PPT图1-2引入。

师:原来毛毛虫爬到了大屏幕上了。为什么它到这上面来了呢?因为呀毛毛虫想邀请小朋友看它的故事叫《好饿的毛毛虫》,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小朋友从第一张图上看到什么?(月亮,叶子,树,白色的蛋)

师:月光下,一颗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那这会是什么蛋呢?小朋友们猜一猜?(鸡蛋,毛毛虫的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一张图片,从图上看到什么?(太阳,毛毛虫)那刚才我们看到的蛋是什么蛋呀?(毛毛虫的蛋)

师: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阳升起来了,“啪”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毛毛虫爬呀爬呀爬,它要爬去哪里呢?

三、集体观看PPT图片3-10,大胆的表达画面的内容。

1、图片3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毛毛虫之后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师:咕噜噜咕噜噜,原来毛毛虫肚子饿了,他要找一些东西来吃呢?他吃了什么呢?小朋友看一看。

2、图片4

师: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呢?(苹果)

师: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怎么办?(再找吃的)

3、接着观察图片5-8,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同上)

4、观察图8-9,比较星期六星期天毛毛虫的表情,了解进餐时应该合理适量。

师:星期六,毛毛虫都吃了什么食物呀?(有香肠、有冰淇林等许多的食物)

师:吃这么多毛毛虫怎么样了?(毛毛虫肚子疼)看看,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一起学一学。它为什么肚子疼?(因为吃太多的零食。)

师:恩,那小朋友能不能像这只毛毛虫一样,一下子吃这么多的零食呀?(不能)

师:你们看,第二天,又是星期天了,毛毛虫吃了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觉得舒服多了。毛毛虫为什么觉得舒服多了呀?因为叶子对毛毛虫来说是很好的食物,这个才是毛毛虫应该多吃的食物。

5、观察图10

师:毛毛虫呀,自从肚子疼的那天起,他再也不乱吃东西了,看现在的毛毛虫怎么样呀?(长大了)

师:小小的毛毛虫长大了,现在的毛毛虫不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它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

6、观察图11

师:吃了一周,毛毛虫终于吃饱了,毛毛虫吃饱后变成什么样子的?(又大又胖)后来它造了座房子叫什么?(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小朋友请你猜一猜,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

7、这时屏幕上又出现了美丽的花蝴蝶,问小朋友,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虫变的?

三、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结束活动

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自己来看一看《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请小朋友边看边互相讲一件这个有趣的故事,好吗?

四、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小时和长大完全不同的动物、昆虫,知道它们的几个变化过程。(蚕、知了、青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