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大班心理教育教案

2025/11/1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大班心理教育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心理教育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紧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学习用各种方式排泄紧张情绪。

2.大胆表述自己产生紧张情绪的事情或过程。

二、活动准备:

课件、画笔、纸、视频展示台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回答问题

1.播放课件。

2.师:你看到画面上有谁?它怎么了?这群受伤的小玩偶要去干嘛?

幼:有一些受伤的小玩偶,他们要去看病。

师:你去看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玩偶们在等待看病的时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幼儿讨论,并说一说)

(二)仔细观察,描述不同表情

师:请注意观察小玩偶们的表情变化。

操作课件,并用“门开了,进去一个,出来一个”的句式请幼儿观察、说说玩偶们表情的变化。

师幼共同总结玩偶们表情的变化。(课件中将几个场景结合起来,一起观看、比较。)

着重观察最后的小木偶的'表情变化,师引导:还剩3个玩偶时,小木偶的表情是笑的,为什么?还剩2个玩偶时,小木偶的头往右看一看,为什么?还剩1个玩偶时,它的动作、表情怎样?为什么要摸鼻子?

(三)操作、介绍

问:你有过这样的让你紧张、害怕的事情?你能用画的方式把这些事情画下来吗?

请幼儿介绍(利用展示台)介绍完后再请所有幼儿一起贴一贴。

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紧张的事情,但一直这样紧张,你觉得好吗?为什么?紧张了对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坏处呢?

幼:1.紧张了会让疼痛更加重。2.紧张了会心情糟糕。3.紧张了会抑郁。4.紧张了会越来越害怕。

(四)结束活动

问:有什么好方法,能让自己变得不紧张?

师幼共同大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勇敢的。

幼儿园大班, 心理健康, 教学

大班心理教育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2.掌握按颜色、数量的排序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版一套;幼儿镶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规律的串珠,一套没有规律的串珠;卡片3张;绿色、红色珠子若干;活动课程实录:幼儿随音乐有序取牌入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你们能告诉我刚才是怎么进教室的?(我们是听音乐进教室的,我们是取牌进教室的)幼儿入座后,互相观察牌的颜色,感受规律。

二、操作探索:

游戏㈠ 观察串珠,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师:出示两串串珠(一串是有规律的,一串是没有规律的),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串串珠各有什么特点?师:哪串珠子串的有规律?

师:哪串是没有规律的?

师: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师:那就请小朋友也试着串出一串有规律的串珠吧!教师播放动感音乐,小朋友开始串珠子。音乐结束后,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我是按二个绿色二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我是按三个绿色一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幼儿纷纷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带好自己的串珠,摆个姿势小熊给你们照个相吧。

小结:设计本环节,就是让幼儿感知有规律的串珠更美,并能从中找出简单的规律。

游戏㈡ 迎新年。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1.铺地板。

教师在演示版上布置小熊的家。说,"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小熊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愿意帮助小熊吗?"幼:愿意。

师:小熊说,铺地板得按着它要求的规律来铺。"小熊小熊装新房,地板铺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规律,铺完地板又刷墙。"(老师拿出一张自制的黑白变化规律的地板图片,请幼儿观察。幼儿观察地板颜色变化的规律后,按规律镶嵌)

2.刷墙。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了,再帮我刷刷墙吧。"小熊家的墙壁是要刷彩条状图案的。小朋友仔细听,墙壁彩条的颜色是怎么排列的?"小熊小熊装新房,又铺地板又刷墙。红蓝黄、红蓝黄,按着规律来刷墙。"(老师拿出自制图片,请幼儿观察墙壁彩条,按着彩条规律在插板上镶嵌)

3.挂彩灯。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墙壁刷完,再来帮我挂彩灯吧。"小熊家的彩灯也是有规律的。看谁设计的最好,小熊就选谁的彩灯挂在门口。

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表扬"彩灯"设计有创意的`小朋友。并请最有创意的小朋友在教师的演示版上"挂彩灯"。

小结:设计本小节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规律,按规律推理,并能用镶嵌在插板上把规律摆出来。

游戏:"风水轮流转"

4、身体体验:幼儿围成一圈,按规律做动作。

师:游戏方法:小朋友一边跟我说儿歌"请你先来拍拍手,请你再来拍拍肩,最后再来跺跺脚。"一边从壮壮小朋友开始,依次做这三个动作。轮完一圈为止。如果哪个小朋友做错了动作,就进圈里给小朋友表演个小节目。好不好玩?

幼:好玩!游戏开始……

三、活动延伸:小朋友今天来小熊家玩得开心吗?接下来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很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活动反思: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大班心理教育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了解几种基本的情绪。

2、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像,初步知道要调节自己的情绪。

3、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教师心情播报"录像,"小熊生病"故事录音,自制麦克风、电视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基本的情绪。

1、小朋友,我们幼儿园的小小电视台就要开播了,这次播报的节目叫作"心情播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们是怎样播报心情的.。

2、播放"教师心情播报"录像。

二、幼儿开展"心情播报"节目。

1、(出示自制麦克风)今天我们也要办一个"心晴播报"节目,小朋友可以坐在电视台上把自己今天的或是这几天的心情告诉大家,还要说出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样有不开心的事小朋友才可以帮助你。

2、幼儿分四组自由进行心晴播报的活动。

3、每组幼儿推荐一名代表出来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进行心情播报。

三、听故事,了解情绪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刚才我听到有的小朋友说自己今天很伤心,有的小朋友说自己今天很生气,那这些心情对我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请小朋友来听一个《小熊快乐生病》的故事。

1、播放故事录音。

2、讨论:

(1)小熊快乐怎么会躺在床上起不来的?它真的得了很重的病吗?

(2)后来它的病是怎样变好的?

(3)教师小结:悲伤、害怕、生气的情绪对身体都不好,有时候会使自己生病,起不了床,而快乐能使我们的身体变的很健康。

3、刚才我们听了故事都知道,伤心、生气都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当我们有这些坏心情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起来?

4、幼儿自由讨论。

5、请个别幼儿说说使自己变得快乐的方法。

四、我的"开心法宝"。

小小电视台又要开播了,这次播报的节目叫作"我的开心法宝",小朋友们可以把让自己高兴起来的方法播报给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1、我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幼儿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3、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

大班心理教育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好吗?(小兔、小鸭、乌龟、小猫)我们刚才学了那么多小动物走路,你们高兴吗?小朋友你们喜欢来学校吗?你们每天在园里玩的高兴吗?小朋友,有个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了,我们一起看妞妞在园玩的快乐吗?

(二)基本部分1、出示课件,幼儿观看。

图一、妞妞独自一个人在玩,你们看她在干什么?她和谁在玩?你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吗?你喜欢怎样玩?

图二、我们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妞妞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妞妞不生气,快乐起来呢?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看妞妞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三、来许多小朋友哄她(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态度那么友好,就原谅了他们,也不生气了。

图四、小朋友们拉起妞妞的'手说:"妞妞,和我们一起玩去吧"图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乐呀!

2、 提问:

(1)小朋友你们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乐?

(2)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玩,当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或者碰坏了别人刚搭好积木时,怎么办呢?要向别人说:对不起,这样别人才原谅你,喜欢你,才能成为好朋友。

3、教师小结:刚才看了妞妞一个人玩不快乐,也没意思和大家一起才是最快乐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乐。

4、教师对游戏进行总结,大家一起玩玩具很高兴,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三)结束部分:孩子们,刚才玩的都很开心,现在我们听音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

生气是当人遇到不称心、不如意或对不合理现实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来说,生气应该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若幼儿遇事经常生气,而且将生气作为对外界的一种经常性的持久的反应,那就是不正常的行为了。经常生气、发脾气的孩子一般心胸比较狭窄,自我中心相当严重。因此,我设计了"我高兴,我快乐"这一活动,通过多媒体、谈话、游戏等活动,教幼儿学会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上了这堂课后,很多小朋友学着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小朋友相处不再任性,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大班心理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知道高兴快乐有利于身体健康。

2、教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各种表情

2、区域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当行为。

1、教师:今天小木偶来看小朋友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来表示一下吧!(鼓掌欢迎)

2、小木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看一看,上面是什么表情呀?

(生气、微笑、伤心)小朋友做一做这些表情。

3、现在小朋友自己选择你喜欢的表情,然后把它戴在脖子上。

4、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青青的小朋友,她总是爱发脾气、生气,

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好吗?

5、幼儿看多媒体

6、提问:

(1)小朋友喜欢青青吗?为什么?

(2)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呢?

(3)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

(从早晨起床开始说起,对照例子,幼儿说自己。)

(4)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不高兴,或生气的事吗?

说一说如果遇到不称心的'事或要求没有被满足,你可以用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

(5)教师:小朋友知道生气、伤心、发脾气为什么不好吗?

你生气的时候周围的人怎么样?

7.教师小结:

小朋友都知道随便发脾气,生气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失去很多小朋友,经常发脾气,生气,

时间长了会不爱吃饭,不爱运动,不爱和小朋友交往,会影响身体健康,会得病的,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的。那么保持什么样的心情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高兴,快乐的心情。)

二、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在你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让你们高兴开心的事情呢?(幼儿热烈讨论)

1.教师;你会为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让她们高兴呢?

你为爸爸妈妈做事,爸爸妈妈说什么?

2.教师:小朋友们不但要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情,还要想办法让别人感到快乐,开心。

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的心情怎么样,别人会怎么说?那你的心情呢?

3.小朋友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怎么办?

(比如:学习、游戏等)发脾气,生气能解决吗?那怎么办呢?

三、区域活动

1.教师:我看小朋友们讨论的又热烈,又高兴,今天老师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你们平时最喜欢的活动材料。

有绘画用品,大型积木,娃娃家等玩具,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你最高兴做的事,

在游戏中与你的好伙伴分享快乐。好,现在自己选择吧!

2.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或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你们真棒,遇到困难或问题,能想办法解决。

3.教师:当你们非常高兴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

(唱歌,跳舞,大声笑……)

教师:小朋友知道小木偶送给你们的微笑卡是做什么用的吗?就是希望小朋友每天都是快乐的,

小朋友把你们的快乐在微笑卡上记录下来,也就是在上面画一个小笑脸,我们看看谁的微笑卡笑脸多。

老师就奖励他这个大的微笑卡好吗?

四、结束

教师:我看到小朋友们高兴的时候,小木偶也很高兴。那么我们一起和小木偶唱支歌,跳个舞,

分享快乐,小朋友说好吗?

教师、小朋友共舞,结束。

大班心理教育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在幼儿园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不合作现象相当突出,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在小朋友当中人缘好,朋友多,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能让着别人;有些孩子很"小气",爱拔尖,不肯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或是听从他人的意见,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时爱和他们打架、发生争执。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幼儿谦让、合作的教育。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与别人合作的快乐。"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发展也是很重要的。《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所以我们在幼儿时期就重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是很重要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也需要幼儿的主体配合。而本次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探索合作的方法,并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友好合作,体验合作的成功和快乐。(情感)

2.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合作。(认知)

3.初步学会探索的方法,学会与人友好合作。(技能)

重点: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友好合作,体验合作的成功和快乐

难点:初步学会探索的方法,学会与人友好合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了《蚂蚁搬豆》这首儿歌。

2.物质准备:《蚂蚁搬豆》图片关于合作的相应图片(一个人睡觉、一个人跳绳、合作脱衣服、合作拉被子)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通过《蚂蚁搬豆》儿歌感知合作(出示图片)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上面画的是什么动物,它在干吗?

--之前我们一起学过了《蚂蚁搬豆》这首儿歌,我们再来念一遍好不好?

--这只蚂蚁最后有没有把豆豆抬走,他是怎么样做的?(回洞口请来了好朋友们一起搬着走)

--如果没有好朋友的帮忙,小蚂蚁能把豆豆抬回家吗?

--合作就是2个或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做一件事情,就像蚂蚁和朋友们一起合作搬豆豆。

--合作可真神奇呀,大家一起合作做事情,就会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而且更容易成功!

二、探究讨论,如何合作

1.搬桌子比赛:配班教师一个人,然后再请6个小朋友搬桌子,比一比谁搬得快。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他们力气比老师小,却比比老师搬得快。

(合作就是大家一起努力做一件事,会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2. 看图片,幼儿分辨哪些是在合作,哪些不是?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一个人睡觉、一个人跳绳、合作脱衣服、合作拉被子。

3.教室给出几个情景,让幼儿思考应该怎么样合作。(收拾玩具时、搬重的东西时、玩具不够时),再请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才能做得好的事情。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合作,并了解合作的形式各种各样,生活中处处都在合作。

延伸活动:蚂蚁搬豆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设计的.这节社会活动,采用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合作、感受合作的乐趣。幼儿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平时比较胆小、腼腆的幼儿也能主动参加。另外,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已经有明显的合作意识,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的合作方法,因此,我根据这一情况,设计了本活动,但对于幼儿来说,单靠这一节活动不可能完全掌握,需要在不断的、反复的练习中才能真正体悟合作的要领,因此,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体育活动中也应该贯穿这方面的练习,让幼儿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充分尝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合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