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识字2教学反思

2025/11/1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识字2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识字2教学反思 篇1

识字2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字2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识字2教学反思 篇2

读读《识字2》本课围绕“桂林山水”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幅精美的插图和四组12个词串,插图与词串一一对应。

清澈的漓江水铺开了画的长卷,碧水映秀峰,竹筏立鸬鹚。三幅小插图特写了神奇的象鼻山、挺秀的骆驼峰,再现了榕树下两个孩子对歌的特有的壮乡风情。对于没有南国风光体验的孩子来说,图的作用很重要。第二部分内容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识字、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自己读着教材,想到教过几遍的《桂林山水》,对“舟行碧波上,人上画中游”的桂林充满了向往。孩子们会不会呢?他们地处塞外,领略的是风吹草低,嬉戏于瑞雪飘飞,能不能在竹筏上站稳,能不能听懂嘹亮的对歌呢?对话就从走进画廊开始吧:孩子们,这个地方的景色怎么样?和我们这里有哪些不同?各部分景色说个三言两语,也许能在无意中理解了水的“碧”,峰的“秀”,会抚摸大象的长鼻子、爬上高高的骆驼峰、会心地倾听有问有答的歌声……有去过桂林的孩子,让他说说“壮乡”在哪里,孩子们都不知道,老师就讲个清楚明白。

接下去进行的是初读识字,时间要充裕,求的是个正确。在初读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就是诵读品味。除了采取形式多样的读书方式外,感觉学生进入文字中的意境还是有一定难度,这时候,再辅以课件演示,水的'碧、峰的秀可能与声音同步了。朗读的的效果可能会真正有所提高。

写字指导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重点掌握“鼻”的写法。比较三个横的不同写法,还要引导学生与“碧”和“架”两个字里横的写法进行比较,寻找横画的书写规律。“廊”字在练习7中给出了被包围部分,要写得半藏半露的小窍门,这时候,是不是该让学生有所发现呢?填充一下词串之间的空白,给家长、为朋友介绍一下桂林山水,能成为一个说写的小题目。

识字2教学反思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我用看一看,猜一猜的方式开始,一下就把孩子的眼光吸引过开了。我先出示了一个人的图画,小朋友一下就猜出是“人”字,问他们是怎么猜到的,小涛说:“图上人走路的样子像一个人。”小朋友在不断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观察能力越来越强了,心里一阵高兴。随着图上人数的增多,孩子的学习兴致也随之上升。从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通过看图,学生不仅认识了字,而且读懂了字的含义,虽然没有明讲,我相信他们对会意字一定有了一定的认识。

《识字七》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小诗的后一句“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很难理解。我先讲了《蚂蚁搬小青虫的故事》,可宇豪居然说“把黄土种在地里就会变成金子。”晕倒!一定是受了《木偶奇遇记》中故事情节的影响。怎么办呢?我想起了体育节上的事,就问小朋友我们班是怎么取得双人跳绳、三人四足的游戏的胜利的?小朋友都能说到是参加比赛的同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赢的。就顺水推舟告诉他们这两句话也是这个意思。第二堂课中我又补充了一些句子“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能读懂了,我才松了一口气。

《识字7》的内容较前面两课略显难了点,特别是理解两首儿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我结合课文插图和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整体上有个感知,这也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起了引领的作用。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情景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欲望,所以在本课中,我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探讨书中的知识。课伊始,我给他们猜字谜,从字谜中由浅入深讲解对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生字的结构,有什么异同点,学生通过对比,基本都能说出藏在字中的奥秘,体会了中国造字的博大精深。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兴趣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儿歌的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知道了团结力量大、做事要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之后学习“木、林、森”以及儿歌的内容,我并没有放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效果也不错。

但是毕竟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有时回答的问题也是答非所问,个别的在整堂课中都保持“沉默”,因此教学时,不能只顾赶课,而忽视了那些“沉默”的学生,应该多给这些孩子爱的阳光,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识字2教学反思 篇4

这一篇识字以词串的方式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全貌,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为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预习时让孩子们阅读了《补充习题》上的(《桂林山水》节选),我抓住学生迫切想去畅游一番的心理展开了教学。

先从桂林的水入手,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的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因为有了先前的助读,他们的回答很积极,有孩子说“桂林的水很绿”,有孩子说“桂林的水很清”,“那么哪个词能表现出桂林的水绿?”学生说“碧水”,再让学生欣赏欣赏“碧水”,这样,在看图、说话、理解、朗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碧水”的体会。同时,我相机教学了“碧”。运用同样的方式,我教学了“倒影”,学生体会了桂林的水很清,同时,随文识记了“影”。“在领略了桂林的水清和绿后,我们一起去欣赏桂林的.秀峰吧”,我将第一和第三行词串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指导读准“象鼻”“骆驼”和“笔架”的字音,再结合图片,一一对照欣赏,使学生明白这三座山名称的由来。“鼻”是本课生字中最难写的一个字,我采用形象记忆的方式:“自”就好像是鼻梁和鼻头,“田”就好像是鼻孔,下面的部分就好像是人中。这样,将复杂的字形形象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识字二的词串都学完后,我示范以小导游的介绍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积累、运用的能力。

识字2教学反思 篇5

再上《识字2》,我校语文组的老师都来了,更有可亲可敬的余校长带着包河区的名师巫乃刚老师来听课,我有点紧张了,听课老师用亲切的笑容鼓励我。亮点:歌曲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闯三关的设计激发了学生逢难而上的激情,用“小鸟”说话时,有孩子造句“小鸟在天空自由的飞翔”,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就看老师会不会引导,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他们主动学习,效果要比老师的说教更好。

自我反思听课老师们的点评后总结出存在的问题:

1、语言组织的不够好,用的有些词如“精神抖擞”“朗朗上口”等,一年级上学期的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没能贴近一年级小学生的生活,不能很好地打动他们。巫老师却说得风趣,说我这种风格比较适合上高段的阅读策略课,这样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用词存在问题,还注意不打击我的自信心,谢谢巫老师;

2、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语不流畅,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频繁使用“下面”一词,过渡不自然;

3、对同桌合作学习的引导不具体,同桌之前有争着先说的情况;

4、学生读的形式太单一,齐读太多,指名读的次数太少,也没有乱序指读,不能很好的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5、对学生评价用语重复、单一;

6、有些提问指令不明确,学生不能清楚地明白老师的意思;

7、分组读时没有分工好,以至没有读的学生和读完的学生有个别在做小动作;

8、教师过多的关注到中间两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最多的一个学生5次发言,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发言;

9、教师的走动幅度有点大,会影响学生看文本时的注意力;

10、发现学生没读好的地方,老师没有及时纠正;

11、出示图片,然后让学生表演,这个要求有点低,检查不出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12、写字教学只有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引导学生会写,但没有引导学生弄清字义并学会运用。

巫老师循循善诱地点评我的课,余校长和所有听课的老师都为我一起想改进的方法,我赶快记下来:

1、声音要再声情并貌些,要加强学生课堂常规习惯的训练,包括你的眼神,最后要做到你的一个扫视,就能让孩子明白你的意思;

2、“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语,仔细观摩素养大赛上教师的过渡语,过渡时少用甚至不用“下面”一词。

3、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同桌交流老师也要做好引导,比如让一个先说,另一个听,然后再换过来;可以尝试以性别来确定先后说的顺序,比如同桌之间女生先说,男生听,然后男生再说,女生听;关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可尝试老师加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演示给全班的学生看,先确定说的顺序,一二三四,小组成员交流时出现的错误其他组员要及时纠正,组内发言同样遵循先举手后发言的规定,不要争着说,吵着说;老师每节课可以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训练,一次只要教会一个小组学会合作学习就行了,慢慢引导全班都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4、读得形式要多样,可以师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同桌齐读等。

5、要有大局观,熟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抓住学生生成的好词、好句、好想法。比如这节课,学生说出“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好在什么地方?讲清好的原因(“自由飞翔”表现出了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扇动翅膀飞的.样子),这时老师可以声情并貌地把这个学生说的话加上飞翔地动作范读一遍,再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学着老师的读法和动作做,这就是对这个学生最好的表扬,他会想:“这句话是我首先想到说出来”,而且这样一来其他的学生就会开动脑筋以想出比他说的更好的语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调起来了,这样做整个课堂就能上升一个层次。

6、提出问题前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能不能明白;

7、分组读时先分配好任务,如你们这一组分到读哪一段,其它组读时注意倾听,一会可以当“小老师”指出你发现的问题,或是一组放声读,其它组也开口但在心中读,要求不出声;

8、课堂要兼顾到各个方位的学生,争取让班上尽可能多的孩子有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

9、课堂上发现错误,要马上纠正。

10、可以改为出示刚学过的词语,让学生看词语做动作,这样保留了趣味,有检查了学生识字认字的情况;

11、在写字环节也要有对字义的引导,如在教“小”时,引导生体会,在“鸟”前加个“小”,在“孩”前加个“小”字,感觉立马就不一样,加了“小“字,能让人感觉到可爱。还可以扩词,最好能做到随文识字。

识字2教学反思 篇6

识字教学常常给学生单调无味的感觉,没有趣味性,为让学生感觉有趣,语文有味,语文有劲,于是想到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设置“米老鼠和唐老鸭游乐园”这个情境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用米老鼠、唐老鸭这两个卡通形象贯穿始终,力求使整堂课充满生机、浑然一体。课堂开始由米老鼠、唐老鸭送出的礼物引出“三字歌”,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读出课文的韵味,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并且通过拓展延伸达到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既让学生初步感悟词组的构词方式,又在学编“三字歌”的形式中引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由于设置时还是粗线条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精加工、细处理:

1、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发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介入到新的知识网络中去,为学生获取成功经验做好服务工作。特别是在课件制作时,要做到“目中有人”。即符合“人”——我们的教学对象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2、课堂设计均是从儿童爱玩的心理出发,抓住了切入点,使游戏和知识相互交融,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到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使用课件时,课件的呈现恰到好处,合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说读写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