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看完《觉醒年代》有哪些心得体会

2025/11/15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看完《觉醒年代》有哪些心得体会(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看完《觉醒年代》有哪些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的假期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看完《觉醒年代》有哪些心得体会 篇2

最近追剧《觉醒年代》感悟很深,能感受到自己成长了。儿时的记忆村子里有了第一步黑白电视,需要花钱才能去看。不管如何每天还是会厚着脸皮挤到邻居家的门缝里偷看,被逮住了就会被驱赶,偶尔有了钱也会付费光明正大的去看。后来自己家也有了黑白电视,老妈说后来也有了彩电。总之,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后来老爸又背回来一个单缸洗衣机。那时候并不懂得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经历了不少,从一个小姑娘单枪匹马闯江湖,四处流浪至今天的大大姑娘,回到祖国的怀抱,另有一番感触。儿时追剧也只是看热闹,隐隐记得那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只是看热闹。现在追剧会思考,在剧中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从《觉醒年代》我了解到北大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和确立、我们中国共产党政党的由来,以及思想的核心,为什么是中国革命而不是中国改良,为什么我们中国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为基石,为什么会有中国共产党。这让我有种要把整个中国历史系统的读一遍的.计划。

剧中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校长,并邀请陈独秀到北大助力,协助陈独秀创立《新青年》。李大钊在北大组件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与陈独秀共同成功发起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建立,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起工人运动、五一劳动节,以及8小时工作制的由来。引领中国新青年建立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大人物。他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为中国寻找一条拯救国家的科学、民主的革新道路。

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条走过来的。那些年并不关心也不懂什么经济、政治政策,唯一考虑的是赚钱买房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好,也从来不懂这些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中,从土地下放,包干责任制,家里生活逐渐好起来,到沿海的改革开放,允许先有部分人富裕起来,带动内陆发展。

看完《觉醒年代》有哪些心得体会 篇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将于今晚(2月1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震撼播出。该剧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策划创作,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全景还原建党历程揭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历史卷轴。

上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依然没有能够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群有识之士开始奋起抗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电视剧《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致敬建党革命先驱塑造刻画生动鲜活人物群像

电视剧《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

剧中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此外,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

一流团队精心打造电影质感再现建党伟业

该剧题材重大,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提前数年组织策划精心打造,集结了一流主创团队。“全国电视十佳制片人”刘国华担任总制片人,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龙平平操刀剧本,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马向阳下乡记》《安居》导演张永新执导。张桐、于和伟、侯京健、马少骅、刘琳、朱贺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的加盟,让《觉醒年代》看点十足。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核心事件,勾勒大时代,传承大文化,抒写大情怀,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的主题,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梦想,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

看完《觉醒年代》有哪些心得体会 篇4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正是春分,寒风呼啸,幸而没有下雨。离清明还有半个月,扫墓的人却多了起来。路上车堵成一条长龙,公墓周围声音热热闹闹,这地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热闹。租住在乡下农村,也就这段时间人气多些。当然,车也堵些,也许上班会是个难事。

今天看完了那部《觉醒年代》,大结局里党终于建起来了。虽然早知道结果,但看剧更有代入感,更能体会先辈们开拓的不易。1921年,一个小党诞生了;一百年后,这个党有了一亿多党员。因为这个党,我们的国家翻天覆地,生活日新月异,一切都不一样了。

以前的生活怎样我不知道,说说自己能感受到的吧。很小的时候种田是件辛苦的事,纯粹靠用人的体力去插秧,去收割,去打稻谷,那些在田地里的时光想起来都是苦涩的'。避不开的烈日,好像永远抱不完的稻子,在田地里跑来跑去,生活好像没了希望;后来有了收割机,轰隆隆的机器一过,人就轻松了许多。

就是看个电视也难。以前都是看老式的电视剧,只有一个江西卫视,为了看动画片版的西游记早早爬起来。后来有些村里人家装了卫星电视后就跑去蹭着看,不喜欢的也只能耐着性子看,看得一些人不开心,总是被关了电视。那真是一段屈辱的日子。但时间总会改变一切的,自己家也会有电视,能自由地换台,看剧。

时代进步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都是百年前建立的那个党带来的。看《觉醒年代》,比价注重伟人们在年轻时的经历,看他们怎么从一个平民成长为大人物怎么升华自己的思想。深受启发的一点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总是互相靠近,互相吸引。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审视了一下目前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明白了眼下生活别扭的原因。原来不是我不适应这个环境,而是这个环境不适合我。

好在一个人的时候更多,有时间自省自查,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下班的时间更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走向。总有人在默默努力。

看完《觉醒年代》有哪些心得体会 篇5

你我之青春便是中国之青春

朋友,你是否想过,我们自己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哪怕再渺小、再普通,也不可缺少。因为正是千千万万的渺小普通的你我,汇聚成了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所以你我之状态,便是中国之状态;你我之奋进,便是中国之奋进;你我之青春,便是中国之青春。

青春之于人类,如灵魂之于躯体。那是阳光,是生机,是成长的风雨砥砺。蓬勃而上的动力,催促着这世间的一切迈步向前。人们总是很珍惜生命中的这段时光,因为青春难再,我们无法延长这份美好,却能够赋予它更多的意义。比如,将你我的青春,融入时代发展与祖国建设。

思绪如宣纸上的墨痕慢慢润染开去,我想到了青春的意义。雷锋同志曾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青春在此便是奋斗。要有“无我”的奋斗精神,丢掉沽名钓誉的想法,舍弃急功近利的企图。心怀“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坦荡与无私,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去努力拼搏,那种畅快淋漓,才是青春最好的注脚。

我又想到了杨沫的《青春之歌》,在那个国将不存、民族危矣的年代,林道静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成长为革命战士。青春在此便是爱国。就如高尔基那黑色闪电般的海燕,任凭暴风骤雨,依然高傲向前。还有《红岩》中那一个个年轻而勇敢的生命,在面对反动派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时的大义凛然,那是怎样的悲壮与正气浩然。谁人不爱惜生命?哪个是钢筋铁骨?但是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为了革命夺取最后胜利,他们“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视死如归,从容就义。人生而柔弱,但信仰使你我坚强。没有什么比充满爱国情怀的青春更有力量,那是蓬勃的朝阳,是生命的晨光!

刚刚过去的20xx年,一个个感人的画面还历历在目。那一年让我们深刻领悟,“逆行者”这个名词温暖、勇敢、博爱的含义。在最危险的时刻,是党旗红、天使白、橄榄绿……冲在最前面,用沉淀了几千年的坚毅无畏,为14亿中国人撑起一片天。这般青春,可谓潇洒,可谓磅礴,可谓勇之大者、义之楷模。

还有那些为了防疫大局,放弃回家、就地过年的兄弟姐妹,今年的春节或许留有些许遗憾,但你们的青春里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全体中国人对你们的感谢与祝福。你我携手,便只需笃定前行。青春如此绽放,何惧雨雪冰霜?

百年恰青春,初心立党魂。历史跨入到20xx年,我想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当年李大钊先生在撰写《青春》的时候,内心会是怎样的激荡豪迈。“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后来南湖红船扬帆起航,一路劈波斩浪,换得今朝春色满园。初心闪耀,使命在肩,我们始终向前。哪怕初定江山,也能立马横刀“三八线”;哪怕一穷二白,也能“两弹一星”树威严;哪怕百业待兴,也能改革开放谱新曲;哪怕疫情突降,也能众志成城克时艰……中国奇迹还在继续,因为共产党员的热血与青春永远赓续流传!

记得有一首歌叫《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颂扬的是革命者积极乐观的精神。的确,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艰难坎坷,我们没有退缩,没有胆怯,而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迈向一次又一次辉煌,这便是中国共产党之青春。我党如此,国家幸甚!民族幸甚!世界幸甚!

青春是华美的,因为承载着远大理想;青春是激荡的,因为积蓄着磅礴力量。亲爱的朋友,不必唏嘘,何须慨叹。其实青春不会走远,它一直在你的信仰里、你的行动中,不论你是垂髫儿童,或是黄发老者,只要前行,便是中国之脚步!只要屹立,便是中国之脊梁!只要去热爱、去拼搏、去奋斗便是中国之青春。

看完《觉醒年代》有哪些心得体会 篇6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诉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出生在和平年代,无法体会剧中所展示的那个年代的感觉,但能感觉到那段历史时期真的是乱,保皇党,革命党,军阀势力,犬牙交错,轮流上演,三年两复辟,拿着马尾当辫子,剪了又续上,续上再剪,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剧中辜鸿铭是一个保皇党,他在剧中的有句台词我印象很深,他说:“我的辫子在脑上,看得见,有人的辫子在心中,看不见。”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精通九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在那个年代,竟然能有如此渊博的学识,着实让人震惊。看来,无论外部环境怎么样,修身,提高自身能力,都是有一定可能的。

另外一个感想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趋势,逆着趋势的'势力在大势面前都会被碾压的粉碎,虽然经历了两次复辟,但终归还是走向了民主,这是大势所趋。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胡适因为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得到了陈独秀的关注和赏识,邀请他做了《新青年》杂志的同人编辑,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过程中,两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都是比较统一的,到了剧末,却分道扬镳,只能徒呼奈何。人各有志,如果在前行的路上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应当双手欢迎,携手同行,当某一日志趣不在同步,我们能做的不是强迫别人跟自己有一样的想法,而是相拥而别,愉快的向对方道一声:“珍重,有你陪我走的这一段路,很快乐,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