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自己去吧》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吧、要、吃、多、这、样、呢”9个生字。会写“己、子、去、自”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自立、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
录音、写有生字的蘑菇小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都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鸭、小鹰是怎么学会本领的。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自己去吧》。(板书课题)
二、揭题引疑
1、读课题。(指名读)
2、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认真思考,大胆提问,问得真好!课文到底讲的是谁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85页,边听录音边想一想。
生边听录音边想。
师:录音里的叔叔朗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拼读。
生自由读。
师:下面同桌互读互评。
生同桌互读互评。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在读课文,到底读得怎样呢?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好小评委。
指名3个同学分小节读,而后师生共评。
师:同学们已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是否也能学好生字。
出示小黑板(带有拼音的生字)
师:请大家自己读读小黑板上的生字,边读边想想这些生字的.读音有没有要提醒在家注意的地方?
生边读边想,而后提醒并带大家读。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厉害,已经能读准生字的音,许多蘑菇宝宝忍不住跑了出来想考考你们。
贴出小蘑菇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采蘑菇的游戏。请大家听好,你认识哪个字,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请采下蘑菇告诉大空。
生做采蘑菇的游戏。
师:同学们真棒,很快便把蘑菇采光光了。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蘑菇上的字就是隐藏在课文里的生字。接下来,请大家在学习小组里互相说说你会用哪些字组词、说话?
生先讨论、后汇报。
四、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就好像小猴、小鸭、小鹰它们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很多东西。谁来告诉大家,这节课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些什么?课后,请同学们再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表演一下课文中小动物们的对话和动作。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掌握自己生活的本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头饰、生字卡、小剪纸。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
一、轻松准备
教师出示自己的剪纸,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最近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可以是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可以是一种技能或本领,并且要说出来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最近学的本领。
二、质疑,引入课题
师:小鸭子最近学到了本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文《自己去吧》。
请小朋友看黑板,仔细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小朋友能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师:你读的很好,你能带其他小朋友一起读吗?
认读课题中的生字然后质疑: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答案就藏在我们的 课文里,小朋友愿不愿意自己去找呢?
学生高兴的回答:想
一生站起来读课文的题目。
该生领读。
一个藏字就勾起了孩子门的兴趣,他们大声的回答:愿意。
三、读中感悟第一段
(播放第一段动画)
师:看完后说说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说说自己平时都有哪些学习生字的方法?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师:你都认识了几个好朋友啊?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就请你的同桌帮帮你。
识字小游戏:
师:小朋友看小鸭子在水底看到了什么字?请大声的读出来。
指导朗读第一段: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读课文给大家听?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做个小裁判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你觉得该怎么读?
师挑3到4个小朋友站起来读。
师:听到小朋友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小朋友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
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鸭子缺乏自信,想要妈妈陪,不知道行不行的商量口气:妈妈了解环境,知道水不深,让小鸭子自己游泳的鼓励语气。
师:想象小鸭子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的?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学会游泳之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口语练习:
师:读了这段课文你想对小鸭子说什么?想对鸭子妈妈说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生读生字。
同桌互读生字。
集体读生字。
挑生站起来读。
一生站起来评价。
学生认真听老师朗读,朗读完以后来评价,老师读的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在小组内边读边想边表演,并且分角色朗读。
学生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四、自读自学自悟第二段
(播放第二段动画)
师:看完动画想朋友想象一下老鹰妈妈会对小鹰说什么?
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师:请小朋友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来学习第二段课文,在小组内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质疑讨论:
师:想一想,老鹰妈妈为什么让小鹰自己去?你的妈妈都让你做什么了?
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明白老鹰妈妈是想让小鹰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五、整体感悟,拓展练习
(播放全文动画)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为什么要这样读?
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在来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小朋友做个小裁判来评价一下。
师:现在小朋友把你喜欢的一段被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你觉得他背的好你就伸出你的大拇指表扬表扬他。
师:老师这有一些头饰,老师想请坐的最好的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生读其余学生评价。
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一段。
生表演课本剧。
六、总结全文
师:小鸭子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你学了这一课学会了什么?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篇3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自立、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设计理念
《自己去吧》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并且语言有童趣,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侯学会爬树,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炼,就能学到本领,因而,我在设计课件时注意创设情境,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书,主动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评价、讨论、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具准备:图片、头饰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小猴,小鸭,小鹰),有一天,小猴想学爬树,小鸭想学游泳,小鹰想学习飞翔,你们猜猜它们学会了吗?是怎么学会的?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自己去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畅游知识海洋,了解课文内容。
过渡语:小朋友读得这么棒,老师特别高兴,决定带小朋友们去参观动物王国,好不好?闭上眼睛,我们坐上宇宙飞船,一分钟就到了。(出示图画)你们一定觉得奇怪,动物王国怎么一只动物都没看见呢?哦,原来它们看见小朋友都害羞了,藏了起来,我们把它们一个一个找出来,好不好?打开书83页,想一想:第一节写了谁?它想干什么?
2.1.学习第一节:(精讲)
①第一节中写了谁?(板书:贴小猴)
②小猴想干什么?(自由朗读)
③猴妈妈是怎样对它说的?(指名读,读出亲切的语气,再齐读)
④猴妈妈为什么让它自己去摘果子呢?而不是去帮它摘呢?
⑤后来,小猴听了妈妈说的话,又怎样了?
⑥分角色朗读第一节。
过渡语:小猴真聪明,为了树上的果子,自己学会了爬树的本领。动物王国里的动物还有很多,我们看看又找到谁啦!接着学习第二节,小朋友们自由读,读完后每组的小朋友讨论黑板上思考题。(师读题)
2.2.学习第二节。(引导)
①第二节写了谁?它想干什么?
②它的妈妈是怎样说它的?
③它的妈妈为什么让它自己去呢?
④后来,它听了妈妈的话,又怎样了?
⑤男女分角色朗读第二节。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表演吗?想不想把第二节表演给大家看呢?
⑴自选角色: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⑵分角色朗读:要想表演好,首先要读好对话,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
⑶检查朗读情况,全班交流,引导在读中感悟。
点生读小鸭的话,师:小鸭子,你是不是很想去游泳呢?可我怎么觉得你并不很想去游泳,能再读一次吗?还有那些小鸭想去游泳的?(请其它扮演小鸭的来读)请所有的小鸭来读。
点生读鸭妈妈的话,师:鸭妈妈,你喜欢自己的小孩吗?那你为什么让小鸭子一个人去学游泳呢?(因为我知道它不会淹死,我想让它独立学会本领)还可以请其他扮演鸭妈妈的来补充。师:鸭妈妈们想得真周到,请您们再鼓励小鸭一次,再读读吧!
⑷同桌合作表演,师点拔:想象一下,小鸭会怎么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过了几天,小鸭怎么样啦?它学会游泳了吗?学会后的心情怎么样,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⑸生上台表演(带头饰)
⑹师生共评:(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点评,指导)
过渡语:小鸭多勇敢呀!为了要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洗澡,它学会了游泳的本领。还有一只动物朋友等着我们去找它呢,好吗?自学第三节。
2.3.学习第三节。
〈1〉出示填空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中有一个代表答题。)
①第三节写了(),它想()。
②它的妈妈说:()。
③它学会了()。
〈2〉集体订正。(订正第②题时,问:它的妈妈为什么让它自己去呢?订正完齐读填空题。)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齐读)
5.小结:小猴为了吃果子,学会了爬树;小鸭想在池塘里洗澡,学会了游泳;小鹰想去山那边看风景,学会了飞翔。
6.戴头饰上台表演。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要把小猴想去爬树,小鸭想去溪里游泳,小鹰想到山那边去看看的好奇心情读出来。小猴、小鸭和小鹰的语言应当读得天真活泼可爱。
2、把猴妈妈、鸭妈妈和鹰妈妈鼓励孩子从小勇敢锻炼自己的语气读出来。猴妈妈、鸭妈妈的语气较轻松,读时神情应亲切慈祥。鹰妈妈的.语言很有诱惑力,要读出让孩子自己去饱览美丽风光的语气来。
3、叙述部分应读的自然、流利。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拓展延伸。
总结:刚才,小朋友表演得很棒,小猴、小鸭、小鹰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生活的本领。那么,老师要考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样学会的?
生:我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是自己试着学会的。
生:我学会了叠被子,是偷偷观察妈妈怎么叠,我自己叠会的。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也能像小鸭、小鹰一样自己做事,老师真佩服你们!那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点什么?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生: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以后,您别总对我不放心这、不放心那了,让我自己做点事吧!
生:妈妈,请您相信我,我已经长大了,我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
生:我对自己说:小鸭、小鹰是我的榜样,我要向它们学习!
师:同学们,今后,我们把自己学会做的一件事或一个小本领都写在这个好孩子,自己去吧的本子上,积累起来,比一比,谁是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5、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完成)
演一演: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表演给父母看。
画一画:可以画小猴、小鸭、小鹰、鸭妈妈或鹰妈妈。
做一做:回家后自己去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来介绍经验。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拓展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或者出示课文挂图,配上背景音乐──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师: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
【拓宽课文内容,给课文中的对话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对话,同时也给学生学编童话剧提供示范。运用合适的音乐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添编演童话剧的`趣味性。】
2.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读读拼音,问问同学或老师。
3.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评议讨论。
师:“你”的下面加上“心字底”就成了“您”,小鸭对妈妈是多么尊重,多么有礼貌呀!可是鸭妈妈却让它自己去游,是不是鸭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呀?
4.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出小鸭商量的语气和鸭妈妈鼓励的语气,熟练对话。
【启发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在分角色练读中熟练课文对话,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从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启发想像,尝试拓展
1.师:“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鸭学会了游泳,鸭妈妈看见了高兴吗?它又会对小鸭说些什么?小鸭会怎么说?
4.小组合作讨论,自编对话表演。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可以是小鸭自己不怕困难,也可以是小鸭在鸭妈妈的再一次鼓励下大胆地去学游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1.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读,自学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记一记。
2.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恰当的语气。
3.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
4.教师提供背景音乐《鹰》,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进行讨论,并合作创造、编排、表演童话剧。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拼读十三个认读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1、今天有3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你们欢迎吗?(出示动物图片)
你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
2、学生畅所欲言。
3、出示课题。自己去吧
二、揭题引疑
启发质疑:如题目中的自己是谁?去哪里?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等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和本课生字。
2、师指名读课文(23名)。
3、出示词语,学生多形式读。
4、认读生字。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给这些字找朋友,或者做做动作来加深记住字。
四、再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师明确读文要求: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
五、精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指导学生精读体悟第一段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妈妈,我要吃果子。对妈妈的依赖、请求;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现妈妈的鼓励以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突出学会,体会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喜悦心情。
2、讨论小猴是怎样学会爬树的.,理解自己亲自去做的必要性。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猴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学会摘果子的?它学会后会怎么想等等问题,全班交流。
4、再读第一自然段,
5、同样方法学习第二、三段,然后全班讨论学习。
6、分角色朗读。
7、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小鸭、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学会了摘果子、游泳和飞翔。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认读十三个生字,并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而且能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是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生字,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动物的妈妈为什么要让他们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以及他们是怎么学会的。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
首先教学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以谈话的形式巧妙导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会做哪些事,是怎么学会的,这样直奔本课主题;让学生有感而发,侃侃而谈。
本课我把教学重点力量放在教学小鸭学游泳这一自然段,通过初读、细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从读中感悟道理。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比如小猴妈妈说话时的语气:小猴爬树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些问题我都让学生想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去谈。这样也有利于另外两个自然段的学习,孩子们就能独立的去理解,更好的去朗读。
形式多样的识字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认识了字词。课堂上我还注重学生听、说、读等习惯的培养,让每一节课都进行的扎实有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