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2025/11/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创编2/4的节奏。

2、能创编2/4节奏型、并用音符摆出。

3、初步体验合奏、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青蛙头饰、池溏背景图、音乐、音符卡片、浆糊、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

1、听2/4拍律动,来到草地上。

2、带上小青蛙头饰,听音乐自由玩耍。

提问:小青蛙在哪?干什么?

请幼儿根据音乐来讲述、想象。

(二)复习歌曲《小青蛙》:进行分声部合唱。

(三)教师引导幼儿创编节奏。

提问:妈妈唱的.呱呱歌有几句?

谁能把它的节奏型拍出来?

请你们来创编呱呱歌。

(四)幼儿分组展示自己的呱呱之歌。自己摆节奏型。

(五)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节奏乐谱。

1、进行合奏表演(拍手、唱呱呱歌)。

2、去捉虫子吃,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

进行打击乐演奏。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构。

2、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逗得游戏,尝试多人合作进行游戏。

3、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学习,大胆表现农夫,小种子的动作及表情,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

2、帽子(农夫)、角色挂牌(小苗苗)

3、音乐《甩葱歌》、音乐图谱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构,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2、难点: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逗的游戏,尝试多人合作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了解农夫劳作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农夫在田里劳作时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1、教师示范A段音乐动作(翻土、浇水看一看),幼儿跟音乐进行模仿学习。

2、教师示范B段音乐动作(农夫观察小苗苗的动作、想办法、喷农药),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3、师幼一起在座位旁完整模仿农夫动作。

4、幼儿自由散点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三)师幼学习模仿创编小种子逐渐长大的动作

1、教师请配班老师做小苗苗,自己做农夫进行游戏展示,并提问:小种子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长的?在什么时候长的?

2、小种子逐渐长大动作及创编动作练习

(1)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师幼跟节奏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给出指令,这一次我种的是大南瓜,想一想南瓜它会怎么长呢?动作该怎么做?教师做农夫浇水,幼儿创编动作进行展示

3、小苗苗生病枯萎,农夫进行观察救治环节练习

(1)师:正在小苗苗长大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什么事?农夫这时候要干什么?幼儿探讨随音乐进行练习。

(2)当农夫喷洒农药的时候小苗苗又有了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做农夫喷农药,幼儿抖动并作出最终农作物造型。

(四)农夫与小苗互动完整游戏。

1、教师做农夫,幼儿自由做农作物进行完整游戏

2、请男孩做农夫,女孩做小苗苗分组进行游戏

3、请女孩做农夫,男孩做小苗苗,各自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地,并相互进行评比,谁的责任田长的最美最好。

4、师幼讨论收菜动作并进行模仿。

5、请二名幼儿和教师随音乐进行完整游戏,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一、沟通自如点评恰当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校李东伟校长就多次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进行引导、点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教师的定位,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候进行引导、总结,使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更加和谐。

二、探究材料有层次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探究材料已经是我们信息技术组的传统。在这节课中,教师一如既往的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自学指南,在制作自学指南的时候,我就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自学指南制作得比较有层次,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指南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完成本课的学习,同时将注意事项、学习任务、评价标准等信息加入到自学指南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材料对整堂课都有一个掌握。

当然在这节课的自主材料制作时由于时间较紧,文字显得过多,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可能不是过大,对于阅读有困难的同学可能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制作时能够采用图片甚至是视频的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在今后制作自主探究材料时应该注意的。

三、生生互动有激情

在这节课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显得很自然,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活跃。由于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情境,非常符合儿童爱玩、好玩的心理,因此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了比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非常高涨,使这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比较突出。

四、质疑、创作待提高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些环节有待提高,例如在尝试解疑的过程中主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如果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产生思考就更为理想。还有在学以致用环节,学生在完成游戏制作的时候,教师如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幻灯片的数量在增加几张,更能体现出找准超链接目标的重要性,更能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以练习,可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辨别强弱拍,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示节拍的强弱。

活动准备:

图谱、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高兴时,你会做什么?

2、师范唱:嘿拉拉,嘿拉拉。

二、出示小图谱

1、仔细听,两句唱得有什么不同?(前一个嘿强,后一嘿弱)

2、幼儿看图谱学唱嘿……拉……

3、用什么身体动作来表示它们的强和弱?

三、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二遍。

2、师边唱边出示小图谱。

3、出示6小图谱,请幼儿听录音辨别,贴上对应的'图谱。

4、幼儿念歌词一遍。

5、完整学唱三遍。

四、随录音边唱边做表演动作。

五、总结:今天我们用歌唱的方法唱出了美丽的春天,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春天?(绘画,故事,儿歌等),接下来我们就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把你看到的春天表现出来!

幼儿绘画或念儿歌结束。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喜悦的情绪,学习根据歌曲的结构设计配器方案。

2.养成看指挥演奏乐器的习惯,巩固用轮奏的方法打击乐器。

活动准备

1.响板、串铃。

2.《邮递马车》音乐,节奏卡ppt,邮递马车图片

活动过程

1.话题导入,引出主题

孩子们你们知道过去没有自行车、汽车时,人们是怎样送邮件的吗?出示图片,原来邮递员是坐着帅气的`马车给人们送信的,这个就叫做邮递马车,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音乐的名字就叫《邮递马车》。

2.初步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乐曲风格。

师幼共同欣赏音乐,并进行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你听了心里有什么感觉?

3.教师讲述邮递马车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及含义

4.分段欣赏音乐,教师同步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用声音描述节奏图谱

(1)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马儿在奔跑的过程中会发出什么声音?邮递员为了让马儿跑的更快些该怎么做?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节奏练习。

(2)师:当人们收到新后心情会怎样?高兴之后呢?(开心的笑起来,然后跳起舞来)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在教师指挥下 进行节奏练习。

(3)播放整体音乐,幼儿用声音模仿乐曲节奏

5.教师根据幼儿理解程度,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用肢体动作进行练习。

(1)整体练习

(2)分声部练习

6. 出示乐器,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的使用方法,鼓励幼儿利用手中的乐器自主配合音乐的节奏接。

7.幼儿看指挥根据自己的配器方案用乐器演奏。

8.交换乐器演奏。

四、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们扮演小小邮递员,骑上邮递马车在音乐声中为人们送信。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韵味以及说唱的乐趣,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喜爱之情。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发挥想象即兴创编。

3.掌握歌曲的节奏,熟练的演唱歌曲。

【活动重点】

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能够大胆的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够用京韵说唱歌曲。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面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老师去逛庙会,买了一些面人,请小朋友一起来欣赏一下。看完这些面人,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小朋友知道这些面人出自谁的手嘛?让我介绍给小朋友看!(颜色鲜艳、造型独特的面人摆在孩子面前,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近距离的感受到“面人”的精美,产生了对“面人”的喜爱之情,从“面人”自然过渡到了“捏面人的老爷爷”,为下面的活动做了强有力的情感铺垫。)

二、欣赏课件,视觉刺激

师:你们瞧,就是这位老爷爷——咱们一起看一看,老爷爷还捏了些啥?

师:小朋友觉得老爷爷怎么样?老师也想用歌声来夸夸老爷爷了,小朋友仔细听!

(此环节出示的.课件中面人体现了“多”,幼儿通过视觉刺激进一步感受理解歌词——“把眼睛看花”,做了难点前置。南极仙翁、财神、牛郎织女的选择的本意是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萌发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捏面人”的兴趣,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三、学唱歌曲,感受京韵

(一)学习歌曲演唱部分

1.教师示范,理解歌词

师:小朋友,你听到我是怎么夸老爷爷的?(用演唱的方式来夸老爷爷,承上启下,幼儿对歌词的把握就显得较为轻松了。)

2.教师演唱,幼儿跟唱

师:我们一起再来唱一唱,夸一夸老爷爷吧,小朋友可以小点声。

师:我听到你们的声音了,很好听啊!那这一次请你用响亮的好听的声音再来夸夸老爷爷,有没有信心?

(以“夸老爷爷”为教学手段,激发了幼儿主动歌唱的愿望,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之中。在反复跟唱歌曲之后,歌曲的曲调渐渐地熟悉。)

3.寻找不同,感受京韵

师:小朋友,你觉得歌曲里哪一句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不太一样?(拖腔)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有浓浓的京味。最后一句拖长了调子唱起来有点像唱京剧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加上我们以前学过的京剧亮相尝一尝。

(教师范唱在歌曲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聆听教师范唱,可以让幼儿对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情感处理等方面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在范唱时,不仅运用了京腔京调的演唱方法,还运用了京剧动作暗示,为幼儿寻找不同做了提示,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二)学唱歌曲说唱部分

1.以“说故事”引出说唱部分

师:嘘,老爷爷有话要说,他说他不仅会捻面人还会捏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爷爷捏了一个什么故事?

(此环节借助了电子琴打击乐的音效,将节奏清晰地展示出来。将节奏种在孩子的心田。教师适当留白,用动作表现,增强了幼儿的注意力。)

2.借助图片,梳理歌词

师:老爷爷捏了一个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捏孙悟空的时候,老师用了一个什么字?为什么?

(借助图片,帮助幼儿更好地记忆歌词的内容,连续的追问,强化了幼儿对音乐语汇的识记。)

3.动作表演,加深记忆。

师:小朋友咱们一起连起来演一演吧,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演!刚才你们表演的真不错,如果你们在表演好动作的时候能够把节奏拍的在准一些就更完美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拍一拍节奏。

(让幼儿进行动作的表演,突出了课堂的动静交替,让幼儿自由表达对歌词中动物形象的理解,凸显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理念。)

4.出示图谱,理解说唱。

师:像这样在一首歌曲里,又说又有唱的歌曲,叫说唱歌曲。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到图谱,它是歌唱教学过程中一种直观形象的辅助工具,它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把歌曲内容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最大程度地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学会演唱。)

5.分组演唱,情感表达。

师:现在我们来一个更有趣的演唱方式,就是“说”和“唱”分开来唱,请你来想一想你想先来唱还是先来说?

(让幼儿根据的意愿自由选择,大大提高了幼儿歌唱表演的主动性。)

五、创编歌词,合作展示

1.借物创编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又捏出了一些好看的面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请你大声的说出来,并按照音乐的节奏来说:捏一朵小花在开放,捏一匹小马运粮食,捏一只小猴在吃桃,再捏一个老爷爷在钓鱼。

2.想象创编

小朋友,如果你来捏,你想捏什么?教师示范:捏一只蝴蝶翩翩起舞……

(音乐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在向幼儿进行活动指导时,应注意启发和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大胆想象,

幼儿自己创编歌词就是一种良好的表现手段,最后一个环节通过鼓励幼儿继续创编歌词,保持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从“借物创编”到“想象创编”难度递进,让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